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2、寻觅(十七) ...
-
张五妹、尹先生跟着小徐玉匠从平直的内城大街,走到外城。
小徐玉匠和张五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三个人走了一段时候,小徐玉匠指着一条胡同里的小跨院,对两人道:“就是这里了。”
几人走近时,看见一个老汉坐在对门自在地吸旱烟,看见有人来了,磕了磕烟袋,喊道:“小徐,你家来人了?”
小徐玉匠笑笑:“叔,来了几个朋友。”
张五妹觉得京城的小民身上也有一种让她觉得熟悉的安闲气。
小徐玉匠开了门,一条土狗亲昵地在小徐玉匠的腿边转来转去,老徐玉匠从屋里走出来,土狗就窜到老徐玉匠的身边。
“老师傅好,您还认得我不?”张五妹打招呼道。
老徐玉匠笑了笑:“当然认得,快请进。”
老徐玉匠家里面已经收拾了一遍,显得颇为整洁,老徐玉匠教儿子去倒茶,他则从屋里拿了本账册似的东西,递给张五妹,自己则拾掇条板凳坐了。
张五妹的心跳得很快。
“对,就是这一页,五十年前,我们家银楼接了一个单子,取用的是一大块碧甸子毛料,也就那时候刚开国的时候有,现在有银子也没处买去。再用软金丝编成极细腻的绳丝,连我爹都在账本里讲,是他一生难得的佳作呢。”老徐玉匠略带缅怀道。
张五妹轻轻抚摸着账本,上头写着“辛丑年,得珠两串,翰林院侍讲,云家老爷,云生树,钱货两讫。”
“云生树……”她轻轻念了出来,这不大像名字,却像一幅行舟烟水图画。
武师尹先生愣了一下,“什么,云……把账本给我看看”他似乎对这个名字有一种特殊的敬畏,并不敢再说下去了。
“五十年前,翰林院姓云的,还有谁呢!”尹先生又叹了一口气,他今天叹气尤其多。
张五妹隐隐有所猜测,但是不大相信就这样巧合。
尹先生郑重道:“就是云首辅。”
张五妹沉默了片刻,起身向徐老玉匠道谢。
徐老玉匠对张五妹道:“姑娘,我爹当年造这手串,以宝相花为造型,便是希望佩戴着手串之人能够吉祥美满,这是一个平平凡凡的匠人对于他作品的祝福。老头子看姑娘你风尘疲惫,来寻这个订单之人,如今又是这样情况,但无论如何,老头子相信你也能如这宝相花一样,最后能得吉祥美满。”
老玉匠最后看了一眼他父亲五十年前曾经锤炼制作的宝器,打开了门,让儿子送他们出去。
张五妹和尹先生走在夜风里。
尹先生忽然对张五妹道:“我们用轻功赶路吧,我教过你的。”
张五妹“嗯”了一声,鼻音很重,显然她快忍不住想哭的冲动。
两人提气一纵,很快便七拐八拐地到了一处极大的深宅外面。
却见府里中门大开,宅子里头点着亮堂的海灯,里头传来震天的哭声,几个穿孝的下人摇头叹气,给匾额挂了白麻条,上了白灯笼。
一条街有半条街的人都出来了,伸着头看着这府里,猜测是哪个人物去世了。
不时有几个穿白的贵家子弟走进这府里,脸色铁青,显然是云家宗族之人,还有些滚下马鞍就嚎啕大哭的人,显然也是富贵中人。
张五妹有些痴痴地望着这高门大第上悬挂着的白纸灯笼,青灯如豆,悠悠地颤动着。
鄂州到扬州,水路一千五百里,扬州到京城,又是两千里路。
可是当她到了这里,她却不知道该做什么了,她该怎么样解释自己是谁呢?谁又能凭一串珠子,一个玉匠的话,就能说清楚她是谁呢?
她与云家若有若无的缘分,都来自于那个棺中的老人,可是现在,那个老人也走了,谁又肯听她再说一次青山下头,别着火红杜鹃花姑娘的故事呢?
张五妹有些茫然地想,这也许就是命吧,她这些天一直路过这所宅邸,七拐八拐,但是始终不曾进去看过一眼,她与这座宅子,和宅子里头的人,是没有什么缘分的。但偏偏就在这一天!命不肯多给她一天,让她去看看那个人。
哪怕那么一眼呢。
张五妹紧紧握着手里的珠串,忽然就落了泪。
“五妹?”一个疲惫圆润的声音从身后传过来,却是一身缟素的龙雨云,她身后跟着几位云家家人。
“果然是你。”龙雨云似乎松了一口气。
张五妹不知为何,后退了两步,便要跑开。
“你先别走,我大抵猜到你是什么人了,以及,”龙雨云惆怅地望了白幡招展的宅院,“你为什么要来这里。”
她说着,一掀袖子,露出如霜欺雪的手腕。
——她的手腕上,俨然也盘着碧绿绚丽的绿松石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