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9、第 29 章 ...

  •   孩子十二岁的生日到了,肖尚远抱着一线希望特意为儿子安排了两桌圆锁酒席,邀请了几个朋友,林慕青的外甥女快到预产期了,林慕青大姐、姐夫都过来照顾,肖尚远也邀请了林慕青大姐一家和外甥女婆婆一家。
      席间,坐在林慕青旁边的是肖尚远的朋友杨莹,林慕青未去北京之前和肖尚远出去应酬见过她。她悄悄劝林慕青说:“你错过肖哥是你的损失,你脾气不好,我看只有肖哥能容忍你,离了婚你再也找不到这样的男人了。”因为她喝了酒,林慕青不想和她纠缠,始终微笑不语。
      见林慕青不可置否,杨莹又对林慕青说:“男人都是下半身动物,别看他对你甜言蜜语的,一旦你动真格的了,他就怂了。”
      肖尚远在林家人面前说自己脾气不好,林慕青认了,毕竟自己和家人发生矛盾的时候,她的态度是恶劣的。肖尚远在林家人面前说自己在外面有人了,林家人没有和她在一起生活不了解实际情况,她还可以解释。而她和杨莹仅见过一面,从没有来往,现在连一个外人都这样说她,可见肖尚远早已在外面到处败坏她的名声了。
      林慕青瞪一眼肖尚远,后悔来参加这个聚会,真想立即拂袖而去,但大姐和外甥女婆婆一家都在,又是儿子十二岁的生日,只好忍气吞声挨到宴会结束才带着儿子回了家。
      三人成虎,儿子长大了,如果听到这些传言,会怎么看待她这个母亲?林慕青一刻也不想等了,第二天就备好离婚协议书,打电话让肖尚远马上去民政局办离婚手续,肖尚远说约定的时间还未到,不同意去,林慕青威胁道:“我已经被医生诊断为抑郁症了,如果你再逼我,我会做出什么惨烈的事情就不知道了,到时你就等着来收尸吧。”
      这一招吓住了肖尚远,第二天乖乖和林慕青去民政局办理了离婚手续,林慕青净身出户,肖尚远将林慕青母子现在住的旧房子留给了儿子,十六年的婚姻就这样结束了。
      不幸的婚姻就像一幅沉重的枷锁,压得林慕青喘不过气来,办完了离婚手续,林慕青从民政局出来,心里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开着车一路唱着歌回到家。
      林慕青外甥女的孩子过满月,林慕青三姐想借此机会过来与林慕青和解,林慕青大姐事先没有告诉林慕青,等林慕青到了外甥女家,得知三姐正往来赶,她还是无法原谅三姐,二话不说起身就走,她怕在楼门口碰到三姐,坐电梯直接下到地下车库,从机动车的出口出去回了家。到了暑假,即使有大把的空闲时间,林慕青也没有回娘家。
      儿子顺利进入林慕青之前工作的学校上初中,班主任恰好是林慕青大学的校友张建宇,他以前住单身宿舍的时候林慕青经常和他们在一起玩。其他几位任课老师,不是林慕青的大学校友,就是和林慕青平时关系比较好的同事,林慕青逐一打电话让他们严加管教儿子。
      有这些同事和朋友帮忙管教儿子,林慕青是放心的,但她时常感到疲倦,内心不断问自己到底在做什么,为什么让自己如此疲惫?一个人孤单地行走,一个人无助的行动,她真的感到心累了,觉得是时候静下来,一个人,理一理烦乱的念头,修一修疲惫的内心。而且肖尚远在儿子面前说过那样的话,林家人虽支持了林慕青离婚,既有来风就不会空穴,林慕青知道他们不会完全相信她的话,现在手头还有些积蓄,她决定放弃所有的工作,安心在家陪儿子读书,以证明自己的清白,等自己修复了,再清醒地走下去。
      林慕青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每天为儿子备好三餐,其余时间就窝在家里追剧,哪也不去,北京的朋友打电话约她,她说在省城,省城的朋友打电话约她,她说在北京,除了一周出去买一次菜,基本上足不出户,不与任何人来往。
      国庆前,林母打来电话,让林慕青带着孩子回去一趟散散心,林慕青不想让林母伤心,说到时候再说,没有直接拒绝。三姐得知后,给林慕青发来信息,说林母很担心她,林慕青如果不想见她,她可以离开,让林慕青回家。看着这段情真意切的信息,毕竟血浓于水,林慕青哭了,决定回家,给三姐回了信息,说她不必离开,国庆节她会回去。
      近八个月没有见面也没有任何联系的姐妹再次见面相对而泣,三姐不断道歉,林慕青也向三姐道歉,说不该这么长时间赌气不联系,让三姐难过,从此二人打开了心结。
      国庆回来后,林慕青的二姐给林慕青打来电话,说她看孩子可怜,偷偷塞给儿子一千块钱,事后又觉得孩子还小,手里钱多了,挥霍无所谓,万一被坏孩子看到了再引来祸端,让林慕青还是和孩子把钱要回来,留着让他慢慢花。林慕青和孩子要钱的时候,孩子说钱丢了,在林慕青的一再追问下,孩子才说已经买了玩具,全花光了。肖尚远是个谎话连篇的人,林慕青最恨撒谎的人,见儿子也开始撒谎,林慕青仿佛在他身上看到了肖尚远的影子,气得将儿子揍了一顿,还将他买的玩具都砸碎扔了。
      无事易生非,这句话用到此时的林慕青身上一点不为过,无所事事的她将目光全部集中在儿子身上,只要儿子的成绩有所下降,她就暴跳如雷,大骂儿子。几次暴怒之后,儿子也忍无可忍,留下一封信离家出走了,林慕青急疯了,四处悄悄寻找儿子,找遍了他可能去的地方还是没找到,林慕青就给儿子班主任张建宇打了电话,张建宇私下悄悄问了和林慕青儿子要好的几个同学,才知道林慕青儿子回到肖尚远那里。
      林慕青立即去了肖尚远家,肖尚远铁青着一张脸,林慕青也顾不得那么多了,走进儿子的卧室,儿子正睡在床上,林慕青走过去坐到床边。
      “妈妈错了,和妈妈回家吧。”
      听到林慕青主动道歉,儿子哭了,说:“我知道你为了我现在也不出去接案子了,每天呆在家里心情也不好,可我也很努力的学习了,你不能把你的情绪发泄到我身上。”
      林慕青立刻举起手说:“我保证,保证以后再也不和你乱发脾气了。”
      儿子的一席话让林慕青突然觉得儿子长大了,回家后她决定以后绝不再对儿子乱发脾气。有时看到儿子有些懒散,林慕青又忍不住心头火起,但她已经对儿子承诺不再发脾气,遇到这种情形,林慕青就开车出去逛一圈,等自己心情平复了再回来。
      林父曾经的一位同事樊大哥通过考博留在北京工作了,他是一名农业博士,林慕青刚去北京时林父托他关照林慕青,他经常给林慕青送一些自己研究种植的米面和养殖的肉类。他知道林慕青搬回省城了,来省城出差约林慕青出去吃饭,林慕青对他的关照很感激,也想尽一尽地主之谊。
      吃饭时樊大哥问起林慕青的儿子,林慕青将儿子的近况告诉了他,樊大哥说:“如果你想养一个羊儿子,你就得做一个狼妈,如果你想要培养一个狼儿子,就得学会做一个羊妈。”
      醍醐灌顶,林慕青立刻认识到自己的管教方式存在严重问题,决定在孩子的初中阶段采取思想上引导、行为上“放养”的教育方式,做一个“羊妈”,为了转移自己对儿子的注意力,儿子只要在家,林慕青不再追剧,中午陪他吃完午饭就去午休,晚上看完新闻联播就关闭电视,进入卧室也开始看书,然后写写读书心得、随笔,有时还和儿子讨论一下看过的书,母子相处越来越融洽。
      魏天泽上大学后,有一次和林慕青谈论新闻时事,她无言以对,从此后她也开始关注新闻,每晚新闻联播必看,后来又开始看林父订阅的报纸,到省城工作后自己也订阅了几份报纸,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手机也可以随时随地阅览新闻,每天早上浏览新闻成了林慕青的习惯。她看到省城一份报纸上经常刊登法律解答,写了几份试着投给报社,被报社刊登出来,不久责任编辑专门打电话约稿,林慕青开始每天在家撰写法律解答,每周报纸上都会刊登出。
      随着与责编越来越熟,林慕青将她写的几篇随笔发给了她,责编将这几篇随笔转给另一个版面的责编,居然也被刊登出来,林慕青信心大增,开始不断投稿,报社还给她发了稿费,虽然不多,对林慕青是一份极大的鼓舞。
      网络文学越来越热,林慕青开始在网上发表一些文章,很快她的一些文章被社区推荐为头版头条,这一下林慕青成了“网虫”,儿子上学一走,她立刻打开电脑,浏览喜欢的板块,看别人写的文章,取长补短。
      林慕青的一位客户想到省城投资文化产业,来省城考察时让林慕青陪伴,林慕青觉得不会耽误她照顾儿子就随行了。接待方带着林慕青的客户一行到省城一座明朝修建的寺庙去参观,导游小姐详细介绍了这座寺庙的历史。这座寺庙最初是一位王爷的王府,由王妃督建,王妃是一位历史上很有名的女政治家,林慕青所在的省城就是这位王妃建造的,导游小姐的介绍引起林慕青极大的兴趣。
      林慕青看过《甄嬛传》这部电视剧,这部剧在各电视台重播过好几次,深受观众喜欢。林慕青觉得这位王妃的传奇一生要比甄嬛精彩,回去后就给她的作家朋友宋书萱打了电话,将这段历史讲给她听,让她将这位王妃的经历写成小说。宋书萱听了也很感兴趣,查阅了一些史料后就动笔了,她直接写的是剧本,不是小说。
      宋书萱写完第一集后发给林慕青看,林慕青大学时学的是历史专业,在学校编写第二课堂综合教材时的选题也是省城的历史沿革,对这段历史比较了解,根据她以前了解到的知识,她觉得宋书萱对历史背景和人物的了解不够深刻,给她提了一些建议,并主动帮她查找相关历史资料。
      林慕青到省图书馆、科研所帮她查找历史资料,甚至找她大学的赵老师帮忙,赵老师向她推荐了专门研究这段历史的学者孙老师。孙老师是一名大学历史教授,专门研究这位王爷的历史,他写了很多关于王爷的论文、学术报告。林慕青去向孙老师请教,孙老师不吝赐教,还给了林慕青很多这方面的资料和著作。
      林慕青看完这些资料后写了一个故事梗概发给宋书萱,宋书萱看了林慕青写的故事梗概,觉得她的文笔还不错,鼓励林慕青自己动手去写,林慕青哪有这个自信,但宋书萱坚持不再动笔。
      为此事惊动了那么多老师和专家学者,如果半途而废,林慕青觉得太对不起这些帮助她的人,她决定把这件事继续做下去,哪怕仅为学习一段历史知识,也不能让别人认为她是一个虎头蛇尾的人。
      林慕青开始认真研究这些史料,做了大量的笔记,做好这些基础功课后,林慕青又去找那些专家学者,向他们请教这段历史,将自己的见解和他们进行大胆讨论。后来经人介绍认识了省城志的主编俞老师,俞老师七十多岁了,耳聪目明,就像一本活着的史书,每一段历史、传说信手拈来。
      林慕青想从俞老师这儿获得更多这方面的知识,第一次见面分手时问他:“俞老师,我也是学历史的,想写一部关于这段历史的小说,以后我想常来听您讲讲这段历史,可以吗?”
      “当然当然,我岁数大了,现在颈椎和眼睛都在和我作对,脑袋里虽然积累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没能力去写喽,你们年轻人应该多写写家乡的历史,好让更多的人了解咱们家乡的历史。”
      “太好了,那我以后可要经常来了,您可别嫌烦哦。”林慕青欣喜地说。
      “不烦不烦,欢迎你随时来我家。”
      林慕青每周都会去俞老师家,听俞老师讲那段历史和传说,有时林慕青也会和俞老师探讨那些历史人物的性格和行事风格。随着俩人越来越熟悉,俞老师又给了林慕青一些难得的史料,还将自己几十年研究的读书笔记借给了林慕青,让林慕青对这段历史以及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