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5、似此星辰非昨夜 ...

  •   出了洛城,古钰一刻也不敢停留,连夜赶往庐城。聿文还未归来,庐城守备空虚。他立刻与千楚通了消息,得知千楚正欲北上,后备正在唐城驻扎。便想调唐城的援军加固庐城守卫。
      现驻守庐城的乃聿文的得力部下,古钰自知不善于调兵遣将,便决定直接去往唐城搬援兵。
      到了唐城,他没想到千楚竟派了人来接应,是刚调到东海一带的岭冬。
      岭冬带来消息,东海屯在北境的军队哗变,几次乱斗之后,约有六七千人越过边境投靠了延庆王,而隐王这边,接收了一万三千人。
      她说着话,看着古钰,眼神晶亮,“公子传信给明月郡主后,郡主便叫人到东海阵前叫嚷,说是世子被杀,同一阵营的人不能幸免。那时候洛城里还未传出消息,只有使者来边境,奉命召回几名将军。延庆那边叫阵早了半天,待使者到达宣完旨意,东海军营里立刻就打起来了。”她说着,更凑近了些,“公子神机妙算,怎知世子会被杀?”
      古钰道:“东海王弑父夺位,世子也刚立,两人都还没适应当下的地位,自然都是如坐针毡。若没有好好引导,自会生变。”他说着顿了顿,“况且东海前军将领派系复杂,后方动荡,召回将军是迟早的事。只是归顺世子的那几位心思更加活络些。”
      “哦。”岭冬眨了下眼,似乎是明白了,又似乎不明白。她大约不再多想,接着说,“还有一事,延庆的使者死在了东海,棺木在运回延庆的半道上被山贼劫了。”
      古钰心下一紧,武侯为彻底嫁祸于他,毁尸灭迹。尸体寻不到,他便百口莫辩。他默了许久,而后道:“知道了。”
      岭冬便又说了些杂事。
      有岭冬的接应,借兵的事也算顺利,只是点兵需几天时间,唐城守将便让古钰耐心等着。
      唐城外多是山,山里有种名叫青雷的藤草,是治疗伤筋动骨最好的药材。最近冲突不断,伤兵也多,为了方便就地取材,伤兵营便建在唐城外的雩山下。古钰听说行云也来了此处,正在伤兵营帮忙照顾伤员。
      古钰不禁有些感慨,行云这样悲天悯人的性子,若逢盛世,定是人人尊崇的圣人。只是世道乱了,不知他要怎个活法。
      古钰让人驱车去往伤兵营,正看见行云在挑药草,他身边放着两个竹扁,同样的草药,只是一边的成色似乎要好些。
      古钰问他:“你这是在做什么?”
      行云头也不抬,道:“小妮子要上好的青雷,我自然要亲自给她挑些。”
      古钰道:“明月郡主好歹也是别人阵营的,你这是在我后方窃取资源。”
      行云道:“你们还天天敲锣打鼓地要把我送到别人阵营去,我带点嫁妆还不行么?”
      正说着话,有人又送了些药草过来,古钰一看,竟是离玑。他有些惊讶离玑也在这里,而离玑只看着他笑着,行云便替他答道:“他在我这里学些药理。他又不能像你似的舌辩群雄,不如当个哑巴大夫。”
      古钰低眼看了一会儿,竹扁上的药草在冬日高悬的日头和干燥的风里,逐渐干瘪下去。缓缓道:“行云,好好待郡主。”
      行云这才看他,道:“你何时也关心起我俩的事了?”
      古钰道:“晓天在长公主身边长大,她若还在,定是想她过得好罢。”
      行云淡淡应了一声,再不说话。

      天色将晚时,古钰叫人备了些酒菜,请了行云和离玑一起。三人吃了些糕点,此时酒也温好,便端了上来。
      闻到酒香,行云道:“这是青雷酒?听说南边拿它泡酒,舒筋活血,快来让我尝尝。”
      古钰道:“我也是突然想起,以前在庐城喝过一次,便记着方法了。只是现在身子不好,喝不了。你们两个尝尝,我偷了些你送给郡主的青雷,料想那个品质好些。”
      行云摆手,“无妨,你多拿些,小妮子没要那么多。”
      离玑皱了皱眉,拦住行云的酒杯。
      行云不解,“晚上是有药方要配,但喝些酒又不误事。”他想下嘴,离玑仍然拦着,他便又道,“我酒量不行,但喝一杯没事,不用担心。”
      离玑还是不松手。古钰便道:“难道这酒喝不得?”
      离玑一愣,急忙摇头,这才松了手。
      行云喝了一杯,道:“好酒。”
      古钰便又给他斟了一杯。
      两杯下肚,行云猛地倒在了案几之上。古钰蓦然站起,看着离玑。
      离玑用手指沾了酒,写道:“弱毒,不致死。”
      古钰道:“若日积月累便得命归黄泉了。”
      离玑抬头看他,隐隐然有杀气。
      古钰再道:“你为何要在青雷中下毒?是为了报成王之仇?”
      离玑点头。
      古钰垂眼看他,“看来,你已经知道谷风便是真正的湛云侯了。他腿脚不好,明月郡主便为他采买唐城的青雷。你在其中下毒,便能慢慢将他杀死。我说得可对?”
      离玑写道:“为何?”
      “为何我会知道?”古钰道,“我本也是猜测,所以试一试你。你拦着行云喝酒,我便知道我猜中了。行云酒中的不过是些蒙汗药,青雷掩盖了其气息,你不用替他担心。而我答应了一位故人,不想你取湛云侯性命。”
      离玑又写道:“为何?”
      古钰一笑,“这的确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错过这次,再想要他性命可就难了。但他若死了,便是我们所毒杀,延庆之地便会成为我们的死敌。我不愿你为一己之仇,而害了我布的大局。”
      离玑猛地一捶案几,酒杯粉碎,满手是血。
      古钰抓着他的手,道:“小不忍则乱大谋。”
      离玑想挣脱,古钰更是用力攥住,“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离玑看着他,作唇形道:“还有八年。”
      古钰这才卸了力气。离玑抽回手,头也不回地出去了。
      古钰手上还沾着离玑的血,便去水盆处细细洗去。末了,仍是有些许腥味。
      他便想起路霄,既已许下不杀湛云侯的承诺,今后的路恐怕更是缚手缚脚。罢了,多费些心神罢。
      然后他便招人进来,将行云安顿妥当。

      三日后,古钰借了兵,向庐城而去。
      半道上,恰好遇见一股流匪。骑兵追击了一番,将人赶走,冲突中,死了三个匪徒。古钰骑着马正打那几具尸体前过,忽然发现这几个流匪有些奇怪。这一带的山民大多皮红高额骨,这几人却是平额黄黑,便叫带兵的将领留心查看。
      领兵的一员老将翻看了尸体,道:“这刀具精良了些,并不像流匪所用。再看手上的茧子,像是长年习武之人。依我看,这股流匪怕是军人假扮的。”
      古钰一皱眉,“难道是有人来探听庐城虚实?”
      老将点头,便下令加快了行军速度。
      到达庐城时,庐城已空,几个时辰前,聿文传令调走了庐城最后一批守军。古钰心有余悸,幸好千楚的兵补上,否则消息一泄露,庐城恐怕不妙。

      见大队人马过去,几个农人便从山林间钻出,去查探流匪的尸体。他们见尸体被人挪了整齐地放在路边,并没有掩埋,便赶紧回山上报信。
      山上茂林里驻扎着大批兵士,带头的得到探子的回报,想了一瞬,道:“既然已经知道了,便去拜访一番罢。”

      庐城守了半月,古钰没等来聿文,却等来了晓天。
      古钰想起几日前在路上发现的来历不明的士兵,便觉得晓天这次来并非巧合。
      他想了一想,但仍叫人放她进来。
      晓天到了古钰面前,便拔剑指着他的喉咙,问道:“是你杀了路霄?”
      古钰道:“不是,是东海郡武侯将他毒死,后嫁祸于我,为的是离间隐王和延庆王阵营。”
      晓天道:“死无对证了。但是,你们两个总有一个是杀人者,杀了谁都不亏。”
      古钰道:“既然要杀我,便先拿出罪证,让我死得不冤。”
      晓天道:“你杀路霄时的血衣在我手上,我见你穿过,铁证如山,你一点也不冤。”
      古钰道:“既然那血衣在你手上,你不妨找人验验衣上的血,便可知道路霄的死因。”
      晓天看着他,眸子幽黑,仿佛洞穿一切。
      武侯出手毁去路霄尸身,倒叫古钰心中有了底气,他下在酒中的毒,必是东海之物无疑。古钰留下血衣,也是为了这一刻。
      古钰继续道:“郡主不如回去验过血衣,到时仍然觉得在下是杀人者,在下的项上人头便双手奉上。”
      晓天想了一瞬,便放下剑,道:“好。若果真是你杀的,天涯海角,我必追杀到底。”
      说完,她便带人离开。
      出了庐城,离开弓箭射程,她放了一支信号箭。
      风沙茫茫中,那点光亮与日头相辉映,而后四周山里草木攒动,许久不得安宁。
      古钰背后冷汗一片,晓天来时一定做了布置,若真是他杀了路霄,而她又无法脱身,这庐城与他怕都没有好下场。

      再一个月,有尘烟自南边而来,仔细看去,是隐王旗帜。
      聿文扫平南疆,得胜归来。
      古钰开城门迎他。
      风口如刀,汽凝雪子,聿文铁甲上一层褐色的霜,血腥味浓烈,如同一尊杀神。他到古钰身前,忽然一拜,道:“聿文大仇得报,如今愿追随古钰公子,效犬马之劳。”
      古钰欣喜若狂,急忙扶他起来,“庄主能得君助力,如虎添翼。”
      聿文抬眼看他。古钰见他眼中星火止息,沧桑俱灭,仿佛能看到他踏平博南军府时的疯狂,和疯狂之后的不知所措,最后心中重石落地,万籁俱寂。
      聿文淡然道:“昭告天下,隐王薨逝,津霁座下皆归顺楚庄庄主,安江侯。”
      古钰一算,湛云侯若继承王位,隐王之事便再压不住,是时候持诏书而伐天下了,便道:“好。”
      聿文点点头,而后拿出一个包裹给古钰。古钰接过,只觉得沉甸甸的,打开一看,竟是传国玉玺。他一惊,直直看着聿文。
      聿文道:“行风让我给你的。”
      “他人呢?”
      “最后决战中战死了。”
      古钰心下一颤。
      玉玺侧还有一封信,信没有信封,沾了血,皱巴巴的。打开,上头歪歪斜斜地写着一行字:
      “勿忘汝之诺言。”

      成孝二十五年冬,延庆王薨逝,其子湛云侯继位,挟幼熙王而统领北方。
      东海郡武侯弑父杀子,破制称帝。
      江城楚庄庄主承父位为安江侯,得先帝遗诏,持玉玺而讨伐诸侯。
      成孝二十五年年初,隐王迅速崛起,席卷半壁江山,当年年末,隐王薨逝,座下三大谋士,山雨自焚,津霁投奔安江侯,而谷风归顺延庆王。燎原之势蓦然熄灭,未能熬过这年严冬。
      同年,延庆向东海宣战,明月郡主做先锋,报使者被杀之辱。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