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4、两军相遇郑挑左右 ...

  •   楚王命令班师回国,行至一个叫郔(今郑州市北)的地方,楚军军探忽然来报:晋国起兵六百乘来救郑,现已渡过黄河。
      楚庄王回顾左右说:我们怎么办?是打或是撤?
      令尹孙叔敖回道:先前郑未归附,邸可对晋一战。如今郑已降服,再战晋已经没什么意义了,臣主撤。
      嬖人(身卑主宠的人)伍参高声向楚王奏道:非也!郑昔日都是以为楚力不及晋,故而归晋。现在楚遇晋而不战,试问郑人该会怎么想?所以,臣认为,是遇也得战,是救也得战。
      公孙敖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说:去年楚军开到了陈国,今年楚又对郑用兵,如此,楚军已疲乏不堪。若以疲惫之师战而不捷,该如何是好?
      伍参遂戏言道:若战而捷,是为令尹无谋;若战而不捷,是参之过,要剐要杀悉听尊便。
      庄王乃遍问诸将,让他们都在手掌中写一个字:战或退。然后观诸将手中的字。除了中军元帅虞邱,还有连尹襄老、裨将蔡鸠居、彭名等四人手掌中有一个“退”字,其余如公子婴齐、公子侧、公子谷臣、屈荡等二十余人皆为“战”字。
      庄王看了却说,依虞邱老臣与令尹之言合,所以还是以退为好。遂下令继续撤回。
      是夜,伍参独自一人求见庄王,奏道:大王为何要畏于晋呢?这样岂不是,郑国将要得而复失么?
      “寡人不会弃郑于不顾的。”
      “大王,此次楚军围郑于城下九十日,苦战而得。今晋来而楚去,使晋得以救郑为功而收郑。这样一来,楚恐怕以后再没有机会得郑了。大王此退,岂非明智之举啊!”
      庄王似有所悟道:可令尹说,此战未必能捷。
      伍参摇头道:大王,非也!吾料荀林父新将中军,其威望必不能服众。其佐先谷,恃其世勋,刚愎自用;余下那栾、赵之辈,皆累世名将,必将各行其事,号令不一。所以,晋师虽众,但却易败。何况,王以一国之主而避晋之臣,岂不让天下人耻笑么?
      庄王愕然起立道:卿言是也!寡人以一国之君,何避其一国之臣?遂下令全军改为北向而行,进至管城,专候晋师。
      消息传到晋军,荀林父召集群将商议对策。士会道:我晋军救之不及,郑已降楚,不如暂且班师,以待日后再作打算。
      林父觉得有理,遂下令班师。中军一员上将挺身而岀道:元帅不可!今郑不得已而降楚,晋师又不与楚战,将来小国还有谁听我们的?晋之伯业将为不继,如元帅决意班师,小将情愿率本部与其一战!
      荀林父一看,是中军副将先谷,字彘子。遂对他说道:楚王兵强将广,汝一个偏师就如以身伺虎,有什么用呢!
      先谷一听立即脸红脖子粗大声叫道:晋军班师,我若不往,是谓我堂堂大国无一人敢战!岂不令人耻笑?我若战死,虽败犹荣!
      说罢也不等元帅发话,竟自出得营门,遇中军大夫赵括和下军大夫赵同两兄弟,对他们说,元帅畏楚班师,我将独往战楚。
      两兄弟立即答道:大丈夫理当如此,我弟兄愿率本部相从!
      于是三人违令渡河。部将荀罃不见了赵同连忙问军士,军士说,已随先谷将军济河战楚了。荀罃大惊,连忙告于司马韩厥。
      韩厥急忙向荀林父报告说,刚才,先谷等三人已率军渡过河去,若遇楚军,实则必败无疑。元帅总领中军,若三人丧师,责任应在元帅,元帅将如何交差呢?
      荀林父悚然问道:那现在该怎么办才好?
      “事已至此,不如三军俱进,与楚不失为一战。若胜,元帅之功不可没,若败,六人均分其责,总胜过一人担责为好。”
      荀林父说好,就听子言,乃传令三军并进。
      再说郑襄公闻晋军兵到,恐晋军人数多于楚军,一旦得胜,难免会得罪与晋,于是,集群臣商议计策。大夫皇戍奏道:主公,我们可暂且观战,晋胜则从晋,楚胜则从楚,臣请去晋营劝战,再释以投楚之罪。
      郑侯准奏。皇戍乃赴晋营致郑侯之命道:寡君抗楚三月,最后偷安于楚,非是真的背晋,而是实出无奈。今楚师已是疲惫之师,晋若战之必胜,寡君愿充后继。
      先谷道:皇戍大夫说的在理,败楚之战,在此一举。
      栾书道:郑人反复,其言不可太信。
      赵同、赵括道:今郑已许诺助战,机不可失,此战必胜!遂不由元帅发令,竟自同先谷与皇戍签订战楚之约。
      谁知,郑襄公刚派走了皇戍,这里又令别使赴楚,亦劝楚与晋战。郑襄公这样两国去挑斗,明是要坐山观虎斗的意思。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