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4、素焖饭 ...

  •   天已晚,人又累,姜茹便懒得做饭,把菜干和米一起泡发,倒进陶罐里面,放上调味料搅拌均匀,打算做个素焖饭。

      小黑仔和大橘在她一回来的时候就开始围着她的脚打转。

      姜茹有点愧疚,从系统里面兑换了牛奶,先给它们喝上。

      接着将灶引燃,去了籽的山楂和两个切碎的苹果倒入锅中,加上水,开始煮,这个时间要很久,且不怕粘锅。

      姜茹便趁着这个时候去把春杏挑好的茶包都一一打包好。

      她顺便还看了一下系统,好感度进度条已经快突破五千了,前几日,她的农场游戏再次升级了,现在可以种出桃子和树莓了。

      想必过不了几日,她的茶便可以增添新的风味了。

      红糖姜茶再晒上一段时间也可以投入卖了,这样一想,她的生意还是很有希望的。

      炉子上的陶罐过了一会就飘出了米香,中间还夹杂着蔬菜的清香和酱汁的浓郁。

      山楂看起来软烂了些,姜茹将火调小后,把陶罐从炉子上移下来,烧上水。

      姜茹吃了两口,觉得还是少了些味道,要是有猪油就好了,这个事情她现在也就是想想,得要等到她有时间才行。

      时间,她现在最宝贵的就是时间了,雇更多的人,就需要更大的利润。

      吃过晚饭,姜茹点上油灯,搬出磨盘,将煮软的山楂和苹果泥放在磨盘上反复磨成果沙,再倒回锅中,加上大量的糖,用小火熬制,不断翻炒,直到水分炒干,暗红色的山楂泥成了绵绵泥沙状。

      姜茹这才找了个干净的竹匾,将山楂泥倒入其中,用洗过的薄木片擀均匀,等待晒干之后,就是新鲜出炉的果丹皮了。

      当然要是有烤箱就更好了,现在只有两个字做梦,她曾经看过农村用砖砌成的烤箱,眼睛告诉她会了,脑子告诉她不行,所以还是老老实实地用最自然的最安全的最绿色环保的方式——太阳暴晒。

      ——

      姜茹第二天摆摊的时候,周围的人明里暗里打听她和衙门有什么关系。

      姜茹一概推脱是因为衙门本就有规定,维护他们老百姓的权利是应该的,至于这些人信不信,可就不归她管了。

      大家自然是不信的,姜茹前脚放出狠话,后脚就有衙门的人来巡逻,这要是没有什么后台,他们能把脑袋拧下来。

      姜茹要的就是这种似是而非的效果,人们的联想能力总是能比实际的存在的威胁能让人害怕。

      而且,王仲连着几日请衙门里面的兄弟来冰粉,当然是王仲自己掏的腰包。

      姜茹也极会做面子,每次王仲带人过来的时候,招待得格外热情些不说,在给辅料的时候,也极为大方。

      这一来二去,大家都知道食摊里面有个小娘子和衙门的关系匪浅,可别得罪她。

      以至于姜茹的生意算是好一段时间都“风平浪静”,红红火火。

      如此历经半个月,冰粉生意已经是稳定,每天可以挣到将近二两银子,刨除材料费、来往车费、食摊租赁费、工钱,一天的净利润也有至少一两半。

      除此以外,茶包的生意也很受欢迎,李掌柜那边已经确定每五天供一次货,每次则送五包清稻茶,二十包花容茶,一次可以收到差不多五百多文。

      半个月姜茹就赚到了将二十几两银子,这事儿就姜茹自己知道,腊梅猜到了几分,但是具体的金额她却是不知道的。

      忙过这一阵之后,姜茹也跟老顾客交代了一声,说最近农忙,连着三天不会来城里,之后再来就要带新品过来,希望大家能够捧场。

      不少顾客表示很期待,毕竟这个冰粉已经让大家开了眼界,不知道小娘子还能研究出什么东西来。

      腊梅让牛车把东西运到城门口,姜茹则去了官府开办的钱庄,把铜钱换成银子,一共是 20 两白银,用布包好,放进自己的篓子。

      出了钱庄,她又去了一趟卖纸的店铺,找掌柜买了些包茶包的纸,另外还选中了一种植物纤维纸,纸质轻薄,半透,但因为泅墨,所以价格并不贵。

      买完纸后,她还去去了菜市场买了一些排骨,明天杨叔要给自己耙地,送到杨家去加餐。

      因着快到播种的季节,这几日到城里来的人并不多,所以在中午之前,她们就已经踏上了返程的路线。

      牛车路过大银杏树的时候,又有人喊住姜茹,说是晚点去给她送枣子和苹果。

      她说的新品可不是玩笑话,而是真的想要做其他的吃食,之前是没有好好合计过,如今才发现吃食生意的利润远远超过了茶包,这让她有了想进入下一步的想法。

      首先第一件事就是多找个帮手,她想让杨婶也来给自己帮忙,按照她的计划,春杏以后就负责茶包的事情,腊梅做冰粉可以独当一面,杨婶便可以负责新品了。

      其次就是新品,新品的东西大家也都熟悉,就是红糖糍粑,在川渝地区,冰粉和糍粑就是绝配,另外她的果丹皮也好了,不只是冰粉的辅料有增加,还可以作为零食出售。

      姜茹正在家里忙活,突然门被敲响了,是李货郎,他上次拿过一个茶包便好久没有上门了,这次不只是何事。

      “姜小娘子,我有笔生意跟您谈啊。”李货郎一见到她就迫不及待地说道,眼神中透露出掩盖不住的兴奋。

      “什么事情?”姜茹搬了两个凳子,和李货郎在门口坐下来。

      “我找到了凉茶的销路。”李货郎迫不及待地说起来自己的遭遇。

      原来他挑着担子去了隔壁村里,卖茶包的时候被人盯上了,隔壁村口毗邻官道,那人在那里开了一间茶水铺。

      当然来喝茶的不只是赶路的人,还有附近村里的村民,大伙从田里劳作起来了,自然想喝一口凉快有味道的。

      可自从李货郎卖茶包之后,他的生意就少了一大截,这天听说李货郎在这里就找了过来。

      李货郎听他说了两句,就猜到事情的来龙去脉,但是他做货郎这么久了,也不是随便就能吓住的,对方虽然来者不善,但是李货郎很快想出了对策,“其实这个事情,也好解决。”

      对方是个年约四十的汉子,一身腱子肉,身后还跟着几个半大的小子,闻言上下打量了李货郎一眼,“好解决?你要如何解决?”

      “他们买我的茶包,自然是喜欢我这茶包的味道,贸然断了,他们也回不去原来的样子。”李货郎说道。

      那人心知李货郎说的是实话,他偷偷找人来买过李货郎的茶包,那味道的确是可以。

      李货郎不在这里卖茶包,他的确是会损失一些顾客,但是也比现在全部都跑光了要好得多。

      那人扬扬下巴,示意李货郎继续说。

      “最好的办法就是你把我的茶包全部买走,这样你我都能得利。”李货郎说道,“这一包茶一次可以煮三十碗,怎么说你都是赚了的吧?”

      那人沉思着,似乎被李货郎的条件诱惑了。

      李货郎又说道:“要是您买了我的茶包,我保证以后都不来这块卖茶包了。”

      那人笑了笑,看了一眼茶包说道:“你这茶包的价格有点贵了……”

      李货郎的茶包是十五文一包,姜茹给他的价格是九文钱一包,一包就有六文钱的空间,要是和这个人达成协议,他把自己的利润空间缩小一些也是无妨。

      “你这一包茶煮三十碗,也就才三十文钱,茶包的成本就要十五文,还有柴火啥的,不得都要钱?”那人继续说道,神色迟疑,对这个交易似乎并不看好。

      李货郎自然知道他是什么意思,暗骂句狡猾的老狐狸,那一个茶包他不得反复煮吗?

      李货郎说道:“要是您要的多,这价格也是好商量的。”

      “哦?”那人挑眉,仿佛对李货郎提议有点兴趣,“怎么商量?”

      “您要一次购买二十包以上,我便十四文的价格个您,您要是购买三十包以上,便只要十三文,您看如何?”李货郎压低了声音说道。

      那人思考了一下,便知道套路在哪里,从均价来说,当然是买三十包更为划算,不过买三十包的话,需要的钱也会更多。

      “你要是更低一点,我就接受了。”那人说道,他本来只想把李货郎赶走,没想到两人能达成合作,只是这个合作来得太轻松,他还想再压一下价格。

      “这……”李货郎愣住,随后摆摆手道,“这可不成……”

      眼看着男人要变脸色,李货郎说道:“我这茶包可不是自己家的,这是有东家的,东家把价格给限定死了,我哪里来的权利改动?”

      那人眯了眯眼睛,打量着李货郎的神色,判定他说的真话还是假话,良久,还是同意了李货郎的提议。

      李货郎这才暗自松了口气,他刚刚想着这人要是不同意,态度强硬,自己就再让一文出来,没想到还是答应了。

      两人商定了数量,初步定为三十包,便去村长那里立了字据,防止有一方反悔。

      李货郎揣着字据,拿到定金,赶紧回了五塘村,和姜茹说起来这件事。

      姜茹了解了事情的经过,便道:“这都是李叔您能耐大,换做我,我当场可能就被吓得跑了,还谈什么生意?”

      李货郎也有些得意,下巴微扬,摸了摸自己的短胡须,他一直觉得自己四处走动,比别人多些胆识,如今可不就是了。

      姜茹又说道:“那三十包的茶包,您是什么时候取呢?”

      “就今天吧,我明天送过去。”李货郎说道,要是明天送完了,他就回来,家里还有地呢。

      还好之前一直让春杏帮忙打包茶包,三十包清稻茶也是拿得出的,姜茹让李货郎等一下,自己则去新院子把茶包拿出来。

      “没想到姜小娘子这么快就把新屋给建起来了,恭喜恭喜啊。”李货郎说道,他来的时候,看到这个新院子还不敢认。

      “说来也不怕您笑话,之前卖田那点钱全部用来修整院子了,也盼望着能把茶包生意做起来,自己手头有点钱总是好的。”姜茹说道。

      知道她的田卖了多少钱的只有王友良和里正,两个人都不是话多的人,杨家可能猜得出来,但是他们也不会朝外说,是故,村里人根本不知道姜茹到底卖了多少钱。

      李货郎按照之前约定好的八文一包,给了姜茹两百四十文钱。

      姜茹又递给了李货郎两个小茶包,“这个算是赠品,您拿回去尝一下,要是合口味,也可以售卖,我这边的价格是八文一包,至于您要卖什么价格,我就不管了。”

      李货郎大喜过望,连连跟姜茹道谢,从姜茹家中出来的时候,甚至开始有了一些别的想法,固定价格八文,那他一包岂不是可以翻倍?

      而且,要是他再找几个茶棚,是不是可以卖更多?

      想着想着,李货郎便觉得自己距离赚钱只有一步之遥,顿时干劲十足。

      姜茹给李货郎的那两包赠品就是三皮罐,这东西毫无成本,就是废点柴火的事情,要是真的卖出去了,她岂不是空手套白狼?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4章 素焖饭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