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马原-导学及哲学基本问题2 ...

  •   考点6:哲学基本问题及不同哲学流派(重点选择题考点)

      哲学基本问题: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第一个问题:物质和意识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
      (意思就是:这个世界上是先有物质还是先有意识。如果认为先有物质,那物质就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这个就是唯物主义。反之就是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

      (唯物主义者都认为物质具有第一性,但是他们内部也有分歧。分歧在于:什么样的东西才能被称之为物质?所以...根据这个问题,所有的唯物主义者他们内在又分为以下几派)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也称古典唯物主义):他们认为物质是一种或几种实物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他们认为物质是由原子等粒子构成的
      (也称机械唯物主义,但是机械唯物主义不等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一定是形而上,形而上不一定是机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更大一些,它包含机械唯物主义)
      ③现代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物质是一切客观存在(就是说可以是实物,也可以不是实物。不管我想与不想它都存在在那里的,只要符合这个条件的,那这个东西就是物质)

      (那第③派和前两派是什么关系呢,是一种包含的关系。③包含①+②。意思就是说:前两派同意是物质的第③派都同意,但是第③派同意是物质的,前两派不一定同意。
      例:现在有一只笔,前两派都觉得是物质,因为笔是实物,笔也是由原子、粒子构成的,所以第③派人肯定也说是实物。
      但是人类历史这种东西,前两派不会承认是物质的,因为既不是实物,也不是原子粒子构成的,但是第③派人会说人类历史是物质,因为对于第③派人来讲,一个东西是不是物质,跟它有没有形状、跟它是不是实物、跟它是不是由粒子构成的没有必然关系。
      一个东西是不是物质,看的是它是否客观存在在那里,我想或者不想它都存在在那里,只要符合这个条件,哪怕没有实体,哪怕不是原子构成的,那它也是物质)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马克思是哲学史上第一个,把历史这种东西当成物质来看待的人。而当人们把历史当成一个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物质来看待,来研究它、分析它、去探索它背后那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发展规律后,最终得出来的观点、得出来的理论、结论就被称之为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就是一种理论、是一种观点。是研究被当成物质的历史的发展规律所得出的结论。
      至此为止就可以推导出一个知识点:
      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的两大历史贡献其一就是创立了唯物史观)

      2.唯心主义:意识第一性

      (唯心主义者都认为意识具有第一性,意识是世界的本源。但是他们内部也有分歧。分歧在于:什么样的精神或者意识才能被称之为世界的本源呢?所以...根据这个问题,所有的唯心主义者他们内在分为以下几派)

      ①主观唯心主义:作为世界本原的意识是人的意识
      (例 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说: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吾心吾心即世界,世界即吾心。就是说他认为,心之外什么都没有,我心就是这个世界,世界就在我的心中。他是主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
      王阳明在考研政治中经常出现,经常考他的观点,但是只要他说就从来没有说对过...考频较高,但都是反面例子...)

      ②客观唯心主义:作为世界本原的意识是独立于“我”之外的客观精神
      (比如:上帝创世说,上帝就是一种精神,但它不是本我的精神,而是我之上的一种精神,他们认为“我”都是上帝创造的。
      还有中国古代的道家学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象。世间万物皆有一个叫“道”的东西衍化而来,道就是一种精神,但也不是本我的精神,而是我之上的一种精神)

      二、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

      (通俗一点就是在问:我们的意识能不能认识外部世界的物质,如果能认识就是有同一性,如果不能认识就是没有同一性。
      那根据这个问题的回答,哲学家们又被区分为以下两种不同的哲学派别)

      1.可知论:有同一性(即意识可以认识物质)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他们都是可知论。
      就比如一个班有30个学生,一个老师在上课。那学生对于老师来说就是他的外部物质世界。
      唯物主义的老师会认为,先有学生坐在这里,然后老师来观察,学生映射到老师的脑中、眼中、心中,老师才得知眼前有这么多学生在这里。
      就是先有我眼前的你,再有我心中的你。这就是唯物主义的看法
      而唯心主义的老师则认为,你们之所以在这里存在,存在在我的眼前,都是因为我的心里有你们。如果我的心里没有你们,那我的眼前就什么都没有了。
      这种观点就是先有我心中的的你,再有我眼前的你。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他们认知的顺序是不一样的,一个先眼前,一个先心中。但是他们的共同点在于:认知的结果是一样的,那就是我认识了你。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认知顺序不一样,但是关于可不可知这个问题他们没有分歧,他们都认为我可以认识你。)

      2.不可知论:没有同一性(即意识不能或不能完全认识物质)

      (曾经在哲学史上,出现了一小批人,他们试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矛盾。他们认为:物质和意识都具有第一性,他们都是本源。这就是二元论者。
      但是二元论会导致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统一。
      就比如你眼前明明有30个学生,但是你脑子里却想象出了其他的东西,你把他们想象成了土豆或者是西瓜或者一些别的东西。
      这也就导致了我们的精神无法认知物质世界,最终就变成了不可知论。
      但是这个问题不要深究,关于这个概念和逻辑,了解清楚就行,千万不能深入琢磨。琢磨多了容易饶进死胡同里出不来....)

      (哈哈哈,但是二元论到底算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呢?它比较惨,,唯物主义拒绝了它的加入,唯心主义虽然小小的接纳了它,但是为了区别它和普通的唯心主义,把它取了一个特殊的外号,叫不彻底的唯心主义者)

      哲学重要问题:世界是怎样存在的?
      (根据这个问题也分为了两派)
      1.是联系、全面、发展、矛盾的存在
      持有这种观点的称之为辩证法
      2.是孤立、片面、静止、无矛盾的存在
      持有这种观点的称之为形而上学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都属于一种观点)

      (现在有两个问题,如果你问我:这个世界的本源是物质还是意识。我说是物质。
      然后你又问我:物质世界是怎样存在的?我说:物质世界是孤立、片面、静止、无矛盾的。
      那么我这种人就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者。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重要问题两两结合,那么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辩证法两两结合理应由四种排列组合。但是,在马克思以前只有三种: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独独没有辩证唯物主义。
      所以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的第二大历史贡献出现了:他第一次将辩证法引入了唯物论,两相结合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

      总结: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的两大历史贡献:
      1.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2.将辩证法和唯物论相结合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
      (一定要注意的是,这是马克思在 哲学史 上的贡献,如果选择题问的是马克思在理论上 的两大历史贡献,千万不能选上面这两个喔,这是两个不一样题,是两个知识点)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章 马原-导学及哲学基本问题2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