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中国近代史第三章 ...

  •   24.洋务运动兴起
      背景:1、国内背景: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太平天国的打击,清朝内外交困,清朝的一部分官僚开始认识到西方坚船利炮的威力。为了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富国强兵,以维护清朝统治,开始学习西方文化及先进的技术。2、国际背景:从15世纪开始,世界的大环境开始发生变化。西方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在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资产阶级革命,产业革命的。推动下,至洋务运动发生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初步完成,人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5.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制夷”
      (1)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体’,即根本的意思。“用”,即具体的措施。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中学”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它主张在维护清王朝统治的基础上,采用西方造船炮、修铁路、开矿山、架电线等自然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体办法来挽救统治危机。
      (2)如何评价:指导思想有:“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本,西学为用”等。评述:在不触动封建制度根基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注定了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的阻力。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自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因为改革只吸收西方先进技术,但没有学习建立西方的先进制度,必定会走上失败之路。
      26.军工企业
      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是从 1861 年曾国藩在安庆设立内军械所和 1862 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三所洋炮局开始的。但这些企业均属草创,规模很小,几乎没有使用机器。真正的近代军事工业是从 1865 年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开始的,其他规模较大的还有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厂等。
      (一)江南制造总局1865 年由李鸿章创设于上海,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1865 年,李鸿章购买了美商在上海的旗记铁厂,该厂机器设备比较齐全,可以修造轮船和枪炮。以此为基础,合并丁日昌、韩殿甲分别主持的两所炮局,设立了江南制造总局。1867 年,该局由虹口迁至上海城南高昌庙,扩大规模,主要制造枪支、大炮、弹药,同时也生产钢铁和制造轮船。该局产品大都以调拨方式分发南洋、北洋各军,有时也供给其他各省的军队。
      (二)福州船政局1866 年由左宗棠创设于福州马尾,是当时国内最大的船舶修造厂。1866 年 6 月,左宗棠泰请设立船政局,得到批准后与法国人日意格、德克碑签订合同,议定自船厂开工之日起5 年内由他们监造大小轮船 16 艘,并负责训练中国的技术人员。1866 年 9 月,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沈葆桢继任为总理船政大臣。除开铁厂和船厂外,船政局还设立船政学堂,分前后两堂,前堂学习法文,以培养造船人才为主;后堂学习英文,以培养驾驶人才为主。从建厂到 1895 年,共造船 36 艘,造船技术也逐步提高,同时还培养了一批中国自己的制造和驾驶轮船的技术人才。
      (三)金陵机器局1865 年由李鸿章建于南京,其前身是马格里主持的苏州洋炮局。1865 年,李鸿章署理两江总督,将马格里主持的炮局由苏州迁至南京并加以扩充,改称金陵机器局。金陵机器局主要生产大炮和弹药,产品大部分供应李鸿章的淮军及北洋三省。
      (四)天津机器局1867 年崇厚创建天津机器局,这是清朝在北洋设立的第一个兵工厂。最初的厂址在城东贾家沽,号称东局;继在城南海光寺设立分厂,号称西局。1870 年,李鸿章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接办天津机器局,从江南制造总局调来的沈保靖总理局务,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其产品主要供应直隶、东北及江南各地淮系水陆军。
      (五)湖北枪炮厂中法战争后,张之洞原定在广州创办枪炮厂,并通过驻德公使洪钧在德国购买机器1889 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将厂址移至湖北汉阳。1891 年开始购地建厂,1893 年建成湖北枪炮厂在当时的军事企业中,规模庞大,设备最新,但建厂工程进展缓慢。因张之洞将该厂经费的很大一部分用于汉阳铁厂,致使枪炮厂的生产大受影响。
      27.民用工业
      (1)使中国经济走向了进步,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奠定微薄的基础,促进了中国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着刺激作用,在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方面也产生了积极效果,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大飞跃。(2)并未完成经济的近代化,且由于统治阶级的腐败、内部矛盾和洋务派自身素质的低下,中国的经济未完成新旧更替,延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1、航运业——轮船招商局时间:1872地点:上海人员:朱其昂;由买办唐廷枢任总办,买办徐润、洋务官员盛宣怀、旧式商人朱其昂、朱其诏为会办。盛宣怀督办,马建忠为会办性质:官督商办
      2、采矿业——开平矿务局 负责人:沈葆桢 台湾基隆试办,1879年正式出煤;李鸿章;唐廷枢 直隶磁州、湖北兴国、唐山开平 ;张翼时间:1878年8月 ;1881年正式出煤。性质:官督商办,但着重突出“商办” 内容:采煤、炼铁、修铁路 1880年,芦台——胥各庄——矿区,这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货运铁路。
      3、电信业——电报总局(1)海线: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同治八年(1869),在俄怂恿下,企图经过西伯利亚陆线在东方铺设海线,向日本和中国扩展。英国大东电报公司——同治九年(1870),英国东方电报公司将海线铺设到印度后,专设中国水线电报公司(后改称大东电报公司),开始向我国和东南亚扩展。丹麦大北公司却捷足先登,开始在我国沿海铺设海线。同治十年(1871),大北电报公司由香港到上海的水线铺设成功,四月十六日(6月3日)开始通报。以后,美国、德国、法国、俄国、日本等国水线也相继在华登陆,侵夺我国国际通讯权力。 (2)陆线1 外国公司:同治八年(1869),美国旗昌洋行私自设立了从虹口洋行——法租界金利源码头间的电报线。这是列强在上海设立的第一条陆上电报线。 2 租界:上海工部局、公董局、巡捕房、救火会、自来水塔之间,各大企业内部纷纷架设专用电报线。 3 外国公司:同治十二年(1873),大北电报公司公然不顾清廷的反对,将在吴淞登陆的水线接至上海 。——沈秉成18834 中国:1876年,丁日昌在福建创办南台电报学院。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敷设了从台湾府到高雄的电报线,这是中国第一条电报线。1879年,李鸿章在天津鱼雷学堂教习贝德斯的协助下,架设了一条从大沽北塘海口炮台至天津的电线,通报效果良好。5 “电报学堂”(1879)“电报总局”,1880年建立,以盛宣怀为总办,郑观应、谢家福等为会办 ,在紫竹林、大沽口、济宁、清江浦、镇江、苏州、上海等津沪沿线设立7个分局 。1882年,因官款不足,吸收私人资本,电报总局改为电报招商局,1884年迁往上海。
      4、冶炼业——汉阳铁厂(湖北铁政局)时间:1891——1893官办 ——1896.5官督商办性质:是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建立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化民用重工业内容:兼营采矿、采炼和炼铁炼钢,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5、纺织业——上海机器织布局时间:1873——1890过程:1878年李鸿章批准了前四川候补道彭汝琮的建厂计划,并委派他的郑观应负责在上海筹建 1880年,织布局改组,李鸿章派龚寿图专办“官务”,郑观应专办“商务”,并总办局务1893年李鸿章决定扩充纺纱规模。但织布局因清花间起火,全厂被毁1893.11李鸿章派天津海关道盛宣怀、上海海关道聂缉规负责恢复织布局,这就是后来的华盛纺织总厂。
      28.官督商办:
      (一)内容(1)由政府衙门官员进行督导并担任督办,政府提供部分初始启动资金并附带一定的垄断业务优惠,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筹办。(2)在利润分成时,政府先行分配“官利”,剩下的再由参与的民营商人获得。企业的人事任命和日常经营受到政府的全面干预。
      (二)特点(1)从混合目的来看,官督商办的目的具有两重性,既有政治目的,即服务于国家富国强兵需要,又有经济目的,即建设国家的工业基础。(2)从混合领域来看,官督商办仍然主要是在关乎民生的刚性需求的行业,如航运业、钢铁业、煤矿业等。(3)从混合手段来看,官督商办比古代的行业专营更进了一步,出现了国有与民营之间的资本混合(官督商办一定程度上涉及了管理混合,但不成功),这有利于企业的资金募集和利益分配。(4)从混合结果来看,官督商办在政治军事和经济发展上都取得了一定成果,既促进了中国军队的装备近代化,也初步奠定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基础,但由于官督商办本身经营模式的官僚化和不公平的特点,官督商办企业的经营效率普遍较低,市场竞争力较差,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
      三)评价(1)积极方面。官督商办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既保护了政府对于企业的控制和利润分配权,又吸引了民间资本,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主要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都属于官督商办的企业,它们奠定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基础。(2)消极方面。官督商办模式本身是否成功往往取决于督办的官员个人的能力,大部分的官督商办企业经营效率普遍低下,产品竞争力差,政治负担沉重,而且其不公平的管理模式和利润分配方式也挫伤了民营商人的积极性,不利于企业的创新。
      29.李鸿章
      清末大臣,洋务派地方代表。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进士。1853年,在籍办团练,协助镇压太平军,屡遭失败,投靠曾国藩当幕僚。1861年在安徽按湘军编制,组织淮军。1862年4月,淮军由安庆乘英国轮船到上海,与外国侵略者组织“常胜军”,守上海、陷苏州、常州,升任江苏巡抚。1865年署两江总督,镇压捻军。1870年由曾国藩举荐,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握军政、外交大权。为了挽救清朝统治,以“自强”“求富”为名,创办军火工业和民用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上海轮船招商局等),创办北洋海军。他对外一贯妥协退让,投降卖国,曾招致中法、中日战争失败,是许多不平等条约的订立者。曾参与反对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时与英国策划“东南互保”。订立《辛丑条约》后不久病死。他在洋务运动中贪污中饱,死时遗产竟达4000万两白银之多。
      30.曾国藩
      晚清湘军首领、洋务派领袖。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进士。1853 年在湖南办团练,编练湘军,后发布《讨粤匪》,开始与太平军作战。1860 年被任命为两江总督,节制浙、苏、皖、赣四省军务。1864 年攻陷天京,平定太平天国运动。1865 年率军镇压捻军。此外他积极支持洋务事业,与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近代军工企业。1868 年调任直隶总督。1870 年在查办天津教案时,受到舆论谴责,调任两江总督1872 年在南京病死。著有《曾文正公全集》。
      31.张之洞
      晚清重臣,洋务运动代表人物。直隶南皮人。同治进士,早年为清流派健将,中法战争后开始兴办洋务,尤其是在湖广总督任上,创立了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等一批近代工矿企业,还编练新军,创办新式教育,成为洋务派的领袖之一。在思想上,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反对维新,维护封建伦理纲常,曾著有《劝学篇》。晚年参与“东南互保”并镇压了自立军起事。1901 年,与刘坤一合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参与清末新政。张之洞对晚清政治和社会发展均有巨大影响。
      32.左宗棠
      清末大臣,洋务派地方代表。字季高,湖南湘阴人。1860年为曾国藩推荐,统领部分湘军,曾自募约五千人,组成“楚军”,左系湘军形成。1862年初,经曾国藩举荐,升任浙江巡抚,与法国组织“常捷军”,陷宁波、绍兴等地。1866年以闽浙总督身份创办福州船政局。次年调任陕甘总督,“身虽西去,心犹东注”。督陕甘期间,曾办兰州制造局,因西北盛产羊毛,又办兰州织呢局。1875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次年率军入疆,进攻阿古柏反动政权。1878年收复除伊犁以外新疆全境,建议设立新疆行省,开发新疆。1881年升军机大臣,调两江总督。1884年中法战争中是主战派,督福建军务。次年因病退职死。他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在70年代以后裁撤洋员,与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的“非洋人洋匠不可”的情形有所不同,反映了他具有一定的自力更生办洋务的思想特点。
      33.洋务派,顽固派之争(政治纲领,外交政策)
      顽固派:是一批对世界发展形势一无所知的极端腐朽的贵族、官僚,他们以理学权威自命,恪守“祖宗成法”、“圣人古训”,排斥新思想、新事物,以为封建制度和纲常名教尽善尽美,是西方科技为奇巧淫记,不愿做任何改变。倭仁
      洋务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清政府内部,一部分倡导和推动洋务运动、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官僚。李鸿章
      相同: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伦理道德不同:洋务派: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洋为中用、中体西用);顽固派:反对利用西方技术
      三大争论:第一次是1867年,争论的问题是关于同文馆培养洋务人才,应否招收正途出身学员。第二次是1874年,争论的焦点是关于设厂制造船炮机器和筹备海防事宜。第三次是1883年,争论的焦点在于建筑铁路的问题。
      实质:两派争论的实质,是统治集团内部开明与守旧的不同政见之争,或者说是用何种方式维护清朝统治。
      外交:洋务:外须和戎,内须变法;和戎、师夷、变法、自强是多位一体的。改变战和不定的思想,以和局为大局、大计。信守和约。隐忍退让保全和局。对外交涉中随时抗争,利用不平等条约限制外国侵略,利用国际法维护国家利益,以夷制夷。顽固派对外态度:攘夷。在顽固派的思想中攘夷、自欺、仇洋、守旧是四位一体的。其中守旧则是其核心。
      34.资本主义发展(兴起,发展)
      19 世纪 60一90 年代是清政府发起洋务运动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与此同时,中国商人或官僚开始投资近代工业,中国私营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兴起。
      (-)概况19 世纪 60 年代初,洋务派投资办厂,或直接官方投资,或采取官督商办的形式,建立了·批近代意义上的工厂,引进先进生产和管理方式。他们对军事工业以及铁路、矿务和钢铁等资源性领域较为重视,如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等。在洋务企业的刺激和影响下,民间出现了以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巢丝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工业,他们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其中,上海是纺织、食品和机械制造的中心:广东地区则是烟草、造纸和火柴工业的集散地
      (二)特征(1)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内地较少。由于东南沿海地区的优越地理优势,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民族资本企业,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例如上海、天津、广州等,很少在内地出现。(2)行业不全面。主要是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很少;在行业分布方面,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巢丝、磨面、纺织等轻工业方面,而重工业几乎没有涉及。(3)资金少,规模小。由于民族企业起步较晚,缺乏积累资金,故而在企业规模上体现了资金少和规模小的特征。(4)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受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对两者存在严重的依赖性。在政策和技术上,对清政府和列强具有严重的依赖性,导致发展呈现先天不足的情况。
      35.早期维新思想
      早期维新思想由洋务思想中分化出来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政治方面。早期维新派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向往西方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经济方面。早期维新派提出“商战固本”的重商富民思想,积极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是其改革思想中的核心内容。倡导政府支持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商业组织和商业行业的设置。对外关系方面。早期维新派力主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基本进步,但是不成熟,不敢正面批判封建专制,不触及封建土地制度,要求抵抗,但对外国资本性认识不足,对封建顽固思想批判不深刻,未脱离“中体西用”。
      (二)影响(1)体现了一定的反对封建主义的倾向,反映了时代救亡的主题。早期维新思想家一定程度上反对了封建专制制度,宣传西方的民权和民主思想,体现了进步性。(2)体现了爱国主义思想,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早期维新思想家指责侵略者的无耻行径,有利于人们认清侵略者的面貌,更加积极地反对外来侵略者。(3)批判了顽固派的守旧思想,有利于社会思想的进步。早期维新思想家批判了旧的顽固势力“闭关自守”的思想,认为必须进行变革,才能适应世界发展潮流,促进社会思想进步。(4)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后的政治心态和要求,为维新运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由于早期维新思想家们的宣传、呼吁,改革中国的要求逐渐形成为一股新的社会政治思潮,为后来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起到了思想先导作用。但是,早期维新思想家毕竟刚刚从封建营垒中转化而来,还难以摆脱封建传统伦理道德的束缚。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