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9、胡辣汤 ...

  •   “您知道?”姜茹没想到她竟然一口说出自己的食摊,这地方不大,各种各样的食摊大约三十来个,要记住某个人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尤其她只摆早上那一小会,到了下午就收摊了。

      “嗐,这里都传遍了,说那火热的冰粉摊子做主的是个小姑娘。”小姑娘貌似还和衙门有点关系,后面那句话大娘没有说出来,这都是他们私下谈论的。

      这样一说,姜茹倒是好理解了,据她看到的情况,一般在这里做生意的都是些年纪比较大的,像她这个年纪的很少,即便是有,也只是打打下手,并不主事。

      “小娘子想怎么合作呢?”大娘问道,听说这小娘子做吃食很有一手,若是能搭上这条线,说不定能多卖点。

      “因着明天才正式营业,到时候,您就先送十个过去,若是不够,我再叫人提前来说,我那边卖完了之后再来跟您结账,如果只消耗了十个,我们还是按照每个四文钱算,要是二十个,您就给少十文,三十个您就给少二十文,这样可以吗?”姜茹说道。

      她又不指着这馍馍赚钱,单纯是为了吸引顾客,城中还有不少做苦力活的人,他们可不是单单喝上一碗胡辣汤就能饱的人,还得有主食扛饿,所以这才找上门说要合作。

      大娘拉着大爷去了一旁嘀嘀咕咕地商量,姜茹这个办法最大好处就是不担心他们做多了又卖不出去的情况。

      姜茹也是考虑到这点,才这么提议,她一没馍馍的销量,二没年纪能镇场,拿什么说服别人呢,只能展现最大的诚意。

      两人商量了一阵之后,同意了姜茹的提议,不过要去衙门里面立个字据。

      立字据这件事,姜茹恨不得举双手同意,或许是因为现代人,深受契约精神影响,她希望所有的合作建立在白纸黑字之上。

      去的路上,姜茹还了解到这家人的一些情况,大爷姓胡,两人可称之为胡大爷胡大娘,家中有两子,已分家,现在跟着老二居住,出来摆摊,就是为了挣点体己钱。

      分家这点就很奇怪,古代人都是父母在,不分家。王氏那么能闹腾,提出分家也是在姜家两老过世之后,这胡家就两子,父母也健在,为何还要分开?

      不过这属于人家的私事,姜茹也不好打听来着,她只管把这个生意做好。

      殊不知,她这个行为为将来的生意埋下了一个隐藏的祸患。

      去衙门立这种字据还是要找王仲,王仲一见她就打趣,“这次是遇到什么麻烦了?”

      姜茹无语,心里翻着白眼,根本就不想接这个话,面上倒是不显,笑眯眯道:“食摊上了新品,王大人什么时候赏脸去尝尝呗。”

      后面跟着的大娘大爷对视一眼后,这下可是坐实了,小娘子果然和衙门是有关系的。

      “最近忙了些,等过两天我就去。”王仲笑着说道,县令让现在开始整理这一年户籍变更、田产变更情况,免得拖到年底忙不过来,这镇说小也不小,下面还有七八个村子,可非一日之功。

      “那就恭候大人了。”姜茹客套一番之后,又说了自己此次前来的目的。

      王仲听过,随手拈来一张纸,将条约的内容写得清清楚楚,又当面念上一遍,便叫双方签字按手印了。

      “你这字有长进了。”王仲拿着字据端详了两眼,还记得第一次看到姜茹写出来的字,当时觉得真是好好的小娘子偏偏握了只笔,现如今的字迹倒是好看了许多。

      “谢大人夸奖。”姜茹眉眼弯弯,不枉费她每天晚上练的一张大字。

      大爷大娘不会写字,便由王仲写上名字后,按了手印。

      除了立字据,姜茹还将摊子续租了一个月,胡辣汤的销路看起来不错,就先做着吧。

      出了衙门,姜茹便道:“明日一早还请两位先送十个馍馍过来。”

      “小娘子那儿应该没有装馍馍的东西吧,我一并拿过去。”胡大娘显然考虑得更为周全些。

      姜茹这才想起来,刚出炉的馍馍是要用小被子盖着,不然一会又冷又干又硬,赶紧道谢。

      回到摊子上的时候,姜茹看到李奎在食摊等着,“您怎么找到这里来了?”

      “我去了城门口,赶车的大哥让小的来此处找您。”李奎说道,他去了城门口才知道姜小娘子在这里支了食摊,没想到东西已经卖光了,明天可是要找个机会来捧场。

      姜茹之前就和王掌柜交代过,要是有什么事情找她,就去城门口找去五塘村的牛车带话,她大胆猜测,应该是和红颜茶有关。

      果然,李奎上前一步,压低了声音说道:“姜小娘子,掌柜的让我来问问,红颜茶还有多少。”

      “卖光了?”姜茹好奇地问道。

      李奎点点头。

      这也太快了吧,不就三天?想想花容茶才上市的时候,她又觉得也不算是惊人,“你们要多少?”

      李奎比了个十。

      这就是要一百包,姜茹想想自己家的存货,点点头,应下了,“您也跟李掌柜说一声,以后要是销量上涨,可要提前跟我说,免得卖了个空。”

      李奎知晓其中利害,表示自己回去就会和李掌柜说一声,他此次前来,还有个事情,李掌柜让他送个纸包给姜茹。

      姜茹一时没想明白,打开后发现竟然是一包陈皮,没想到李掌柜真的弄到了,她喜出望外,“李掌柜果然神通广大,明日我一定要去好好谢谢他。”

      等到李奎走后,姜茹把刚刚和卖馍馍的摊子达成合作的事情说给杨婶和腊梅听。

      杨婶也赞同,只是她觉得要自己做馍馍更划算,还能多赚点。

      姜茹乐呵道:“咱们又没有三头六臂,还能把所有的钱都赚了不成?”

      杨婶一想也是这么个道理。

      “姜小娘子?”有人站在外面喊道,“果丹皮还有吗?”

      姜茹看过去来人年约三十,穿着一身缎面的衣服,头上还插着两只做工精致的银簪子,脸圆肤白,看起来身份就不凡。

      上次包的那些果丹皮已经卖完了,因为当着零嘴卖的的,所以她也没有日日赶着做。

      “不好意思啊,已经卖完了。”姜茹说道,“您要的话,明天我带点过来呗。”

      听说卖完了,那妇人大失所望,听说明日还有,又喜笑颜开,“要,您可多带点,我们家公子自从吃了您那果丹皮,饭都多吃了些,夫人吩咐老奴多买点回去。”

      公子?夫人?大户人家没跑了,姜茹暗自思量,又提醒了一句,“那东西的主料是山楂,吃多了也不好。”

      主料是山楂,这一尝便知,提醒别人也算是卖个人情。

      “知道知道,之前也吃过山楂的糕点,全然不似您家的味道,要不酸过头,要不甜腻腻,我们家公子就爱吃您家的。”妇人说道。

      “多谢贵府公子抬爱了。”姜茹也是笑着说道,她里面可是加了独家辅料——苹果,跟一般的山楂可完全不同。

      妇人见她进退有度,不像是平常农家女那般畏畏缩缩,又或是莽莽撞撞,便多了几分好感,“明日我出府不方便,要是可以的话,还请小娘子亲自走一趟。”

      “没问题。”姜茹说道,“就是不知贵府地址在何处。”

      “您去县衙后门敲门,就说找府里王妈妈就行。”王妈妈说道。

      “原来是县令大人家的王妈妈,真是失礼了。”姜茹恭维道。

      听到姜茹的话,王妈妈本来就富态的脸上笑得眼睛都看不到了,“这是定金。”

      不立字据就敢直接给定金,这是仗着没人敢鸽衙门呀,姜茹收下了四十文的定金,约好了明日巳时末送过去。

      这下算是把事情都弄完了,众人收拾东西正准备打道回府,又听到又人喊姜小娘子。

      姜茹一回头,是个十三四岁的少年,“有何事?”

      “你们家糍粑还有吗?”少年看了看空荡荡的锅盆,猜测十有九八都没了。

      果然姜茹摇了摇头。

      “你们家不能多做点吗?”少年嘀咕道。

      姜茹心想,这话好生无礼,生意好是我的错吗?

      少年估计也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又不想道歉,找补道:“我家突然想吃糍粑了,没想到卖得这么快,你明天能不能给我家留一份啊?生熟都可以。”

      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姜茹想了想就答应了,“明天给你留一块生的吧,你拿回去要是吃不完还可以晒干,再吃的时候,就蒸熟了煎炸炒都可以。”

      少年立马接着说道:“那留两份可以吗?”

      “行行行,只要你付钱,想买几份都可以。”姜茹见他那模样忍不住笑道,给钱的都是大爷,她才不会跟钱过不去。

      “自从看姜茹做生意,就感觉这钱跟大水冲过来的一样。”杨婶感叹道。

      “我这钱也是哗啦啦地往外出,工钱、材料、租金哪一样都是实打实花出去了。”姜茹接了一句,别看她进钱,也要看她花钱。

      “倒也是。”杨婶一想可不是嘛,而且这些东西还要花功夫弄,也是累人的活计。

      “明天冰粉的量减半。”姜茹说道,“多做点胡辣汤。”

      “胡辣汤?”杨婶帮着把东西搬上车,“是那个汤的名字吗?”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9章 胡辣汤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