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7、第三十七章 往事(二) ...


  •   陆云是天生的将才,他熟读兵书战策,却不拘泥于其中,他的战术神鬼莫测。

      陆云抵达北境,全面接手北境大军,进行了重新整合。随后,陆云以铁腕手段截住了拓跋焜南下的步伐,并开始绝地反击。

      三个月后,陆云全面击溃北燕十万大军,将北燕人赶回到阴山北侧,并在阴山脚下斩杀了不可一世的大可汗拓跋焜。

      之后,陆云在燕山脚下练兵三个月,北境军因陆云振远将军之名被命名为振远军。三个月后,陆云率军西进,再次快速出击,大败占据贺兰山的北齐人,将北齐重新赶回到祁连山以西,收复了被占领了二十多年的关中地区。

      平三藩叛乱,斩北燕可汗,驱北齐铁骑。

      桩桩件件都是有着决定性意义的大事件,都将是史书中最璀璨的亮色。

      少年陆云一战成名。

      那时的陆云从战场上凯旋归来,恣意潇洒,又心无旁骛,只觉得天宽地阔,疏朗无边。

      策马驰过京都,总有无数的鲜花香包飞来,少年陆云无论想迎娶什么样的女子,样貌娇美的,家世显赫的,才华横溢的,都能够由着少年的喜欢吧。

      只是,这世界永远不会是少年所想的那样单纯。

      陆云回京后,其声名远远盖过了太子陆宇,陆渊封他为秦王,加封大将军,特赐秦王府邸,其规格仅次于太子东宫。那时的陆云几乎博得了京都所有人的瞩目。

      大周的外忧内患都解除了,陆渊开始腾出手整顿朝堂。他斩杀了玩忽职守的郭弼全族,却想到了被他枉杀的东方曦。当朝堂上再看不到那个萧萧肃肃如茂林修竹的挺拔身影,他内心有过些微的自责。

      建平二十一年,陆渊擢拔东方曦的嫡子太子伴读东方启明为尚书丞,入尚书省理事。东方启明以十六岁年龄入尚书省,史无前例,明眼人都看得出,陆渊这是在给自己的儿子培养未来的丞相。

      圣旨传到东方府邸,东方启明却以“为父守丧尚未满三年”的理由回绝了。陆渊当时并未太过在意,那就等三年期满好了,毕竟皇恩浩荡,这本就是他人求之不得的恩宠,何况东方启明只有十六岁,而东方一族一直都是大周的股肱。

      拓跋焜死后,他的儿子成为了新的鲜卑大可汗。北燕战败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建平二十一年,北燕以复仇为名再次南下偷袭。陆云再次出战,且越战越勇,军事经验也更为丰富。随后西蜀入侵,陆云西征大败西蜀。局势就这样慢慢转化了,有陆云在朝廷为大将军,外敌皆不敢轻易来犯。

      那时陆宇已参与朝政五六年了,他在政务上有些天赋,也做出些政绩,只是陆云太过耀眼。那段时间大周边境的对外征伐已无可争议地依仗在陆云身上,似乎有陆云在,就有边境的安宁。陆渊打心眼里欣赏陆云的才华,将全部兵权都交到了陆云手中,每每收到捷报,都会对陆云大加封赏,其结果就是陆宇作为太子内心越来越不安。

      因为残酷的现实摆在陆宇面前:陆云同样是皇上的嫡子,他手握大周的兵权,又威名显赫。

      对于皇位,不需要给予,而是只要陆云想要,就能够得到。

      陆宇知道,于皇室而言,自古以来都是皇权大过亲情。当满朝文武,包括皇上都大为赞扬二皇子陆云的赫赫战功和对大周的贡献时,相比之下陆宇作为太子的光环变得相对暗淡。看到部分原本支持太子的朝臣开始在两面游走,现实的危机和对权势的渴望让陆宇在挣扎中渐渐忘记了兄弟情,他不再信任自己的胞弟,或者说,不敢再相信自己的胞弟,只忌惮着父皇对陆云的欣赏和陆云手中握着的兵权。

      那时的陆云虽然战功赫赫,但他心思单纯,而事实上陆渊在储君一事上也从没有表现出动摇。对于陆宇的忧心,陆渊很快有所察觉,因此,就在陆云风光大盛而陆渊也对他倍加赞扬的时候,建平二十一年秋天,在陆宇十八岁的这一年,陆渊为陆宇选妃,选定东方曦的嫡女东方素晖为太子妃。

      陆渊虽然杀了东方曦,但在朝廷大胜后他斩杀了郭弼,将当时错杀东方曦的责任都推到了郭弼身上,又用对东方启明的态度摆明了自己的立场。此时选东方氏之女为太子妃,是陆渊对陆宇太子地位的扶持和肯定。陆渊鲜明地表明,只有东方氏的女儿可以做未来的皇后。

      那时的陆宇安心了。

      陆云却困惑了。他听说东方启明一度极力反对自己的妹妹嫁为太子妃。

      不久,一直对陆云关闭着的东方府邸的大门忽然对他敞开了,好友霁霞邀陆云前去喝酒。那时的陆云尚不明所以,可东方启明,也就是霁霞先生却知道,太子陆宇对陆云的猜忌怕是再难消除了。

      前尘往事说到这里,东方湄乖巧地过去给爹爹换了热茶,走回来后却叹了口气道:“君心难测,爹爹,你能明白当时先皇的所想吗?”

      霁霞先生拿起茶盏,轻啜了一口,问道:“湄儿,何出此言?”

      东方湄略歪着头,思虑着道:“我一点儿都猜不透,先皇做的一切,真的是无心之举吗?他一面册封凌霄伯伯为秦王,一面又聘素晖姑姑为太子妃,他在想什么?”

      陆朗道:“我想,皇爷爷只是单纯地喜欢我父王,并没有别的意思。”

      东方湄摇头:“我觉得没有那么简单,毕竟,唐太宗早年也是封的秦王。”

      霁霞先生嗔怪地看了东方湄一眼,人太聪明的时候,脑子快嘴也快,拦都拦不住。

      东方湄下意识地用手捂了一下嘴。

      陆朗却在那一瞬愣住了,仿佛一下陷入到一片巨大的混沌中,只觉得天昏地暗,没有一丝光亮,唯有死寂的迷茫。

      陆朗今日的居所,还依旧挂着秦王府的匾额。

      霁霞先生却接着讲了下去:“一年后,先皇走了,二十岁的陆宇登基为帝。那时正值鲜卑和匈奴被打怕了,安稳了两三年。凌霄兄终于从陛下对他的客气和疏离中察觉到了兄长陆宇的心思,他离开振远军,交回兵权,回京都闲住,并娶了家世平平的赵氏女为妻。”

      霁霞先生没有讲述自己。事实上,陆渊在临离开前,将一道圣旨送到了东方府邸,擢东方启明为尚书仆射,总领尚书省,辅佐新君。那时大周君权更替,朝局动荡,加上东方曦离开后的一段时间朝廷政务无人认真打理,急需整治。在这样的情况下东方启明被迫走出来,接受了陆渊的托付。

      东方启明入主尚书省,朝局政令很快井然有序,这同时东方启明有意识地培养和提拔了一些有能力的人才,大周的局面渐渐趋于稳定。

      东方启明主持朝政的这两三年,正是陆云在京都闲居的日子。

      陆云在京都闲居,无所事事,日子却过得很郁闷。他本是重情重义之人,可那时面对皇上陆宇,陆宇每每是一脸关切,陆云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自己做的哪一件事说的哪一句话让皇上不放心,引起皇上的猜疑。

      那段时间,只要得空,陆云就会约上霁霞先生一起出城,到京都郊外,两人随便找一个酒肆喝酒谈天,随便爬上一座山对空长啸,逍遥自在。

      有一天,两人来到濛霞山下的一个酒肆,惊喜地发现那个酒肆的酒不同于他处的酒,格外香醇甘洌,不由多喝了几坛。临走他们叫来酒肆的老板,询问酒香的奥秘,老板告诉他们,这酒是特别用濛霞山上一道叫作天泉的泉水酿制的。

      两个人喝完酒,乘一叶小舟,沿着金水河晃晃悠悠地往京都走,那时已是斜阳夕照。

      风轻浪静。

      忽听霁霞先生道:“既有濛霞酒甘洌,濛霞山定是佳处。”

      陆云愣怔了半晌,迟疑道:“霁霞兄,你说的可是当真的?”

      霁霞先生望着水面上夕阳洒下的粼粼波光,扣舷而歌,歌曰:“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注1】 ”

      陆云听着散入江风的长歌,面露哀伤,无奈叹息。

      霁霞先生唱毕,问道:“凌霄兄,你来吗?”

      陆云仰头望天,半晌摇头道:“我,放不下。”

      霁霞先生笑了,“我为尚书仆射,还没说放不下,你一个闲居在家的,还说放不下?”

      陆云想着霁霞先生的话,小舟又划出了很远,方说道:“我,真的放不下。”

      等两个人弃了小舟登岸,快要进城时,陆云忍不住又问道:“真就为了濛霞酒?”

      霁霞先生道:“昔张季鹰想起吴中的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今东方启明慕濛霞酒醇美,亦何惜名爵?”

      言毕,一拂袍袖,潇洒而去。

      第二天一早东方启明没有上朝,而是递上了一道折子,说是因濛霞山山泉所酿之酒甘洌无比,饮后欲罢不能,所以他已住到濛霞山里去了。

      随这道奏折呈上的,还有他的官服和官印,整整齐齐地放在一个漆雕盘子里。

      问及尚书省诸事,东方启明已安排得井然有序,一应官员各在其位各施其职,三五年内都会运转得很好。

      ------

      【注1】五代词人李珣所作《渔歌子·荻花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