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山寺“荷花” ...

  •   学校北边的空地突然搭了几个帐篷,几辆卡车进进出出拉来了几车方砖、石子、沙子,倒出来堆成了几个小土坡。
      “号外号外,三小和我们学校要合并了。”陈可乐一脸激动地在楼道里大喊。
      上课时远处时不时会传来工地机器的轰鸣声,不久后,平地会起高楼,三小的学子会涌入,班级会重新打乱,物不是,人亦非。
      苻榣望着窗外发呆,刑捕头不让女生课间出教室运动,下棋也下得心力交猝,象棋、围棋、五子棋、军棋……叫得上名字的棋类游戏玩了个遍。
      没意思,似乎一切都没意思。
      语文的单元检测试卷发了下来,苻榣翻到最后的附加题,有一个大大的叉,她看着皱起了眉头。
      这是一道古诗填空题,给出了几个花名,有三句课外古诗,要把花名填到对应的古诗里。不计入总分,但附加题的意义就在于课外知识不计入总分,“课外”一词远比“课内”吸引人。
      有一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 )始盛开”,苻榣填了桃花。虽不知其意,但她对这句诗有印象。家里的床头桌上放了几本外公送的古诗文,她时不时会看看。
      外公送书给苻榣时,母亲曾拒绝过,说她还看不懂,送这种珍藏了二十几年的古书太浪费,母亲表示会给她买带拼音注释版本的。外公却板起脸说不行,书就是给人看的,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意义不需要懂,只要多读读,背一背,长大了自然就懂了。
      苻榣不明白外公的意思,但知道这几本书是外公的珍藏,所以重视起来,包了书皮,闲时按外公说的读一读,有的词句朗朗上口,很容易就记了下来,有的词句只是读熟了顺口,没强求自己去背诵,意思也基本靠猜。
      苻榣琢磨了一会儿,觉得自己肯定没记错,那一定是阅卷老师批错了,正想去找刑捕头重新批分,上课铃却响了。
      正是语文课,刑捕头板着脸进来,双手背在身后,手上拿着他那把长长的戒尺。如果忽略掉严肃的表情和骇人的戒尺,背着手,佝偻着背,身长的脖子,看起来很像一种动物,滑稽得很。
      刑捕头评讲试卷的第一步是“算账”,要求背诵的单词拼写、古诗是不能错的,只要错了就得挨戒尺,在这样的严格要求下,他们班的语文成绩一直是最好的,但每次也总有几个学生是要挨打的。
      朱子昂自然是家常便饭,可这次江若竟也错了一题,苻榣在课桌底下握了握江若的手,江若微微笑了笑摇了摇头,示意她没事。
      没事?怎么会没事?苻榣不由得担心起来。
      刑捕头并不是简简单单地打手心,他会让有错题的学生面向黑板一字排开,弯下腰,撅起屁股,然后他走过去一个个地问错了几个,学生回答错了几个,刑捕头就在撅起的屁股上打几下。
      打得很重,有些被打的女孩子回座位时都满面泪水。苻榣却不觉得是因为痛,而是羞愧。她无法想象自己在班里撅着屁股被打是什么样的心情,所以每次都不忍心看讲台,只是抿着嘴,握紧了拳头。
      打手心和打屁股有本质的区别吗?苻榣不知道,但就是觉得不适。她从没和江若讨论过刑捕头这样打人的癖好,可她觉得不舒服,那江若也应该不好过。
      苻榣不敢抬头,只听着刑捕头先问错几个,然后一边打一边问,还错不错,听到了以后不再错的回答后再继续下一个。
      戒尺划破空气的裂帛声,一下又一下,一向爱幸灾乐祸小声数被打了几下的陈可乐今天也安静极了,整个教室压抑得喘不过气来。苻榣听着动静,面前的试卷上“啪嗒”一声,一滴就这样浸湿了试卷,似乎她也被打了一样。
      良久,她觉得自己的手被人握住,她抬头,江若对她淡淡一笑。
      “就一下,不疼的,下次考试我可要仔细了。”
      “惩罚”终于结束了,这节课却什么也听不进去了。
      最后几分钟刑捕头报了附加题的答案,苻榣腾地站起身,忘了举手。
      刑捕头正要转身写答案,听到动静,看向苻榣,扶了扶眼镜。
      “老师,人间四月芳菲尽,应该是山寺桃花始盛开,不是荷花。”苻榣一字一顿道。
      “为什么是桃花,不是荷花?”
      “我有一本《唐诗三百首》,我看到过,我记得。”
      “你记得?”
      “对,我记得。”
      “那是哪首诗?谁写的?是什么意思?”
      “不知道,其他的记不清了,但这一句我记得。”
      全班哄堂大笑,刑捕头也笑:“其他都不记得,只记得这一句?”
      苻榣张张嘴,想辩解,却发现辩无可辩,只好沉默。
      “好,陶宛,我记得你家来学校的路上应该是有一片荷花池的,你还记得荷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
      陶宛是语文课代表,她站起来,迟疑地说:“老师,荷花是夏天开的,应该是五六月吧。”
      刑捕头挥挥手示意陶宛坐下,又问班里其他学生:“那大家知道桃花是什么时候开,什么时候谢吗?”
      陈可乐等同学大声的说:“桃花春天开,四月早谢了。”
      刑捕头笑眯眯地:“对,桃花四月肯定是谢完了,夏天的荷花早的话才刚刚开始盛开,所以这题应该是荷花。苻榣,明白了吗?”
      不明白,就算道理说尽,可见过就是见过,记得就是记得。
      苻榣依然站着,倔强地开口:“可我记得,就是桃花。”
      班里的同学哄笑着,苻榣还是站着,急得眼睛微微泛红。
      “好,苻榣同学课外阅读量大,这很好,这道题我们先把答案更正为荷花,苻榣同学的疑问课后我再去查查。坐下。”
      苻榣没动,江若扯了扯她的衣角。
      刑捕头又扶了扶眼镜,苻榣昂头看着他,只感觉教室的灯光被刑捕头的眼镜片反射了一下,晃了她的眼睛。眼看僵持不下,下课铃声适时响起,站着的苻榣也不再显得不合时宜。
      “好,下课。”刑捕头收了试卷,大步离去。
      陈可乐等人还在笑着:“我记得,哎呦喂,别的都不记得了,我就记得这一句,哈哈哈。”
      苻榣没理他们,只是坐下来,对江若说:“是桃花,我真的记得。”
      江若用力地点头:“嗯,我相信你,老师查出来肯定会还你清白的。”
      苻榣叹了口气,又笑着说:“若若,老师说得听起来很有道理,我也怀疑我是不是记错了,可桃花真的很顺口。”
      “别关心什么花了,关心下我的屁股吧,都被打出花了。”朱子昂插了进来,又转向江若,“你怎么样?”
      “没事,只被打了一下,也不重。”江若淡淡的说。
      “哎哟,不公平,本来错得就多,还打我打得那么重。”朱子昂趴在桌上耍无赖。
      “嗯?不公平?”舒朗在旁边挑了挑眉。
      “公平,公平。”朱子昂赔笑道,“江若偶尔错那么一题根本就不该打,不公平也是被打了一下不公平……”
      “你还说!”苻榣怕江若心里不舒服,牙缝里蹦出几个字制止朱子昂。

      “荷花桃花”事件并没有后文,老师的那句“查查”不过是一句推诿。
      苻榣一下课就冲回家翻找着那首诗,越急却越翻不到。
      明明见过的!苻榣平复了气息,从头一页一页翻过去,终于让她翻到了《大林寺桃花》,全文为: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苻榣手中的书是竖版,左起行文,标点符号都没有,古诗倒还好,无非五言、七言,另一本宋词就难读得多,断句很难。
      苻榣欣喜地发现自己是对的,第二天拿着书准备去找老师对质,临出门换鞋时,把书放鞋架上忘拿了,却以为自己放书包了。等到第三天,苻榣把书带到学校后,办公室却又不见邢老师的身影。
      三小、五小将要合并,两校的老师常常组织团队去对方学校教研活动,故上完课后老师不一定在办公室。
      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好像很多事情屡屡碰壁后就失去了力气,苻榣想,他错了当然是他查好了自己来承认。
      可邢老师终究是没有再提起,直到初中学了地理,苻榣才知道,原来气温垂直分布,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花期不一的地理现象。
      老师在苻榣心里一度是权威,她曾如此渴求去吸取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可老师也会错,错便错了,从小便学知错就改是好孩子,可邢老师说回去查查就再也没有后文。
      十岁的苻榣不明白什么叫推诿之词,只是以为老师说了肯定会做的。等不来一句更正和道歉,也没有同学记得不重要的附加题,一切如未发生,除了当事人苻榣还在意。
      老师和其他的那些大人有什么区别呢?都是会错的,也未必会寻求正确答案。苻榣对老师的信任感一点点崩塌,反叛的种子也许从这里开始埋下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2章 山寺“荷花”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