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咨询心理学 ...

  •   一、绪论
      (一)心理咨询的含义
      心理咨询是咨询者运用心理学有关理论与方法,通过特殊的人际关系,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增进身心健康,提高反应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与潜力发挥。
      (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
      1.心理治疗的定义
      心理治疗是由经过严格专业训练的治疗者根据患者的特殊心理病理,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通过持续的人际互动消除或控制患者的心理障碍,恢复和增进身心健康。
      2.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相同或相似点
      (1)在两者关系的性质上,两者都注重,建立帮助者与求助者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并贯穿到咨询或治疗过程的始终,认为这是帮助求助者改变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2)在工作的目的上,两者都希望通过求助者和帮助者之间的互动,达到使求助者改变和增长的目的。
      (3)在工作的对象上,两者的工作对象常常是相似的,例如心理咨询师与心理治疗师可能都会面对因人际关系问题,情绪障碍而寻求帮助的来访者。
      (4)在指导理论和方法技术上,两者所遵循的指导理论和采用方法技术常常是一致的。
      3.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意义
      (1)有助于加强心理与行为研究
      (2)为开展心理卫生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3)有助于咨询者和治疗者的个人完善
      4.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思想政治工作者从咨询心理学中借鉴某些方法与技术,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心理咨询工作者也应该接收思想政治教育,以保证心理咨询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综合各方观点,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区别在于∶
      (1)理论基础不同。心理咨询的理论基础是各种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理论以及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目的不同。心理治疗的目的是帮助来访者摆脱消极情绪、提高适应能力,达到个性全面和谐与发展;思政工作的目的则是塑造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的问题,为实现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服务。
      (3)内容不同。心理咨询的内容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各种心理问题的调适、心理障碍的消除等;思政工作的内容则是基本路线教育,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
      (4)从业人员资格不同。心理咨询从业人员是受过心理咨询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思政工作从业人员有专职干部、各级领导干部以及党团员等。
      (5)方法与途径不同。心理咨询的方法包括个别咨询或治疗、团体咨询或治疗,心理咨询保持价值中立,不指定任何既定的价值观;思政工作方法包括个别谈话、座谈讨论等,以一套既定的、统一的世界观塑造人的心灵。
      (6)效果评价标准不同。心理咨询的评价标准是来访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否得到提高;思正政工作则是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袖文明建设。
      二、心理咨询的内容和类型
      (一)心理咨询的内容
      1.人生各个时期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如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问题,职业选择,教育,婚姻家庭中的问题;
      2.各种情绪与行为障碍。如焦虑,抑郁,紧张,恐怖情绪的分析、诊断与治疗;
      3.各种不可控的强迫思维、意向和强迫行为、动作的诊断和治疗;
      4.某些性心理,生理障碍,如性变态、阳痿、早泄、□□异常等问题的诊治;
      5.心身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等心理社会因素的探讨与心理治疗;
      6.康复期精神病人的心理指导,促进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预防复发;
      7.长期慢性躯体疾病,久治不愈,需要心理支持及指导者;
      8.需了解各种心理卫生知识者;
      9.接受各种心理检查者,如智力测验,人格测验;
      10.有其他心理疑虑而需要咨询者。
      (二)心理咨询的类型
      1.按内容分为∶
      (1)障碍咨询:是指对存在程度不同的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碍、心理生理障碍者的咨询,以及某些早期精神病人的诊断、治疗或康复期精神病入的心理指导。重点是去除或控制预防复发。
      (2)发展咨询:是指帮助来访者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充分开发潜能,增强适应能力,提升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障碍咨询与发展咨询是相互联系的;在具体实施中,有时很难将两者完全割裂开来,些咨询既属干障碍咨询,也属于发展咨询。
      2.按对象多少分为∶
      (1)个别咨询:指咨询者与咨客之间的单独咨询,是心理咨询最常见的形式,优点是针对性强、保密性好,咨询效果明显,但成本较高,需要双方投入较多时间和精力。
      (2)团体咨询:指根据咨客所提出的问题,按性质将他们分成若干小组,咨询者同时对多个咨客进行咨询。突出优点是咨询面广、成本低,对某些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效果明显优个别咨询。不足之处是难以兼顾每个个体的特殊性。
      3.按方式分为∶
      (1)门诊咨询:指开设心理咨询门诊,是心理咨询最常见的方式,能进行深入的交流,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故咨询效果好。
      (2)现场咨询:指咨询者在学校、机关等现场,对咨询对象提出的各种心理问题给予咨询帮助。
      (3)信函咨询:指以通信的方式进行咨询。咨询者根据咨客来信描述的情况或提出的问题,以通信方式解答疑难,疏导教育。优点是简单方便,缺点是受咨客文化程度限制,会影响咨询者了解情况。
      (4)专栏咨询:指针对公众关心的一些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通过报刊、杂志等大众传播专题讨论和答疑。这种方式便于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影响面广,缺点是针对性差。
      (5)电话咨询:指用电话的方式开展咨询,主要用于心理危机或有自杀观念、自杀行为的人。优点是快捷、方便、保密性强。但由于缺之面对面的直接交流,难以进行准确的评估,限制了咨询者的干预能力。
      (6)互联网咨询:是指借助互联网进行咨询。与信函咨询有相似之处,不同点在于网上咨询沟诵迅速快捷,但需要一定设备软件和比较熟练的电脑操作技能。
      三、心理咨询的原则
      (一)心理咨询的一般原则
      (1)开发潜力原则:即坚信所有人都有发展潜力。在咨询中更多地启发、调动来访者自身积极性、创造性。
      (2)咨询者与来访者相结合的原则:即双方都应处于主动地位。
      (3)综合性原则:身心综合、原因综合、问题综合、方法综合。
      (4)灵活性原则:根据来访者个性及问题的特点,灵活地运用各种理论、方法、 步骤。
      (5)矫正与发展相结合原则:障碍性咨询与发展性咨询相结合;具体目标和长远目标相结合。
      (6)对来访者负责原则:即以来放者利益为重。
      (二)心理咨询中的价值干预问题
      1.定义:咨询者引导来访者把自我探索集中于个人选择与个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上,而不是由咨询者用自己的价值判断来评判一个选择是否有价值,然后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来访者。
      2.基本问题:
      (1)价值干预有无必然性。亦即实际的心理咨询中有没有价值干预,或者是否有可能避免价值干预影响?
      (2)价值感与有无必要性。亦即实际的心理咨询中,若没有价值干预就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吗?
      (3)价值干预有无伦理上的合理性。亦即咨询者对来访者的价值干预合乎道德吗?
      3.价值干预的原则:
      (1)咨询者应该对自己的价值观有高度的警觉,对咨询中的价值问题有高度的敏感
      (2)承认多元化价值取向存在的权力
      (3)当涉及价值问题时,鼓励咨询者公开、清晰的和来访者讨论,同时不故意的以任何明白或隐晦、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来访者。
      (4)咨询者在做价值判断时,必须遵循有相对普遍意义的价值
      (5)小心的处理咨询者的价值与来访者的价值不一致的问题
      四、心理咨询过程和作用机制
      (一)心理咨询过程
      1.国内外心理咨询家有关心理咨询过程阶段划分的一些观点
      (1)建立咨询关系阶段:咨询者要与来访者建立一种有效的咨询关系
      (2)评估及确立目标阶段:帮助患者研究、了解自己和自己的问题
      (3)干预策略的选择与补充阶段:促进来访者顿悟并作出相应的行为
      (4)评估及终止咨询阶段:评估咨询者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以及来访者取得目标的进展情况
      关于心理咨询过程阶段划分的两点思考
      心理咨询过程是由一连带的有序步骤所构成的
      在具体的咨询过程中,咨询者对于咨询阶段的划分要灵活掌握,不宜过分拘泥
      (二)心理咨询的作用机制
      1.心理咨询作用机制概述
      心理咨询效果的产生可能有两种作用机制:
      基本的作用机制:指各种咨询方法所共同具有的能对来访者产生积极影响的因素
      特殊的作用机制:指每种咨询方法所独有的能对来访者产生积极影响的因素
      2.心理咨询的基本作用机制
      Mahrer的基本作用机制
      (1)矫正情绪体验
      (2)从事新的有效行为
      (3)提出可供选择的生活态度
      (4)咨询者与来访者的关系
      (5)随时准备接受社会影响
      (6)意识扩大性自我探索
      深入的自我探索性心理疗法需要选择适当的来访者,来访者需要满足以下5个条件
      ①能够区别什么是主观的和什么是客观的
      ②能够而且愿意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
      ③为了长远利益,愿意忍受暂时的情感冲击,具有爆发性和冲动性,人格特性的人不适合
      ④能够超出自恋性满足的水平
      ⑤有改变自己的动机
      建立在梁宝勇基础上的基本作用机制
      (1)来访者对咨询本身的期待
      (2)温暖和信赖的咨询关系
      (3)保证和支持
      (4)脱敏
      (5)理解或领悟
      (6)适应反应的强化和学习
      (7)宣泄
      (8)促进自然复愈与成长
      五、心理咨询发展简史
      (一)我国心理咨询发展简史
      1.启动阶段:1949~1965,神经衰弱的快速综合治疗“悟践疗法”
      2.空白阶段:1966~1977,□□时期,心理学被称为伪科学,但部分人对心理分3.析疗法的尝试为认识领悟心理疗法奠定基础
      3.准备阶段:1978~1986,设立委员会,培训班,和心理咨询门诊,进行中国化的努力
      4.初步发现阶段:1987年以后
      (1)公开发表的有关心理咨询和治疗的论著在数量上个质量上较之前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2)专业培训和管理逐步规范
      (3)相继成立了若干全国性的学术组织
      (4)心理咨询与治疗机构大量出现
      (5)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期刊相继问世
      (6)我国专业工作者在将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方面进行了可贵的努力
      (二)国外心理咨询发展简史
      1.心理咨询再其形成之前,已经具备了几个必要的充分条件
      2.影响心理咨询兴起的因素
      (1)美国职业指导运动和心理测量技术,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是现代咨询产生的三个直接根源
      (2)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机遇
      3.美国职业指导之父--帕森斯,1908年创立“就业辅导局”
      4.韦特默是咨询心理学的创始人
      5.比尔斯1907年出版《自觉之心》
      六、心理咨询工作对从业者的要求
      (一)专业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
      1.国外心理咨询工作对从业者专业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
      心理咨询者应该了解和掌握八个主要的知识领域
      (1)人类成长与发现
      (2)社会与文化基础
      (3)如何建立人的关系
      (4)小组活动
      (5)生活形态和职业发展
      (6)鉴定
      (7)研究与评价
      (8)职业适应
      2.我国心理咨询工作对从业者专业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
      (1)能把握心理咨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能进行咨询失误的处理
      (3)能运用谈话法做心理疏导
      (4)能进行咨询效果的初步确定
      (5)能协助上级咨询师整理咨询案例
      (6)能在指导下见习团体咨询
      (7)能实施团体咨询
      (8)能进行见习咨询效果鉴别
      (二)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
      1.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 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
      2.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3.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4.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
      5.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作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
      6.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具体措施如下:
      (1)心理咨询师有责任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工作者的保密原则,以及应用这一原则时的限度。
      (2)在心理咨询工作中,一旦发现求助者有危害自身或他人的情况,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必要时应通知有关部门或家属);或与其他心理咨询师进行磋商,但应将有关保密信息的暴露限制在最低范围之内。
      (3)心理咨询工作中的有关信息,包括个案记录、测验资料、信件、录音、录像和其他资料,均属专业信息,应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保存,不得列人其他资料之中。
      (4)心理咨询师只有在求助者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对咨询过程进行录音、录像;在因专业需要进行案例讨论,或采用案例进行教学、科研、写作等工作时,应隐去那些可能会据以辨认出求助者的有关信息。
      (三)个人其他方面的要求
      1.要有适宜的心理品质:智力、精力、适应力、支持与鼓励、友善、自我意识
      2.保持心理健康
      七、咨询关系的建立
      (一)咨询关系的意义和特征
      1.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意义
      来访者对咨询者的信任,亲近,是咨询成功的重要因素,只有创造良好的咨询关系,来访者才有可能最大限度的接受咨询者的影响。可以说,良好的咨询关系是促进来访者积极改变现状,发挥潜力的动力,本身就具有心理咨询的作用。
      2.咨询关系的特征
      (1)咨询关系是一种同盟关系
      (2)咨询关系是一种隐蔽的具有保密性的关系
      (3)咨询关系是一种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统一的关系
      (4)咨询关系是一种受多重专业限制的关系
      (5)咨询是一种以来访者具有一定强度且持续的求助动机为前提的关系
      (二)影响咨询关系的主要因素
      1.共情
      (1)定义:共情,也称同理心、共感、同感心、通情达理等。咨询者从来访者的内心参照体系出发,设身处地的体验来访者的精神世界,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对来访者的内心体验的理解准确的传达给来访者,引导来访者对其感受做进一步思考。
      (2)过程步骤:
      ①从来访者的参考体系出发,深入到内心体验其情感和思想;
      ②借助自己身知识与经验,对来访者的问题做一个整体性考虑,以掌握其实质;
      ③以言行准确表达对来访者内心感受的理解,引导其对自身感受作进一步思考,并留意其反馈。
      (3)层次:卡可夫和皮尔斯认为五个等级
      ①没理解,没指导。问题、否认、安慰、建议。
      ②没理解,有些指导。有内容,无情感。
      ③有理解,没指导。理解情感,但没具体指导。
      ④既有理解,又有指导。理解,指出其不足。
      ⑤理解、指导和行动。在前4级基础上,提供行动措施。
      (4)提高共情的方法:
      ①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真正感受来访者的内心体验。
      ②当对共情没把握时,可用尝试性或探索性口气来表达。
      ③要因人、因事、因时、因地。
      ④也可用非言语行为。
      ⑤要做得进去,也要能走出来
      (5)常见的共情障碍
      ①以自己为参考标准,难以做到设身处地。
      ②共情过度或不足。救世主情结、同病相怜情结
      ③单纯依靠语言共情,忽视非语言共情的运用
      ④忘记自身职业角色,丧失客观、中立的立场
      ⑤忽视来访者的差异性,特别是文化背景差异
      ⑥其他类型共情不当:A直接的、空泛的指导或引导 B简单的判断、评价或贴标签 C轻率地做出大而空的保证
      2.积极关注
      (1)定义:正向关注或积极关怀,指咨询者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来访者,对来访者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光明面或长处给予有选择的关注,利用其自身的积极因素促使来访者发生积极变化。
      (2)意义:
      ①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促进交流
      ②本身就能产生咨询效果。尤其是对那些缺乏自尊,或被目前的困难所困扰的来访者来说,往往能帮他们全面地认识自己和自己的处境,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看到光明的一面和未来的希望,从而树立信心,摆脱困扰
      (3)有效运用:
      有效的咨询者往往凭借自己过人的敏锐与洞察力
      ①立足于来访者的客观实际
      ②着眼于来访者的内在潜力与价值,不断发现、挖掘来访者身上的闪光点
      ③并且有针对性地予以积极关注,而不是泛泛而谈。
      3.尊重与温暖
      尊重:是指咨询者对来访者的现状,包括价值观、人格特点和行为方式等予以接受、悦纳,其意义在于增强共情、积极关注的效果,给来访者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使其最大限度地表达自己。同时可使来访者感到自己被人悦纳,获得自我价值感。
      要想在咨询过程中做到准确地表达尊重,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完整地悦纳一个人:尊重意味着接受、悦纳一个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人,而不能只是接受、悦纳其积极的一面,拒绝、排斥其消极的一面;尊重意味着接收、悦纳一个在许多方面与自己不同的人。
      (2)要一视同仁:作为来访者或咨询客人,都应该受到咨询者一视同仁的尊重,不能心存偏见、厚此薄彼。
      (3)要以真诚为基础,以有利于来访者成长和发展为原则:尊重并不意味着没有原则地一味迁就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当咨询者发现来访者的某些言行不利于其成长和发展时,就要表明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温暖:可使来访者与咨询者之间的心理距离更近一些。
      4.真诚
      真诚指在咨询过程中,咨询者不把自己藏在专业角色的后面,不戴假面具,而要以真我的面目出现于来访者面前,开诚布公,表里如一,真实可信地投身于咨询关系。
      有效地表达真诚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支持性的非言语行为
      咨询者可使用恰当的支持性非言语行为来传达真诚。传达真诚的非言语行为包括目光接触、微笑以及朝向来访者倾身而坐。这些非言语行为应该用得谨慎而得体。
      (2)不过分强调专业角色
      分强调角色、权威或地位的咨询者,会造成过大而不必要的情感距离,来访者会感到害怕甚至不满。真诚的咨询者是一个对自己、对他人和情境均能感到自然舒适的人。
      (3)一致性
      一致性意味着咨询者的言行和情感协调一致。一个对自己的情感没有意识,或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情感语言性质不一致的咨询者,可能会向来访者发出混乱的、矛盾的信息。
      (4)自发性
      自发性即是在没有刻意或做作的行为情况下自然地表达自己的能力。自发性还意味着在没有自习考虑要怎样说或做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机智。然而,自发性不是让咨询者向来访离说出任何想法或情感,尤其是负面情感。
      (5)适当的自我流露
      自我流露是指咨询者以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向来访者披露个人的情况。咨询者自我流露的作用在于∶
      ①产生一个开放而有益的咨询气氛。
      ②缩短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的角色距离。
      ③促进来访者暴露自己的程度,尤其是促进求助者的情感表达。
      ④引起来访者对自己行为知觉的变化,帮助来访者形成新视角,从而发现、认识真正的自我,以便设定合理的咨询目标和方案。
      真诚在实际应用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真诚并不完全等于说真话
      真诚和说真话之间并不能完全划等号,对咨询者而言,真诚应符合一个基本原则,有利于来访者的成长与进步。
      (2)真诚不等于自我的发泄
      咨询员流露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真诚,为的是帮助来访者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倾诉、表达或发泄的需要。
      (3)真诚应适度
      太多、太滥的真诚往往使来访者觉得虚假和做作。真诚是内心自然的流露,不是为了真诚而真诚,真诚建立在对来访者的基本信任和关心的基础上。
      (三)影响咨询关系的其他因素
      1.具体化
      具体化:也称具体性,是指咨询者帮助来访者清楚、准确地表述自己所持的观点、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时间,澄清那些重要、具体的事实。
      咨询过程中,来访者在信息表达时出现下述情况时,咨询者应使用具体化手段∶
      (1)问题模糊
      有些来访者在谈到自己的问题时往往用一些含混的、模糊不清的词语,咨询者就要设法使这些模糊的情绪、想法逐渐清晰起来,让来访者逐渐将自己的问题叙述清楚。
      (2)过分概括
      过分概括即用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看待自已遇到的难题。需要咨询者给予澄清。
      (3)概念不清
      同样一句话、一个概念,在不同人心中有不同的含义。在咨询者向其讲清有关概念之后,不少来访者的问题会自然缓解。同样,咨询者对来访者的反映也要有针对性,不要使用过于含混、大而空的词语,因为咨询者的反应往往对来访者会产生很大影响,会起暗示、强化、评判的作用,所以咨询者的反应要谨慎,否则会使原有的问题更复杂。
      2.即时化
      (1)定义:又称即时性、即刻性。
      ①指咨询者帮助来访者注意“此时此地”的状况,而不要过分地注意过去和未来; ②指当来访者涉及咨询关系时,咨询者对此要敏感,对来访者指向自身的言语、行为、情感予以必要的反应。
      (2)注意事项:
      ①咨询者要即时描述他所看到的正在发生的事情,而不要等到会谈结束或下次会谈时才进行描述。
      ②为反映“此时此地”的体验,即时性句子应该用现在时态。
      ③当谈到你自己的感受时,要表示出“我”这个主体。
      ④要把握好表达即时化反应的时机。
      3.对峙
      (1)定义:对峙又称对质、面质、质询、正视现实等。指咨询者向来访者指出并与之讨论存在于他身上的各种思想、情感、行为之间的矛盾
      (2)适用范围:
      ①来访者的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差异。
      ②来访者的思想、感受与其实际行动之间的差异。
      ③来访者的想象的世界与现实的世界之间的差异。
      (3)妥为使用:
      ①对峙应建立在良好的咨询关系(尤其是高级准确的共情)基础之上,否则对峙就可能是无效的,甚至会导致咨询关系破裂。
      ②可以使用尝试性对峙,在咨询初期尤其重要。在咨询关系建立初期,应尽量不用对峙。
      ③对峙要以事实为依据。对峙的基础是事实,当事实不充分、不明显时,不宜采用对峙。
      八、来访者问题的评估与分析
      (一)评估来访者问题的一般程序
      (二)适宜咨询对象的选择与转介
      1.适宜咨询对象的特点
      (1)智力和人格基本正常
      (2)有强烈的真正的求助动机
      (3)需要解决的问题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
      (4)年龄适宜
      (5)匹配性好
      2.对来访者的问题性质进行鉴别诊断
      指来访者的问题是否属于脑器质性病变、精神病还是严重的人格障碍。
      3.咨询对象的转介
      (1)哪些对象需要转介
      ①咨询内容与咨询者不匹配
      ②价值观念与咨询者不匹配
      ③个性与咨询者不匹配
      ④与咨询者有私人联系
      ⑤来访者有特殊背景
      (2)转介的具体实施
      ①咨询者应首先与来访者开诚布会的谈一次,将转介事宜告诉来访者并用委婉的言辞说明这样做的理由,特别应强调此举完全是为了来访者能获得更好的咨询服务.以免采访者产生误会。
      ②对要接手的咨询者、原咨询者要详细地介绍情况.提供自己的分析,但不要轻易介绍来访者在原来的咨询中提供的一些隐私性较强的材料。也不应对新咨询者的咨询计划给予过多干预
      (三)来访者问题的评估与分析
      1.来访者一般情况和背景信息
      (1)关于来访者身份的信息
      (2)总体外观形象和行为
      (3)与现在问题有关的往事
      (4)以往的精神病史或心理咨询或治疗史
      (5)教育和工作背景
      (6)健康和医疗史
      (7)社会或成长史
      (8)家庭、婚姻、性历史
      (9)精神和神经系统(大脑)状况
      2.来访者求助解决的问题
      (1)发生了什么事情?包括事情的具体情况怎么样?这样的或类似的事情是否以往经常发生?频率和强度怎么样?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生的?
      (2)问题是何时发生的?包括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其时间顺序的重要线索是什么?问题发生前后的情境如何?
      (3)问题在何处发生的?包括问题发生的地点,发生时与何人在一起
      (4)采访者对问题的反应是什么?包括采访者对问题的认知反应、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是什么?
      3.问题产生的原因
      (1)精神分析途径: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来自童年期的心理冲突或创伤性事件,是心理疾病或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所在。
      (2)反射—行为—学习路经:在行为主义看来,人的许多心理问题和症状实际上就是非适应性行为(或适应不良行为)
      (3)人本主义途径:马斯洛认为,只有当基本需要或与基本需要有关的需要受到威胁或挫折时,会产生心理疾病;罗杰斯认为,精神病态是个体在不良社会环境影响下隔离自我实现的方向所致。
      (4)认知途径:个体在认知上的歪曲与局限是造成其情绪障碍和行为适应不良的主要原因。
      (5)生物医学途径:根据心理障碍的生物医学模式而提出,强调心理障碍的生物因素,包含遗传、体质等。
      (6)社会文化途径:产生心理障碍的社会模式,认为心理障碍时个人社会生活的产物,有深刻的社会根源。
      4.对问题的分析
      (1)把问题具体化
      咨询者要非常重视来访者问题的个体差异
      (2)分清表面问题与深层问题
      咨询者若只看到表面问题,则会被来访者牵着鼻子走,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咨询者,若能按照某一途径或框架,将一个个零散的现象综合起来,整体性的看待问题就能找到表面现象背后的根源,这是确认来访者问题的关键之一
      (四)评估来访者问题的主要手段
      1.心理测验
      (1)注意事项
      ①要正确选择测量材料
      ②不要滥用心理测验
      ③测验结果要可靠
      (2)常用心理测验
      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两大类
      (3)常用评定量表
      ①评定量表的主要形式:他评量表、自评量表、检核表
      ②评定量表在心理评估中的价值:客观、数量化、全面、经济
      ③评定量表使用的注意事项
      A对所用的量表的意义应非常清楚
      B对被试有适当的了解
      C要有统一的标准,用他评量表时,最好由两位评定者对同一受评者评定
      D尽量避免偏见造成误差
      E选用经国内修订的评定量表
      2.诊断性会谈
      (1)特点
      ①会谈目的是为了做出正确评估
      ②会谈的相互性
      ③会谈的主体是咨询者
      (2)方式
      ①标准化会谈和非标准化会谈
      ②谈话和观察
      (3)要领
      ①两种表述应避免使用负面的判断性表述,过分的侦查性表述
      ②会谈要领评估病人时,应专心倾听,切身体会、小心导向,适当反应、广泛思考,融会贯通
      九、咨询目标的确立与咨询方法的选择
      (一)咨询目标的确立
      1.确立咨询目标的意义
      (1)咨询目标为咨询活动指明了方向,目标可以帮助咨询者和来访者更明确地预知通过咨询能达到什么目的,以及不能达到什么目的。
      (2)咨询目标给咨询者提供了一些基本参照准则,以便他们能够选择和使用特定的咨询策略和干预方法。
      (3)咨询目标在咨询结果的评价中具有重要价值。它可以用来检验咨询的效果。
      (4)制定咨询目标需要来访者的积极参与,这本身就具有治疗的作用。
      2.咨询目标的类别
      (1)内部的目标和外部的目标
      (2)中间的目标和终极的目标
      (3)一般性的目标和特殊的目标
      (4)矫正、发展和预防的目标
      (5)综合的目标
      3.有效咨询目标的主要特征
      (1)具体:目标不具体,就很难操作判断,目标越具体,越容易见到效果
      (2)可行:目标超出来访者可能的水平或超出咨询者所能提出的帮助,目标就很难达到
      (3)积极:就是要对来访者有建设性、符合其长远发展的需要
      (4)双方均可接受:无论是咨询者还是来访者提出的目标,都要经过双方的讨论、认可
      (5)多层次统一:咨询目标既有长期目标,也有近期目标既有特殊目标,又有一般目标。因此有效的目标是多层次的协调统一
      (6)可以评估:及时评估,有助于看到咨询效果
      (7)属于心理学性质:咨询的目标应属于心理学范畴
      4.影响咨询目标确定的因素
      来访者因素:经济条件,家庭,职业状况,可用于来访的时间
      咨询者因素:所受的专业训练不同,自身的工作时间长短
      (二)咨询理论和方法的选择
      1.选择有效的咨询理论和方法的意义
      (1)提供操作的指导原则
      (2)帮助发现不同事件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共性
      (3)促使对容易忽视的事件及其相互关系给予必要关注和考察
      (4)帮助更加关注有意义的数据或信息,有效解释所表达的含义
      (5)帮助鼓励、支持来访者行为上有意义的改变
      (6)帮助对新旧理论及方法作出评价,是新咨询理论与方法建立的基础
      2.如何识别有效的咨询理论和方法
      (1)清晰,易于交流和理解,内部结构严谨无相互矛盾
      (2)综合性,可以对多种现象进行有效的解释,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3)独特性,在达到预期结果方面具有特效。
      (4)实用性,可以指导咨询者进行有效的实践。
      (5)明确具有启发性,一种有效的理论和方法具有明确的指导。
      3.影响咨询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
      (1)来访者特征
      ①依据来访者问题的性质和程度而选择不同咨询方法
      ②来访者的其他特征
      (2)咨询者的专长和偏爱
      (3)随咨询进展而调整和改变咨询方法
      十、心理咨询中的会谈技术
      (一)会谈概述
      1.咨询性会谈的特点
      (1)会谈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咨询目标
      (2)共情、积极关注、尊重与温暖、真诚、具体化、即时化、对峙等影响咨询关系的因素都是通过会谈发挥作用的。
      (3)咨询者在会谈中起主导作用。会谈虽然是相互的,但是会谈能否达到预期的咨询目标、取得良好的咨询效果主要取决于咨询者的知识、经验、技能以及天赋。
      (4)会谈的技术既体现出咨询者个人的风格,也与咨询者所依据的咨询理论有关。
      2.咨询性会谈的主要类型
      (1)根据会谈的目的和功能,可分为诊断型会谈和解决问题型会谈
      诊断型会谈:在会谈初期进行,目的是首先要区分来访者是否适合进行心理咨询,其次需要分清来访者的问题,到底是出在哪里?什么是对方的主要问题是以后咨询活动的基础.
      解决问题型会谈:目的是帮助来访者产生某种改变。
      (2)根据会谈有无固定的程序,可分为标准化会谈和非标准化会谈
      标准化会谈:这种会谈有着比较固定的程序,问题事先准备好,咨询者以同样内容和顺序向每个来访者提出同样的问题,这种会谈通常对来访者进行诊断评估。
      优点:咨询者主观影响较少,资料较可信、省时,会谈结果也可用来比较
      缺点:过于主动查问,只能获得简单回答,难以取得深入的资料
      非标准化会谈:没有固定的程序,咨询者提问的内容和顺序取决于来访者。
      优点:给双方很大的主动性,使咨询者了解来访者的深层次问题及细节内容
      缺点:容易顾此失彼,不好把握重点和方向,花费时间较多,且受咨询者主观影响较大
      3.影响咨询性会谈的环境(情境)和时间因素
      (1)适宜的会谈环境条件
      (2)会谈场所安静隔音
      (3)会谈场所让来访者感到舒适
      (4)会谈场所中有能说明咨询者专业身份的标记
      (二)会谈中的言语技巧
      1.参与技巧
      参与技巧,也称倾听技巧,倾听来访者的叙述是咨询者在会谈中最先做出的反应,咨询者虽然处于听的位置,但这是一种主动的听是参与式的倾听,强化咨询者自我暴露,表示了对来访者的关注和理解;将来访者的思路引向预定方向,本身就有一定的咨询效果,其作用至关重要。
      常见的参与技巧包括
      ⑴开放性提问:一般来说,会谈开始或转换话题时,大都采用开放性提问,通常以为什么,如何,可不可以,行不行开始,能促使来访者自由的敞开心扉,自然而然的讲出更多的情况和想法。这类问题被一些咨询者认为是最有用的会谈技巧之一。
      ⑵封闭性提问:在会谈内容比较深入,需要缩小讨论范围或探讨某些特定的问题时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封闭性提问不宜过多使用否则会使来访者产生被讯问的感觉,压制来访者自我表达的愿望和积极性,甚至对咨询关系产生破坏性影响。一次不要提出多个问题。
      ⑶鼓励:咨询者直接简明地重复来访者说的话,尤其是重复来访者回答的最后一句,或用一些词语如“嗯,我明白,接着说”等过渡性词语来强化来访者叙述的内容并鼓励来访者进一步讲下去。
      ⑷澄清:澄清是指咨询者要求来访者对于含糊而模棱两可或意义隐藏的语句给予详细具体的叙述。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澄清使来访者表达的信息更加清楚,并确认咨询者对求助者信息知觉的准确性,二是通过澄清可以检查咨询者从来访者信息中听到的内容。
      ⑸释义:释义又称说明或内容反应。是指咨询者对来访者的信息内容加以解释后,再反馈给来访者本人。释义的目的主要在于,一是可以让来访者知道,咨询者已经理解他们的信息,如果咨询者的理解是完整的,来访者就会进一步澄清自己的想法;二是可以鼓励来访者对一些关键想法或事实做进一步阐释,使他们深入的探讨某个重要话题,而不至于分心。
      ⑹情感反应:情感反应与前面的释义很接近,其区别在于释义是对来访者言语内容的反馈,而情感反应则是对来访者情感内容进行再编排后反馈给来访者。
      ⑺概述:概述又称归纳总结,就是用两句或更多的释义或情感反应浓缩来访者表达的信息,换句话说,也就是咨询者把来访者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进行归纳整理,并以提纲的方式将它们准确的复述给来访者。
      影响技巧
      又称干预技巧,从咨询者自己的而角度出发,咨询者总要在某个时候超越来访者,依据所接受的专业训练,所具有的洞察力和人生经验,主动影响来访者,以使来访者成长的更快一些。
      (1)解释:对来访者的思想、情感、行为和事件之间的联系或其中因果关系的阐述。
      ⑵指导:咨询者直接告诉来访者做哪些事,说哪些话,如何做或以某种方式行动。
      ⑶提供信息:当来访者不知道自己如何选择时,提供信息帮助来访者明确解决问题的办法,校正无效的不可靠的信息,帮助他们审视自己的问题。
      ⑷影响性总结:指咨询者将自己所叙述的主题、意见等组织整理后。以简明扼要的方式表达出来。
      ⑸自我开放。自我暴露。指将自己的思想,情感,经验等有关信息告诉来访者。
      3.参与技巧与影响技巧的有效使用
      (1)咨询者所遵循的咨询理论与方法
      不同的心理咨询理论和技巧在使用上有一定的差别
      精神分析学派:最常使用解释,经常使用开放性提问、鼓励、澄清、概述
      行为主义学派:最常使用开放性提问、封闭性提问和指导,经常使用鼓励、澄清、释义、情感反应、概述、提出信息、影响性总结。
      来访者中心学派:最常使用澄清、释义、情感反应,经常使用鼓励、概述、自我开放。
      (2)咨询者个人的特点:咨询者经验和习惯、咨询者人格特点、咨询者的人性观
      (3)来访者的特点:来访者问题的特点,来访者的个人生活状况,来访者的社会文化背景
      (三)会谈中的非言语交流
      1.非言语符号的种类及其功能(p160)
      (1)身体语言:面部表情,目光接触
      (2)辅助语言和类语言
      2.非言语交流与言语交流的关系
      (1)重复:非言语交流重复言语交流
      (2)矛盾:非言语信息与言语信息矛盾
      (3)替代:非言语信息替代言语信息
      (4)补充:非言语信息能够补充或更改言语信息
      (5)强调:非言语信息能够强调语言并加强语言信息的影响
      (6)调整:非言语信息有助于调整交谈
      3.会谈中来访者的非言语行为(p164)
      (1)目光接触
      (2)辅助语言
      (3)沉默现象:创造性沉默,自发性沉默,冲突性沉默
      4.会谈中咨询者的非言语行为
      (1)身体语言
      ①面部表情与目光接触
      ②身体姿势和动作
      (2)辅助语言
      ①咨询者非言语行为,要和言语行为一致
      ②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的非言语行为要保持和谐
      (四)会谈中其他技巧
      1.制约技术
      (1)含义:指在咨询性会谈的恰当时机,咨询者为了保证咨询目标的实现而对咨询活动进行必要的规范
      (2)注意事项:
      ①制约不是惩罚来访者,不要威胁到他的基本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要充分顾及来访者的的社会文化背景。
      ②制约的要求要具体、明确,有具体的操作性
      ②使用制约手段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过早或过迟会使制约不起作用
      (3)使用制约的主要方式
      咨询者与来访者签订协议是制约的主要方式。制定协仅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制定协议时,咨询者首先要向来访者详细介绍心理咨询的本质,特点、要求、具体步骤等,让来访者充分了解有关情况。协议的每一项内容都要经过两方共同商定、认可。
      (4)制约的主要内容
      ①有关来访者的制约内容
      A.使来访者充分认识到自己在会谈中的重要作用。
      B.时间限制,
      C.行动限制.
      ②有关咨询者的制约内容(《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
      2.记录与建立档案技术
      (1)记录方式
      ①录音或录像
      ②笔录
      A.按照笔录的发生时间可划分为现场笔录和会谈后进行的补证。
      B.按照笔录的内容有无固定的格式要求,可划分为结构式(标准化)笔录和非结构式(非标准化)笔录
      (2)记录内容
      ①来访者的基本情况
      ②来访日期、咨询个案编号、咨询者姓名
      ③来访者叙述内容
      ④确认来访者的主要内容
      ⑤咨询意见及方式
      处理多话现象的技术
      (1)宣泄和倾吐型多话及其处理
      咨询者应热情,耐心,尊重,理解和爱护,要认真倾听,给他们以安全感,不可粗暴的打断其叙述。当咨询者根据个人经验判断来访者以足够多的宣泄和倾吐后,可给予必要的指点,使他们适可而止。
      (2)寻求注意型与表现型多话及其处理
      咨询者应表现出耐心和理解,要注意的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可能具有表演型(癔症性)人格特征。应注意及时鉴别诊断和转介。
      (3)掩饰型对话及其处理
      咨询者应首先看是不是有逼迫来访者的成分,如果没有的话则可提醒来访者,“您是不是觉得(自己)有些不安和紧张?”,或直接挑明问题,让来访者正面回答。
      (4)外向性格型对话及处理
      咨询者依据咨询目标和计划适时给予提醒,将谈话切入正题就会正常进行咨询。
      十一、心理咨询中的阻力与干扰
      (一)来自来访者的阻力
      1.阻力的主要类型及其表现形式
      (1)阻力的主要类型
      ①内容阻力:拒绝讨论某些特定领域,因为这些领域使他们产生恐惧或痛苦;
      ②性格阻力:在某些具有戒备心理的来访者身上表现明显;
      ③关系阻力:主要表现不愿意攀近咨询者或从心理敌视.
      (2)阻力常见的表现形式
      ①迟到擅自取消预约好的咨询;
      ②把注意力指向咨询者;
      ③原地踏步;
      ④遗忘;
      ⑤控制交谈主题;
      ⑤提出新的咨询要求;
      ⑦回避咨询者提出的问题
      ⑧为自己的问题辩护;
      ⑨为咨询关系的建立设定先决条件;
      ⑩过多纠缠过去发生的事情。
      2.阻力产生的原因
      (1)来访者原有的非适应性行为仍有一定的心理功能
      以酗酒为例:①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重视 ②提供逃避的方式 ③发泄怒气 ④赎罪
      来访者开始新的行为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来访者存在对抗咨询活动或咨询者的动机
      ①得到自己不需要改变的认可 ②证实自己的某一决定 ③证明是他人的过错 ④操纵并控制他人 ⑤证明它不需要帮助 ⑤战胜咨询者 ⑦满足他人的需要
      3.如何处理心理咨询中的阻力
      (1)咨询者对阻力要持有正确的态度,不要把阻力当作头等大事,不要因阻力指责来访者,不要把阻力扩大化
      (2)适当放松警惕,解除戒备心理
      (3)正确判断,弄清楚到底是不是阻力
      (4)准确区分不同种类的阻力
      (5)咨询双方要适时交流各自的感受
      (二)来自咨询者的干扰
      1.干扰的主要表现
      (1)迟到或取消预先约定的治疗时间,并且准备了一大套有关的理由。
      (2)不是认真倾听来访者的谈话,也不与来访者认真讨论问题。
      (3)会谈时走神或打瞌睡
      (4)会谈时不是讨论来访者的问题,而是讨论自己的事情
      (5)常常忘记有关来访者的信息
      (6)给来访者提出不可能做到的要求
      (7)突然认为来访者有另一个“特殊问题”,要把来访者介绍给其他治疗者
      (8)拒绝与来访者讨论对方认为很重要的问题
      (9)以讽刺的口吻对来访者讲话
      (10)与来访者讨论治疗者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而这种讨论并非有助于来访者问题的解决
      2.干扰的产生原因及其应对
      (1)咨询者把咨询当作满足自身某些需要的手段,而这些需要却不是咨询过程所必须的,于是造成了对咨询的干扰
      (2)由于咨询者的某些特征与来访者不匹配,尤其是在价值观念,信仰和重要的咨询观点等方面发生严重冲突,则导致咨询陷入僵局
      (3)咨询者的刻板印象和移情也会对咨询带来干扰
      (4)咨询者缺乏自信心而影响咨询技能的发挥
      (5)由于咨询出现失误而造成干扰
      (6)咨询者自身的其他问题也会给咨询活动带来一定的干扰
      十二、咨询效果的评定与行为改进的维持
      (一)咨询效果的评定
      1.咨询效果的评定内容和工具
      咨询最后咨询者要对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以及是否达到咨询目标进行评估,这种评估会使咨询者知道何时结束咨询,何时修补干预行动计划,评估结果出现的进步常常会鼓励强化来访者。
      (1)评定内容:
      ①咨询的有效性:指经过咨询和治疗后,来访者心理与行为出现的改进和积极变化。
      ②不良结果:指经过咨询和治疗后,来访者的问题,症状发生恶化或出现新问题,但要区分哪些是原有不适哪些是由咨询治疗引起的。
      ③效率:指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效果与花费在咨询和治疗上的人力物力时间金钱之比。两者比值越大说明咨询和治疗效果越好。
      ④多种指标的综合评定:评定指标包括主观的客观的,定性的定量的,即时性的连续性的,不同评定者的,内容涉及症状,体征,心理状态,行为方式等。
      (2)咨询效果的评定工具
      ①标准化的评定工具
      ②自设评定工具
      2.咨询效果的评定者
      (1)来访者对咨询效果的评定
      (2)旁观者对咨询效果的评定
      (3)咨询者对咨询效果的评定
      3.咨询效果的评定时期
      初期的效果评定:多半是经过暗示而产生的短暂结果,往往不持久,可能又恢复到原来状况。
      中期效果评定:外显行为的改善,可能短暂可能长久。
      后期效果评定:属于人格变化效果维持比较持久。
      远期的效果评定:长期的跟踪评定如随访。
      4.咨询效果的临床显著性和统计显著性
      (1)临床显著性:指一种心理咨询满足由来访者、咨询者、研究者所设定的效果指标的程度,这反映从临床角度咨询的有效程度
      (2)统计显者性:指在对咨询效果进行随机大次数观察和实验中所呈现出的显著性程度,亦即咨询效果在统计学上的显著程度,统计显著性可为咨询和治疗教学的评定提供基本依据,局限性如下:
      ①没有提供关于来访者对咨询的多种不同反应的信息,而这类信息可能对咨询者更重要
      ②咨询和治疗结果在统计学有显著性,不意味着它也有临床显著性或临床意义
      (二)咨询效果的维持和巩固
      1.咨询效果的维持、巩固
      (1)“归同一维持模型”是指来访者对自己所取得的行为改进作出什么样的归同对他们未来的行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最低限度奖励或惩罚原则亦称”巧控制思想”:要想使来访者获得的咨询效果维持和巩固下去。咨询者就应该设法使自己在咨询中的作用更隐蔽和不明显,不使来访者觉察到自己的进步是由咨询者引起的。突出其自身的作用,减少他们受控制的感觉。
      2.咨询的结束
      (1)咨问者要对来访者进行一次总结性会谈;回顾咨询要点,检查咨询目标实现的情况。回答来访者进一步提出的某些疑问,指出还有哪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2)开放性一次性治疗:每一次治疗既为本次治疗划一个句号,又为下一次治疗留有余地。
      十三、精神分析疗法
      (一)精神分析疗法的概观
      1.精神分析的历史与现状
      精神分析是现代心理治疗的奠基石。但它的影响远不是局限于心理治疗领域。它既是一个系统的疗法,又是整个现代心理治疗的基础。精神分析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有弗洛伊德和布洛伊尔合著的《癔病研究》被视为精神分析学说的开端。布洛伊尔和弗洛伊德所用的治疗方法称为疏泄法。治疗目的是要把病人的那些因受到阻碍而导致症状的情感引入正常轨道,使之得以释放。疏泄法中的关键技术是催眠。
      新弗洛伊德的几个代表人物是霍妮、弗洛姆、莎莉文和埃里克森等入。他们互相之间有分岐,但在以下几点上有共同认识∶
      (1)在对人性的理解上,更强调社会文化因素而不仅是生物学因素
      (2)性本能的作用被弗洛伊德夸大和歪曲了,与其说性本能及其冲突决定人格,不如说人格决定性反应
      (3)在性格的形成、焦虑及神经质的产生上,人际关系是最重要的原因
      (4)早期经验仍然重要,但重要的不是心性发展中的冲突,而是一般的家庭教养关系及其作用方式
      2.精神分析治疗的特点
      (1)治疗目标:缓解和改变人格
      (2)病人的选择
      并非所有的精神病人都适合做精神分析疗法。传统上认为最适用于精神分析疗法的是歇斯底里症,强迫症,焦虑症和恐怖症。有人提出年轻、有吸引力、善言谈、聪慧和成功的病人,较适合做精神分析。更深入的一些研究,尤其强调来访者的两个特点,一是智力,主要是领悟力,言语表达能力,二是动机即缓解症状和改变现状的愿望。
      (3)治疗时间
      传统精神分析的一大特点之一是旷日持久,一般一个病人需要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每周四五次治疗会谈,每次50分钟,当代精神分析已在这方面做了大的改变,时间一般在6~18个月,会谈时间也改为每周一次。
      (二)精神分析疗法的理论
      1.无意识和压抑理论
      (1)无意识:无意识称潜意识,指人们对自己的行为的真正原因动机不能意识到,另一个指人们在清醒意识下面还有潜在的心理活动进行着,包含了各种为人类道德法律不能容许的,原始的动物性的本能的冲动有关的欲望。
      (2)前意识: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其中的经验经过回忆是可以记起来的。意识:可以直接感知到的有关的心理成分。
      (3)意识:是可以直接感知到的有关的心理成分
      (4)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的动机都是向上运动的,向外推的,而意识却是以相反的力量,向下向内紧压,这就是压抑
      (5)压抑的功能是把主体的经历和回忆,各种欲望和冲动保存和压折起来,不让它们在潜意识中出现。但这些东西并未消失,而是一直潜伏着,活动着,在压抑的作用下存在于无意识中。
      (6)病态的压抑则可导致心理疾病--以神经症的形式表现出来。
      2.人格构成学说
      (1)本我、自我和超我
      ①本我:又称它,它我,原我,伊特,是人格中最原始的最模糊的最不容易把握的部分,由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所组成的。遵循快乐原则,婴儿人格结构完全属于本我。
      ②自我:是现实化了的本能,在现实反复教训之下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遵循现实原则,对本我有检查权防止被压抑的东西扰乱意识,在超我指导下按外部现实条件驾驭本我要求。
      ③超我:也称理想自我,自我典范。是从自我发展出来的一部分,道德化了的自我,遵循道德原则,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良心,是惩罚部分,告诉个体不能违背良心。一个是自我理想,是积极的抽象的,希望个体为之奋斗。超我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高级方向。
      (2)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
      ①压抑:一些为社会伦理道德所不容的冲动,欲望在不知不觉中被压制在无意识之中,使人自己不能意识到其存在这种机制,叫做压抑
      ②投射:把自己的愿望、动机归于他人,断言他人有此动机,愿望这些东西往往都是超我所不能容的
      ③否认: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拒绝承认那些使人感到焦虑痛苦的事情,似乎从未发生过
      ④退行:当遇到挫折和应激时,心理活动退回到较早年龄阶段的水平,以原始、幼稚的方法对付当前情景
      ⑤固着:心里未完全成熟,停滞在过去某一心理发展水平
      ⑥升华:把为社会、超我所不能接受,不能容许的冲动的能量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能量
      ⑦置换:因某事而起的强烈情绪和冲动,不能直接发泄到这个对象上去,就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了
      ⑧抵消:以从事某种象征性的活动来抵消、抵制一个人的真实感情
      ⑨反向形成:把无意识中不能被接受的欲望和冲动转化为意识中相反的行为
      3.性心理的发展
      (1)性本能
      生本能使生命得以延续和不断发展,而死本能要使生命回复到无机状态。弗洛伊德认为以□□为基础的种族保存本能背后还有一种潜力叫做力比多,力比多又称性力。是一种力量、一种本能。力比多驱使人寻求快感的满足,为人的行为提供动力。
      (2)性心理的发展
      1.口唇期(0~1岁左右)
      此期中,婴儿的主要活动为口腔活动
      2.□□期(1~3岁左右)
      此期中,婴儿要接受排泄大小便方面的训练,主要为肌肉紧张的控制
      3.□□期(3~6岁左右)
      此期中,儿童能分辨两性了,产生了对异性双亲的爱恋和对同性双亲的嫉妒,此外,生殖器部位的刺激也是快感的来源之一。
      4.潜伏期(6~12岁左右)
      此期中,儿童□□倾向受到压抑,快感来源主要是对外部世界的兴趣。
      5.生殖器期(12~18岁左右)
      此期中,兴趣逐渐转向异性,幼年的性冲动复活,性生活继续沿着早期发展的途径进行。
      4.神经症的心理病理学
      (1)症状的意义
      神经症的症状是性的满足的代替物、症状既可以达到□□满足的目的,也可以达到禁欲的目的。弗洛伊德认为,症状是被压加到无意识中的欲望寻求满足的曲折的表现,是压抑与被压抑的两种势力相妥协的结果。
      (2)神经症的心理病理学
      在神经症中,弗洛伊德的学说所涉及的是癔病、强迫症和恐怖症这三种类型的神经症。精神分析学说认为,焦虑是理解神经症的关键所在。焦虑是一种弥漫性的恐惧的体验。由于有焦虑体验者无法意识到其恐惧的具体对象,所以焦虑被称之为"无原因的恐惧"。自我先预感到某种危险的存在,产生了焦虑,为防止焦虑的发展而对力比多的要求实行压抑的,即是焦虑造成压抑,而不是压抑引起焦虑。
      (三)精神分析的治疗
      1.治疗的原理
      治疗原理:促使无意识过程向意识过程转化
      (1)精神分析把无意识的心理冲突看做神经症的根本原因
      (2)把这一系列的无意识过程和材料经过分析,解释,让病人在意识层面得以了解和领悟
      2.治疗的方法
      (1)自由联想:让病人舒适躺着,把自己想到的一切都讲出来,不论其如何微不足道,荒诞不经都要如实报告出来,分析家则在于对对方所报告的材料加以分析解释,直到从中找出病人的无意识的矛盾冲突,即病的起因为止。
      (2)释梦:用自由联想技术要求病人对其梦中内容进行自由联想,通过联想治疗者就可以获得梦的真实意义。
      (3)阻抗:病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回避某些敏感的话题,有意无意地使治疗重心偏移,分有意识和无意识阻抗。
      (4)移情:病人会把自己对其他人的感情转移到治疗者身上
      (5)解释:目的是让病人正视他所回避的东西或尚未意识到的东西,使无意识内容变成意识的。
      3.治疗的实施
      精神分析治疗的对象是癔病,强迫症和恐怖症病人。
      在正式开始前先经过两周的试验性分析阶段,以排除在初次会谈中确定的对象中仍有不适合于精神分析的治疗的对象的;
      之后进入治疗第一阶段,目的在于建立治疗的同盟关系;
      第二阶段是移情的出现及其解释;
      第三阶段治疗的修通帮助病人克服各种阻力;
      第四阶段治疗的结束阶段,要彻底解决病人产生的移情。
      (四)精神分析治疗的发展与评价
      1.精神分析疗法的发展(p234)
      2.精神分析疗法评价
      (1)第一个对人类无意识心理现象做出了系统探讨,对成年人人格结构分析,符合当代的看法,偏重从生物学角度看待人格发展原因,正因为他是第一个所以他对后来出现的各种疗法都有重大影响。
      (2)它的疗效并不是很肯定,疗程太长,花费太大,太强的生物决定论色彩,单纯强调生物本性的作用,把性本能作用强调过头不符合事实。
      (3)忽视环境社会力量的作用,他收集资料处理解释资料的程序完全不符合一般科学研究的要求。
      十四、行为疗法的理论和方法
      (一)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
      1.经典条件作用原理
      (1)以巴甫洛夫和霍尔为代表的经典条件反射为基础的治疗方法,巴甫洛夫这种后天习得的对一个对中性刺激的反射行为就称为条件反射
      (2)华生行为主义又称“刺激-反应心理学”既“S-R心理学”。华生认为,行为是有机体应付环境的全部活动,刺激是指引起有机体行为的外部和内部的变化,而反应则是指构成行为最基本成分的肌肉成分和腺体分泌。
      2.操作条件作用原理
      (1)斯金纳强化理论:即一种行为过程的发生次数受该行为后果的影响而改变
      (2)斯金纳坚持“S-R”,更着重于研究反应,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3.模仿学习原理
      (1)班杜拉认为人的社会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认为在过程中有决定性影响的是环境
      (2) ①强调人的行为是内部过程和外部影响交互作用的产物
      ②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
      ③强调观察学习的重要性
      ④强调自我调节的作用
      (二)行为治疗的基本假设和治疗过程
      1.行为治疗的基本假设
      (1)人的行为,不管是适应性的还是非适应性的,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并由于强化而得以巩固。某一行为不再具有社会适应性时,该行为就会减弱消退,而某些行为在丧失了社会适应性后仍不消退,这就需要借助治疗者的帮助来改变。
      (2)通过奖赏或惩罚的强化方式,可以控制行为的增减或改变的方向
      2.行为治疗的基本特点
      (1)行为治疗的对象是个体的非适应性行为
      (2)行为治疗强调环境事件的重要性
      (3)行为治疗不对行为的潜在动因进行假设
      (4)行为治疗是一种系统的,可操作性很强的方法
      3.行为治疗的基本过程
      (1)了解来访者非适应性行为或疾病产生的原因
      (2)确定需要矫治的目标行为
      (3)向来访者说明行为治疗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4)采用专门的行为治疗技术或配合必要的药物、治疗器具进行治疗
      (5)根据行为治疗技术的性质及来访者行为的改变情况,给予正负强化
      (6)根据治疗的转变情况,调整治疗方法
      (7)将治疗效果迁移到非治疗情境中
      (三)行为治疗的常用方法
      1.放松训练:又称松弛疗法,是通过一定程序的训练,学会精神上,躯体上放松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其核心理论认为放松所导致的生理改变对应激所导致的生理改变是一种对抗力量。
      (1)主要类型
      ①渐进性肌肉放松
      ②自生训练
      ③自我催眠
      ④静默
      ⑤生物反馈辅助下的放松
      (2)实施的基本条件
      ①精神专一:要求自己集中注意于身体,感觉思想或想象
      ②被动态度:当思维或想象发生分心时,教导自己不理睬,无关刺激而重新集中注意力于精神专一;
      ③减低肌肉能力:处于一种舒适的姿态,减低肌肉紧张
      ④安静的环境:闭目以减少外来的分心,宁静的环境可以减少外来刺激的传入
      ⑤有规律的进行训练
      2.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疗法或缓慢暴露法,主要运用交互抑制原理或对抗条件作用原理,在系统的程序下,从轻而重的逐渐消除在某一特定的情景下产生的超出一般紧张的焦虑或恐怖状态。
      治疗原理:交互抑制原理,两种相对情绪交互作用,产生抵制和抵消
      治疗程序:放松性训练→建立焦虑等级表→系统脱敏(自动化脱敏,接触脱敏法,实际场所脱敏,情绪性表象法)
      3.冲击疗法:又称情绪冲击疗法或满灌疗法,是一下子就将来访者置于能引起其极大恐惧的刺激情境中,意图物极必反,从而达到消除恐怖情境的目的。
      (1)治疗原理、类型和使用原则
      治疗原理:患者的害怕恐惧反应是过去习得的,现在将患者置于感到害怕,恐惧的事物面前,这时如果没有真正的危害发生,那么最终患者会使恐惧情绪消退
      治疗类型:现实冲击疗法和想象冲击疗法
      使用原则:沃尔普说,冲击疗法应是在任何一种其他的疗法都失败之后再使用,因此,冲击疗法不宜滥用,而且应该对使用治疗时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周全的考虑和有效控制,以尽量减少风险性和危害性
      (2)治疗程序
      ①向患者详细介绍有关情况,签署治疗协议
      ②进行身体及精神科检查
      ③治疗场地及其他条件的准备
      ④实施冲击
      4.操作条件治疗法:又称强化方法,以操作条件作用原理为依据的,一个行为发生后,由紧随其后出现的直接结果来决定加强或减弱该行为再发生的可能性。
      (1)强化和惩罚的类型
      正强化:给予一个好刺激
      负强化:去掉一个坏刺激
      正惩罚:施加一个坏刺激
      负惩罚:去掉一个好刺激
      (2)具体方法
      ①差别强化法
      差别强化法亦称为阳性强化法,作为一种行为矫正手段,差别强化用以提高正性行为的出现频率,降低负性行为的发生频率
      有效实施差别强化需要几个步骤
      A明确治疗目标
      B确定强化刺激
      C实施强化
      D泛化计划
      ②塑造法
      塑造是用来培养一个人目前尚未做出的适应性行为的手段,它可以定义为使个体行为,不断接近目标行为,而最终做出这种目标行为的差别强化过程。
      塑造的实施一般包括如下过程
      A定义目标行为
      B确认初始行为
      C选择塑造步骤
      D选定强化刺激物
      E实施塑造
      ③代币法
      代币法也称代币管制法或代币治疗法,它是一种运用强化原理来增加参加治疗或教育的个体的期望行为的行为治疗技术
      ④厌恶疗法
      在不适应性行为发生时,提供令人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使被治疗者产生厌恶的心理或生理反应,以此作为对不适应行为的正性惩罚,使不适行为与厌恶反应建立起条件联系,从而达到戒除不适应行为的一种行为治疗技术
      厌恶疗法的操作程序
      A确认靶症状
      B选用厌恶刺激
      C把握施加厌恶刺激的时机
      自我控制疗法:又称自我管理疗法,作为者本人用行为矫正法矫正自己的行为时,这个过程就称自我控制疗法
      (1)临床意义
      ①非期望性行为过剩的原因
      A当它出现时,总是得到及时的强化
      B没有对抗他出现的期待行为
      ②期望性行为缺乏的原因
      A当该行为出现时,没有得到及时的强化
      B与他有关的对抗性行为立即被强化
      (2)操作程序
      ①治疗对象要事宜确定
      ②适宜的治疗目标
      ③自我监督
      ④自我强化
      (3)具体技术
      ①前提控制术:该技术是指通过对某些物理或社会环境等前提刺激的调节控制,以促使期望行为的发生,并使对抗行为不易出现
      ②行为契约:行为契约是一份写好的文件,其中包括所确定的靶行为,行为改变进度的安排及奖惩办法等
      ③社会支持:社会支持也是一种自我控制方法,它可以预防或阻止行为者的不自觉行为,也就增加了成功的可能性
      ④自我指令及自我鼓励:这种特殊的自我对话方式,可直接影响个体的行为
      6.模仿法:又称示范法,其原理主要来自社会学习原理,利用人类通过模仿学习获得新的行为反映的倾向,向某种具有不良行为的人呈现某种行为榜样,使其从事相符行为,从而消除不良行为,建立适应性行为的治疗方法。
      (1)操作程序
      ①选择合适的治疗对象
      ②设计示范行为
      ③对正确模仿行为予以强化
      (四)行为治疗的简要评价
      总体来说,行为治疗的出现是对传统的西方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的一个突破,它打破了精神分析治疗当时在西方一统天下的格局证实了,在不了解心理问题的症结时也可就行为来实施治疗,克服了精神分析治疗摸索不定,疗程冗长的不足,虽然行为治疗的正式开展还不到半个世纪,仅局限于那些与行为方式相关的问题,不重视认知,就事论事、对症治疗、难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但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行为治疗仍不失为当今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
      十五、理性—情绪疗法
      (一)理性—情绪疗法概观
      1.理性—情绪疗法的历史
      (1)酝酿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后渐趋成型
      (2)70年代以后,有越来越多的临床心理学家加入了理性情绪疗法的阵营,理性情绪疗法的原理被应用于多种多样的情绪障碍的治疗,出现了不少阐述理性情绪疗法的著作
      (3)到了80年代,理性情绪疗法已经成为了一个国际文明的心理治疗体系
      2.理性—情绪疗法的特点
      (1)人本主义倾向:埃利斯认为人有其固有的本性,虽然人先天生物中有好的也有坏的,但人要活着活的快乐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是人的本性。目标就是帮助人克服其非理性的行为,帮助他获得其生命最大的价值,追求长远的幸福而不是短暂的快乐,强调人能够自己救自己而不必信仰上帝。
      (2)教育的倾向:治疗过程有很强的教导味道,经常用讲解,辩论方式教导来访者不合理的信念,并使用大量阅读的书籍,讲座等来教会来访者以合理信念取代非合理信念的思考方式。
      (3)强调理性,认知的作用:一个基本假设是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情绪受制于认知。
      (二)基本理论
      1.主要的理论概念
      (1)理性--情绪疗法的人性观
      (2)健全的人和咨询目标
      (3)目标,意图和理性
      (4)心理过程的互动及认知的地位
      (5)两种基本的生理倾向
      (6)两种基本的生理失调①自我失调②不适失调
      2.分析和确定患者的问题:ABC理论框架
      A代表诱发性事件
      B代表对诱发性事件的认知和信念
      C代表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或结果
      埃利斯认为,人的情绪不是由于某一诱发事件引起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最后导致在某一特定情境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
      3.其他重要概念和观点
      (1)次级症状:一个人在C点产生情绪失调,体验到焦虑、抑郁、自卑或愤怒等痛苦感受时,会把相当大一部分注意力转移到这些心理痛苦上,以同样非理性的信念和自损思维来对待自己的情绪症状。
      (2)咨访关系:RET赞成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建立一种亲密关系,也赞成运用共同感倾听、情感反映等技术来建立关系。
      (3)整体机能观和综合的改变途径
      (4)领悟与行为改变
      (三)实际运用
      1.治疗关系
      (1)治疗环境
      ①无条件接受患者--尊重
      ②若患者有要求,治疗者可以把自己的情况告诉患者。--真诚
      ③营造幽默感,幽默有利于态度缓解
      ④共情,情感共情和哲学共情
      2.治疗形式
      注意:
      ①避免以过分的友谊和情感投入的方式与癔症患者进行互动
      ②避免以过分理智的方式对待强迫症患者
      ③避免以过分直率的方式对待那些易感到自已受到威胁的患者
      ④避免以过分活跃的方式对待那些易陷入消极被动状态的患者
      2.治疗策略
      (1)情绪和行为失调是由于认知上的先入为主。这些认识以绝对化的形式出现,治疗者可训练患者仔细观察自己心理上的问题,并寻找到观念上的根源。
      (2)人是有自我决定能力的,他们可以选择有效的方式,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3)运用认知、情绪和行为的方法可以改变不合理的、绝对的信念。以获得较大程度的自由自己的选择。
      3.基本步骤
      因为理性情绪疗法认为人们的情绪障碍是由于人们的不合理的信念造成的,因此,这一治疗就是用理性治疗非理性,以改变认知为主的治疗方式来帮助减少或消除他们的情绪障碍。
      (1)介绍理论知识即abc理论,向来访者指出其思维信念是不合理的,帮助他们搞清楚为什么会这样。
      (2)找出不合理信念,他们的情绪困扰不是因为早年生活的影响,而是由于现在他们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导致的。
      (3)通过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的方法为主的治疗技术,帮助来访者认清不合理信念进而放弃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帮助来访者产生某种认知层次的改变。
      (4)帮助来访者建立新的合理信念,帮助他们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理性--情绪疗法具有典型性得治疗步骤也可以归纳为:
      (1)检查患者是否愿意做在预备阶段而布置好的作业。
      (2)询问患者最紧迫的首要问题
      (3)帮助患者认识到“必须性”的不合理信念,和由此而产生的绝对化的评价与情感、行为问题的关键,以及前者是怎样引起后者的
      (4)通过查询支撑患者不合理的必须性信念、绝对化评价的有关证据来达到质疑的目的
      (四)障碍及其解决
      1.关系障碍
      首先是源于不适当的医患关系组合;另一种出现在治疗家与患者相处关系过好,以至于许多其他琐碎的小事转移了双方的注意力,结果使治疗本身受到了影响,克服方法是治疗家首先要让自己,然后是患者克服低水平的挫折承受度,进而从“良好”关系所带来的暂时欢乐中走出来。
      2.来自治疗家的障碍
      (1)技术取向的障碍
      (2)失调取向的障碍
      3.来自患者的障碍
      (1)在治疗中表现很差,不能持续进行认知上的自我质疑的人,其特点是极度困扰、夸张、缺乏结构、抵制作业
      (2)不但拒绝承认有不适当的情绪,拒绝改变信念和行为,而且极为压抑、迟钝、并非常困扰,充满反抗情绪
      (3)对挫折的容忍度极低,右边严重不良癖好,生活混乱无序,拒绝在治疗中做出任何努力和付出
      (五)理性—情绪疗法评论
      1.理性—情绪疗法的贡献和局限
      局限性:
      ①何为理性?是一种循环定义,并非无心理障碍的人就是有理性的人,因为几乎人人都经常有不合理的信念。
      ②理性情绪治疗法追求速效,主动,治疗者像一个强有力的辩论对手,对患者的非理性步步逼近直到对方投降,不太注重咨访关系。
      ③治疗者容易超过功能干预而进行了内容干预,这一点应该引起注意。
      贡献:
      ①理论假设有相当牢固坚实的基础,对人类关于理情关系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②它对待方法和策略的折中主义态度,主张有效即可有用。
      2.RET在我国应用的几点考虑
      (1)当事人和问题的选择
      (2)非理性信念的文化差异
      (3)口服与心服
      十六、患者中心疗法
      (一)患者中心疗法概观
      1.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发展过程
      (1)第一阶段:以罗杰斯1942年出版的《咨询和心理治疗》一书为标志
      (2)第二阶段:以《当事人为中心疗法》于1951年出版为标
      (3)第三阶段:经验阶段
      (4)第四阶段:约始于70年代初“以人为中心治疗”阶段
      2. 以人为中心疗法的特点(强烈的人本主义倾向)
      (1)基本理念的人本主义色彩,相信人本质上是好的,相信人有完善的方向发展强大潜力,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价值尊严,人本主义主张从健全的人身上去观察人的基本属性,这样才能正确把握人是什么样的根本属性。
      (2)重视当事人的主观经验世界
      (3)反对教育的行为,控制的治疗倾向
      (4)由来访者主导治疗过程
      (5)咨询者来做来访者的“朋友”和“伙伴”
      (二)以人为中心疗法的有关理论
      1.对人的基本看法(以人为中心疗法的人性观)
      (1)人的主观性:罗杰斯认为一个人发怒是有怒而发,绝不是受到肾上腺素的影响,一个人总是朝着自我选择的方向前进,他总是要实现自己的需要。
      (2)人的实现的倾向:罗杰斯坚信人类的发展是朝着自我实现的方向迈进,具有实现的倾向,认为所有的心理问题及困扰是由于这种实现的倾向的阻滞而造成的。
      (3)对人的其他看法:罗杰斯认为人基本上是诚实的、善良的、可以信赖的,而某些恶的特征是由于防御的结果而非本性。
      2.有关自我概念的理论
      罗杰斯和其所倡导的以人为中心的理论认为有必要将自我与自我概念区分开
      自我:一个真实的自我。
      自我概念:一个人对他自己的知觉和认识。
      当自我与自我概念的实现倾向相一致时,人就达到了理想状态,即达到了自我实现。当自我的经验体验与自我概念相矛盾冲突时,自我概念就受到了威胁产生了恐惧,一旦防御机制失控就会产生心理失调,基于这个罗杰斯提出患者中心疗法,是以来访者为主的导的治疗方法。
      (1)自我概念的发展
      ①有机体的评价过程:对于现实的或真正的自我来说是一个中心概念。一个人的有机体的评价过程与他对体验的评估。和根据这种体验能否满足实现的倾向的情况而得出的评价的价值排列有关。
      ②自我概念早期发展:自我概念最初是由大量的自我经验体验堆砌而成的。由在各种情境中区别作为主体的“我”和作为客体的“我”以及自己的经验构成。
      ③价值的条件化:那种不正确的评价不是建立在个体自身的有机体的评价过程之上的而是建立在他人评价之上的,被称为价值条件化。
      ④在自我概念中,价值条件作用的影响。
      不同个体在价值条件作用内化的程度上各不相同,如,挣钱很重要,如果我不能挣很多钱我就是失败者,价值条件作用的内化,会降低人的自身评价作用,产生自我压抑。
      (2)自我概念与心理失调(什么原因使他们保持了现在的这种行为)
      ①经验或体验的过程
      ②自我概念和经验体验不一致。
      ③潜意识、防御和焦虑。
      ④崩溃和紊乱状态
      ⑤自我概念是了解心理失调的关键。
      (三)治疗过程和策略
      1.治疗的目标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的基本目标可以说是去伪存真,“伪”就是一个人身上的那些与价值条件化了的自我概念相一致的。或者说由这些自我概念衍生出来的生活方式,思想行动和体验方式。“真”就是一个人身上那些本性。属于他真正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
      2.治疗的过程
      (1)来访者前来求助。
      (2)治疗者向来访者说明咨询和治疗的情况。
      (3)鼓励来访者情感的自由表现。
      (4)治疗者要能够接受认识,澄清对方的消极情感。
      (5)来访者成长的萌动。
      (6)治疗者对来访者的积极的情感要加以接受和认识。
      (7)来访者开始接受真实的自我。
      (8)帮助来访者澄清可能的决定及采取的行为
      (9)疗效的产生。
      (10)进一步扩大疗效。
      (11)来访者的全面成长。
      (12)治疗结束。
      3.非指导的治疗方式
      来访者中心疗法即是非指导的治疗,其重视个体心理上的独立性和保持完整的心理状态的权力。非指导的治疗着眼点在来访者而不是来访者的问题,一旦来访者对自己与现实的关系有了充分的理解之后,他就能够选择适应环境的方法。由于其领悟力的提高和经验的增长,他将更有能力去应付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
      (1)非指导的治疗者常用的会谈技巧顺序如下。
      ①以某种方式确定来访者表达自己的所反映的情感与态度。
      ②确定或说明来访者的行为举止所反映的情感与态度。
      ③指出对话的主题,但让来访者自行发挥。
      ④确定来访者谈话的主题。
      ⑤提出非常特定的问题。
      ⑥讨论说明或提供与问题或治疗相关的信息。
      ⑦根据来访者的情况确定会谈的情景。
      4.治疗者与来访者的关系
      罗杰斯认为,治疗者的主观态度影响着治疗关系的质量,而治疗关系对来访者的人格的改变所产生的影响远远大于治疗者所采用治疗技术的作用。
      (1)共情式的理解与交流
      ①治疗者的非言语性行为。
      ②治疗者与来访者的言语交流之中。
      (2)真诚地交流(注意事项)
      ①从角色中解放出来。
      ②自发性的交流。
      ③非防御的态度。
      ④一致性。
      ⑤自我暴露。
      (3)积极关注式地交流。
      (4)会谈技巧:鼓励重复及对感情的反映。
      ①完全接受来访者所体验到的任何情感,思想变化等,对此不加评判。
      ②深刻理解来访者情感和体验所包含的个人涵义。
      ③伴随来访者对自身的探索。
      ④相信“有机体的才智”能够引导治疗者和来访者双方走向来访者问题的内核。
      ⑤帮助来访者充分的体验其情感。
      (四)患者中心疗法评价
      1.患者中心疗法的贡献
      (1)对咨访关系的研究
      他首先是从实践中发现了咨询关系对促成来访者改变的至关重要的作用;然后又从理论上阐明了何种资访关系会导致积极改变;最后,它令人信服的提炼出良好的咨访关系的一些基本要件。
      (2)对人的能力的积极信念
      这种能力一是当事人的自我指导能力,一是自我负责能力。可以推动咨询取得进展,推动来访者发生改变。
      (3)最后一个贡献是,患者中心疗法强调咨询者这个人,他的人格和态度的作用,而不是方法和技巧的作用,这对咨询者形成自己的咨询思想是有积极意义的。
      2.患者中心疗法的局限
      (1)整个体系透露出一种强烈的重情轻理的气息,把人的情绪感受摆在第一位,理性却退居不重要位置。
      (2)这个体系的个人主义倾向,调教出来的当事人一旦回到现实生活中会产生更多的人际冲突。
      (3)咨询者显得过于消极,有时候受来访者的操纵。
      (4)排斥任何诊断或评估,不对障碍进行分类,也忽视具体策略和技术的运用。
      十七、 森田疗法
      (一)森田疗法产生的背景及森田正马其人(p353)
      (二)森田神经症
      1.关于森田神经质的观点
      要达到彻底治疗的目的,就要了解和掌握神经质特点。给予恰当的指导和纠正。让他们以健康人的态度去生活,他们才能最终恢复健康。
      2.森田神经质的形成(森田疗法理论)
      ⑴生的欲望:
      ①希望健□□存或者苛刻地是说,不希望有任何不适存在。
      ②希望更好的生活具体地说,包括比别人更好和比过去更好,希望被人尊重。
      ③求知欲强,肯努力,他们的理想,自我比现实,自我要高大完美的多。
      ④希望成为伟大的人,幸福的人。
      ⑤希望不断向上发展。
      ⑵疑病性基调。(是神经质者的素质性因素所决定的)
      对神经质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疑病性基调。神经质者除了生的欲望比较强烈还具有敏感内省、强烈的的素质特征,生活中不愉快的、疾病的与死亡有关的痛苦打击都会使之产生疑病性体验和恐怖体验、精神失衡
      ⑶精神交互作用。
      对症状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推动作用的是神经交互作用。
      (三)森田疗法的适应症和治疗原则
      1.森田疗法的适应症
      (1)普通神经质
      包括有头痛、头重、头部晕眩、易兴奋、易疲劳、头脑不清、脑力减退、注意力不能集中、失眠、乏力、肠胃神经症症状、性功能障碍、震颤、书写痉挛、杞人忧天式的忧虑、劣等感等所谓的神经衰弱性症状。
      (2)强迫观念症状
      包括强迫意向以及不洁恐怖、疾病恐怖、不完善恐怖、尖锐恐怖、高空恐怖、广场恐怖、杂念恐怖等恐怖症症状,以及由此引起的对应现象,难以摆脱的矛盾,强迫观念。
      (3)发作性神经症
      包括心悸发作、焦虑发作、呼吸困难发作等焦虑症症状。
      2.森田疗法的治疗原则
      (1)顺其自然:对待日常发生的不适不良感受以及各种杂念采取接受,容忍,承认不抵制的态度,认识到要以主观力量去改变自然存在的事物和规律是不正确的,是违背自然的,不排斥症状不力图去掉偶尔的杂念其结果不仅仅表现与自然协调,减少了痛苦感,最终打破精神交互作用,消除症状,达到无为而治境界。
      (2)思想矛盾,事实唯真:很多患者表现为在个人的症状上的主观感受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人们这种感受是正常的,人们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都会有一定的距离,但神经质患者会过度注意,而且悲观,敏感,甚至忽略客观现实,形成了思想矛盾。对于这样的患者困扰,森田引导患者以客观现实为依据,思考分析问题,来批判自己修正自己错误观点,以达到顺其自然消除烦恼。分析事物要以事实为依据判断一个人好坏不以他的想法,而以他的行为为标准,以顺应自然态度不排斥这种症状,以健康人的心态去工作生活这就是事实唯真原则。
      (3)忍受痛苦,为所当为:在向患者反复说明以上两个原则道理后患者对森田思想有较多了解,但长时间形成的症状不会很快消失,患者仍被不良感受所困扰甚至顽固认为自己不能做生活中的事情,甚至还有患者坚持认为自己的症状是自己人生最大的障碍,只有先消除掉才能安排自己生活。森田指出这是错误的并指导患者在症状仍然存在情况下也要努力做好应做之事这就忍受痛苦为所当为。
      (四)森田疗法的治疗方法
      1.住院治疗
      (1)绝对卧床期:此期间除了饮食大小便以外绝对卧床,禁止品茶,看电视,聊天,吃零食等一切可以消愁活动,原则上要求单人独处,此期一周左右,医生虽每日查房巡视但原则上淡化患者对症状的注意,通过休息调整身心缓解疲劳,森田提出烦闷即解脱。烦闷到达顶点觉得难以承受以至再也不害怕反而就是解脱。大多数患者四五天会产生无聊感觉,想起床做点什么的愿望,一般此时可以让患者起床进入第二期。
      (2)轻作业期:此期一般一周左右,要求患者除了夜眠以外不要躺在床上,每天可以做些打扫清洁事,但仍然限制患者活动,禁止交际、谈话、外出看电视、听广播之类,允许看些简单的或古典散文之类的书籍。每晚开始记日记,一般在四五天后患者信心得到培养,也逐渐增强了做更多事的愿望,此时可以进入下一期。
      (3)重作业期:此期根据患者体力安排较重的室外活动如挖土,大扫除等。此期不再过多限制,可以读书谈话,倒不是毫无限制,禁止聊天睡觉电话等。此期要消除患者自我期望过高和对现实悲观失望的习惯,培养耐力提高自觉主动性,同时为恢复提高学习能力,适应生活能力驾驭应对各种复杂事物的能力等做好准备,此期一般1~2周。
      (4)社会生活恢复期:此期主要是为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做准备,基本上消除对患者的各种限制,并以集体性活动为主,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如劳动。医生指导患者做事情不能单从兴趣出发,要有责任感和忍耐性。此期一般2~4周,个别患者会有一段时间每日白天回到社会工作或学校学习,但仍要坚持记日记,日记内容不赞成记下每日愁苦,不能让患者将日记变成每日诉苦的方式,应以每日起床后的活动以及自己内心较原来症状更加良好的感受为主。
      2.门诊治疗
      (1)患者须是神经质不是很严重且要排除重性躯体疾病
      (2)概念:患者对情绪或症状要顺其自然,任其或轻或重的变化,要不加排斥的接受,将应该做的事做好
      (3)关键:不论患者的症状和感受如何变化,都要像健康人那样去行动。
      (4)大原教授认为,森田疗法的门诊治疗不以倾听患者为主,而主要是通过患者记录的每天生活内容和感受的日记,用恰当的评语进行指导,对于病人的日记,医生三天或一周给予一次指导。医生在日记的空白处用红笔批上简单的话,重点的地方划上线。门诊治疗没有一定的规定,每次门诊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不超过一小时,疗程长短因人而异,一般1~2个月或更长一些。当然,也有个别病人经过3~4次就基本痊愈的。
      3.通讯或集体治疗
      (1)除了要求他们介绍自己的一般病史以外,还应报告他们的生活现状和对森田疗法的认知或体验,以类似日记指导的方式给予具体的指导,因为通信指导如果脱离了具体的生活体验或行为内容则会是非常空洞的。
      (2)集体讲座式的森田疗法实际上是门诊式的集体治疗。
      (五)简要评价
      1.治疗关系:类似教育和被教育者的关系,采用启发式,富有哲理的生活话语引导患者自省,促使顿悟,循循善诱,细心观察,启发教育是森田疗法特征。
      2.不问:是森田疗法的又一特征,也是森田疗法的基本理论和实施技巧之一。可以达到使患者缓解心理矛盾,减轻症状的目的,同时还能引导患者积极行动,最终从痛苦中解脱。
      3.治疗前的准备和说明:患者要接受先前疗法的治疗观点,才能开始治疗和取得疗效。
      4.关于治疗适应症的扩大:在病症的治疗应用中,应在药物治疗并取得一定疗效的同时,在给予康复性森田疗法是比较合适的。
      5.新森田疗法及现代森田疗法的发展
      首先,在门诊病人的选择上是将森田神经质和神经症结合起来考虑。除此之外,还有运用森田疗法治疗神经分裂症、躁郁症、抑郁症、酒精依赖等实践,多数不采用卧床期,而是从作业期开始,是作为一种重在行动的康复性的生活治疗来采用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