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洛阳的葡萄07 ...
-
“谓之‘酒斌’?”
小皇帝早年曾在地方的请书折子上有所见闻,初次未当回事,只觉着是一贯的玩文字游戏的歌功颂德,听蔡相如此说来,却是有了重视。
“陛下可还记得臣前面所讲到的,于谯县的大飨四方,同公子的点到即止……”
“自是记得。”
小皇帝也历经过庙堂相争,江湖祸乱,宗族残杀,对蔡相此番的点拨便格外敏感,
“难道……”
“明公动心忍性,广施德举,心境在外人看来却是深沉无比,实是难测。很多同明公相处过互通手札的,特别是整理过明公留世作品全集之人,即使很读懂其中繁缛的用典,很轻松便了解其字面意思,分析了时下的战事和其艰难处境,理解其一贯文风,仍读不透。仿佛……”
老蔡头顿了顿,
“仿佛,他下笔前每一句都思虑过甚,每一篇都留有后手,没有真正的展现自己的心性和情感。臣同明公曾朝夕相处,实话说,明公并未读过同时代大思想家关于‘音乐有无哀乐’的理论和命题,却将相同的道理反面推论至明公笔下的文学创作上,并深谙此道。恕臣得罪,这种逆向推论看似别扭,拧巴,且看不透,且对文学创作并无助推,反而压制,时人甚至会透过用典轻视其文学水平,但对为政,却大有好处。”
“本朝之文学集大成者,看来真如传言所说,唯蔡相一人而已。”
小皇帝叹服,
“只是寡人还是不甚了解父皇的心思,还望先生教我。”
“实则不难,”老蔡头轻笑,“唯二字可概括,‘风骨’。”
“可是蔡相,依寡人先前所观,放浪形骸,个性展露,不拘小节又不失文人气节,才是风骨。这或许是父皇所表现的其中一面,但同您所言的动心忍性,为政之道,帝王心术大相径庭啊。”
“错!又不完全错。”
老蔡头继续解释,“明公爱喝酒,且会喝酒:明公十分喜爱与人分享饮酒之乐,如各县的与民同乐,前朝皆以为是政治作秀,实际却也还是达到了多重目的。只是老臣曾同明公走南闯北,见识比旁人略微多了些,而今便姑妄言之。”
“前朝末年,归因于州郡和有关方面官员之好,一斗酒便值上千铜钱。某位后来同明公数分天下地方豪强之一的儿子,曾任太医令,其以言行荒诞著称:与人饮酒时经常拉扯衣裳,暴露身体,作为游戏取乐。等到酒喝的差不多了,又故意把鞋子弄混,使得鞋子大小长短不一。结果饮酒的人最后都站立不稳,以至于出现断手断脚,众人还跟着取笑作乐;荆州刘氏豪强宗族及其子弟亲朋,显贵骄横,制雅杯盛酒,在手杖顶端安放大铁针,客人若有酒醉睡倒,就拿来凿刺他,以检验是否真醉;洛阳令郭氏,积财上亿。每逢盛夏,以被罗穀侍女进酒,不进则草菅人命;光禄大夫刘氏,盛夏三伏天时,不分白天夜晚酣饮,醉得失去知觉,向天子进言此举能躲避一时的暑热,值得推荐……”
“看来酒能乱性,亦能误国。种种此举,瞠目结舌,触目惊心。”
“陛下仁善,”
老蔡头再拜,“动心忍性的字面意思,是内心受到触动,性格变得坚韧不假,但用在明公身上,我认为还可以再加一点,那就是虽有真性情,但在大事和追求志向的道路上。并不含糊和率性。不顾外界阻力的坚持下去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同样也是风骨。”
“陛下治国有方,而今海晏河清。怕是未经历过,前朝倾颓,群雄逐鹿。”
老蔡头闭目回想,“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冢中枯骨,千军灰飞,千里无鸡鸣,百姓百不存一。明公,年少随父行军,一路行来所见之惨象,恐怕不可言说。明公挽大厦之将倾,同文人也有所交好,只是现下,风骨大多安在文人头上,却独少了明公。依老臣愚见,明公本人恰巧是最能反映其内核的:即,身处乱世,建功立业,彪炳青史的决心和意志。臣曾于家中整理明公毕生所作,其文风虽有缠绵匪侧,细腻悲戚的思妇与儿女情态,亦有骨力雄健,深沉悲慨的悼词和行游所感。他为了自己的志向,为了结束乱世,留名史册,可以在恰当的时候桎梏自己的真性情,为自己的世子之路扫清障碍,夺取主动权,当不负当代文人风骨和帝王风骨的内核。”
“与之相反的便是皇叔……”
小皇帝喃喃,随后沉思,“看来皇叔的失败并非偶然。皇叔本人率性自由,无论多盛大恢弘的宴席和景致都能以文人的敏感捕捉到大环境的阴郁,鸟鸣中听出悲音,春日里看见微霜,美好物象感触终不长存,饮过三爵感慨身份无力。他不安于现实,寄托物像,并不满足于文以载国,而曾想建功立业,却不修身养性做出改变,最终犯下以酒误事的大错,同世子之位失之交臂,彻底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
如此,皇叔上次带上来的出山折子便可驳回了,性情中人,自当率性而终余年,羁旅而若飘萍。
“如此,陛下可还恨明公?”
“从未。”
小皇帝了然,“寡人听蔡相讲述越久,坐上这个位置越久,越是由衷的敬佩父皇。”
“寡人所接触的父皇,性格太过复杂。开怀亦有,但世人亦言以悲郁居多;动心忍性时有,可前人言说放浪形骸有时;以平易近臣下留史,不乏端着幽深,步步为营;尚施以利民惠国之大局策,兼有睚眦必报之率性诏。有时竟不知该说父皇或开怀或悲郁渲染其真实丰满,仿佛从未离去,还是作位“性情中人”的父皇的开怀或悲郁之所以使后人看见,是其希望后人于史书上所看见的……寡人原先也曾以为,横亘在寡人同父皇之间的,从不是父子的距离,而是帝王和臣下的裂痕,现在看来,是寡人肤浅了。先生今日之言,寡人拜谢。”
“其实寡人同蔡相沿途所经,所植葡萄,瓜果,所种良田,百姓已能自食其力,不依附于门阀贵族的土地田产垄断,不苦恼于朝廷官府的重税,寒门士族也有门路报效朝廷。想来也应了父皇同蔡相的愿景吧。”
“不尽如此,天下无有未亡之国。”
老蔡头很是平静,“这同样也是臣同明公的共识。臣之所以这明公一叫,追随明公便是一辈子,还是因为明公同臣就前朝治水无方的某次纵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