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十二、群体心理 ...

  •   (一)群体的定义、社会助长、社会懈怠

      群体:成员之间存在着互动;“我们”和“他们”
      社会助长作用:受他人在场的影响,行为效率的提高。
      社会干扰作用,社会惰化作用:效率下降。
      任务简单(工作熟悉),大多数表现为社会助长,任务复杂(工作不熟悉),则是社会抑制——唤起优势反应。

      拥挤现象:人越多越容易受他人在场的影响,处在人群中,对个体的积极或消极反应都会有增强作用。

      他人在场有影响的原因:评价顾忌(在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分心(既关注任务,又关注他人);

      社会懈怠:多人一起完成任务,自我的付出无法被单独评价,消失在人群中;
      凡事都有例外:目标有吸引力,有集体荣誉感,任务具有挑战性

      (二)去个体化

      去个体化:人在群体中丧失了对自我控制,失去个体感,与群体同一起来。——放弃个人身份,顺从群体规范。
      在群体能够产生一种兴奋感,强大感,在群体中更容易抛弃道德感和自我控制,而顺从群体。

      影响因素:群体规模(个体身份模糊化,规模越大越容易失控);匿名性(互联网语言暴力,戴面具,穿制服);唤起和分心活动(在实施暴力前有些唤起氛围,调动情绪的活动);弱化自我意识;

      (三)群体极化

      人在群体中更愿意冒更大的险,或者是更加保守,群体会加强一般化的趋势。(原本倾向于冒险的会更冒险,原本倾向于保守的人会更保守)

      互联网上也容易群体极化,找到自己的圈子,不断强化自己的观点。

      对群体极化的解释:信息影响理论(在群体讨论中对别人的观点重复得越多则越容易认同这个观点);规范影响理论(群体讨论中,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相比较,当发现自己的和别人的一样是,则更容易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得更强烈);

      (四)群体思维

      群体思维的若干表现:高估群体力量和权利(无懈可击的错觉,对群体道义无可置疑);人在群体中想法越来越接近(合理化,对对手的刻板印象);追求一致性的压力(从众压力,自我审查,一致同意错觉,心理防御);
      ——高估自己,矮化对手
      如何预防:领导不表现出倾向,鼓励批评性评价,划分不同小组,不同小组不同方案,引进局外人
      如何发挥群体才智:将群体和个体的头脑风暴相结合;小组成员通过书写来互动;结合电子头脑风暴,用互联网进行交流;

      (五)少数派影响

      个体是如何影响整体?历史的改变往往由少数人带头,多数人跟随而创造。
      个体如何影响群体:一致性(坚持);自信(表现出自信来影响他人);从多数派中叛离;看如何领导(任务型领导,社会型领导);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