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第 17 章 ...
-
天气渐渐炎热起来时,常家的四小姐依旧音讯全无,常先生只能对外宣称四女儿患病去了乡下静养,为此四姨太太又是痛哭一场。
大约是不想再折磨自己,五小姐终于放过了自己,打算认真走美术生的路子了。
“虽然你底子不错,但也要好好用功,这两年最关键了,学好了国内的大学随你挑,最好考一个有公费留学名额的学校。”
常先生自然不缺供女儿出国的钱,可他很可能不愿意把女儿放出去,毕竟大学毕业再出国回来就是“老姑娘”了。
五小姐眼睛亮晶晶的点头,她最近学法语和英语都特别用功的,显然对六小姐说得话很心动。
“等以后,我要带我娘一起出国上学。”
常家的小女儿要去考沪城的大学,常先生还是挺高兴,也想借此冲淡一下四女儿离家带来的影响,所以这次考试他亲自带六小姐去了沪城考试。
“行李尽量不要带太多,到沪城再置办就好。”出发前对他的三姨太太打包出来的几车行李颇有些无语,知道的是陪读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搬家呢。
祝女士白了他一眼:“家里都有的东西,花那个冤枉钱干嘛,沪城东西多贵的呀。”
反正他们这一回带的人手也多,保镖、丫鬟婆子还有厨师和司机,物资当然是能带多少就带多少。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沪城,常书瑜上辈子在博物馆看过,当时没什么感觉,这辈子常书瑜亲自看到后还是有些波澜的。
原因无他,只看华人区与租界区犹如两个世界便无法平静。
这里有最繁华的天堂,这里也有最悲惨的地狱。
但她表面上没有任何不符合常态的举动,甚至可以说是充满了好奇与懵懂,就如同一个初入花花世界什么都不懂的小少女一般。
这时候的大学考试要比后世的高考简陋很多,学校都是自主招生、自主命题,科目倒是和后世类似也是分国文、数学、外语和综合。
因为不限制报考学校的数量,所以各个学校考试时间也都是错开的,很多考生要连着考好几次,常书瑜就报了两所学校,如果这两所录取不了,她就打算去北平。
但很显然,这时候的入学考试难度比后世要简单,最起码常书瑜考起来还是挺顺利的,除了去考试时因为年纪太小引起小范围围观,其他都很是顺利。
说真的,此时上大学的女孩子比例比她预想的竟然多一些,这让常书瑜心情好了不少。
“你中学的先生们都说你文理科都很好的,你怎么会对商科感兴趣?”
常先生是真对女儿报的专业感到奇怪,他一直以为小女儿可能会报文科的。
此时大学学位名称分为七科,包括文、理、法、农、工、商和师范,女子读大学大多选文理或者师范,很少有女子会喜欢商科。
能为什么?
当然是她想发展一下人脉,这个时代读商科的学生家里都是做买卖的,常书瑜这两年想了好久,最终给自己未来规划了最适合她的路。
学文她觉得文学积累是终身的事业,她上辈子从小就有阅读习惯,这辈子不用特意读出个文凭。
从政什么的她搞不来,这年头女人从政不背靠娘家夫家也基本没可能,她没这个雄心更没这个背景所以第一个否掉,至于当什么律师法官的她更没这种爱好。
学医或者搞科研之类的事儿她的确想过,可这些科目大多都是天赋、兴趣、勤奋缺一不可。
她虽然读书成绩还不错,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她这辈子知识面比其他人广是因为上辈子生活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再加上家庭环境的优势见过的世面比较多,并不是她本人就真多么厉害。
上辈子她大学学得是设计类专业,从高中开始这数理化就不是很出类拔萃,这辈子能学好那也是因为上辈子的底子和这辈子用功,可本质上她还是实数理化没啥太大的兴趣与天赋,真就是刷题刷出来的成绩。
常书瑜不想为难自己,想来想去,那就只有做买卖比较适合自己,好歹有两辈子的家学渊源。
所以读商科不是理所应当吗?
而且只要有了钱,上辈子她知道的一些门槛低的科研成果也可以去做,自己不行那就花钱请适合搞科研的人来做,这不比自己瞎折腾强?
“我想和爹你一样,实业救国,做个企业家。”该说不说,小女儿拍起马屁来常先生还是很受用的,听到这个强大的理由立马就放下了多余的顾虑。
顺利完成入学考试,常书瑜乖巧的跟着父母去吃了最贵的西餐,逛了最大的百货公司,还去参加了几个父亲老友的沙龙活动。
这几个老友都是常先生当初出国时结识的,他们曾经意气风发想要救国救民,可惜岁月变换,如今也只能在这十里洋场醉生梦死。
常先生在沪城和几个老友轮流聚会联络完感情,“顺便”谈了几桩生意便要返回宁城,毕竟那才是他的大本营。
“交通大学入学手续都已经办妥,开学的时候爹就不陪你去了,家里生活上的事你娘会操心,你只管安心读书。”
在这种情况下,常先生似乎又真是一个很合格的慈父,甚至他还体贴的给了常书瑜几个紧急联络人的信息,这是知道在紧急情况下女儿的判断能力可能强过很多大人去。
常书瑜乖巧点头,很是贴心的让亲爹不用担心,她会乖乖听话,也会好好照看祝女士的,同时还很孝顺的让常先生回家后少抽烟喝酒,保重身体。
当真是一派父慈女孝、温情脉脉。
因为考虑到上下学距离的问题,常书瑜上学还是要有司机接送,所以常先生除了留下两个护院外,还把司机的媳妇也安排了过来,刚好司机媳妇可以帮厨。
护院的家小虽然没安排来,可他们的家里媳妇孩子也都和司机的儿子一样在宁城给安排了活计。
说真的,某些时候,常先生在拿捏人性的手段真的特别值得学习。
虽然常书瑜觉得太过兴师动众,可在常家拒绝常先生的体贴关怀明同样也会让他不高兴,在这一点上祝女士就很是上道。
常公馆如今有姨太太和六小姐住过来,使唤的人手除了原先照看公馆的园丁和看门人,新添的四个护院、丫鬟婆子、司机与厨师都是在宁城用惯了的老人,每年寒暑假都是可以跟着一起回宁城。
祝女士指挥起来很顺手,趁着常先生在的时候她还把周围居住的邻居重新认识了一圈儿,整个人比在常府时看着爽利不少。
等常先生离开后,祝女士才把两个让许妈妈保管的箱子拿了出来,这里面有她攒了大半辈子的金银首饰。
“都放在家里是不是不保险啊?”祝女士不是很信得过家里这个保险箱。
常书瑜倒是觉得直接放空间更合适,可她不能暴露空间的存在,于是想了想才道:“回头去大银行开个保险柜,把最值钱的都放进去。”
“我这里还有一箱子幅画,都是你外祖母留给我的嫁妆,虽然不值不上什么价儿,但好歹是个念想,等你嫁人我也是要都给你当嫁妆的。”那十几幅画是祖上留下来的,是祝女士为数不多的嫁妆之一。
“行啊,都存着。”常书瑜知道这几幅画对祝女士的意义,这不是钱不钱的问题,那是祝女士苦命的母亲想尽办法偷偷为女儿藏起来的一份属于书香门第家最后的体面。
只不过她不知道,在她去世不到两年,她的女儿就被送去做了别人的妾室。
这几幅画是祝女士怀念母亲的寄托,千金不换。
在清点完家底儿,看着那张她最宝贝的房契,祝女士就有些庆幸当初听了女儿的话,这几年因为连年打仗,地价没涨不说,各种田税征粮层层加码,各家租子一直不好收,常家也有很多田地,每年都是一半拖欠。
这栋房子只这两年功夫就涨了一万多大洋,真真是个稳赚的买卖,如果想租出去每年也能有几百块收入,可惜如今她现钱已经不多,不然应该再在租界买一套,那就真可以靠收租子养老了。
“阿瑜,你说要不要再买个小房子啊,不用租界的也行,我听说华人区的房子也涨价不少。”
常书瑜看着存着那几千块钱的存款,摇了摇头:“我听说那是整个沪城三教九流汇聚的地方,麻烦少不了的,像咱们这种外地人还是少去沾边儿。”
如果有常先生在那还可以,可她们母女都很清楚,买房子做投资原本就是为了脱离常先生而准备的。
“那是不能去碰,哎呀,我这是贪心了,咱们有那一栋房子也够兜底的。”听到女儿这么说,祝女士很快就打消了再买房子的念头,她本身就不个贪财的,只不过是担心女儿以后没钱花才有些焦虑。
常书瑜轻轻靠在祝女士怀里,低声道:“阿娘,你放心,我有赚钱的本事,饿不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