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马原-唯物论1 ...

  •   (从此章节起,开始全面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了,不会再提及其他的学派的内容,如果提到了,也是起的一个批判作用,会稍稍研究下这些学派错在哪里,为什么会犯这种错误。)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四个理论组成部分,首先讲解第一个组成部分:唯物论

      上一章讲过,在物质与意识何为第一性,何为第二性的问题中。唯物主义者们都认为物质是第一性。他们的分歧在于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使唯物主义者分为了不同的派别(详细见第二章)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认为,这个世界分为了两极。

      一极叫物质观,也称为物质世界,也就是外部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不管有没有人,它都存在在那里的客观物质世界。
      第二极叫意识观,也称为意识世界,就是人头脑中的主观意识世界。

      并且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还坚定的认为,在这两极当中物质世界是世界的本源。而意识世界只不过是物质世界的派生。
      换句话说,这个世界上除了物质以及由物质派生出来的东西之外,其他的什么都没有。

      而物质观主要探讨的是以下四个内容:
      1.物质范畴(也就是物质的概念和定义)
      2.物质和运动
      3.运动和静止
      4.物质运动与时空
      这也就是本章主要去学习的四个考点。下面开始具体学习】

      考点7:物质范畴及其理论意义(重点选择题考点,主要以理解为主。此考点学的是物质范畴,后面的理论意义可以略过)
      (物质范畴也就是物质的概念和定义,再通俗一点就是:物质是什么)

      恩格斯关于物质概念的提法: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这句话当中最重要的考点是抽象这两个字。给大家举个例子应该就明白了。
      比如说:我眼前有一个苹果,它是物质。还有一个橘子,它也是物质。一瓶水是物质,一本书也是物质。这些都是具体的物,但你能说这个苹果就是物质的概念吗,很明显不能这么说。
      那什么叫物质的概念呢,物质的概念就是,把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具体的物全部摆在一起,从中提炼出,抽象出的那种共同的、本质的东西,那个就叫物质的概念。
      那么具体的物与物质是什么关系呢,它们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列宁关于物质概念的提法: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 1.人通过感觉感知的,2.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3.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
      (其中第2点是充分条件,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的东西就是物质)

      列宁的定义方式:通过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怎么来理解这句话呢,意思就是:人类对某个概念下定义的时候,一般有好几种方式。
      首先第一种方式,是通过找到这个概念的这个东西的属类。对它进行定义。
      比如说,我问你老虎是什么?老虎是什么,你来下个定义。你一般会说,它是一种猫科动物,或者它是一种动物。
      动物这个概念是比老虎这个概念更大的,老虎是属于动物的。那你就是通过找到一个比它更大的概念,它的属类,来装下它,对它进行定义。这是一种定义方式。
      但是用这种定义方式去定义物质,你会发现你定义不了。为什么呢,因为物质是宇宙间最大的概念,没有比它更大的,它没有属类,你说物质属于什么?没有,物质什么都不属于。只有别人属于物质,没有物质属于什么,所以用这种方式去定义是定义不了的。

      那么第二种定义方式就出现了。就是通过跟他级别一般大的概念,找两个这样的概念,通过他们两两之前的关系,互相对对方进行定义。这是的二种定义方式。
      就像你小时候逛动物园的时候,你问你妈妈:老虎是什么?你妈妈跟你解释了半天,没解释清楚,后来她受不了了,她说:孩子,大象旁边的那个就是老虎。
      或者说,在老师上课的时候,突然想提问,想提其中一个同学回答问题,但是一时想不起来那个同学叫什么名字。那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老师就无法对这个人进行定义,但老师知道他边上的人叫什么名字,这个时候就会说,请李雷旁边的那个同学,站起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这个时候就是通过你们两两之间的关系,对那个同学进行定义。就是这么回事。

      而物质就是这样的。我们在宇宙间找一个跟物质一样大级别的概念,那只有意识。前面也说了,世界分为两级,一级叫物质,一级叫意识。那么通过他们之间两两的关系,对物质进行了定义。
      所以如果你能读懂这段话的话,再回头去看一下列宁的关于物质的定义:1.感觉怎么样2.感觉怎么样3.感觉怎么样。
      感觉是什么?感觉就是意识。列宁借助了意识定义了物质,这就叫通过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对物质进行的定义)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行
      (什么叫唯一特性呢,就是意识不具有这种特性,只有物质具有这种特性。)

      考点8:物质和运动(重点选择题考点)

      (考点8的标题当中涉及到了两个词语,物质和运动。那么想都不要想,我们肯定第一件事情先去了解物质的概念,当然这个没必要了解了,因为已经了解完了。
      我们在上一个考点当中,已经把物质的概念讲清楚了。但是运动的概念还没有学过,所以考点8的第一件事情,一定是去给你解释运动是什么,运动的概念是什么。
      那运动的概念讲完之后呢?由于标题有两个词语,所以还有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一定要去探讨他们两者之间的关系。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一定是考点8重点展开去讲解、去理解的内容。
      这就是套路。考研哲学有很多很多的知识点,这么多的知识点无非分成两种。
      第一种,这个知识点它只涉及到一个词语,如果只有一个词语,我们往往是学习概念,学习定义,学习它的特点,学习它的特征。学习完这些,差不多就结束了。
      那还有一些知识点,它是涉及到两个词语的。如果有两个词语,我们就要分别学习它的概念,学习完之后,一定会去探讨学习他们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是一定的。
      这就是考研哲学的知识点展开的逻辑和套路。我们把握了这个之后呢,就会心里有数,有章可循。
      当我们看到一个知识点的标题的时候,很快就能猜到接下来要学点什么东西,它将会如何依次的去展开这些东西。
      这是很有用的,希望大家好好去理解。
      下面开始讲解考点8,那首先讲解的就是运动的概念...)

      运动的概念: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在第一句话“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中,最重要的考点是变化这两个字。
      在考研哲学的范围之内,运动这个词语和变化这个词语是完全等同的。运动就是变化,变化就是运动。考点中如果说运动是怎么怎么样的,那考卷中就可以说变化是怎么怎么样的。这一定是对的,这两个词语,完全等同,可替代使用。

      而在第二句话“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中,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和大家解释一下。
      什么叫存在方式呢,我们把这句话翻译一下,它的意思是:凡是物质都是以运动着的方式存在着的。
      还有一点需要搞清楚的是,这句话的意思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运动。
      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的存在方式是时空,下面也会讲到。像有两个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的话,介意大家在笔记本上整理一下,排列在一起,就不容易做错了

      第二个词:根本属性。考点7讲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现在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这两个知识点大家也可以写在一起。)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不可分割。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在运动。

      (遇到这种关系问题,先给大家做个归纳。不可分割是一种很典型的关系,在后面的学习当中,还会学到类似这种关系。
      以后,凡是遇到不可分割 。我们都不用看后面那句解释是怎么说的,有了下面这个套路,我们自己都可以去解释。
      比如说:我和你是不可分割的。怎么展开呢,什么意思呢。它指的是:我是你的我,你是我的你。这就是公式。
      从今以后,只要在任何一个知识点当中学到:谁跟谁是不可分割的,把上面的我和你换个名词,套用进去展开说,一点问题都没有。
      那我们现在再来看后面那句话“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在运动”。这不就是和我们上面那个套路一样嘛。
      那看完这句话,有的同学会觉得,这讲的什么鬼东西,“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在运动”这不妥妥的废话嘛,说跟没说一样。
      但是..不要小看这两句话,越是高深的哲理,就越看起来像是废话。这两句话,一句都不能动。
      比如第一句“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如果你否定这句话的话,你的意思是不是就是说:物质是静止的物质,那你这种人就是,形而上学。
      第二句“运动是物质在运动”。如果你否定这句话的话,这句话就变成了:运动是意识在运动,那你这种人就是:唯心主义。
      所以这句话一个字都不能动,动了之后就会导致两种错误,就是下面讲的这个观点,就是把刚才讲的话用学术话的语言表述了一下)

      批判两种错误的观点:脱离物质谈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脱落运动谈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这两个观点都是错误的。而马克思可以把物质和运动两者都看到,并且看到了他们之间一种密不可分,不可分割的关系。
      错误的观点看一边,贬低另一边,导致一种错误。只看运动不看物质的人,是唯心主义。只看物质不看运动的人,是形而上学。
      马克思看问题看两边,而错误的观点是扯向两个极端,看一边而否定另一边,将导致两种错误。
      这也是套路,后面会涉及很多各种各样的错误,都是这样错的,都是把我们看到的两边的问题,扯向两个极端,导致两种错误。)

      考点9:运动和静止(重点选择题考点)

      (看到这标题,大家能不能猜得到接下来讲什么问题?运动的概念已经学过了,就不讲了。
      静止的概念肯定是考点9首先要谈的问题。
      谈完之后就是他们两者之前的关系,一定是考点9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如果还有的话,最后再批评一下别人,批评一下别人错误的观点。就是这么展开的。如果有这样的认知,学习这些知识会更加的有序,而有章可循一点。)

      静止的概念: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不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什么叫空间位置,就是我站在一个地方不动,这就是静止了。
      什么叫根本性质暂时不变呢。
      比如我,就以我这个事物为例。大家可以称呼我为:漫漫。我正在边听徐涛老师讲课,边听课边码字。
      我的属性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在发生变化,我的身体、我的思想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但是呢,我的根本性质是暂时不变的。我坐在这个码一个小时的字,一个小时以后的我,还是漫漫,一个小时以前的我,她也是漫漫。也就说我的根本性质,我是暂时不变的。
      不会说我在这里码一个小时的字之后。我突然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或者我突然就挂了,对不对。这不可能。我还是相对稳定的,我还是我。
      只不过在这个前提下呢,我又变得跟以前有点不一样。一个小时以后的我,跟一小时以前的我,又有那么一些不一样,比如我又比之前饿了一点,我又沧桑了一点点(并不,我不承认!)。
      我和之前的我相比,有一些微妙的变化,但根本性质它是暂时不变的。这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这么理解就可以了。)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对立统一。

      (刚刚学的叫不可分割,有一个公式。现在学的叫对立统一,它也有公式。
      以后凡是出现:谁跟谁是对立统一,我们怎么去展开呢。
      一定是这样展开的:①他们两者首先相互区别,是不一样的。②他们之间有相互联系,之间又有着关联。
      从今以后,凡是看到谁跟谁对立统一,就拉开这个架势。先将它们的区别谈一堆,再将它们的联系谈一堆。就可以把对立统一讲清楚了。)

      相互区别: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性,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性

      (运动跟静止有什么区别呢,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世间的完事万物,无时无刻不是在运动的,不需要任何条件。所有的事物都在发生变化,每分每秒都在发生的变化,不需要条件。
      而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的概念也说了静止是暂时不变,因为变才是永恒的。只不过是你暂时稳定一下而已。这是他们两者的区别,一个是绝对的,一个是相对的)

      相互联系: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最后这句话最重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什么叫动中有静呢。
      比如,有一句话叫:“鸟鸣山更幽”。动中有静。鸟鸣就是动,在动的过程当中,更加凸显出这个山的幽静。这叫动中有静。
      那什么叫静中有动?“风定花犹落”。风定这是静,但是虽然在这个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花仍然会飘落。这就是静中有动 。)

      (那么到现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就讲完了。
      但是先别着急,还有一段很重要的话要说。
      在考研哲学的范围之内,要学上百对这个跟这个的关系,那个跟那个的关系。这种关系,要讲解上百对,比较乱。但是今天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说透。
      今天以及未来,要学到所有的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其实已经学完了。
      所有的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无非就是分这两种:
      一种就是不可分割。第二种就是对立统一。这两种我们刚学完。
      如果是不可分割,那就是:我是你的我,你是我的你。
      如果是对立统一,那就是:我跟你既相区别,又相联系。
      从今以后,这个关系其实已经学完了。再让你去谈关系,无非就是按照上面这两个公式去套就可以了。这就叫套路。这样的话后面很多东西的记忆量会减少很多,会轻松很多。
      但是我们之前也说了,有上百对这样的关系。有上百对这种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那怎么分哪些是不可分割,哪些是对立统一呢?
      下面有个方法:
      如果两个词。它的词性是一样的。什么叫词性是一样的呢。比如两个名词、比如两个形容词、比如两个副词。
      两个词,词性一样,词性相同。那肯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比如:男人和女人,对立统一。比如:老师和学生,对立统一。比如:漂亮的和丑陋的,对立统一。

      但如果两个词,词性不统一。比如:一个名词和一个形容词,他们一般就是不可分割的关系。
      比如说:漫漫(大家不会已经记不得漫漫是谁了吧...漫漫就是我!是现在正在码字的我~)
      好的,那漫漫和美丽的是什么关系?不要说没有关系啊,哈哈,应该说是不可分割的关系。一个是漫漫,是一个名词,一个是美丽的,是个形容词。
      应该这么叫:漫漫是美丽的漫漫,美丽的是漫漫的美丽。哈哈哈。说的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了,但是就这么个道理。大家应该能听明白。
      所以按照这个套路去整理,有很多东西它会变得更加的清楚一些。当然,也不是百分之百这么严谨,后面还有个例。遇到个例的时候,到时候在和大家详说。
      但是我们有了这个基本的认知之后,后面学很多东西就好很多了。比如说,运动跟静止,这分别是两个形容状态的两个概念,它肯定是对的统一的。
      但是物质跟运动就不一样。物质是个名词,运动是个动词。运动是表状态的。所以物质跟运动,它肯定就不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应该是不可分割的关系。)

      (最后是批判两种错误的观点,怎么批判呢,刚刚已经批判过一次了。那个套路大家应该已经掌握了:马克思总是看两边,错误的观点总是扯向两个极端,分别导致两种错误。
      照这个方法我们先不学知识点,先自己试试对不对。马克思既看到了运动是绝对的,他同时也承认相对静止。这是马克思看问题看两边。
      那错误的观点就是:第一种人过分的夸大静止。把静止夸大为绝对存在的,否定运动。这种人是:行而上学。
      那另一边,过分的夸大运动,完全藐视贬低静止,认为不存在静止,暂时的静止也不存在。这种人叫诡辩论。
      诡辩论就是过分的夸大运动而完全贬低静止。那到底什么是诡辩论,举个例子你可能马上就理解了,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西方有个哲学家叫赫拉克里特。这个人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名言。这个名言在考研政治当中,经常引做题干的材料使用。是“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话的意思是说,我今天来踏这条河,我明天再来踏这条河的时候。河已经不是昨天那条河了,我也不是昨天那个我了。
      这句话是正确的。符合辩证法的观点,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他是正确的。为什么呢,因为事物在运动。
      今天的河和明天的河已经不一样了,今天我跟明天的我也有略微的变化。所以叫: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是正确的。
      但是,他有个学生说,老师我觉得你说的不对,我认为:人一次都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为什么呢,他解释说,当我站在这个河边想踏的时候,和我真正要去踏的时候。河已经不是刚刚那条河了,我也不是刚刚那个我了。
      大家可以好好去体会一下这个老师跟学生的区别。这个学生在这个老师的基础上进一步夸大了运动,完全贬低秒杀了静止。
      这个老师他在谈运动的时候,也承认了一定的相对静止。而这个学生,一点静止都不谈,这个世界瞬息万变,我站在河边还没踏呢,我要踏的时候,跟刚刚已经不是同一个我了。这就叫诡辩论。这个学生就是典型的诡辩论的观点。
      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诡辩论的运用。
      比如:你找我借了100块钱。明天我来找你还钱的时候,你跟我说:你不要找我还钱,不是我借的,是昨天的那个我借的,你去找他还钱。这就是典型的诡辩论。
      诡辩论就会导致这种,感觉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东西,水无常态,事无常事,很多东西都在瞬息万变当中。那我们这个世界基本上就没有稳定性了。是错误的观点。
      那下面学术一点的说法和我们刚才分析的就差不多)

      批判两种错误的观点:夸大静止,否定运动将导致形而上学;夸大运动,否定静止将导致诡辩论

      考点10:物质运动与时空(重点选择题考点)

      时空的概念: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运动我们上一个考点已经讲过了。时空的概念这句话应该很好理解,时间是一维性的,是单方向的,是一去不复返的。空间是三维的,就是所说的三维空间,这里不做过多的解释。

      那运动与时空什么关系呢,大家根据之前的套路应该能看出来,时空是个名词,运动是个动词,是不可分割的关系)

      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不可分割。时空是物质运动的时空,物质运动是时空中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就是不可分割。那后面这些话就可以直接套用我们的套路:我是你的我,你是我的你。时空是物质运动的时空,物质运动是时空中的物质运动。所以这就是你找套路的原因,可以更方便的去使用它。
      但最后这句话不能忽略,很重要。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也叫存在方式。存在形式和存在方式是一个意思,是一个说法。
      再给大家总结一下:物质的存在方式是运动。运动的存在方式是时空。
      注意这两者不要搞混淆。)

      时空的特点: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有限性、无限性。

      (但是考试不会直接问你空间的特点有哪些。考试会给你一段材料给你一个名言或者给你一个故事,然后让你通过这个名言材料故事,选择体现了时空具有什么性。所以注重的是理解每一个特点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客观性,它就一个意思,任何时候看到这三个字它都是这个意思: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是客观性的含义。

      那什么叫绝对性?绝对性指的是时空是绝对存在的。时间它就在这里,空间它就在这里,指的是时空绝对存在。

      什么叫相对性?这个要重点解释一下。相对性指的是随着近代物理的发展和科学家的发现,爱因斯坦、霍金他们提出:当物质运动的速度突破极限的时候,时空会发生变化。
      就当你快速高速运动的时候。突破了一定的极限的时候。时间可能会变短。就是他的那个时间可能跟你的时间不一样。所谓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就是种感觉。
      比如有很多卫星围绕地球转,那些卫星给我们做定位。就是平时用的导航,都是卫星在给我们做定位。
      但是请注意这个环着地球转的那些卫星。
      卫星上面的那个一秒的时间,跟我们活在地球上的这些人的一秒它的跨度不是一样长的。
      我们一秒可能要长一些,我们可能要说滴滴答答,这一秒才过去。但卫星上面的一秒,它可能只要说滴答,这一下就过去了。他可能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跟你同步。
      如果你的一秒跟它的一秒一样长,那你很快就会失去联系。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什么叫有限性?有限性指的是具体事物的时空是有限的。比如我们在教室上一堂课,时间:一小时,空间:就一个教室这么大。

      什么叫无限性?无限性是所有的事物。我们不要谈某个事物,就所有的事物,整个宇宙。时间是无限延伸的,空间是无限广延的,这个宇宙是无边无际的。)

      那至此唯物论中的物质观就学完了,下一章学的是唯物论中的意识观,意识观会分两章给大家讲解。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3章 马原-唯物论1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