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建房 ...


  •   有了小福这个自闭小孩儿,李煦竟然有了点儿过日子的滋味儿。

      一大早李煦是不肯做早餐的,他抱着小孩儿趿拉着拖鞋去巷口吃馄饨,他们这里离直沽百来公里,直沽往东便是大海,马队一般不往那边有,直沽的干海货在燕城却也不稀奇,大肉馅儿馄饨,汤底是猪骨牛骨熬的,配上直沽过来的虾米皮,鲜掉舌头。

      一大碗就要十个铜板,南城多是穷苦人家,不舍的花这个冤枉钱,卖混沌的就是南城的刘大郎,早晨挑了挑子往西城去,一路走一路卖,中午再从西城回来,他老婆做好了烙饼,再卖到晚上,宵禁之前回来。

      刘大郎是个十足的老实人,乐呵呵的看着李煦吃馄饨,小福人小肚皮大,筷子飞快的挑虾米吃。
      不同于后世北平城的格局,如今燕城的住所,奉行着东贵西富南贫北贱的原则。

      燕州城州府衙门位于整个燕州城的中心位置略往东的方向,是整个燕州八城的行政中心,燕州州府官员的家眷,以及下属城市官员都纷纷在燕州东城置办产业,燕州城的东坊市位于州府衙门后街,主要是珍贵的物品的交易市场,且东坊市只每月逢七,方开市与平民交易,平常的日子里,无论是官宦家眷还是大商贾买货还是依托遍布东城的商家,可以说,整个燕州城里,东坊市卖的就是个B格。

      燕州城西主要居住的就是依托边贸生存的大商贾,或者是举人师爷之类的人,因为西城有大商家出资建立的整个燕州城最大的书院,所以还有许多求学的学子也居住在西城。

      北城以为毗邻边城,若是金国来犯,北城首当其冲,所以,稍微有些家资的人都不愿意居住在北城,所以,北城居住的人大多是体力劳动者,被州府管制的长期需要在州府服役的流放的犯人,流民,以及贱业的从业者。

      至于他所居住的南城,南城的最南边是南边来做些小生意的商贾,他们一般都是没有什么大本钱的生意人,也不敢深入金国蒙古去收取货物,且许多是工匠出身,有些手艺,便在南城扎下根来,做些往来人员的民生生意。

      南城的中间就是些普通的有些家资的小老百姓,也有些乡下的地主,积攒些钱财,在南城的中间买个宅子,除了春种秋收,就住在城里,图个生活方便,南城的各处店铺也愿意做这些人的生意,南城靠城中心的位置住的大多就是官府有头有脸的衙役,或是燕州各处驻军的百总之类的人物,还有些是像李煦这样的走了大运,在天下初定的时候,父辈买了房产的人。

      他们所住的南城靠西,地理位置还算不错,他这样的小老百姓不少去西市做点小生意,买东西也方便,而住在这里最大的优点就是治安良好。

      两个人吃完早饭,回家牵好小毛驴,骑着驴慢慢的往街面上去,他一个大老爷们在缝纫技术上没有点亮,小福的衣服只能靠买。

      夏天的衣服轻薄透气,丝绸绫罗这些东西在燕城死贵,粗麻又粗糙,给小福挑了两件细棉布衣裳,里里外外两身,足足花了他二两银子。

      花的李煦直摇头,亏了,真亏了。

      回家后,小福自去院子里玩儿去了,李煦整理书架。

      他家的房子面积很大,左邻右舍的面积比起来,差不多有邻居的院子四个大小,当初建房的时候,原身的父亲是按照四世同堂的美好愿望建造的,因为钱财不够,所以,面积虽大,用料却并不扎实,只十来年就漏风漏雨。

      这几年也不是没有人打过他房宅的主意,自他在马帮崭露头角之后,那些人便暂时歇了心思。

      善工坊来了四个人,为首的大约四十来岁,是善工坊的大师傅之一,后面三个就是大师傅手底下的学徒。

      李煦出来和大师傅打招呼。

      大师傅拿出契书,道:“在下是善工坊的丈量师傅,与李哥儿同姓李,他们三个是我的徒弟,李哥儿要是方便,咱们这就丈量?”

      “李师傅。”李煦点了点头。

      问清楚李煦没有扩大房宅院落的面积的打算,四人便不废话开始丈量。

      两个徒弟拿着尺子听师傅的话丈量,一个小徒弟在旁用本子记录,看起来转业的很,他凑近看了看尺子,度量衡与现代的差不多。

      “这房子怎么建,李哥儿有什么要求没有。”

      李煦早有准备,拿出一张图纸来,是标准的二进四合院的图纸,他们家的房宅基地太大,足有隔壁张大叔家四个大,张大叔家四个儿子,住的尚不紧吧,他们家的宅地面积在南城也算首屈一指了。

      李师傅拿来图纸认真的看了半晌,认可的点了点头,主家要求的越详细,他们这些工匠就越省事儿。

      “四合院?讲究人家都愿意建个四合院,不过材料可不便宜啊。”李师傅看完道。

      李煦在做图纸的时候,心里就有了大概的预算。

      “我父亲生前的时候,赶上南城地价便宜,便买了这么大院子,那时候就想建个院子,如今也算是完成父亲的夙愿了。”

      李师傅继续指图纸上的一点问,“这个是什么东西,是用砖石砌的床么,砖石寒凉夏天还好,冬季睡着会着凉的。”

      李煦解答,“这是金国的工匠造出来的,据说金国的王宫下面铺着地暖,皇帝睡在火炕上,我在金国特地学的怎么造炕。”

      这造炕当然不是从金国学的,他走马帮的时候见过类似后世的火炕,才想起来这门技术,他想盘的火炕是改良版的。

      “那这个管道要安放在厨房?”

      “是的,厨房浴室下铺设管道,与燕州城的下水系统做对接,这样污水就可直接从室内倒走,室内管道你们能做不,如果不能,我去寻个南人工匠来。”

      燕州城的知府从前是南边大城市的人,因为南边城市的下水系统做的不好,弄得各处的井打出来的水成了咸卤,来到这里之后便亲自设计了整个城市的排污系统,排污的管道类似于后世的下水系统,只能排放生活用水,固态的垃圾是不准丢进下水道的。

      且每家每户的茅房都是埋在地下的大石缸或者瓦岗,每隔几天都有北城的服役的人各家各户的清理茅房,清理出去的东西在固定的地点作为发酵囤肥的地方。

      李师傅摇摇头,“这个不难,窑厂有专做这个的师傅,这个管道怎么造,善工坊会和窑厂沟通的。”

      李师傅走到院内井边,点头,“之前的房子做的最好的就是这眼井上,井不用重新打了。”

      李煦也同意,“原来房屋的砖石全部用来铺院子,我家院落比别家低些,另外还要买沙石铺院,一层横,一层竖,交错铺石砖要三四层,最上面一层用青石铺地,若是买不到青石,青砖也可,房屋整体拔高二尺三,和隔壁齐平。”

      原来的房子也比较矮,房子的挑高也要加,地面和隔壁持平,房子加高,这样也能阻挡往来人的视线。

      “好,青石容易买,咱们这城外有个采石场,流放过来的犯人在采石场做工,只你这院子大,价格可不便宜。”

      “钱不是问题。”李煦道,“久闻善工坊是出了名的精工好料,在燕州城是首屈一指的诚信,我将宅子交于善工坊来做,图的便是省心省力,这宅子我建来是要传下去的,所以无论用料还是用工不必吝啬,钱财上,立定契书后,我会将定金交与工坊。”

      两人在院子里商量了一整个上午,中午时终于测量完毕,李煦抬头看了看天,“李师傅,已经是中午了,我请师傅和几位小师傅吃顿便饭吧。”

      这本是应有的,李师傅没有推拒。

      李煦喊换上新衣服新鞋子的小孩儿,“小福,拿我钱袋来,咱们和师傅们一起去吃饭。”

      小福脆生生的嗯了一声,跑回家拎着他的钱袋递给他。

      李煦弯腰抱起伸开手臂的小福,“李师傅,不介意带上我的书童吧。”

      李师傅笑看小福,“你这哪里是买了个书童,像买了个儿子一样,一起去吧。”

      小福开心的嗯了一声,搂着李煦的脖子。

      走了一刻钟,几个人找了个差不多的馆子,边吃边继续聊。

      那个记录数据的小师傅挺有想法,“李大哥院子里若全部用沙石,青石铺地,那院子里便会寸草不生,本钱也高,这么大的院子,不种些菜蔬可惜了。”

      李煦解释道,“我不擅长料理农事,院子里不种菜蔬,且沙石渗水快,横竖交错铺上几层沙石青石和原来的砖石,能保证庭院内不留积水,打理起来更省事儿。”

      李师傅也道,“你的房宅面积是春和巷最大的了,当面你爹虽然房子造的粗糙,但这块地皮都值了,这十几年春和巷的地皮翻了五倍有余了,尤其是今年,听说又要涨了。”

      李煦倒是没有这方面的消息,奇怪的问道,“咱们这是边城,虽没有直接冲着金国,但若有战乱首当其中,为何还会涨价如此厉害。”

      李师傅点点他小徒弟,“给李哥儿说说看。”

      那小孩儿擦擦嘴边的油,“我们掌柜的与我们说,二十年前,两国之间有战乱,燕城的地当然不值钱,不过十五年前,两国开了互市,地价才蹭蹭蹭的涨起来的,今年要涨是因为燕王要就蕃了。”

      燕王?李煦一脑袋问号,这燕王是皇帝的第几个皇子,不是听说京城里的皇子一个个为了争抢皇位,都分了蕃地还赖着不走么,这燕王是哪个?

      他这样想便这样问了。

      李师傅哈哈笑,“这我一个工匠哪里知道,但是哪个皇子不比咱们大,以后咱们这儿也有皇子了,保不齐能一飞冲天呢。”

      李煦笑着摇摇头。

      三天后,整体的报价出来了,建筑加上人工总共一千两,预付款一百六十两。

      一千两银子,换算到现代大约就是一百二十万了,可在燕城的购买力,远远不止一百二十万,这次盖房子,他是下了血本了。

      这基本上就是他现在手里所有的钱还不够,不过他并不担心,一个多月前,他最后一趟从金国回来,用一半的身家购置了货物,托老大转南地贩卖,这笔钱老大不抽任何费用,这就是老大给他的退休金了,再不用半个月,他手里的钱会再次回来。

      既然边境开互市,为何还要跑马帮,那当然是跑马帮虽然风险大,但是利润更高。

      七月十八,动土的好日子,善工坊雇来百十来个力工浩浩荡荡的来了,赶车的赶车,步行的步行。

      材料不需要主人家自己操心,一大早车马不断地往他家拉。

      整个春和巷都知道李家那个要考秀才的黑皮小子要盖房子了,还用的善工坊的工,看来这小子跑马帮是发了大财了。

      春和巷里不止他一个做这个行当的,他们心里都透着明白呢。

      头几天,他就和刘大郎打了招呼,雇佣他们来烧饭,刘大郎烧了一手好汤菜,刘大娘子做的一手好饼,每日多少人,做多少伙食,头一日报给刘大郎,第二天他就自己带了材料锅灶来做饭,中午刘大娘子送饼来,不需要他操心,每三天结一次钱。”

      都是邻居,刘大郎是个老实头,附近这样的活儿都是包给他家干,素有成例,不怕被他坑了。

      人多力量大,头一天拉坯的拉坯,和泥的和泥,拉料的拉料,东西便准备的差不多了。

      张大叔在门外往里瞧,见李煦出来,怪他,“盖房子还要找包工?邻里邻居的说一声罢,这得花多少银子啊?”

      李煦看出他是真心实意的想帮忙,也是真心实意的心疼钱,“这几年挣得钱够这房子了,趁现在天热,赶紧建好,不然冬天我原来那房子了过不去。”

      张大叔拍他,“你不是说要考科举么,以后去了京城,这房子就用不着了,钱不是打了水漂。”

      李煦哈哈大笑,“大叔,你倒是对我有信心,我小时候跟先生学的都忘了个七七八八,这辈子考上个秀才就不错了,以后我考了秀才,在家里坐馆,你可得把小孙孙交给我教啊。”

      张大叔气的直瞪眼,“你这个不正经的样子,我小孙孙别让你教坏了。”

      第二天工人便锐减至三十人,大工坊的好处就是,混工的情况基本不存在。

      为了追求结实,房屋的主体是青砖,这个年代没有水泥,用的是石灰砂浆和糯米汁做粘合剂,城墙也就这个标准了,为此工料再次上涨。

      房梁是善工坊的库存,当然不是用最好的,但绝对结实,每一根房梁都有善工坊的徽记,四十年内房梁有任何问题,善工坊都免费换新。

      一个月后。

      李煦在古代的第一栋房子整齐竣工。

      房子竣工邻里来贺,春和巷的三十几户人家都过来看热闹,两进的四合院不稀奇,春和巷里如此豪华的两斤四合院就稀奇了,众人都道李煦这些年是真的发财了。

      邻居们也并不进门,此时有此时的规矩,因为房子格局有大的翻动,且建房所用金额巨大,善工坊会向官府报备,官府会派专门检查质量的官员来验收,验收之后,官府出具三方文书,证明工程质量合格且不违制,如此,善工坊这个乙方才能收到尾款。

      若是小百姓花个二三十两翻盖个土房子,官府是不管的,善工坊在测绘之后,按照李煦图做出了估价,便报备了官府,官府验工之前,春和巷的街坊们识趣的并不往里凑。

      刘大郎和刘大娘子在巷子里煮上汤饭,这是他们在李煦家做的最后一顿饭,这一个月,他们两口子也赚的盆满钵满。

      巷子里的街坊们羡慕往里看,精工的房子一比,他们的房子好像老鸦窝。

      几个大娘窃窃私语。

      “这房子不知道几百两银子能挡住。”

      “怕不是要上千两。”

      “跑马帮这生意这么赚钱,不如也让我家的去。”

      “你家的半截身子入土,去当盾牌么,巷子里的张老头的大儿子以前跑马帮的,被金国人杀了,现在他们两口子后悔这呢。”

      “刀尖舔血的营生啊,难怪李哥儿不干了。”

      生意哪里有那么容易的,只说南北倒货来钱快,谁知道你被山匪截道时的苦逼。

      “快看,衙门里的人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嗓子,众人抻长了脖子望过去。

      李煦问声从院子里出来,呦,是个熟人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