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逐渐解缚的线团 ...

  •   返校考,陆刈仍然是第一名,司晨进阶第四,张至回到第六,陈姝维持第三。
      名次没有进益,不代表总分没有提高。
      重高学生暑假多劳逸结合,为自己计划提高的科目耗费大量时间。两个月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去除暑期内需要消去上学期疲劳与压力的日子,剩下的时间能真正吃透两门课便是万幸。
      而那些数学基础差到令人发指的学生,比如司晨,就很满意自己暑期奋斗数学的成果。
      她没有将重心放在三门副课和英语上,这几门课的成绩她已足够优异,可以留待高三第一学期集中发力。按照陆刈推荐,她提前购买了高考数学模块分解例题集,跟着习题集上的指引复习知识点,反复揣摩例题思路。每周划分出三天,用以总结与回顾前四天的错题难题。尽管越往后越吃力,比如椭圆、函数相关的压轴大题,一个小小的知识点可能需要司晨研磨一两个小时。但当她回想起自己在图书馆和题目大眼瞪小眼,突然顿悟题目考察知识点后,下笔如有神的体验,不由得微笑起来。
      真是一种宁静的愉悦啊。
      结果没有辜负司晨的努力,和司晨自己在暑假练习的模拟试卷相应,司晨的数学成绩从及格只是幸运,到稳定在110分;甚至偶尔碰上和例题思路相近的难题,能在确保基础题全对的情况下解答正确。
      她明白,企图用短暂的两个月赶超所有自刚踏入县中便开始兢兢业业努力的、和她一样聪明的学生,是过于自傲的。一向自律与恪守目标的他们同样不会荒废暑假,同样在依着自己的步调不断进步。
      不能太贪心,踏踏实实的,不断进步,就已足够。
      现在已经做得很棒了!
      她转头回看陆刈,他正站在司晨旁,和司晨一起研究成绩排名。陆刈感受到了司晨的目光,回头,对司晨竖起了大拇指:“厉害!”
      她心满意足,弯起眉眼向陆刈道谢。
      回到座位上,司晨翻开计划本,认真规划首考前的复习大纲。
      唔……数学语文保持目前水平即可,也就是说,只要跟着老师的进度,完成基本任务就好。
      早读、午休、晚休的时间,则可以分别派给英语、政治、历史,背诵各自需要背的板块。
      另外就是每周五向各科老师要来相应的周作业,提前在周末将作业完成。由于这学期会主要将精力放在注重记忆积累的三门副科与英语上,需要每日持恒的练习,那么除去每日不确定因素——作业用时——后,剩下的时间便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安排,无需担心被打乱了。
      计划本上整整齐齐列出了日、周、月的完成事项。
      嗯,司晨满意地叹口气。每日晚复盘,每周末调整,她所列计划一向严苛,能按着步调完成三分之二,结果大致就不会出大差错了。
      坚定目标,设立计划,持恒努力,不断复盘。
      大笔一挥,司晨的笔在试卷上奔跑起来。

      如果说除学习外,还有让几个月后迎接第一次小高考的学生魂牵梦萦之事,一定是国庆假期前的县中活动——上山露营烧烤。
      县中比之被称为“学生天堂”的县高级而言,一向以活动少、作业多、考试频繁闻名。高三的这场固定集体活动,在枯燥无味如流水般划过的三年中,可被称为“久旱逢甘霖”。
      张至纠集了一帮平时一起打球的兄弟一,课间闹哄哄地安排着自带食材,过去打架的事早在球场上一笑泯恩仇。他转头拍拍陆刈的肩膀,“一起来吗?叫上司晨。”
      陆刈顿了顿,同手同脚地走到司晨身旁,详细介绍了张至的计划。司晨极爽快地答应了。
      犹豫了一会儿,司晨补充到:“……我还想问问陈姝愿不愿意一起来。”

      司晨和陈姝在班级里都没有什么好友。
      不同点在于,司晨是因为在高一高二展现出的令人大跌眼镜的成绩,被判定为古怪的、过于有礼的、容易给他人带来负担的性格,以及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常与外界交流的习惯。
      而陈姝则是出于对人群的主动远离。
      重高学生的的确确会专注自己的学业,但同样也不会疏于八卦。作为在班上极引人注目的一份子,过去的经验警示陈姝,不要将自己的心和友情那么迅速地交出去。然而这个年纪的学生,总是会将是否交换难为他人言的秘密,作为真真正正接收对方进入密友圈的标志。
      陈姝很友好,但却不亲密。
      不必陷在群体中,被追问对某件事的观点,被要求对某个人进行表态,对八卦进行无意义地讨论;不必在进入一个新环境后耗费气力,同或许并非一路的同学重新依着社交路径相熟,她乐得轻松。
      或许偶尔会感到孤独,比如只能在特定时间段与过去的好友联系,比如当以为自己能真正有一段亲密关系时,被委婉而不动声色地切断联系。
      但多数时候她不会让自己陷入到这些愁绪中去,也不希望自己再被任何人抛下,就像家人,就像陶然。尽管她明白,没有人有义务永远守在她身边。

      她和司晨说不上多熟悉,初中的交流不过寥寥数言,一同进入县中后,也只是习惯对方作为自己同桌,仅此而已。
      因而司晨来询问她是否要参与张至的烧烤小队时,她的本能反应是拒绝。
      何况她现在仍和张至没有交流。
      然而看着司晨真诚的目光,她突然说不出“不用了”这三个字。
      她明白司晨是担心她在这种集体活动中孤独,毕竟过去在运动会上,当她试图和用作业将自己同人群划分开来时,她知道司晨试图开口同她搭话,也知道司晨最终仍因为害怕打扰她,而只是在她身旁留下一些未被拆开的零食。
      远远地,后面有一道目光探寻着落到她身上。
      是张至。
      拒绝他人的情感是否意味着拒绝和这个人永不再往来,陈姝从未真正对这个问题思虑清楚。然而那一瞬间,对于司晨和张至的愧疚感,或许再加上在因活动通知而喧腾的班级中,忽如其来地生出的孤独感,让她终究张了张口。
      “好。”
      这似乎是一种对他人愿望的屈从,但为什么她反而觉得轻松,好像将自己紧紧束缚住的线团,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解开。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1章 逐渐解缚的线团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