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五章 征粮 ...

  •   差哥们走了,日子还是要继续。加上一个牛二,快二十口人,里正德有都得有所安排。
      但凡能叫夫家打的受不了的媳妇,娘家都是不做主的,五个和离的女人带着十来个孩子,娘家回不去,孩子虽跟了娘,还是吴家村的血脉,吴家村算是民风淳朴,里正吴德有也为人正直,自然是要有所安排,不能叫这些个人饿死。
      村东口荒废了几个废弃的窝棚,是以前逃荒来的难民们搭建的,等饥荒过去,这些个人就都回乡了。
      吴德有组织村里的壮丁稍微给修葺了一下,用毛竹扎了高高的篱笆墙,牛二年纪小,也不用避嫌,统一安排进了这个大院子,各家都分到了一个窝棚存身。
      就是粮食问题不好解决,几个妇人手里没钱,所有的钱撕扯儿女的时候都花尽了,村里人自家都不够吃饭,也没有余粮支应她们,短时间挖点儿野物还能凑活,时间长了没粮吃是要饿死的。
      王婆婆组织村里心善的人家,给她们凑了点粮,又买了一窝小鸡送她们,小鸡吃点野虫野菜就能活,长大了卖肉下蛋都是钱。
      吴三壮和牛二以前关系好,主要是两人的娘老子都不做人,他俩经常一起骂爹。这次吴三壮出逃把牛二坑了,他再见牛二就有些个不自在,思来想去找姑姑吴宝芝支了一吊钱,背地里塞给了牛二叫他买冬粮。
      牛二本不想理他,吴三壮硬塞,才甩着脸子接了,后来虽见了吴三壮还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但好歹还理他。

      吴水清月末放假回村的时候听他娘唠叨了这个事,说吴钱有居然歹竹出好笋了,三壮这事办的还算是件人事,就是救急不救穷,牛二这些个人,手里没地,又是女人孩子,过了今冬还有明冬不好过不好过。
      回了县城,吴水清找同窗帮忙给几个婶子找了个做鞋的活计,收鞋的包料,做一双挣五文的手工钱。
      几个婶子都是勤快人,慢手的两三天也能做一双,牛二也跟着婶子们学做鞋,没多久就做的有模有样,村里的男娃子都笑他,他只当没听见。
      秋收后,孟差哥带着队伍上村里收粮税。
      往年差哥们来收,斗比寻常的大一圈不说,粮食也要堆的高高的才算。
      孟差哥带的斗大小正合适,放了粮还拿个木片子刮一下,平平的一斗多少就是多少,不多收。
      村里人交完粮税还剩不少,村东头窝棚院的人们就趁机和大伙儿买够了冬粮,乡里乡亲的厚道的人家几乎都便宜卖了他们。
      入冬,孟差哥又来征徭役,这个大伙就不太愿意了,因为他好说话,大伙儿就问他今年徭役能用钱赎不?
      孟差哥说能赎,而且要的也不多,两个月的徭役,一天五文钱,三百文就能赎身。今年服劳役郭大人管饭,不用自备粮食,还发新衣服。
      说是管饭,管衣,大伙儿都不信,以前不是没有当官的骗人去服劳役,说好的条件,去了全不作数,好在往年赎身得一贯钱,现在三百文!有成年男丁的各家平日俭省些,都能凑的出来。
      最后村里就去了零零落落四五个人。
      吴二壮也去了,吴钱有不肯给他掏钱,又舍不得大儿子一月半吊的工钱,吴二壮也正好十六了 ,家里就决定让他去,这小子也想着跑,可惜有了吴三壮的前车之鉴,吴氏夫妇把二儿子看得紧,最后是捆着去的。
      去的时候吴二壮死活不愿意,回来的时候个长高了,人壮实了,脸上有肉了,还穿了身新花新面的大棉袄子,肉眼可见这段日子过得好。
      村里人跟这些个服徭役的一打听,嘿,好家伙,去了就发簇新的厚棉袄子,一日三餐,粗面馍馍管饱,早上还有大油熬得暖汤喝,每隔五日能吃顿肉,太阳升老高了才开始干活,快落山了就收工,住的棚子里生着旺火炉子也不冷,大伙儿肚里有粮干活就有劲,大冬天打赤膊都不冷,御寒的新棉袄舍不得穿,怕糟践了,留着回来显摆,临走县太爷还请了一顿流水宴,这那是服劳役,这是当大老爷去了吧,可把村里其他没去的羡慕坏了。
      冬天村里人都闲,勤快点的男人们就结伴去镇上,城里打短工,懒的就躺在打谷场和做针线的婆娘们一起晒太阳,南方的冬天屋里阴冷阴冷的,村民舍不得烧炭,就都在外面晒太阳取暖。
      今岁托了新县令郭大人的福气,大伙儿都能过个肥年,有个纳鞋的婶子就说前几日去城里交鞋子,城门口遇见了寒潭寺的高僧施粥,今年大伙儿日子好过,要不要结伴去寺里上个香。
      媳妇婆子们就都很意动,有个闲汉老婆让郭大人断和离了,家里没个收拾的女子,日子过得邋遢,就不爱听这个话,在一边阴阳怪气,还影射郭大人,村里人得了郭大人的实惠,自然是容不得他胡说八道,几个年纪大的就骂他,婆婆们辈分大,这闲汉不敢回嘴,没趣的躲到其他地方晒太阳去了。
      捣乱的人走了,做针线的妇人们对这事就更热心了,正说得起劲,远远的瞧见个陌生的妇人,骑着头毛驴,从村东口大路上进来了。
      这年头家里有牲口的都是富户,这妇人四十多岁一身的细布厚棉袄,头上还带着时下流行的斜方抹额,插着一只桃花银簪子,那花朵儿老大了,脚上方口的布鞋几乎没有泥,瞧着就是过好日子的妇人。
      土根老婆是十几个婆娘里面最年长的就问:“大妹妹这是打哪来,到我们村做啥?”
      “我是河顺镇的邢张氏,今来村里是去周来友家,初次上门,麻烦老姐姐给指个门户,我有一桩好事要说与他家。”妇人说话麻利,一笑脸上的皱纹都化开了,张相十分的喜气。
      云阳县这里,所谓“一桩好事”几乎都是特指保媒说亲,陌生的妇人上村里来这样一说,大伙儿就知道她的身份是媒人没跑了,这是喜事,说明村里的年轻人有出息,行情好,村人都乐见其成,指路也热心,说不得成了好姻缘也有自个的一份功德。
      “喏,顺着这路走,靠村尾门口不远有个大黑瓮的就是。”土根老婆很热情的说。
      刑张氏谢过土根老婆,拍了拍驴头,那驴也有灵性,得得的就往周家去了。
      “这是给周家老三说媳妇了吧。”土根老婆臆测。
      “指定是,他家老大,老二都已经娶妇,小女又订了宝芝家,就剩下三儿了。”周婶子接过话头,时下一般男说女不好成,女说男那是一说一个准。
      “等他家老三娶了妇,宝芝是不是你家也得准备上了。”另一个婶子就问吴宝芝。
      “我家早准备的差不多了,要不是小妹不好先于哥哥出嫁,老早就该办事了。”吴宝芝喜道:“他家老三要是找着了,我这三儿媳妇也能进门了,诶呦,要是我家老三也成家了,我可就能闭眼了。”
      “那我们可就等着了,倒时不杀两头猪可不行。”土根老婆打趣道。
      “我哪杀得起两头猪,三儿读书费钱,就给他凑活凑活杀一头得了。”吴宝芝笑道,时下富户才杀两头,一般农人办席一般都是杀一头猪,也有小气的用半扇猪的。
      “瞧这小气吧啦的劲儿。”其他婆娘就笑她:“你家大儿,二儿一月少说也能挣一吊钱,你老头也不是干不动,忒吝啬了。”
      吴宝芝只管笑,反正不肯应两头猪的喜宴。
      刑张氏后来又来了两趟,大伙儿都在传,周家三儿好事将近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5章 第五章 征粮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