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七、社会态度 ...

  •   (一)社会态度的概念

      概念:态度是个人对于同一对象数个相关联的信念的组织,是“与某个心理现象有联系的肯定或否定感情的程度”,它对个人心理的反应程度起指导性或动力性的影响作用。
      ——是指一个人对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

      态度的构成要素:认知(人的价值观念);情感;意向(行为的准备状态)。

      社会态度的构成:社会态度的对象是社会环境;社会态度是有一定结构的;社会态度具有比较持久的稳定性;社会态度的心理状态是内在的,存在于个体自身内部,是难以直接观察到的。

      社会态度的特点:社会性、主观经验性、动力性。

      态度与事实的关系:态度与事实不一致,态度对事实视而不见。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态度与行为不一定一致,会受到具体环境的影响。

      (二)社会态度的理论研究

      强化理论:经典条件反射(强调联想)和操作条件反射(奖惩后果,产生正强化和负强化)。
      认知失调:费斯汀格;三种情况:协调、不协调、不相关;消除认知失调的方法;

      社会判断理论:谢里夫和霍夫兰德;三个区域:接受区域、拒绝区域、态度不明朗区域;
      平衡理论:海德;素朴心理学;社会态度的平衡就是和别人的态度保持一致或相反(和朋友保持一致,和敌人保持相反)

      功能理论:形成态度的时候能够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功利性功能;自我防御功能;认识的功能;价值表达的功能;

      社会态度改变的三阶段理论:服从(外在行为上遵从)—认同(内心接纳)—内化(完全内化,完全接纳)

      (三)社会态度的应用研究

      社会态度改变的方法:
      劝说宣传法:传播者(权威性,专业性)—信息传播(传播方式与渠道)—被劝说者(原有态度与人格)—情境因素(信息繁多让人分心,信息重复)

      偏见:对某个人或团体持有的不公平不合理的消极否定态度。
      偏见产生的原因:利害冲突、社会化(社会文化本身带着偏见)、人格和心理因素。

      最典型的就是:性别角色的偏见。
      偏见的消除:消除刻板印象;增加平等的,个人见的接触;合作奖励;制定社会规范。

      工作满意度:把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应用到组织管理当中去,之前的应用目的是提高效率和经济效益,现在的目的是提高工作生活质量,所以提出了工作满意度。

      ——考虑员工的生理、心理因素,考虑组织环境。
      工作满意的维度:工作本身(工作丰富化,表现机会)、工资(工资的社会比较,是否公平)、晋升(公平)、监督(上下级关系,没有不满意)、工作同伴(人际信任,制度信任)。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