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1、生糍粑 ...

  •   姜茹把东西归置好,开始揉面,明日主打胡辣汤,面团要比昨日的更大一些,如此剩下的面筋多了,她留了一些,打算晚上给自己做个凉拌面筋。

      等到把明日摆摊要的东西都搞好了,金乌西沉,晚霞层层染透,姜茹叫上杨家母女三人,又去找了王友良,一起去了里正家立字据。

      里正媳妇刚刚将饭摆上桌,姜茹一行人就到了门口,鸡汤的香味一个劲儿朝鼻子里面钻,姜茹暗地里吸了吸口水。

      里正咳嗽了一声,眼神斜睨着姜茹,你这时间可真是挑得好。

      姜茹说明了来意,里正立马麻溜地把字据写好,让大家签字按上手印,动作之迅速,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个六十岁的老叟。

      每个人都是单独的合约,杨氏母女的工钱按日结算,每日从姜茹家中离开时结算,杨婶和腊梅每日是二十文,春杏每日是十文,王友良的工钱按月结算,每月月底最后一日领取两百文。

      合约一式三份,每人各执一份,里正不耐烦地摇摇手,“没啥事了,就赶紧回去吃饭。”

      众人……

      收拾好字据,自然是各回各家,各吃各饭。

      姜茹打算做个凉拌面筋,面筋是现成的,她只需要调个调料。

      葱姜蒜放入碗中,热油滋过,在加入适量的盐、酱油等,醋则需要多放点,再加入面筋和一点点焯水的青菜拌匀即可。

      最合适的自然是放黄瓜丝,但是这个季节,黄瓜早已经没了,用新鲜的蔬菜代替也就凑合了,毕竟是古代,没有现代的大棚温室,并没有反季节蔬菜。

      面筋柔韧劲道,酸辣可口,再配上清爽的蔬菜,很适合在夏天食用。

      姜茹一边吃一边感叹错过了季节,可是正热的时候正穷,温饱都没有办法,任她有通天之计也实施不了。

      她一直觉得面筋、凉皮的精髓在于辣椒油和醋,辣椒油在于香与辣,是油泼之后的焦香加上椒香,还有辣味,醋则注重香与酸,她们食用的皆是陈醋,除了香与酸,还有醇,味烈悠长。

      想到这里,姜茹心思一动,她想给胡辣汤增添点小料,炸一点点辣椒油吧。

      说干就干,她三两口将剩下的一点面筋扒进嘴里,赶紧擦嘴收拾碗筷准备去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刚一起身,小黑仔就带着大橘过来疯狂摇尾巴。

      这是饿了的意思。

      姜茹不得不先给它们喂食,将昨日从集市买回牛奶倒进他们的碗里,又给了煮了些面条。

      上次从市集上买回来的牛奶,煮好之后,她自己喝了一些,味道和系统兑出来的牛奶差不多,至少她是没有尝出太大的差别的。

      等两小只把头埋在碗中吧唧嘴的时候,姜茹开始做辣椒油,将辣椒粉、辣椒面、小茴香、草果、花椒碎放在一个大碗之中,锅中倒入大量油烧热后再搁置一会,用勺分三次将热油倒入碗中,每一次都要搅拌均匀。

      香气随着那一声“刺啦”被激发出来,姜茹忍不住使劲吸了吸鼻子,再加点调味料,拌鞋底子都会是香的。

      为了不浪费这个油锅,姜茹将之前烙的饼放了两个在锅里,明天添上一把火,就有热乎乎的饼子吃了。

      第二天一早,姜茹先去给灶里添了把火,才去将炉子生燃烧水,如今已经有了寒气,冷水洗脸完全受不住,只能提前一刻起床把水烧好。

      热了水之后,她将牛奶放在炉子上煮着,洗漱之后,便从锅里拿出热乎乎的油饼,又倒了一碗热牛奶,开始吃早饭。

      走之前把剩下的饼子放进小黑仔的碗中,又给倒了一些牛奶。

      大橘才睡下,听到姜茹的动静,伸头看了一眼自己的碗,又缩回小黑仔温暖的怀中。

      自从上次姜茹把它丢进小黑仔的窝里,它就再也不回自己的猫窝睡觉了。

      听到门外的动静,姜茹赶紧去开了门,王友良和杨婶他们正站在门外,两三下把东西都搬上了车。

      他们刚把摊子支起来,胡大娘就送了一个箩筐过来,白色的小棉被里面是热乎乎的馍。

      胡大娘放下箩筐,看了一眼胡辣汤,“小娘子现在不卖冰粉了?”

      “嗯,天气凉快了,换个热乎的。”姜茹点了一下烤馍的数量,递了一块印有靛青色指纹的小木牌给胡大娘,“一块木牌代表我收了您十个烤馍。”

      这是她昨晚想出来,靛青色的印泥不常见,再加木牌上的指纹是自己的,不能造假不说,最后结算的时候也比较方便。

      胡大娘接过木牌,在心里唏嘘了一下,前些日子,眼看着姜茹的冰粉大火,不少人心里泛酸水,说等天气冷了,看她怎么卖冰粉,结果现在人家卖起了胡辣汤,这脑子好使就是懂得变通。

      只是这胡辣汤虽然闻起来香,但是这卖相实在是不好看,真的有人会喝吗?

      这个问题很快就有了答案,一会会的功夫就来了四五个人,要了碗胡辣汤就开始喝起来。

      姜茹也顺便介绍了一下今天有烤馍和糍粑两种主食。

      有些人就好这口糍粑,也有人喜欢烤馍,更有识货的直接问是不是胡氏烤馍。

      “您眼光可真好,的确是的。”姜茹说着,把胡辣汤递给客人,“辣椒油和醋自己加。”

      小料放在旁边,客人自取即可。

      “胡大娘,赶紧再去拿一炉烤馍来。”姜茹看胡大娘站在原地没动,赶紧说道。

      胡大娘一个激灵,赶紧朝着自己摊位小跑过去,我滴个乖乖,一会就卖了十个烤馍,这生意可真不错。

      “咋样,你咋去了那么久?”胡大爷看着自家婆娘从远处跑过来。

      “快,快烤馍。”胡大娘说道。

      “啥意思?”胡大爷没整明白,这是卖的好还是不好?

      “就刚刚,我拿了十个馍过去,一会会就卖光了。”胡大娘喜滋滋地说道,这个速度得够他们卖好一会了。

      胡大爷有些狐疑,“真的这么厉害?”

      “真的真的,你这老头怎么不信人呢?”胡大娘说道,“等会你自己去看看呗,那摊子就在那里,你到时候别忘了拿小木牌。”

      胡大爷将信将疑,等第二炉馍馍出来之后,他便端着烤馍亲自去了一趟。

      “胡大爷。”姜茹正忙着收钱,接过烤馍点了个数量,就递给胡大爷一个木牌,回头道,“刚刚谁要馍馍的?”

      “小娘子,我要两个。”

      “我要一个”

      “我要三个,再来一碗胡辣汤。”

      ……

      胡大爷看着自己送过来的馍馍很快就只剩下了一两个,整个人目瞪口呆,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的烤馍竟然这么受欢迎的。

      “胡大爷,麻烦再送十个过来。”姜茹看了一眼,这馍馍卖得这么好,也出乎她的意料了。

      胡大爷也赶紧回去准备下一炉了,这姜家小娘子可真是厉害得不行,俗话怎么说来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就是那个被原地带飞的那个人。

      一锅胡辣汤卖完之后,姜茹正在准备第二锅,便听得有人叫她。

      “我的糍粑呢?”还是昨日那个少年。

      “杨婶,买生糍粑的人过来了。”姜茹说道。

      杨婶从案桌下拿出来一块白生生的糍粑,用纸包好,递给那少年,“一共 46 文钱。”

      这块糍粑的分量比两盘糍粑略微多一点,少了红糖汁和黄豆粉辅料,以及柴火钱,价格一样,分量多了些。

      这也是姜茹定下的,价格不会随便调整,但是可以加点添头。

      少年付了钱,接过糍粑。

      “哎……姜小娘子,这糍粑还卖生的吗?”有人看到生糍粑好奇道。

      “他说自己家里人喜欢这个,来买的时候经常卖光了,所以我就单独给他做了点生糍粑,让他拿回去自己做。”姜茹解释道。

      “生糍粑怎么吃?”那人复有问道。

      “煎着吃,蘸糖蘸辣椒面都可以,炒着吃也行。”姜茹见现在事情不多干脆解释了一下,“炒着吃复杂些,把糍粑切片煎得焦黄,有腊肉最好,新鲜的肉也行,加上干辣椒和姜蒜炒熟后,下入糍粑,大蒜苗或者葱,调个味即可。”

      “原来还有这种吃法,不如小娘子也卖给我一份,我回去试试看。”那人说道。

      “糍粑是定量的,您要买的话,要不明天给您多带点?”姜茹说道。

      “小娘子,我也想要,我就是想煎着吃。”有人也说道。

      话都说到这个地步,姜茹干脆多说了几种吃法,比如说烤糍粑,将小块的糍粑放在铁丝网上,用小火慢慢烤熟。

      还有煮的或者炸的,咸口和甜口的酱料都可以自己决定。

      “姜小娘子,你说这么多,不怕大家都学了去,以后不买你的糍粑了吗?”有人戏谑道。

      “不会吧?你们这是要来偷偷学艺的吗?”姜茹假装迟疑地问道,一副“我可亏大发”的样子,引得说话的人哈哈大笑。

      她其实想得很通透,这糍粑又不是什么很难复制的东西,很快就会有人跟风卖起来,光是早点很难在上面做出花样,这样大大方方地把食用方法说出来,反倒是让别人觉得她知道的吃食花样繁多,对她的新品有所期待。

      姜茹将大家要的分量一一记下来,得要准备一套纸笔,不然光凭脑子,实在是有点吃力。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51章 生糍粑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