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
-
考点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发展的实质: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
发展的结构:图式(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同化(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顺应(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平衡(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考点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仅靠感觉和动作感知。本能行为。获得客体永恒性(9-12个月,不在眼前仍存在),小象实验。
前运算阶段:2-7。万物有灵论(泛灵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三山实验。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没有守恒概念,量杯实验。集中化思维,作判断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
具体运算阶段:7-11。能进行简单的抽象思维,但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去自我中心化。思维具有可逆性。守恒观念形式(这个阶段的标志)。
形式运算阶段:11-16。思维水平接近成人。钟摆实验。
考点3、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价值: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
考点4、维果斯基的理论:
文化历史理论:微观、个体、种系(系统)、社会历史。
心理发展观:高级(人),低级(人+动物)。
内化学说:外部转化为头脑内部的东西。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现有水平与潜在水平的差距区域。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学习的最佳期限,关键期。
考点5、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
场独立场依存型:场独立(内部定向者,依靠自己),场依存(外部定向者,依靠环境)。
沉思型冲动型:沉思型(速度慢、准确性高),冲动型(速度快、准确性低)。
辅合型发散型:辅合型(一题一解),发散型(一题多解)。
同时型继时型:同时型(兼顾各种可能),继时型(一步一步)。
考点6、情绪是个体在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情景中直接产生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
考点7、情绪的特点:主观性(同一件事,不同人反应不同),社会性(古今不同),两极性(乐极生悲)。
考点8、情绪的分类:
心境(心情):弥散性(辐射四周)、长期性(时间长)。
激情:爆发性、短暂性。
应激:面对突发情况,高度紧张。
考点9、情绪的理论:
詹姆斯-兰格理论:刺激→生理反应→情绪。
坎农-巴德学说:刺激→脑→情绪。
阿诺德评定-兴奋说:刺激→评定→情绪。
沙赫特-辛格情绪理论:生理唤理+认知性唤醒(核心)+环境因素。
拉扎勒斯-认知评价理论:刺激→初评价、次评价、再评价→情绪。
考点10、中学生情绪的特点:体验迅速、强烈。不稳定性和两级性。外露性和内隐性(掩饰性)。心境化和持久性(时间延长)。
考点11、情绪调节的方法:敏锐的观察情绪。平和的接纳情绪。正确的调整情绪。有效的表达情绪。保持和创造快乐的情绪。
考点12、情感指个体意识到自己与客观事物的关系后而产生的稳定的、深刻的心理体验。
考点13、情感的分类:
道德感:用道德标准评价时产生的。
理智感:在智力活动中,维护真理。
美感:用审美标准评价。
考点14、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可相互转化)。
需要方面:情绪是自然需要,情感是社会需要。
主体方面:情绪是人+动物,情感是人。
产生时间方面:情绪。早,情感。晚。
特点方面:情绪 情境、动摇 外显、冲动,情感 稳定、深刻 内隐、持久。
考点15、意志是有目的有意识地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考点16、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采取决定阶段:动机冲突。确定行动目的。选择行动方法和制定行动计划。
执行决定阶段:达到目的的关键步骤。
考点17、动机冲突的分类:
双趋冲突:两喜择一。既想……又想……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双避冲突:两恶避一。既不想……又不想…… 前有狼后有虎。
趋避冲突:同一目标兼具好恶。既想……又不想……
多重趋避:多个目标兼具好恶。既想……又不想……;既想……又不想……
考点18、意志品质:
自觉性(独立性):独立、无监督。相反 易受暗示性、独断性。
果断性:迅速且合理。相反 优柔寡断、草率决定。
坚持性:一直这样做。相反 顽固执拗、见异思迁。
自制性:克服自己的欲望,坐怀不乱。相反 任性、怯懦。
考点19、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包含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考点20、人格的特征:
独特性:每个人独一无二。
稳定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统合性:多方面。
功能性:作用。性格决定命运。
社会性:社会背景不同,人格也不同。
复杂性:面对不同环境、表现不同。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考点21、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
考点22、气质类型:
胆汁质:热情直率、冲动,张飞。
多血质:活泼、好交际、耐性差,王熙凤、贾宝玉。
黏液质:稳重踏实,死板,林冲。
抑郁质:观察力强、多愁善感,林黛玉。
气质源于先天,没有好坏之分。
考点23、不同气质类型在教学中的意义:克報气质偏见。根据当生的气质因材施教,胆汁质要直截了当、培养自制,多血质要适时引导、定期提醒、培养专一,黏液质要耐心、多给时间,抑郁质要委婉暗示、爱他。帮助学生进行气质的自我分析、自我教育,培养良好的气质品质。特别重视胆汁质和抑郁质学生。组建学生干部队伍时,应考虑学生的气质类型。
考点24、性格是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是个性(人格)的核心。
考点25、性格的结构特征:
态度特征:核心。对周围人、事物的态度。
意志特征:自觉确定目标、调节行为。
情绪特征:情绪活动方式。
理智特征:认知过程情现出的认知特点或风格。
考点26、自我调控系统又叫自我意识,是人格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考点27、自我调控系统(自我意识)的发展:
生理自我:1-3。对生理方面的认识。第一个飞跃期。
社会自我:3-少年期。对社会关系的认识。
心理自我:对自己内在心理的认识。青春期是第二个飞跃期。
考点28、人格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人格特质理论:共同特质(群体共有的特质),个人特质(首要特质-最典型的特质、中心特质-几个重要特质、次要特质-不太容易表现的特质)。
ABCD型人格理论:A型人格,效率高、进取心强、急躁。B型人格,安宁松弛、抱负适度、不争强好胜。C型人格,好生闷气、性格内向。D型人格,看问题很悲观、自卑。
考点29、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
口唇期:0-1岁。吃东西、吮吸。
□□期:1-3岁。控制排便。过强易洁癖、过弱易邋遢。
□□期:3-6岁。关注性别的区别。
潜伏期:6-11岁。欲望开始潜伏,关注同性。
生殖期:11、12岁以后。欲望开始爆发,易早恋。
考点30、埃里克森社会发展理论:
婴儿期:0-1.5岁。建立信任感、克服怀疑。
儿童早期:1.5-3岁。建立自主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克服羞怯与怀疑。
学前期:3-6、7岁。上幼儿园。建立主动感(主动帮助别人)、克服内疚。
学龄期:6、7-12岁。上小学。建立勤奋感(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克服自卑感。
青年期:12-18岁。上中学。建立角色同一(性别同一性,职业选择同一性)、克服混乱。
成年早期:18-30岁。建立亲密感、克服孤独。
成年中期:30-60岁。建立繁殖感、克服停滞。
成年晚期:60岁以后。建立完善感、克服绝望。
考点31、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生物遗传因素:先天、气质。
社会文化因素:环境。
家庭教养方式:权威型-孩子退缩、服从、胆怯、不诚实。放纵型-孩子任性、自私、唯我独尊。民主型-孩子人格健全。
学校教育因素:主导作用。
个人主观因素:决定性作用。
考点32、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且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考点33、能力的分类:
按构造分:一般能力(一般活动需要的能力),特殊能力(特定活动需要的能力)。
按发展趋势分:卡特尔。流体能力(先天遗传获得的,20岁顶峰、30岁下降),晶体能力(后天学习获得的,25岁之后发展速度缓慢)。
考点34、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先天素质、早期经验、教育与教学、社会实践、主观努力。
考点35、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早期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加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训练。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要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考点36、中学生异性交往的特点:交往方式的隐蔽性。交往动机的多样性。交往欲望趋向强烈。
考点37、正确处理异性交往:正确认识青少年学生的异性交往。把握青少年学生异性交往的原则。了解青少年学生异性交往的方法。引导青少年学生区分友谊与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