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罗扇轻 ...
-
这是寻常的一日,年轻的宫人们陪着阿清嬉戏。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传来,我实在无法再安心读书,索性掩卷,倚着轩窗,看着她在院子里嬉闹得开怀。
她疯玩了一阵子,见我正看着她,便挨到我身边来,以明亮的眼睛注视我,甜丝丝地撒娇,“母母,陪阿清。”
我被她逗笑。阿清年幼,讲话尚且不那么利落,最常说这话,缠着我陪伴她。我摸了摸她的头,学着她说话,“乖阿清,你来陪母母坐一会好不好?”
阿清呆呆地点点头,像个柔软的小动物一样,爬到软塌上来,“好。”
我忍不住想要逗逗她,指着脸颊对她说,“阿清来亲一亲母母。”她即刻凑过来,带着一身的奶香味。我便将她搂在怀里,只觉怎么疼也不够。
徐琅的声音忽然响起来,“阿清也来亲一亲父父好不好。”
我又笑起来。
小孩子说话不利索,叫不出“父亲”“母亲”这样的称呼,全用叠词替代了。往常,听阿清这样叫并不觉得怎样奇怪,这称呼从徐琅口中说出来,才觉得实在好笑。
我请他坐下来,“你怎么又悄无声息地来了。”
徐琅抱过女儿颠了颠,惹得她咯咯笑起来,又亲昵地搂住父亲的脖子。被这样柔软的粉团子贴住,徐琅露出欣喜的笑容,“阿清好像又重了一些。重一点好,身体康健,长命百岁。”
我拍他的手臂,想必眼里亦全是溢出的笑意,“阿清才几岁,你就想着她长命百岁了。”
徐琅又抱着女儿挨近我,像个初做人父的男子,傻乎乎的,“我只想着,要把最好的都给我们的女儿。”
我先是笑,继而垂下眼睛,“你不要总是这样纵着她了。”我唤阿清,“嬷嬷是怎样教公主规矩的,见到父亲,应当是怎样的礼数?”
阿清看向我,看到我眼睛里的鼓励,便从她父亲的怀里爬下去,依照公主拜见皇帝的礼节,奶声奶气地说着,“女儿给父皇请安。”
徐琅试图阻止她,却被我拦住了,等到阿清再次站起身,他立刻将她抱起来,“好阿清。只要看到阿清,我一整日都开心极了。”阿清再次咯咯笑着,将整个身子团在徐琅怀里。
我见到他们父女这样亲近,又是欣慰,又是叹息。
徐琅握住我的手,“怎么了?”
我说:“你总不能一直这样纵着她。”
他听懂我的意思,“不要紧的。来日我不在了,继皇帝也不会待她不好。”
他说的对。
太子自幼承皇后训导,出阁后,拜大儒为师,品行端正,性情宽和。想来对待诸王亦不会差,更何况是一个年纪小他这么多的幼妹。
我靠在徐琅肩上,点点头,“是。皇后教出的孩子,总是不会差的。”
提到皇后,徐琅似是忽然想起了什么,一面哄着女儿玩,一面同我说着,“说起来,边疆的战事平息,大军将要班师回朝。皇后今日上表,为张贵妃请封。”
我笑道:“这是好事。贵妃的父亲,不愧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果然厉害。”
徐琅亦颔首笑说:“如今,她总算也该安心了。”
我顿了一顿。
其实未必。张将军出征在外时,张娴自然担心父亲安危。可他真的获胜归朝,张娴又会担心,这样显赫的军功,究竟是张家的免死牌,还是催命符。
她总是这样,藏着如此多的心思,不声不响地忧虑,却又从来不向外人表露。
我只是说:“那么,你要怎样封赏她。”
徐琅正苦恼于此,“她已是封无可封的尊贵了,我实在不知,还要给她什么。封她做皇贵妃总是不妥的。”
正是如此。且不说皇后身体康健,仍然能够执掌后宫,封皇贵妃实是不妥。就算是真的要封,也该是协理后宫多年,劳苦功高的谢蕴才对。
我思索片刻,“不如为她上一徽号吧,她坐在贵妃的位置上,也已经很多年了。”
徐琅显而易见地心不在此,只是应着,“好啊,你来替我想一想,哪个字适合封她。”
我再次哽住了,竟是认真地想了想,“若要称颂,惠贤淑德都是好的;若要更合衬她,宁、丽二字也合适,”我顿了一顿,继续说着,“若是,你想要成全她的心意,便不如元、俪、宸了。”
我心知这话说到末了,实有几分挖苦讥讽之意了。徐琅并不怪罪我,只是奇怪地看我,不赞同地摇了摇头,“阿璧,你又在胡言乱语了。”
我不应他,闷声说着,“你明明清楚怎样对她才是最好的。”可是为着她的私心,也为着你的私心,终归没有让她到她最好的去处去。
自幼以来,大多人赞我聪慧。可是,张娴一早明白的道理,我却是在与徐琅共度了漫长的时光后,方才明白的。
记得有一年里,他身边的刘全急急地遣人来,说他发了很大的火,连一贯再爱惜不过的玉珠串,都被他重重地丢在案上,险些滑落到地面上去。他师父慌得不得了,请我去书房看一看。
我起身欲走间,来我处闲坐的张娴拦我。她问:“是为了什么事?”
前来传话的宦官垂首应答,“奴才不敢探听圣言。”
张娴搁下手里的茶盏,平声说:“那么,你去问清楚事由再来请人。”
我劝张娴,“实在不必如此。这样的事,也非一次两次了。”
她向我投来的目光里,似有一缕无奈,“你常常陪伴在陛下身边,自然知道,近来所议最多的事情。”
是,我知道。“……是太子娶亲。”
她低声地对那宦官说:“少见刘全犯糊涂。这样的事,请琬妃娘娘有什么用。当去请皇后娘娘才是。”
宦官愣了一愣,张娴已厉声道:“还不快去!”
待他走后,我失笑地坐回去,她仍是四平八稳的样子,只是垂下眼。我想,她大抵又是在独自吞咽翻滚而来的失落感。
我说:“你实不必理会这件事的。”此事若我能解,去就是了;若不能,我走这一趟,总也不致引祸上身。横竖,徐琅不舍得责难我。
听了我的话,张娴轻笑了一声,“朝政的事,他多半是请你去的。要请你去,不会将事情闹得这样难堪。那么便不是朝政的事。”
“太子娶亲的事情可大可小,往大了说是国事,往小了说,关起门来,该是父母为孩子选亲。”她停顿片刻,望着我,眼里是深深的不赞同,“你越过中宫插手东宫的事情,便是皇后性情再好,也难保不会挂心。”
何况皇后并非是“性情好”。
她只是时刻谨记身为皇后的职责,宽待后宫,严明御下。
她再说:“况且,你不该参与到太子的事情里,方为明哲保身之道。”
我那时自以为懂了,后来却听闻茹古涵今之中,帝后间似有一场暗潮汹涌,彼时贵妃张氏陪伴在侧,不知说了什么,一向受皇帝多加关怀的张贵妃也被冷落了数月之久。
而徐琅到我处来,仍旧一如往昔,不见任何异色。
好几次,我想要问起这件事,话到口边又吞声。
徐琅大抵是察觉到了我的心思,终于在一个宁静的夜里,以再平静不过的口吻说着,“皇后与太子的废立,事关朝政稳固与否,我即便再气恼,也不至贸然行如此荒唐之事。这些天不见他们,于我、于皇后等人,皆是静心养性的好时机。不过阿璧,这些事都是旁人的事,你何必挂心。”
我很想说,皇后是你的发妻,太子是你的亲儿子,阿娴与你青梅竹马,这些人实在很难算得上旁人。
可是我最后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凝视着床帐上满绣的瓜瓞绵绵的图案,沉默地点点头。也渐渐地有所领悟,张娴为什么会说,他在我面前从不做皇帝。他在我面前,从未表露过这样的近乎漠然的冷静。
徐琅终究是一位帝王。
徐琅亦对我的话避而不答,他将阿清交由嬷嬷,要她带公主去玩,再揽我入怀,轻声叹道:“再想一个字来吧,这些实在不适合她。”
我不肯依他了,挣脱开来,扭身去不看他,“你自己去想吧。”
徐琅先是失笑,沉思片刻,说着,“不如交由母亲去想吧。她与阿娴的情分,必定会为她选一最适宜的徽号,且此号由皇太后亲拟,无论前朝后宫,无人能说什么。”
我回过身去,“你当真……”当真如此半分情意也不愿予她。
我最终没有说出口,这是失当的立场,不该由我来问。我笑了笑,“陛下圣明。”
他又来牵我,“那么,你不要气了吧。”
我禁不住他这副模样,嗤地一声笑了,“我不气了。”
他于是又与我闲谈,“也难为皇后,事事记挂于心。”
皇后总是如此,向来可以周全他人。我摇着扇,和缓地说着,“皇后娘娘一贯如此细心周到。前些时日还同我说,你近来因朝政事忙碌,时常忘却饮食,要我多加劝导。”我笑,“想来,若是她亲自去劝,或许比我的话更见成效也未可知。”
徐琅拨过我的一缕发拈在手中,又接去过我手中的团扇,轻轻地为我摇起来,很随意的语气,“是,我会听的。”他似乎是故意这样说着,“我时常想,假如没有遇到阿璧,又或是你没有这样聪慧,或许日久天长,我亦会真心爱护皇后。”
我轻轻地笑了一声。
我以为我会吃味,却发现其实我并没有半分妒忌。是了,他这样性情的人,若是没有我,与皇后日久天长地生活着,也是会对她多上几分真心的。
可是我又想到,原来即便没有我安璧,他爱上的也会是发妻陆宜,从来容不下那份青梅竹马之情。
那么张娴算什么?
我曾见过的最灵慧清醒的女子。在凉如秋水的月光里轻摇罗扇,遥望流萤翻飞的女子,真的只能如此,像画屏上一道孤落的影,永远地寂寞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