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4、川西葬穴(19) ...

  •   任仰和乙酉解开了岸上残余石像的秘密,桥边护栏栏板上的内容还在继续。

      这是第四块栏板了,栏板上前后两拨人分别经过了四根石柱、石狮子,到了银塔处。任仰和乙酉已经确定,这栏板上的地点就是他们现在所在的建筑。

      下一个栏板上的内容慢慢解开了两个人之前的疑惑。

      栏板上,四个头戴面具的人站在最后面,手里拿着一个类似于号角的东西,脸上还带着狰狞的面具。与此相对应的是银塔上的铃铛不再是整整齐齐地静置着的,更像是在晃动着。

      任仰和乙酉猜测号角应该就是触发铃铛的秘密所在。因为一旦铃铛被触动,下方的石板会自动向下打开,站在附近的人就会掉进下面的深坑里。

      所以凭借人力去亲自触碰铃铛是不现实的,而且栏板上也没有表现出这一点。

      栏板上,被前面一拨人抬着的牛羊牲畜被丢进了大坑里。这样用牲畜祭祀的方式在古代是很正常的。

      但是再下一个拦板的内容却让两个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之前任仰和乙酉都百思不得其解,被后面的一拨人抬着的大罐子究竟是什么?现在他们知道了,里面装着的竟然是活生生的人!

      任仰不敢相信地用手摸着那些大罐子,仔细看过去,发现里面装着的的确是人,而且是活人!因为这些人都睁着眼睛,而且每个人的表情都不一样。

      坑里的骨头终于能解释清了,除了一部分是鸟兽误动了铃铛而掉进去的,更多的则是活人献祭!

      这些让两个人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上次多吉次旦领导的西山祭祀。同样是吹着号角,同样是有关于活人献祭。

      或许很多年之前,这里的祭祀传统就是这样的活人祭祀。但是沧海桑田,这些献祭的传统渐渐失传了,同时也因为传统的祭祀方式太过血腥,慢慢地也就被改造成了现在的样子。

      栏板到这里就结束了。前面大坑的存在虽然有了合理的解释,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栏板上的这些人祭祀的对象是谁呢?难道也是寨子里的人口中所谓的山神吗?

      那这些宏大、气派且辉煌的建筑都是为了神乎其神的“山神”建造的?

      带着这个疑问,任仰和乙酉过了桥,两个人看了一眼气瓶,继续朝前游去。

      这次,他们第一眼看到的是三层很高的台阶,每层台阶的高度几乎到人的膝盖处。三层台阶之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好几根四方石柱,任仰看到这些石柱的第一眼就想到了一个建筑——帕特农神庙。

      但和帕特农神庙有很大不同的一点是,这个建筑是个圆形的而不是像帕特农神庙那样是矩形的。

      任仰和乙酉被眼前的一幕惊住了,因为他们发现这个建筑简直大得离谱。

      且不说这里的每个四方石柱都大约得三个成年人才能合抱过来,光是每两个石柱之间的距离也在三米左右,每根石柱的高度在十米左右,而且这些石柱的数量也令人咂舌。

      任仰和乙酉绕着这个神奇的建筑游了一圈,发现最外层的一圈有十一根四方石柱。但奇怪的是这最外层的一圈石柱没有围成个整圆,明显有一个地方是缺出来的,因为这个地方两侧的石柱相距了七八米,这不正常。

      两个人游过那个缺口进入了里面,他们发现原来刚才最外面的一圈只是“第一层”,往里去看到的还是围成一圈的四方石柱。

      不过除了第一层的那一圈石柱,里面的每一层石柱都是围成了一个正圆,只是越往里石柱围成的圆越小。

      整体看下来,这个建筑由四层石柱围成的四个圆构成,越往里“圆”就越小,像是套娃一样。任仰和乙酉游在里面都有些迷糊,感觉是在闯迷宫。

      任仰和乙酉对这个建筑是怎么建成的很是疑惑——这些石柱十分高大,光是制作一个这样的石柱就是一个大难题,况且数量又这么多。而且围成的圆在最上面往下看十分规整,分毫不差。

      如果这个建筑可以面世,那么将是中国建筑史甚至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任仰在石柱林间穿梭,无法言说心中的激动和震撼。

      这里的每一根石柱都高大得像是一个巨人一般。无数的巨人矗立在这儿,让人惊叹的同时又不免望而生畏,好像这里面隐藏着一个悠远又神秘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和祭祀联系起来又让人自然地想到死亡。

      不过这个建筑被建造的目的是什么,任仰和乙酉有些搞不清楚。

      任仰背着气瓶在水下观赏着这座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一不小心碰到了身后的一个石柱上。他立刻转过了身,将手电筒照了过去,却意外发现了一点不同寻常的地方。

      他犹豫着伸出手摸了摸石柱面向圆形建筑中心的那一面,发现这面好像是不平整的。

      任仰又摸了摸柱子的其他三面,都没有这个情况。他游到了石柱的上部,发现在柱子不平整的那一面上有一道不大不小的缝隙,大概有半厘米那么粗。

      任仰又仔细看了看,发现这样的缝隙不只有一道,而是四道,正好围成一个长方形。

      任仰越看这四边的缝隙越觉得熟悉,但就是想不明白这是什么东西,猜测难道是带有特殊含义的某种雕刻?

      乙酉也过来看起了这根柱子,任仰给他指了指缝隙。

      乙酉看到之后去了旁边的一根柱子旁,发现那根柱子也有这样的缝隙。

      两个人进行了确定,发现这种情况不是个例,每根柱子上都有。但是那个缝隙的宽度很尴尬,手指伸不进去,细一点的趁手工具他们也没带在身边。

      就在两个人疑惑不解的时候,任仰突然发现下面好像飘着什么东西。他下意识地把手电筒照过去,发现是一个只有几厘米长的小木棍。

      任仰想忽略过去,转而又想到这湖底下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木棍呢?

      鬼使神差的,任仰往下潜了一点,伸手抓住了那截木棍。在近距离地看到了那截“木棍”时,任仰忽然呼吸一滞。因为那根本不是什么木棍,而是一截人的指骨!

      乙酉也看到了任仰手上的指骨,且一下子就认了出来那是人的骨头。他看着面前的一根石柱皱起了眉头,往后退了一点,整体观察着这根石柱。

      石柱上面的缝隙很不起眼,不仔细看根本不会注意到。但是这样有意识地看,乙酉又发现了一点不对劲的地方。

      为了验证心里的猜测,乙酉往前游到了离石柱很近的地方,伸出手从没有缝隙的石柱上部一直往下摸,果然发现这四边缝隙围成的区域要微微高于石柱的表面,且呈屋脊形。

      “屋脊形……”

      乙酉看着这个长方形的区域,脑海里不断翻涌着什么。忽然,他猛地一转头,拉住了身边的任仰。

      任仰刚想把指骨给他看,就见乙酉拿出笔在板子上写下了两个字——石棺!

      任仰一下子呆住了,盯着那两个字盯了好久也没明白乙酉写的石棺是什么意思。

      乙酉把他拉到了离石柱远一点的地方,指了指石柱,然后在板子上把缝隙所围成的矩形画了下来。但这一个抽象的长方形还不足以让任仰彻底明白。

      乙酉又画了一个立体图,在这个图中,他先画了一个长方体,然后又在长方体之上画了一个“盖子”。这个盖子是曲面的,就像是一个圆柱被竖着从之间切成了两半一样。

      最后,乙酉在长方体中画了一个小人。这下,任仰终于有点懂了!

      他游到了石柱的前面,用手摸了摸缝隙围成的长方体区域,果然是曲面的。所以乙酉的意思是这石柱里面有个石棺?!

      虽然任仰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从石柱里面飘出来的指骨,长方形的曲面盖子……这一切都在说明一件事情,这石柱的作用很可能就是作为石棺来安放逝者的。

      这让任仰想起了一种特殊的墓葬制——穴葬。不过奇怪的一点是,穴葬一般都是在悬崖上,将棺材放置在洞穴里,像这样在石柱上的葬穴还未曾听闻过。

      如果两个人的推测没错的话,那么这个石柱就不是完全实心的,中间肯定有一部分被凿空了,来作为石棺的棺身,这四周缝隙就是棺盖和石柱表面的结合处!

      任仰又看了看手里的指骨,不敢相信这石柱里面还有一个中空的长方体空间,而这个空间里不知道安放着谁。过去了这么多年,只有一截森白的指骨泄出了这个秘密。

      两个人又去看了其他的石柱,也都是在面对圆形建筑中心的那一面有一个长方形的曲面。

      所以按现在的理解力来说,这里完全就是个墓地啊!这一点是任仰和乙酉万万没有料到的。

      不过让任仰和乙酉更觉奇怪的是,汉代石棺是很流行,但这样在石柱里竖着凿空用作棺身的确闻所未闻,因为这不符合墓葬文化。这样里面的人就不是躺着了,而是竖着的,这岂不是太奇怪了吗?

      任仰还在看石柱,乙酉已经到了另一面。如果把有“棺盖”的那一面石柱看作是石柱的正面的话,那乙酉就是在背面观察了起来,因为他又发现了一点异样。

      乙酉在水下向任仰招了招手,任仰看到后游了过去。乙酉将手电筒照在了石柱上,任仰看到上面竟然有文字!

      他仔细地辨认了起来,发现这好像是篆书,篆书确实是石刻文常用的字体。

      毕竟是古文字了,即使是乙酉来看也认不出多少。不过这石刻文的最后记录了墓主人去世的时间。但是奇怪的是这里的时间不是干支纪年,不是帝王纪年,也不是年号纪年,而是刻了一个世系表。

      根据仅有的能认识的一些字,两个人进行了一番辨认,最后猜测这石柱上面的时间应该是根据族长在位的时间来记录的。比如第一世就是一个叫“阿……金”的,在名字旁边写了“十五年”。

      不过不知道西山脚下多吉次旦的这一支是不是石柱上这些人的后代。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个庞大的家族又或是民族已经延续了上千年,这太难得了——战乱、灾害、疫病都有可能让山脚下的人灭绝。

      任仰还在研究那个世系表,乙酉却又去了里面那一层的一个石柱旁。

      他瞥了一眼世系表随即不解地歪了下脑袋,又仔细看了两眼,确定这上面的字体是楷书,且看那笔法绝对和刚才那个石柱上的字体不是出自一人之手。

      任仰也凑了过来,他显然也发现了这一点。

      这说明这里的石柱不是在同一个时期建造的。如果是一个时期同时建造的,那么除了形制一样,上面所刻的文字应该也是一样的。

      这更加证实了两人之前关于这个建筑的作用的猜测——这儿的确就是一个墓地,只要是族里的族长去世了便会被埋葬于此,且行的是独特的穴葬制。

      两个人继续往里面一层游过去,看到这里面的石柱的材质明显和外面的不一样,至少颜色是不同的。

      他们到了一根石柱旁,又看了看上面的世系表,想看看这个人叫什么又是什么时候去世的。

      但奇怪的是,这个石柱上似乎连族长的名字也没有记录全,而且具体去世的时间直接没有了。

      这有点不正常,按外面几层的石柱看,上面不管是生平还是世系表都刻得十分清楚。为什么到了里面这一层,石柱上面的信息就略显潦草了?

      两个人又去看了这一层其他的石柱,发现基本上都是如此。

      这不太合理,如果说一个人去世的情况不太清楚还有情可原,但是这么多人的信息都记录不全就肯定不是巧合了。

      任仰和乙酉发现越往里世系表就越简短,说明里面的石柱上葬的都是更早之前去世的族长。

      因为世系表上的时间是以各个族长的在位时间为标准的。比如如果今年是多吉次旦当族长的第十年,那么记录下来就是“多吉次旦十年”。

      他们这一支族人就像是自己组成了一个小国家一样,族长扮演着皇帝的角色,就连死了也有人费这么大的力气来给他们制作石棺。

      说不定建造这些的那一支族人真的和外界没有太大的联系,有可能是山高皇帝远,或者更有可能的是在古代的的时候他们根本没有归顺朝廷也说不定。

      任仰突然想起了之前的一个疑问——外面的一个石碑上刻着司水的九头人面兽,况且这里之前肯定也一样是山谷,那就必然会有水。

      在这个地方建造这样一个宏大的墓地,不怕积水吗?就算穴葬会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石棺,但对于建筑也是有损坏的吧。

      任仰想着又看了看石柱上的世系表。外面几层石柱上的世系表很大,几乎占据了整个“棺盖”的长度。这一支族人应该延续了很长时间……

      这样想着,任仰忽然想明白了!

      如果这是一个墓地,肯定是有一任族长去世了便建造一个石柱。所以最外面的那一层石柱才有个缺口,这很有可能是因为在那些族人还没来得及建造下一个石柱的时候,这里就发生了整体下陷,然后慢慢积水成湖了。

      那么往前想,如果这一支先民在汉代以前就存在了呢?只不过当时没有这么大的能力和工艺建造这个“墓地”。

      而在汉代以后,或许他们迎来了一个鼎盛的时期。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族人们决定要建造一个绝无仅有的辉煌建筑。

      他们建造了缺胳膊的石像、建造了活人祭祀的大坑、建造了石桥,最后建造了这个圆形坟墓。

      这些人既然愿意把去世了的族长都刻在世系表上,说明他们对于这样的祭祀文化很是尊崇,那么他们一定会往上追溯,为以往去世了的族长也建造一个石柱。

      但可能是因为之前过去的时间太长了,也可能是因为记录不善,之前的那些族长去世的时间和原因都已经不全了,所以石柱上才会出现信息潦草的情况。

      任仰激动地要将这个推断告诉乙酉,却一转头发现身旁没有了乙酉的身影。他往前一看,乙酉已经游到了整座“墓地”的最里面。

      那里,一个两米高的石制祭台矗立在乙酉的面前,一根擎天柱似的圆形石柱立在祭台之上。让乙酉像是身临在金字塔之下,也让下面的那些厚重、整齐排列的方形石柱瞬间沦为了配角,有些黯然失色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64章 川西葬穴(19)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