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0、茶壶 ...

  •   姜茹这才想起来自己没有给这个汤取名字,没有胡椒粉的胡辣汤还能算是胡辣汤吗?算了,还是叫这个名字吧,反正已经叫习惯了。

      “是的。”姜茹开始了胡说八道,“前几天翻书的时候看到以前北方有些地方荒凉,称为胡地,不适合种蔬菜,便将家中所有菜和肉放在一起煮,后面慢慢就演变成了这个胡辣汤。”

      “姜茹好博学,当初看你买书,我就觉得你有出息,这算是咱们食摊里面的女状元了。”杨婶哈哈大笑。

      姜茹跟着笑了,腊梅却是一副深思的模样,这个表情一直维持到家里,姜茹推了她胳膊一下,“在想什么呢?这么入迷?”

      腊梅不知想到了什么,涨红了脸,半晌支支吾吾地说道:“你说我现在读书来不来得及?”

      多亏姜茹站得近,这才听清楚她在说什么,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当然来得及啊,你还这么小。”

      姜茹的话让腊梅愣了一下,她这么小?要是记得不错,姜茹可是比自己还要小的。

      话一出口,姜茹暗骂了自己一句,真是说秃噜嘴了,“没出嫁都算小。”

      “都是哪里来的歪理?”腊梅忍不住点了点她的额头,之前说到议亲就吓呆了,现在又开始说什么嫁不嫁的事情。

      “识字多好,以后要是立个字据也不用求人,也不怕被坑了。”姜茹劝说道。

      从非实用性考虑,读书可以增长见识,不然一辈子就以为天只有五塘村到镇上那么大,岂不是可惜了。

      腊梅被她说得有些意动了。

      杨婶在一旁听到了,便说道:“想学就学呗,到时候让你哥教教你,也废不了什么事的。”

      在杨婶看来,识两个字也好,免得被人诳了,之前没提是因为腊梅也没有展现对这块的兴趣,现在有了兴趣,便让儿子教一点也没什么。

      腊梅点头,这件事就这么定下了,姜茹还把自己之前用来打掩护的那本启蒙书籍送给了腊梅。

      “春杏,你要不要学?”姜茹问道。

      春杏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看大哥那么辛苦,她才不想读书呢。

      “到时候可就你一人不识字了哦~”姜茹拉长了语调。

      “这……”春杏被说得心痒痒,她看向自己的亲娘,又突然来了信心,“我娘也不识字啊。”

      杨婶听了哭笑不得,从后面不轻不重地给了她一巴掌,“拿老娘做借口,你是不是皮痒痒了?我跟您说,你也要跟着学,这事就这么定下了,等你哥回来我就说。”

      春杏满脸愁苦,叹了口气,感觉自己在小小年纪承不该有的重担。

      “杨婶,我想再买两口缸,去哪里可以定下来?”姜茹问道,自从做了吃食生意,洗东西她都是拿到溪边,即便如此,水也用得贼快,最好是能够多囤点水。

      “隔壁村就有卖的,要不让王友良跑上一趟?”杨婶也觉得水不够用,这一口缸哪够呢。

      姜茹不只是想买水缸,她是想把整个作坊都搬到隔壁院子里面,新院子目前就做了仓库使用,还有两个小棚子空着在,着实浪费,要是把作坊搬到那边去,她就可以让春杏上午也来帮忙做点事情了。

      打定这个主意后,姜茹跟两人细说了胡辣汤的准备工作,自己则是准备出门去一趟隔壁村,买点器具。

      因着家中还有两小只,姜茹还是煮了面条,把盐和酱调个味便囫囵凑合了一下。

      每到这个时候,姜茹就理解为什么有些男人的梦想是老婆孩子热炕头了。

      谁不想忙活操劳一番之后,回家之后有口热乎吃食,有人把家里一切都打点好,自己直接呼呼大睡呢?

      要不,她以后招个男人入赘吧,自己赚钱,男人负责家里的事务?

      姜茹一想便觉得这个想法妙极了,但是绿江上预言,入赘的男人十有九八最后都变心了,这就很有风险了。

      仔细考虑过后,姜茹觉得这个办法也不是那么美妙,等她长大些再说吧。

      毕竟她才十五岁。

      王友良家里刚吃完饭,他还在洗碗,姜茹便站在院子里面跟陈氏说了两句话。

      陈氏如今已经怀胎六个多月了,肚子看起来十分吓人,姜茹都担心她那身体撑不住,陈氏反而觉得还好,大夫每个月都过来看过,说是没问题。

      等到王友良出来之后,姜茹便说明了来意,他点点头,二话不说便去套牛车。

      如今他算是帮着杨家做工,这牛就拴在他家旁边的树上,等到天黑的时候,他将牛喂好了再送回去。

      姜茹坐上牛车,便朝着隔壁村去了,她想了想说道:“王大哥,辛苦你给跑这趟了,我不会让你白跑的,等回去了就把工钱给你。”

      王友良笑了笑,不以为意,“这也不算什么,再说这牛车还是杨家的呢,我又什么都没做。”

      姜茹发现了,在古代就没有时间就是金钱这个说法,不过白白指使别人,她也良心难安,便说道:“我现在也缺人手,尤其是些出力气的活,要是王大哥不嫌弃的话,以后有些事情就麻烦王大哥帮个忙跑个腿,工钱一个月就两百文,你看可以吗?”

      定这个价格也有姜茹自己的考量,以后李掌柜、李货郎两边送货,还有其他的体力活计肯定不少,要是能得到一个青年劳动力是最好。

      考虑到王友良已经接了杨家赶车这个活,再加上她的事情对于王友良来说也不算什么,所以给了两百文。

      “当然,以后事情多了,也会给你加钱。”姜茹说道,这就是给了员工许诺职业上升空间。

      这可真是天上掉馅饼的事情,王友良哪有不答应的呢,他只要赶车,就跟姜茹的时间同步,相当于在赶车之余,赚了一笔外快,自然是点头如捣蒜。

      “那就等回去的时候,一起去里正家立个字据。”姜茹说道,她现在干啥都要立个字据,别的不说,自己安心很多。

      她是个孤女,真要出啥事,也没撑腰的人,杨家虽然会帮她,但是别人看来总是隔了两个姓,未必会买账,所以不如一开始,就按照律法来,虽说不近人情了些,但是少了很多的麻烦。

      而她,最怕麻烦了。

      牛车走了一个时辰,才到隔壁村,王友良打听了一下,找到卖缸的地方,姜茹这才发现这家不止卖缸,还卖一些瓦罐、碗瓶之类的。

      也是,制作瓦缸,就要开窑,砖窑除了能烧瓦缸之外,还能见缝插针地烧其他的陶瓷用品。

      姜茹直接买了两口大缸,还买了一些碗,两个中等大小的瓮,做吃食生意之后,她家的碗根本不够,还从杨家借了好几个。

      两口大缸花了一百文,姜茹不禁咋舌,这么贵的。

      那卖家见她一副心疼的样子,有些好笑,“这缸虽说贵了点,但是你用个三十年是没问题的。”

      姜茹惊诧,这时间也太长了,不过她转念一想,以前在农村的时候,不少人家里的水缸看起来的确是很旧,不知道有没有用到三十年。

      剩下杂七杂八的瓶子,罐子、壶、碗凑到一起,王友良讲了价之后,一共五十文。

      姜茹从怀中掏出钱袋子,数了一百五十文给卖家。

      大概是第一次看到管钱的是个小娘子,卖家愣了一下才收下钱,嘀咕道:“没想到看走了眼啊。”

      姜茹默不作声,跟着往车上搬东西,好在车上常备麻绳,卖家又添了不少的稻草,将东西包裹得严严实实,这才返程。

      路过大银杏树,自然又落在大家的眼中,一时间议论纷纷,说好的有,说不好的自然也有。

      唐展在门口看到了姜茹的牛车,喊道:“姜茹,你买这么大的两个水缸啊?”

      “是啊。”姜茹扬声道。

      王友良没有把东西直接带回去而是把牛车停在了溪边,把东西搬下马车,再把稻草随便捆在一起,洗刷这些陶具。

      姜茹有样学样,也扎了一捆稻草,清洗小件的陶器。

      “你这手里的这个杯子怎么这么奇怪?”唐展也跟着牛车过来了,看到姜茹手中的杯子哈哈大笑。

      姜茹……少年你怕不是想挨揍?

      唐展把所有的茶具评价了一遍之后,挽起袖子也一起帮忙了。

      姜茹瞥了他一眼,看在他动手的份上,原谅他吧,她又看看放在一旁的茶具,真的很奇怪吗?

      是最简单的陶瓷,没有上釉,呈现一种褐色,壶身短而鼓,丰肩圆足,手柄弯曲圆润,流部则是直流式。

      杯子也是同等颜色,敛口鼓腹,亦为圆足。

      这一整套,简单点描述,就是圆墩墩的,非常可爱了。

      姜茹知道,如今瓷器的审美都是花口折沿,溜肩垂腹,曲流高足,以优雅精致为主流,但是圆圆的也很可爱啊,谁能拒绝胖乎乎圆墩墩的瓷器呢?

      三个人一起忙活,很快就洗完了,王友良又用冲过水的稻草简单地包裹了一下,才拖回去。

      姜茹没有坐上牛车,跟唐展在后面走着,“你咋不上学?”

      看唐展这个年纪,搁在现代,就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漏网之鱼。

      “我娘想让我跟着我舅舅做生意,我舅舅嫌我还小,不愿意带着我跑。”唐展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后脑勺。

      “你多大?”姜茹打量了唐展一眼,朝气蓬勃,俊朗阳光,眼角眉梢皆带着少年人独有的纯真。

      “我今年十三,等过完年就十四了。”唐展挠了挠后脑勺,嘿嘿笑着。

      好好的一个少年,怎么突然变傻?

      姜茹又顺着问他平日都在家干吗,做什么事情。

      唐展都一一回答道,原来他舅舅是个鳏夫,一直把唐展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培养的,虽然觉得他年纪小,没有带他出去,但是去拿货理货都是他在做。

      说话间,两人已经到了门口,唐展依依不舍地跟姜茹道了别。

      “这么快就买回来了?”杨婶正在里面打糍粑,听到动静出门望了一眼,眼尖如她,正好看到唐展离开的背影,戏谑地看了一眼姜茹,对上姜茹茫然的眼神,心中一梗:这孩子,还不开窍。

      杨婶搭把手,把东西搬进了院子里,那把茶壶则是姜茹自己亲自抱进去的。

      新的水缸被安置在新院子的工棚里面,以后就是在这里干活。

      每个工棚都在墙上开了个窗户,窗户是双层的,外面是直接在墙上做了层十字纹的镂空,里面则是镶嵌着一个支摘窗。

      平日可将窗户朝内掀开,用支竿撑起,透气采光,其余时候,便将窗户放下来拴住。

      这样一来是安全有了保证,二来也最大限度考虑到了自然采光。

      王友良将水缸放好之后,又顺手挑满水,他看了看时间,又问姜茹还有没有其他的安排,陈氏一个人在家,他不放心。

      姜茹让他赶紧回去,说等会去里正家立字据的时候,再去找他,又道:“日后,下午我们都在这里做事,可以让嫂子来我家歇着,毕竟有个照应。”

      王友良一想这样也好,那他出去办事就不用担心陈氏一个人在家了。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