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
>
我的晋江
>
《扬州鬼》 第20章
第1章:第1章
第2章:第2章
第3章:第3章
第4章:第4章
第5章:第5章
第6章:第6章
第7章:第7章
第8章:第8章
第9章:第9章
第10章:修行
第11章:言志
第12章:求婚
第13章:诱供
第14章:刑讯
第15章:自尽
第16章:进京
第17章:入宫
第18章:意外
第19章:诀别
第20章:忘忧(结局)
正序
一部小说的好坏,并不是只有你说的这两个标准——人物和情节。
《扬州鬼》只有1万9千字,介于中篇和短篇之间,是长一点的短篇,或者说是小一点的中篇。
对于中短篇来说,要求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有特色有创新也许更重要。
这篇小说本来只是要画一副水墨小品,里头所有的人物都是轻勾淡抹(以
严蕊的魅力,本来也不需要渲染就能让人记住她的事迹),里头的情节也有留白的地方(反正大的关节都交代得很清楚,小说的叙述也并不是全知视角而是有限视角),结果你非得拿大幅油画的标准来评价,那我就只好自己找个饭盆吐口血先。:)
这篇小说最大的毛病其实不在你说的情节不合理或是人物不丰满:我自己没觉得情节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比如你说的唐与正在严蕊受刑后消失得无影无踪是不确切的,小说中扬州鬼从谢元卿那知道过唐与正的态度和做法,最后也给了他相应的惩罚;人物方面,本来就是淡淡勾画,要看有个性的女人,我别的小说里头也不是没有,呵呵,何况本来这篇小说的基调就是一个以扬州鬼的见闻为视角的回忆型故事中的淡淡惆怅和轻轻自嘲,写得太浓了反而会破坏整体的基调。
当然了,这篇小说好歹也是要讲个故事给大家听,一味淡到底估计也没几个人来看,所以故事情节还是一波三折,用较淡的笔调写较曲折的故事,容易产生一点引而不发的张力,这也是这篇小说追求的效果之一。
但是如果这么解释下去,未免显得自吹自擂厚颜无耻,所以为了不给大家造成这样的恶劣印象,我还是自曝其短,说一下这篇小说最大的毛病。
这篇小说最大的毛病就是,气韵不连贯。当然我已经尽力弥补,不过还是能看出来。这篇小说的前一半是2000年春天写的(4月),中间因为杂七杂八的事情没心思写,停了几个月,后一半是2000年夏天(7月底)写完的。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两次写作之间心境已经不一样了,所以整篇文章不是一气呵成的,前面调侃得多一点,后面专讲故事去了,少了点闲趣。前后的气韵不是特别连贯,这才是最大的硬伤,也最令我感到遗憾。
不要觉得我这是在避重就轻,其实对于这种长度的小说来说,一气呵成的整体感是非常重要的,气韵上的断裂是很要命的缺点,我只能掩饰这个断裂,却无法彻底消除这个断裂,这才是最叫我伤心遗憾的事。
……(全显)
 
[回复]
[投诉]
这个,我不能不说,你的先入之见太深,所以根本不愿意接受
这篇小说中的故事和人物。
你说的那个小说我没看过,不过严蕊的故事应该有好几个版本,
包括小说和戏剧。
最初的只是一则笔记上的轶事,之后被敷衍成《二刻拍案惊奇》
中的一篇小说《硬勘案大儒争闲气 甘受刑侠女著芳名》。
在所有的这些版本中,故事中人物基本上是一致的,严蕊是被歌
颂的对象,朱熹则让人颇有微词,唐与正基本算个正面形象。
如果我对这个故事中的人物也是这样认识的话,那么我没有重写
的必要。
之所以重写,一是因为唐与正这个人让我觉得不地道,严蕊被拷
打几个月,他在干嘛?而且他被弹劾的罪名不止狎妓,还有贪墨,
也就是贪污(宋史朱熹传中记载了他跟朱熹的这段公案,没提到
严蕊和狎妓,但是提到了唐与正的贪墨和他的后台)。唐与正不
过是个普通的官僚,跟大多数普通的官僚一样,贪财好色而怯懦,
如果不是他的故事中出现了严蕊和朱熹这两个人物,他不会被人
记起。
重写的更重要原因是严蕊,严蕊的词清新自然而有风骨,其为人
可以想见。不过历来的故事中她的形象都是一个名妓,她惊人行
为(受刑不招)的动机都被解释为爱情或是侠义,总之是很符合
传统的审美观。不过我这个人历来都不是很欣赏传统的审美观,
我不觉得严蕊只是局限于一个传统红颜知己外加义胆侠骨的形象,
她的词中对自由的向往令人动容,我相信她有另外的基于她自己
的理由来做这样的坚持。
“而严蕊为什么对唐与正这般维护,乃至受尽拷打,更是不知所
云。”老实说你这句话我也觉得有点不知所云,小说中对这个原
因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 严蕊再抬起头来的时候,神色坚毅,显然已做了决定。她走过来,蹲下来,搂住我的脖子,在我耳边喃喃低语:“扬州鬼,你知道么,我这样倔强,不是为了唐与正,是为了替你我争一口气。其实我们都是一类人,就算力所不及,也要先拼一拼再说。你我现在弄成这个样子,朱熹他难辞其咎。我恨他,他越逼我,我越不能让他得逞所愿。不过现在……算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无论如何,我不会让你魂飞魄散的。”
”
至于扬州鬼对严蕊的“死心塌地”,我倒觉得换个词,用“惺惺相惜”
比较合适。他俩之间并不是单方的付出,而是双方的扶持,是知己式
的朋友关系。你好像只看到了扬州鬼救严蕊,却没看见严蕊救扬州鬼。
本来作品完成以后,就有了自己的生命力,作者不必也不该再饶舌。但
是你这篇评论误读实在太厉害,为了避免误导其他还未看过此篇小说的
读者,我只好站出来饶舌一下,呵呵。
……(全显)
 
[回复]
[投诉]
记得以前曾看过关于严蕊的小说,名字和作者都已忘记了,写得很感人,将严蕊写得颇有侠女之风。印象最深的就是这阙《卜算子》:“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风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当时正疯狂地爱着宋词,看到这阙词之后,爱不释手,反复诵咏了数天。遥想严蕊的风骨,实在是很是感佩。今天又看到有关她的作品,自是要拜读一番了。
《杨州鬼》一文,写的当然是鬼了。开头起得不错,立意较新,虽然经常有作品开头都这样写“我是XXX”,但以鬼为第一人称恐怕比较少见。但凡一说到鬼,就阴渗渗地有点怕人,这个鬼居然喜欢唱歌,出乎人的意料。接下来的朱熹捉鬼的故事,则脱胎于民间故事,只不过将捉鬼的人改成了朱熹而已,不过能应用的巧妙,也算不错了。接下来居然能从变羊的故事而再起话头,是我怎么也想不到的。以后事情的发展都有新奇之处,故事的结尾更是出人意料,居然能再变成赵构,很有意思。
不过,整部作品严格说起来,并不算很出色,虽然想法新奇,能从民间故事中汲取精华,而演绎成一部小说,叙述故事的能力也强,但人物刻划却不深刻,所有的出场人物,能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多,尤其是严蕊,泛泛而谈,基本没有个性,没有写出她的神韵。所以杨州鬼为什么与对严蕊这么死心蹋地,显得生硬。反倒是赵构一段的描写,就有点意思,而且人物刻划得也还不错。至于唐与正,更是写成了一个轻浮之人,而严蕊为什么对唐与正这般维护,乃至受尽拷打,更是不知所云。因此,作品的人际关系的描写,就差强人意,在细节方面也留下许多漏洞。作者更注意到故事的求新求变,而忽略了对人物的把握,对细节的斟酌。
……(全显)
 
[回复]
[投诉]
1
...
7
8
...
尾页
写书评
返回
最后生成:2024-12-24 10:08:00
反馈
联系我们
@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