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8、烤馍 ...

  •   杨婶追忆往昔道:“想当年,你爹想要求亲,都不知借我家的东西借了多少次,为的就是借还的时候能见着我的面。”

      “这唐展是那个意思吧?”腊梅说道,她有点看出端倪,好几次唐展都主动和姜茹搭话,有时候都没话找话说。

      “应该是没错的,唐展家条件还可以,要是姜茹能过他娘那关,以后嫁过去也有个依仗。”杨婶一下子就扯远了。

      “这八字还没有一撇呢。”腊梅说道,“兴许姜茹根本就没有这个意思呢?”

      “我什么意思?”姜茹刚进门,就听到这句话。

      “你如今已经年满十五岁,到了议亲的年纪,就是不知道你喜欢什么样的,说出来我们参合一下呗。”杨婶打趣道。

      什么?不是,她不是前段时间才过了十五岁的生日吗?还是个孩子好不?

      姜茹整个人呆住,结结巴巴道:“我……我还小吧,不着急不着急,我……我没有喜欢的……”

      腊梅看她吓呆的样子,扑哧一下笑出了声。

      姜茹又想到腊梅之前有正在相的人家,“腊梅都还没有定亲呢,我不着急不着急。”

      杨婶也忍不住乐了,“这说亲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得要慢慢相看,两家人满意了,才会定亲,来来回回,说不得要好几年。”

      听杨婶这么一说,姜茹提到嗓子眼的心才落回原地,大大地松了口气。

      杨婶见她这个样子,又说道:“你要是定下亲事,也不是什么坏事,以后遇着事,对方还会给你撑腰出面。”

      她现在就挺好的,赚赚小钱,小日子优哉游哉,才不想什么伺候公婆、相夫教子,那些被婚后生活磋磨的女子比比皆是,她只想做个快乐的孤家寡人。

      当然这个想法,她是绝对不可能说出口的,这也太离经叛道了,说出来,恐怕要被念叨几百遍。

      这个就当作她的终身梦想吧,先定个小目标——赚它个五百两。

      现在糍粑和冰粉交给杨家母女三人完全没问题,姜茹全心全意去研究新品——胡辣汤。

      比较典型的胡辣汤,主料是牛肉加上牛骨汤,或者羊肉加上羊骨汤,必不可少的调味料是胡椒,还有淀粉。

      羊肉、牛肉全部没有,胡椒的价格堪比黄金,有道是万事开头难,后面更难,难上加难。

      不过这都不是问题,姜茹用猪骨头代替了牛羊骨,焯水后加上生姜和白酒小火熬煮,吊出高汤。

      之前在山上找了不少野菇晒干收起来,如今刚好用上,姜茹便取了些,又加上黄花菜,泡发之后,切成小块沥干。

      一小块猪里脊肉切成细丝,用酱料研制。

      淀粉是最麻烦的,现代分为土豆淀粉和玉米淀粉,现在是没有玉米的,土豆做淀粉的话,差不多是以十取一,工序复杂了些。

      倒不如换成面浆水,面粉加水揉成光滑的面团后,醒面半个小时左右,再倒入凉水,揉洗面团。

      这个步骤看起来眼熟吧?没错,这就是做凉皮的步骤,等到最后揉搓不出来面浆之后,再把剩下的面筋摊平摊薄,在沸水中烫过,可以直接凉拌后食用。

      姜茹没有选择凉拌,而是打算之后放进胡辣汤里面,作为原材料的一种。

      准备好之后,锅中倒油,炸香花椒、八角这些大料,将之挑出,热油爆香葱姜后,加入素菜过油,倒入大量的猪骨汤,炖煮入味,下入肉丝,搅拌熟透。

      最后调味,出锅之前分次加入面浆水,搅拌至浓稠。

      姜茹尝了一下,味道还行,的确是缺了胡椒的辛辣味的,但是瑕不掩瑜,她自认为这个味道已经很不错了,菌菇的鲜美、肉汤的醇厚、豆制品的清香、调料的浓郁,多味融合,圆润细腻,回味无穷。

      这东西自己觉得好还不算,也要别人觉得好喝才行,姜茹端了三碗给正在忙活的杨氏母女三人。

      “早就闻到香味了,姜茹姐姐在做什么好吃的呀?”春杏赶紧围了过来,看到碗里的东西,沉默了一下,对姜茹手艺的盲目信任又让她内心挣扎。

      胡辣汤长得的确是不咋地,看起来很像是那种隔夜菜的大杂烩。

      杨婶也是一脸迟疑,闻起来是真的香,看起来是真的难吃。

      还是腊梅最给面子,视死如归地直接尝了一口,“咦,这味道……还可以。”

      杨婶和春杏一脸狐疑,也跟着尝了一口,层次丰富的口感瞬间俘获了她们的胃口,跟着连喝了几口。

      “还真不错,这个就是新品吗?”杨婶问道。

      姜茹点点头,“怎么样?”

      “这卖相是不是不太好?”杨婶迟疑地说道,味道非常不错,但是这外观是不是丑了点?她没做过生意,但是那镇上的吃食,味道先不说,但是摆出来都是好看的。

      胡辣汤就是这样子的!!!姜茹觉得这个吃食就是真香打脸的写照,吃之前百般嫌弃,吃之后念念不忘。

      “还要来一碗吗?”姜茹问道。

      春杏立马乖乖地把碗递过去,腊梅紧跟其后,杨婶也赶紧呼啦啦喝完了,把碗递过去。

      三只空碗摆在面前,极大地增强了姜茹的信心,不过这东西明天可摆不了摊,她还缺些东西呢。

      首先需要小炉子和大瓦罐各一,熬煮胡辣汤,其次还需要一个食盒,将胡辣汤的材料装着,到时候在食摊上现做。

      这几样东西常见,在集市上第二天就可以置办齐全。

      姜茹决定正式转变早餐的花样,提前跟客户们打了个招呼,生怕别人看这卖相就直接放弃。

      万万没想到,还是遭遇了滑铁卢,胡辣汤的瓦罐已经支了半天,堪堪卖出去三碗。

      不少顾客一看胡辣汤的卖相,纷纷摇头,还是只要了冰粉。

      姜茹万般无奈,对着腊梅耳语了两句,给腊梅盛了一碗热腾腾的胡辣汤。

      腊梅接过胡辣汤,坐在小食摊位置最好的地方,调羹慢慢搅动,香味四散,细细喝了一口,接着又一口,还时不时地点头品味。

      这个季节已经有了寒气,能在早上喝上一碗热腾腾的汤是大部分人的选择,只是那冰粉也实在是诱人,又听说只做这几天,所以大家依旧选择了冰粉。

      如今看这小娘子喝得有滋有味,即便知道这是扮演的,在这香味的熏染下,也难免心动。

      “小娘子,这汤多少钱一碗?”有人问道。

      “六文钱。”姜茹答道,又补充了一下,“我这可是用的猪大骨熬制一下的骨头汤,又加了猪里脊肉,配料还有忘忧草、野香菇,千张、面筋,这瞧着不怎么样,但是我保证味道可是一顶一的好。”

      那人被姜茹说得十分心动,忍不住让来了一碗。

      姜茹打了一碗胡辣汤递给他,“您尝尝,不好喝不要钱。”

      “哈哈哈,小娘子有趣,你就不怕我故意说不好喝吗?”那人说道。

      姜茹也笑了笑,这个人是常客,第一次就在她这里买了半桶的冰粉,平日的穿着算不上顶级,但是比普通人要好得多,可能是哪个大户人家的管事。

      “您要是觉得不好喝,我肯定不收钱,日后也不能再卖给你了,不然可不是糟蹋了您的品位?”姜茹打趣道。

      “那我仔细尝尝。”那人呵呵笑着,尝了一口,立马嗯了一声,又连喝了几口。

      “谢管事,如何?”旁边大概是有认识的人,凑过来问了句。

      原来这个管事姓谢,姜茹立马想到杨知柏有个同窗也姓谢,不知道两人是不是有什么关系。

      那谢管事点了点头,对着姜茹说道:“在下也曾经去过一些地方,未曾吃过这种吃食,小娘子真是别出心裁了,这味道极好的。”

      又对着众人说道:“大家可不要被这卖相给吓着了,这味道真值得一试。”

      有了谢管事的背书,大家立马你一碗我一碗地点起来,不一会就卖光了,后面没有买到的人又开始失望了,让姜茹明日多准备点。

      这场景似乎有点眼熟,姜茹细想起来,卖冰粉的第一天可不就是这个样子的。

      姜茹应下来,今日的冰粉也卖光了,可以提前收摊,不过她并没有打算这么早就回去,依旧是去转了一圈,给自己找找灵感。

      她总觉得单单一个胡辣汤过于单调了,最好能有搭配的主食。

      食摊里面还有不少人在叫卖着,包子、馒头、面条香味弥漫,即便是她现在不饿,闻着都有些嘴馋了。

      胡辣汤本身味道就很浓郁,适合搭配味道单调的食物,这样才能相得益彰,但又不可以过分单调。

      姜茹正四处张望,一股烘烤的焦香味传过来,顺着香味走过去,发现了卖馍的食摊。

      那馍应该是刚出烤炉,散发着面粉自有的香味,烤炉呈圆柱形,是用黄泥糊成的,透出红色的火光,隔着老远就有一股暖意。

      “大娘,这馍怎么卖呢?”姜茹问道。

      “四文钱一个。”卖馍的大娘热切地说道,“刚出炉的,可好吃了。”

      姜茹买了一个,这馍碗口大小,外皮焦酥,里面却是柔软有嚼劲,没有添加其他的东西,只有小麦的原香。

      她心中一动,想到了北方其他的小吃——肉夹馍。

      但是她顿了一下,无他,猪肉的价格摆在哪里,这肉夹馍得卖多少钱才合适呢?

      她还是先老老实实把胡辣汤给卖好了,“大娘,问一下,您这一炉馍馍烤出来得要多长时间?”

      但看姜茹是个貌美的小娘子,说话斯文客气,很难不让人心生好感,大娘一边揉面一边说道,“面胚是现成的,一炉可以烤十五个,耗费的时间差不多是两盏茶的功夫”

      “大娘,您在这里摆了很多年的摊子吧,这馍馍一看就和别人家的不一样。”姜茹说道,面食比其他的吃食更看功夫,即便是同一碗面,水平不同的人做出来也完全不一样。

      “那可不?”大娘突然自豪起来,见姜茹听得认真,便停下手中的动作,忆起过往。

      原来大娘的老家是在北方,早在三十多年前,她居住的地方发生了天灾,她便跟着人四处流浪,后来在这里落脚,嫁给了大爷,两人搭伙过日子,这一手烤馍的手艺便是从北方带过来的。

      “那您吃过胡辣汤吗?”姜茹好奇地问道。

      “胡辣汤?那是什么?”大娘摇了摇头。

      “我在书上看到说北方人兴吃这个,便问问,看那书有没有诓骗我。”

      “没听说过这个吃食。”大娘又说道,“我之前住的地方只是一个小县城,兴许别的州有,但是我们那是没有的。”

      姜茹也就是随口一问,今日在看大庆王朝的风俗,提到北方人以面食为主,未曾提及胡辣汤,才有此一问,想来这个朝代虽和现代有一定的重合,但也不是完全一模一样。

      听了一耳朵的八卦,姜茹开始提及正事了,“我在前头也支了个食摊,缺个主食,见您家这馍馍好,想谈个合作。”

      大娘打量了她两眼,恍然大悟道:“是那个卖冰粉的摊子吧?”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