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2、第 72 章 ...
-
公社往下拨知青还算张弛有度,当然,这百分百是黑脸队长反复沟通的结果。知青点就那么大,真的不能再扩建了。多少人家的房子还是祖传的呢,平时还好,要遇上个灾难天气,不是东家倒了院墙,就是西家垮了梁。为了自家的生命财产安全,每年都要检修,耗时耗力还耗钱。凭啥总给知青盖房?
新来的知青小猫三两只,里头一看就有不服管的刺头,一副看哪哪都不顺眼的造型,吸引了全村人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眼光。队长脸更黑了。
虽然每一届知青过来,知青点都有老前辈们教他们如何快速适应下乡生活,但明显刺头一年比一年难搞,生活教做人也需要时间。这些个跟村里人紧密团结在一起的半本地化知青就被赋予了重任。作为沟通桥梁,他们时不时被cue出来当夹心人。
秦宋玉向来不爱强出头,反正男有知青管理经验丰富的小庄,女有跟本土化相当彻底的李静,她完全可以当个透明人。
上门女婿周吕也是这么想的,如今他在村里安家落户,万事不愁。
严微微在嫁给某厂丧偶小领导运作回城和在乡下吃苦之间权衡了半年,最终选择了以婚姻为纽带嫁回城。知青们说啥的都有,最刺激他们的还是回城这个话题。
虽然一届又一届的知青都在时间的磨砺下渐渐放弃这种幻想,但一波又一波还没遭受社会毒打的新知青却依然觉得未来可期。认知上的不对称让整个知青点的矛盾更加复杂化,隐隐有种山雨欲来的感觉。
好的不灵坏的灵。
今年的第二大新闻大概就是将各种矛盾拉到极致的偷鸡事件。各种证据指向新来的知青,新老知青之间、知青和村民之间,说有隐隐的对立都算粉饰太平,大大小小的冲突就没断过。
曾经铁板一块的知青团队,人心涣散。夹心人基本排不上用场,两面不讨好,干脆袖手旁观。唯一不能旁观的队长简直要心肌梗塞:是不是都闲得慌?!
当领导发飙的时候,所有人都只能夹起尾巴做人。各种生产建设往上压,跳的越欢活越重。村里爱讲闲话的阿婆们都被敲打了几句,不得不暂时收敛起来。
李静的二胎依然是个小子。前脚坐完月子后脚就下地干活。上工的时候偷偷跟秦宋玉咬耳朵,“这些小年轻真是不开眼,偷别家的也就罢了,连王五叔家都敢光顾。”
王五叔老鳏夫一个,跟丁阿婆的丈夫一样,战场上下来的残疾老兵。虽然缺了只胳膊,但精神头还挺好。偷鸡贼虽然没被当场抓获,但很明显不是前几家自认倒霉的人误以为的被黄大仙偷家。
花山大队地处偏僻,但民风真的还算淳朴,至少秦宋玉来了这么些年,没听到谁真的偷了别人的鸡这种闲话。顶多是在人家菜地里顺把豆角摘个瓜,鸡可是在哪家哪户都是重要财产,全家都靠攒鸡蛋去换些针头线脑和盐巴。敢不知深浅偷鸡,还偷到王五叔家,大概也就只有那帮不着四六的新知青。
老知青们都气疯了,好不容易能渐渐被村里人接受,这下又要遭白眼了。知青们的到来,对村民们来讲,本就是分薄他们的所得。这下人品也成了问题,对知青哪里还有好脸色?虽然一杆子打翻一船人不可取,但哪怕你将“好人”两个人刻在脸上,也要有人识字不是?
低气压一直持续到秋收。
夜以继日的繁忙让所有人都将内部矛盾摆开,只求在老天爷发威之前将口粮归仓。秦宋玉每年的忙月都像在渡劫。抢收简直能要人命,吃不好喝不好也就罢了,连休息都不能行,没猝死真的是保养得宜。偏偏,村里不少铁娘子,还年年领公社的大红花,简直把一帮柔弱的男知青比成渣。
陈征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跟村里一个铁娘子看对眼了。铁娘子之所以能成为铁娘子,除了先天的好体魄,自然也缺不了生活的磨砺。铁娘子就图人家陈知青文质彬彬书生气。挣工分?有她就行!不愧是猛人。
秦宋玉经历过卷王时代,但那都是卷智商,体力没一个能打的。索性,她没有家累,钱花在自己身上才是钱,再累也要去趟公社补货。
宋家的信一封接一封,措辞一封比一封突破文明底线,秦宋玉瞟一眼就撂开,从来都没回过。有那买信封邮票的钱,多吃两块糖不美吗?有本事就派她亲爱的弟弟过来,她等着呢!
托新知青的福,村民对于跟知青结亲这项活动的兴致大减。陈征跟铁娘子的轶事更是加剧了村里人对知青的鄙视。怎么城里的年轻人个个都想着走捷径呢?
秦宋玉觉得有些可惜,这要是早点闹出幺蛾子,她是不是也不会遭遇催婚?
村里人也不是半点不挑,知青里到了年纪的也不少,也不见个个都抢手,总不至于是个女娃就回薅。秦宋玉第一次觉得人太优秀也是一种错。这种被人当成大肥肉惦记的感觉一点也不美妙。
啊,说起肥肉,她居然也会有馋肥肉的一天,那种大肥膘的肉片,炖萝卜或者烧白,妈呀,真的是想想都让人垂涎三尺。
村里水资源充沛,并不缺鱼虾,有时候收获的多了还会晒成咸鱼干下饭。可鱼虾再鲜,也比不过大肥肉有油水。秦宋玉上公社扫货的时候,N次路过国营饭店,可惜,她看得上的全都要票,高攀不起。这就是传说中的有钱也买不到的紧俏货。算了算了,多少人口粮都不够呢,她该知足。
秦宋玉盼星星盼月亮,又过了一年也没见着她亲爱的弟弟送货上门,颇有些遗憾。从已经绝迹的“家信”可以看出,宋家大体上已经跟她无关。有点小遗憾是怎么回事?
每天什么都不考虑,就这么日复一日的劳作,其实很有点无聊。可谁让新知青们总是能生产笑话呢?免费的乐子无私地点缀着劳苦大众们贫瘠的精神世界,村里的八卦小分队越发欣欣向荣。秦宋玉跟着李静混在一堆小媳妇当中吃瓜,毫无违和感。
谁家的汉子打老婆,隔壁公社的二流子偷寡妇,娃娃进山摔折了腿,小姑子偷拿嫂子的嫁妆。。。信息来源主打一个人传人,每个故事的主角都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代入感相当强。
跟本地嫂子们混熟了,不仅能吃到各种离奇的瓜,还能摸到各种“换”东西的渠道。东家多出来的棉花,西家手织的土布,抢到就是赚到。
秦宋玉费的最多的就是鞋。农村的婶子们大多都有做鞋的手艺。纳鞋底、铺鞋面,再费些针线时间,手工布鞋就出炉了。以秦宋玉为代表的知青是村里“换”鞋的大户,每年都要消耗个三五双。这对于针线好的婶子们来说,绝对是一笔意外的收入。有钱有票的知青就跟行走的小肥羊似的,但凡知青们有需求,她们手艺上能满足的那必定全方位满足。
因着有了这些只给熟人搭桥的渠道,秦宋玉立马有了极大的购物乐趣。不说黄豆绿豆芝麻这种自留地上的出产,能人们连兔子山鸡都能倒腾出来。
花钱一时爽,一直花钱一直爽。她身怀绝大多数村民都没有的家底,有一份稳定出粮的工作,过着人生吃饱全家不饿的幸福生活。
秦宋玉知足常乐,从来没试图往周边的山上发展。且不说路途有些遥远,她根本没有点满采蘑菇挖野菜的经验,这活儿丁顺干起来大概都比她利索。她也曾看过很多年代文,各种山间奇遇、黑市走起。可惜,这些都与她无关。
她唯一参与度比较高的一项活动就是腌泡菜。
民间有很多高手,高手们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活。不讲究知识产权的年代,婶子们毫无保留地跟邻居们之间亲切交流泡菜心得。秦宋玉观摩过很多次,也翻车过很多次。还好主料是凉白开和地里不值钱的蔬菜,亏得起。
在秦宋玉努力融入当地生活的时候,丁顺小朋友也跟他的小伙伴一起结束没心没肺的童年时光,顺利升入初中。
李静荣升三个孩子的妈,抱上了心心念念的闺女。
如今的人主张多子多福,没有节育的概念。可李静几个孩子生下来,自己觉得有些吃不消。可惜,哪怕厚着脸皮跟村里的嫂子们交流,也没能找到好的避孕办法,反而听了满耳朵打趣她男人够猛够有种的话。
秦宋玉空有满腹理论知识,然而这种话题跟她一个老姑娘毫无关系。是的,她已经是世人眼中的老姑娘。十八岁就嫁人的年代,她这个岁数,孩子该打酱油了。村里免不了有人看笑话,只是正主无动于衷。她只是一个铁石心肠的打工人,以完成任务为目标,绊脚石退散!
丁顺被无数人调侃过家里有个现成的媳妇。曾经盼着姐姐长长久久留在家里的小朋友,如今只觉得尴尬。人长到这个年纪,开始懂得男女有别。奶奶告诉过他当年的权衡,秦宋玉也解释给他听,并没有等着嫁给他的意思,可他还是尴尬。
这么别别扭扭过了两年,秦宋玉终于不再纠结。既然这条路走不通,她只能走另外的路。虽然她并没有想过走升学的路子,但既然村子里眼看挨不住,还是走出去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