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三、希腊哲学的鼎盛时期(继) ...

  •   (三)形而上学:(主要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1、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的罪状:不信旧神,企图引进新神;喜欢探究稀奇古怪的知识,并以此教导青年,蛊惑人心;
      ——苏格拉底之死也是雅典民主制的悲剧,是希腊民主制的悲剧。
      ——苏格拉底式的讨论方法:是一种质问的辩证法,广泛地用在验证主要道德观念上。通过不断对对方的命题进行诘难和质疑,让对方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苏格拉底之死的意义:对基督徒和非基督徒的可信度都很高;道德含义比耶稣之死更高;

      苏格拉底思想:
      ①认识自我:
      任何凡人都称不上“智慧”,人只能“爱智慧”;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把对世界本原的关注转移到人自身(关注主观的普遍性,道德的普遍性,建构主义);——普罗泰戈拉的解构主义

      建立了道德哲学

      ②神学目的论:
      把社会历史中的因果性联系归结为隐藏在冥冥之中的上帝、天命或天意预先安排的结果,历史的过程和结局完全由这种神秘的东西决定。

      唯灵主义:主张灵魂和精神是世界本原的宗教和唯心主义哲学学说。——灵魂只有摆脱了□□的束缚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③美德即知识:
      美诺:懂得如何管理国家,是男人的美德;尽到料理家务,侍奉丈夫是女人的美德——普遍意义上:所谓美德就是统治整个人类的力量。

      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美德就是关于善的概念的知识。
      ——知识即美德,无知即邪恶
      ——唯智主义伦理学:把美德与知识完全等同起来的观点,认为一种行为之符合于善,不在于这种行为本身,而在于对这种行为的正确认知。(有精英主义的色彩)
      ——学习悖论:人不能学习自己已经知道的东西,也不能学习自己一无所知的东西(学习其实是回忆)
      ——反智论:是对于智性、知识的反对或怀疑,认为智性或知识对于人有害而无益。

      ④苏格拉底式的方法:(又称朴素辩证法)
      一种采用对谈的方式,以澄清彼此观念和思想的方法。
      是一种质问的辩证法,广泛地用在验证主要道德观念上。通过不断对对方的命题进行诘难和质疑,让对方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精神助产术:通过比喻、启发等手段,用发问与回答的形式使问题的讨论从具体事例出发,逐步深入,层层驳倒错误意见,最后走向某种确定的知识。

      注:中西哲学的差异:中国哲学的概念注重意蕴的表达;西方哲学注重逻辑分析的精神;

      苏格拉底的身后影响:
      小苏格拉底学派:苏格拉底的弟子门生,各自建立的学派,分别发扬苏格拉底思想中的不同部分,侧重各有不同。——除柏拉图以外,包括:麦佳拉学派、昔勒尼学派、犬儒学派。

      A麦佳拉学派:麦佳拉城;欧几里得及其弟子欧布里得;认为善是唯一的存在,是永恒不变的“一”,除此之外都是非存在。(道德本体论);以诡辩著称;

      B西尼克派(犬儒学派):安提斯泰尼是创始人;第欧根尼;人应该像狗一样生活,我行我素,任其自然,率性而为,随心所欲;人应摆脱世俗的利益而追求唯一值得拥有的善;

      C昔勒尼派:主张逃避痛苦;亚里斯提卜(苏的学生);

      2、柏拉图

      苏格拉底思想的正统继承人,《理想国》,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创始人;柏拉图著作分期:早期是真实记录苏格拉底的思想,中晚期是借苏格拉底之口阐发自己的观点。

      柏拉图的思想:
      ①本体论——理念论
      两个世界:转瞬即逝,生灭变化的感性世界(虚假的存在);不生不灭、独一无二的本质世界(存在)。

      感性世界不是一种完全的非存在,而是一种虚假的存在,杂乱无章,没有规律的物质是原始物质,那才是非存在。——和麦里梭重合(三分法)

      总结:柏拉图思想的三个层次:理念世界、感觉世界、原始物质。(原始物质模仿了理念,分有了理念,成了感觉世界)

      理念世界的层次:自然物的理念(最低)、人造物的理念、数理理念、范畴意义上的理念、道德和审美的理念、善的理念(最高)
      ——理念世界的终极目标:善。

      理念:任何事物都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具体事物,一种是事物的共同本质(理念)。

      “模仿说”:“理念”是世界的最终根源,自然万物的存在是模仿理念的结果。
      “分有说”:具体事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分有了同名的理念。
      重理念,轻感觉。

      “巨匠论”:柏拉图认为,神是按照理念运用物质质料来创造世一切的。

      注:柏拉图和苏格拉底的差异:
      苏格拉底探讨的主要是道德范畴的本质问题;柏拉图的探讨不仅涉及主观道德,也包括客观事物。
      苏格拉底没有把抽象概念和具体事物分开;柏拉图把普遍概念实体化,客观化。

      ②认识论——回忆说
      我们对理念的认识是通过回忆来获得:
      灵魂在进入□□之前曾在理念世界居住过,因而一开始就拥有理念,只是进入□□之后忘记了,灵魂进入□□之后,不能获得纯净的知识,□□是引诱灵魂堕落的元凶。

      学习即回忆:
      a感觉经验可以成为刺激人回忆起理念的重要触媒;b柏拉图所说的回忆,是指对具体事务背后理念的回忆;c要提升灵魂的主观能动性来提升回忆的水平;

      认识论
      意见 真理
      想象 信念 理智 理性
      ————|—————||————|—————
      感觉世界 理念世界
      本体论

      想象:摹本的摹本;信念:摹本
      理智:不够抽象;理性:十分抽象
      柏拉图的辩证法:一种纯粹的抽象理念的辨析,包括神秘的理念论和灵魂的不灭论。

      “通种论”:柏拉图为解决对立范畴(概念)如何结合,如何统一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理论,为此他提出了六对“最普遍的种”(最普遍的理念)
      ——积极意义:把相互对立的东西连为一个整体。(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

      ③政治哲学——《理想国》
      理想国:智慧水平越高的人,在国家里的社会地位越高。

      个人的灵魂分为三部分:理性、意志、欲望(理性的德性是智慧;意志的德性是勇敢;欲望的德性是节制)——这三个德性和谐统一,就是正义。

      理想国的组成:
      a统治者:以理性治理国家,美德体现为智慧;由金子构成;
      b保卫者:以意志保卫国家,美德体现为勇敢;由银子构成;
      c劳动者:以欲望从事生产,美德体现为节制;由铜铁做成;

      注:以上都是自由民,没有包括奴隶,柏拉图对第三个阶层不屑一顾,取消家庭和取消私有财产,主要都是在讨论第一和第二阶层。
      哲学王:把握政治统治权的哲学家就叫哲学王。——知识和政治的统一。
      艺术家败坏灵魂。

      3、亚里士多德(集大成者)

      亚里士多德(师,哲学家)——亚历山大大帝(生,政治家)

      自然哲学的“原子论”VS形而上学的“理念论”各自发展到顶峰,相互对立,亚里士多德把两者结合起来,集大成者。

      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a理念只能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不能独立于外。
      b很多理念没有与之对应的事物,或理念本身有歧义。
      亚里士多德认为,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一个含混不清的概念,它在对应物和所指上都经不起推敲。

      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系的构建:

      ①亚里士多德对哲学体系的分类:A理论科学;B实践科学;C艺术。

      A理论科学又包括:第一哲学和第二哲学
      第一哲学:专门研究存在本身及存在凭借自己的本性而有的那些属性的学科。——形而上学:哲学上指对存在之形式的研究。
      第二哲学:指物理学、逻辑学或自然哲学,研究自然万物及其运动变换的一切原理和规律。
      B实践科学包括:伦理学,政治学等具有实践特点的学科。
      C艺术:文学艺术方面。

      ②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
      第一哲学的基本宗旨:揭示事物的一般原因和原理。研究存在本身的问题。(存在哲学,本体论)——存在论:关于存在是什么,以及存在如何存在的理论。
      第二哲学研究具体的存在物的普遍本质。

      存在:偶然的属性(偶性);必然的本质;
      必然的本质——范畴:实体(核心的核心)、性质、数量、关系、主动、被动、处所、时间、状态、具有、

      实体学说的三个问题:

      A实体是什么?——是具体的,个别的东西,而非抽象的理念;不同于属性,没有与之相反的东西;实体是“变中之不变”;在主谓结构里只能被诉说而不能用来诉说主体;不依存于其他主体,具有独立性;
      第一实体:具体的,个别的东西
      第二实体:种、属概念。

      B实体的原因是什么?——“四因说”: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
      (亚里士多德认为形式因重于实体因,与之前的实体论有一点矛盾;形式和质料是相对的,任何一个事物,对于比它低的事物来说是形式,对于比它高的事物来说是质料)
      ——纯质料:抽象的,没有形式规定性的,不可言说的东西。
      ——纯形式:理性、至善、神(终极目的,第一推动力)
      ——处于两者之间的是:自然事物性

      C实体的如何生成的?——有机论:把活得有机物当做整个自然的模式和比喻的哲学。——不是机械的聚合,而是向上的生长——从潜能到现实的转换、实现过程,就是运动。

      注:机械论:用机械的观点去解释自然界和认识方面问题的机械唯物主义。
      亚里士多德关于实体问题的妥协性:实体的定义: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的矛盾;实体的原因:纯质料和纯形式的设定;实体的生成:潜能和现实的对立。

      ③亚里士多德的认识论
      人的灵魂:感性灵魂(通过感觉经验获得的关于第一实体或个别事物的认识或认识最初的源泉;凡在理智之中的,无不现在感觉之中);理性灵魂(分为消极灵魂和积极灵魂)

      注:感觉经验只能认识事物的形式,不能认识事物的质料,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不能认识本质。
      消极的灵魂:有死的灵魂,帮助人感知个别事物,并对个别事物进行分析和归纳,形成对个别事物的一般认识。
      积极的灵魂:不死的灵魂,□□死了它不会死,而是在不同的□□里面转换,带有理性知识。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
      逻辑学:一门研究思维,思维的规定和规律的科学,由亚里士多德创立。

      亚里士多德对逻辑学的贡献:
      1、创立了范畴表和谓词表。
      主谓词之间的关系:定义关系(个别事物与种属概念的关系)VS非定义关系(实体与属性的关系)
      谓词的分类:种、属差、定义、属性、偶性(前三者是定义,后两者是非定义)
      十个范畴:实体、数量、性质、关系、地点、时间、姿态、状态、动作、遭受。

      2、提出了形式逻辑的三大规律。
      矛盾律(任一事物不能同时具有某种属性又不具有某种属性,A不能既是B又不是B。)、排中律(任一事物在同一时间具有某种属性或不具有某种属性,而没有其他可能,A是B或不是B。)、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混淆不同的概念)。

      3、确定了判断的定义和分类。
      判断的分类:质的判断: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量的判断:全称判断和特称判断。

      4、制定了三段式推理的基本原则
      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确定了三段式推理的基本格式和基本规则。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
      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唯智主义)
      亚里士多德:美德=知德(心智方面的美德)+行德(道德行为方面的美德)——亚里士多德更注重行德。

      人的灵魂:激情(人的欲望,冲动,情欲)、官能(人的灵魂得以感知事物的功能)、性格状态(人在运用官能时对待激情时所采取的姿态)

      亚里士多德的中庸学说:A居间者是相对于不同主题而言的。B美德作为中庸之道,构成了过度和不足的对立面。C中庸不存在过度和不足的问题。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