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2、第七十二章 何处繁华笙歌落 ...

  •   岁月如更漏,时光催人老。天统二十四年初春。武皇帝已经到了花甲之年,作为大秦的后继栋梁,李愥等皇孙也日益长大。
      东宫的后院,李倩和天心几个女孩在放风筝,玩得甚是开心。
      李崇恂有礼地站在楚嫣身旁,随着她的目光看向下面开心玩闹的几个姐姐还有在旁边嬉闹的弟弟。
      “崇恂,怎么不和崇怿一起玩?”
      李崇恂已经九岁了,性子和气,是所有孩子中脾气最温和的一个,也是读书最好的。听到母亲问话,李崇恂温言道:“儿臣喜欢读书,昨日皇爷爷让背的书还没有温习好。”
      这时,李崇怿玩累了,跑到楚嫣身边,“母妃。”李崇怿喝了口水,擦了擦汗,问向楚嫣:“母妃,你和四哥哥在说什么?”
      楚嫣好笑地点了点他的头,“你四哥哥说他要温□□爷爷要背的书。你呢,书背完了吗?”
      “四哥哥总是提前把书背过,今天好不容易休假,我打算回去再背。”李崇怿把水递给锦书,直接回道。
      楚嫣笑而不语,随之拍了拍李崇恂的肩膀,笑道:“你看,今天好不容易有了一天假,还不快去玩个尽兴。晚上再背书也来得及。”
      李崇恂还在犹豫,李崇怿却拉着他三步并作两步,跑了下去。
      楚嫣其实明白,这几个儿子中还是李愥最有悟性。不过李崇恂最好学,从小勤奋刻苦。只是不像李愥那般天资聪颖,但是他不骄不躁,一直认真学习,努力刻苦。
      李元徵终于忙完,从英华殿出来,听见这边有孩子的嬉闹声,便走了过来。
      李崇怿看到李元徵,拉着李崇恂快步走到他身边:“父王。”
      “父王。”李崇恂先行礼。
      “嗯。”李元徵摸了摸两个孩子的头。
      楚嫣也走过来。李元徵看了看四周,没有看到李崇系,问道:“崇系呢?”
      “三哥哥去练箭了!”李崇怿抢先道。
      李元徵点点头,笑意温柔地盯着楚嫣看。二人相视一笑,浓厚的情意在两人眼中蔓延。
      刚回到青鸾殿,眼尖的李元徵看到了他们临离开前留下的东西。他拉着楚嫣往桌案边走。看着桌上的纸,李元徵道:“看来崇恂和崇怿的功课进步了许多啊!”
      “崇恂每天都认真读书,崇怿虽然顽皮些,可功课却没有落下。”
      李元徵走到她身后环抱住她,含住她圆润剔透的耳垂,喃喃低语:“有一个聪明又饱读诗书的母亲,他们怎么可能不用功!”
      楚嫣粉腮顿时弥漫上一抹桃红,含羞地睨了身后男人一眼。见她这番神情,李元徵不禁揶挪道:“今日,有人向孤献了一幅美人图。这里是一幅她的小像,你要不要看一看?送画像的人说这个美人长得比天下所有的女子都标致,漂亮娇美!”
      李元徵拿出一个精致的小盒子。楚嫣拿过小盒子,心里总有些不舒服。她打开盒子,盒子里面放着一串红翡翠滴珠手串,寒玉滴血,玲珑剔透,光是看着,便熠熠夺目了。拿起手串仔细看,这手串是用金丝线所坠,格外别致。除了这串手串再无其他。
      李元徵示意她往上面看看。只见盒子盖上有一块长方形的铜镜。这盒子里确实有一方美人图,不是别人,正是楚嫣自己。
      “爱妃以为如何?可是比全天下所有的女子都漂亮?”
      楚嫣心中像灌了蜜糖一样,她强忍着笑意嗔怪地横了他一眼,“哼!”她轻拍一下他环抱着他的胳膊,“讨厌!就知道欺负我!”
      “这怎么能叫欺负呢,孤的爱妃本就是天下最美的女子,自是比全天下所有的女子都漂亮。”李元徵吻了一下她的脸颊。
      楚嫣又拍了他一下,“徵!”
      “你刚才不是说我欺负你吗?现在,孤来告诉你什么叫真正地欺负你。”李元徵说着便将她抱起,往内殿而去。
      李元徵带着她倒入榻中,温语道:“这也不能说是孤欺负你,孤与爱妃亲近怎么能说欺负呢?嫣儿,你说对吧?”
      说罢,李元徵也不给楚嫣还口的机会,直接吻上她的唇,他含着她的舌头用力吸吮。霎时间,殿内一片旖旎。
      待两人停下后,已到了后半夜。昏昏欲睡,全身无力的楚嫣从枕头下面拿出一个香囊给他。李元徵正想问什么时,怀中的楚嫣早已睡了过去。
      打开香囊,里面放着一缕用红绳绑在一起的头发,拿书她和他的头发。
      李元徵瞬间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她想说的话全都在这个香囊里。“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李元徵将手中的香囊轻轻凑到鼻尖嗅了嗅,馨香宁静,就跟她一般的味道。他低头轻吻她的额头,抱着她进入梦乡。
      次日早膳后,李元徵与楚嫣说起了一事,“嫣儿,父皇已经决定,要往泰山封禅。咱们得出趟远门了。”
      “孩子们也去?”楚嫣问道。
      “父皇明令,轻装简行,早去早回。父皇母后自然是要去,你我也得随行,至于孩子们,父皇只点了愥儿随驾......”李元徵想起昨日武皇帝当着满朝文武说的话,低声道:“父皇旨意,愥儿要在封禅大典上为终献。”
      “终献?”楚嫣颇感意外,“封禅大典这么大的事,皇孙中只让愥儿随驾,他毕竟年少啊!”
      “都十四岁了,不小了。”李元徵又道:“对了,他这两天没回来吗?”
      李愥天资聪颖,这些年文韬武略,治国理政的能力都有长进。可是,李元徵和楚嫣明显感觉到,李愥跟他们没有之前那么亲近了。而且,自从进宫以后,李愥与兄弟姐妹也没有小时候亲密了。他谦逊守礼,友爱弟妹,却总是给人以一种少年老成的感觉。
      李元徵知道,这是父皇在以帝王之学教导李愥,所以他变得性子开始生冷。他这个样子,李元徵实在心疼,也许他将来会是一个好皇帝,能文能武,雄才大略,可是,他会不快乐。
      “愥儿昨天回来了一趟,指导崇恂和崇怿读了一会书,又跟倩儿她们一起说了会儿话。后来,崇系和苓儿来了,愥儿就走了。他们两个怎么了?”楚嫣回忆道。
      李元徵无奈道:“这两年,崇系总是与愥儿较劲儿。无论是什么方面,两个人都要比一比。前两天,崇系比箭赢了愥儿,可是,我看得出来,愥儿是让着他的。愥儿的箭是皇叔亲自指导的,又比崇系年长,他不会输的。”
      “崇系从小就不服输,一直想证明他比愥儿强。”楚嫣担忧道:“他们现在还小,可是再过几年,两个人要再较劲,恐怕不是好事!”
      “放心,有我在。”李元徵安慰道。
      这日,宫学下学后,在这里读书的一众学生正要离开,武皇帝却走了进来。一群孩子连忙起身行礼。
      “今日朕闲来无事便想来看看皇孙们的功课,随便考较一番。”
      “朕近日读史记,见汉武帝多次派兵出塞北征匈奴。你们觉得,该如何评论汉武帝北征?”
      武皇帝说完,李崇系先回答道:“孙儿以为,自汉开国一直受的匈奴威胁,北疆不宁,给边境百姓带来沉重的灾难,严重危害着边境的安宁。而汉自高祖刘邦平城被围后,只能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这是耻辱。而汉武帝北征匈奴严重地削弱了匈奴的势力,使得其从此无力大举南下,造成了“是后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的局面。如此来看,汉武帝北征匈奴,是明君之举。”
      “崇系说的有道理。然汉武帝前期北征匈奴解除边患,可是他后来多次北征,劳民伤财,损兵折将。如此,又该如何说?”武皇帝又问。
      “匈奴一日不灭,边境之祸一日不消。”李崇系回道:“孙儿以为,为了江山社稷的安宁还有后世的太平,耗费些民力也是必然的。”
      李崇恂却觉得李崇系说得不对,反驳道:“孙儿觉得,三哥哥说的不对。如果边患解除,那根本就没有必要继续北征。这就是劳民伤财又徒添杀戮。”
      “战争必然有杀戮,可是为了国家安宁,这也是无可奈何的。”李崇系说道。
      李崇恂又要反驳,武皇帝却抬手制止他,转头问随驾而来的李愥道:“愥儿,你觉得他们两个说的谁更有道理?”
      李愥本不想说什么,他一直不想打击李崇系,为了照顾他的情绪,他尽量敛去自己的锋芒,不和他正面比较。可是今天是武皇帝问话,他不得不答,他朝武皇帝略一拱手,与李崇系辩驳。
      “孙儿认为,一切事物皆因时势而易。汉武帝继位之初,国力强盛,北疆又受到匈奴威胁。汉朝北征匈奴是为了解除边境兵祸,也是兴义兵,可边患解除以后,汉朝再屡次出兵就是于百姓不仁。国库空虚兵士疲乏,这个时候还要出兵征伐,便是穷兵黩武。”
      “说的极是,帝王之道看来你是懂了。”武皇帝夸赞后,又教导了他们一番,“自古君王若只知征伐,一味地穷兵黩武,受苦的便是百姓了。当然,也不能只知示弱。为君之道须张弛有度,宽严并济,恩威并施。如此,方得天下大治。”
      东宫,听闻此事的李元徵不免长吁一口气。
      他知道,李崇系面子薄心思重,一贯刻苦努力,最在意父皇和自己的态度。今日在宫学,他努力当众表现,却会错了父皇的意思,定然心中难受极了。且他总因为李愥而自惭形秽,今日又跟这么李愥一比,瞬间被打回原形。
      其实在李元徵看来,李崇系已经很好了,完全不必与李愥比较。李愥是长子,更是父皇密定的未来的储君,自然要是人中龙凤才能担此重任,他不如李愥很正常。人贵自知,李崇系还是功利心重了些。过几年,还是跟父皇请旨把他封到外地去任个闲职,远离是非之地。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