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马原-唯物论2 ...

  •   (在讲意识观之前,要先插入一个知识点,就是考点11。考点11主要讲的是实践。实践这个知识点很重要,后面会贯穿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中,这里只是先做个铺垫。
      之前说过这个世界分为了两级,一级叫物质世界,一级叫意识世界。
      实践可以使物质转化为意识,也可以使意识转化为物质。因此它是横跨在这两级中间的有且只有的唯一桥梁。
      所以,在讲完物质之后,在要讲意识之前,先来谈一谈与实践有关的问题,就是下面的考点11。)

      考点11:实践是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重点选择题考点)
      (这个标题有两个新概念不太好理解,一个叫自然存在,还有个叫社会存在。这里先不做解释,继续往下看能理解了)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把握以下两个方面:
      (这句话当中有一个很重要命题点: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什么?是:实践。实践就是社会生活的本质。那怎么理解这句话呢,从以下两个方面去理解)

      一方面,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要准确理解这整句话,我们必须理解其中的三个重要的关键词。
      第一:物质世界;第二:自然界;第三:人类社会。
      这三个词语分别是什么意思呢?他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下面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
      在人类产生以前。就是在世界上有人之前,其实物质世界它就是自然界。也就是说:在人类产生以前,物质世界这个词语跟自然界这个词语,是等同的。
      后来有了人,人通过自己的活动,通过自己的实践,就使得这个物质世界,它被分化开来。被割裂开来,割裂成两个部分。
      其中一部分是人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能够触及的自然界。我们还没有能够认识到,还没有能够改造到的原始自然界仍然还叫自然界。
      而另一部分,还有很多已经被我们认识到,已经被我们改造过,并且融入了我们生活当中的,被称之为人类社会。
      比如:有一块石头,它本来只是自然界的石头。有了人之后,人对它进行加工、改造。把它做成了房子,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所以它就融入了人类社会。
      再比如:有一条河,它本来只是物质世界、自然界的一条河。有了人之后,我们对其进行加工、改造,它慢慢的变成了我们平时饮用的水,我们可以把它喝掉,甚至我们可以用它来卖钱。它也融入了人类社会。
      总结一下就是说:在没有人之前,在人类出现之前,物质世界跟自然界这两个词语是等同的。但是有了人之后,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把整个物质世界给割裂开来,专业一点说叫分化开来。一部分是我们还没有触及的自然界。而另一部分,已经是人类社会了。
      以上就是“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这句话含义。

      那后面那句话“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怎么理解呢:
      随着人的实践不断的向前推进,不断的走向众生。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自然界,不断的去融入人类社会。
      所以他们之间的这种割裂,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统一的过程。慢慢的会有更多更多的自然界,融入人类社会。靠的什么,靠的就是实践。
      所以实践也是这两者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个话这么理解就可以了。

      那搞清楚这整句话之后,再回过头看看考点11的大标题。就可以轻松的理解了。
      什么叫自然存在,就是自然界;什么又叫社会存在,就是我们刚刚提到的人类社会。
      那“实践是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这句话。回顾一下上面那段话,大家应该能理解了。)

      另一方面: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前面我们说了,如果没有实践的话,人类社会这个东西,它根本就不会产生,它根本就不会出现。正是实践,使得人类社会得以产生。并且从整个物质世界当中被分化出来。
      所以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以上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上面也解释过这个结论了,那么就可以继续往下深入一点。来探讨为什么,也就是原因问题:为什么社会生活的本质就是实践呢,或者说,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一共是三方面的原因)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
      (为什么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在人类社会当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关系。有生产劳动关系、亲情关系、友情关系、爱情关系等等各种复杂的关系。
      这些关系为什么能存在呢,都是因为实践。是实践使得这些关系得以存在,特别是实践当中的生产劳动实践。
      人跟动物有什么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会劳动,动物不会。劳动这种实践,使人得以成为人。所以我们才有了各种各样复杂的社会关系,可动物没有。
      所以实践,特别是生产劳动实践,是各种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有什么领域呢: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等等,好多个领域。这所有领域的生活,都是由实践形成的。
      如果没有人类的实践,这些领域根本就不存在,根本就无法运行。)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重点就是第三点。前2点要么不考,要考也不会考得太深入。在考卷当中一定是原话出现。某个选项中原话出现选就可以了。
      但是第三点有套路,有坑要挖。一定要仔细的分辨。仔细看这句话“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如果设置一个干扰选项,会说: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根本。改了一个字,但这就是错的。
      道理很简单,因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而实践只是构成了这个社会基本矛盾,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所以社会基本矛盾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实践只是构成了这种动力,不能直接说它是动力。这个点需要注意一下)

      (接下来就开始学习唯物论:意识观,主要分四个部分,
      1.意识的起源:即意识是怎么来的
      2.意识的本质:即意识究竟是什么
      3.意识的作用:即它有哪些作用
      4.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当意识讲完后,就会探讨意识和物质有什么样的辩证关系)

      考点12:意识的来源、本质和作用(重点选择题考点)

      意识的概念:意识 1.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3.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这个概念里有三个“是”。
      首先看第1个是:“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如果卷子上直接出现这句话那肯定是对的,但是现在把这句话略微做一点改动,改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那这句话也是正确的。
      自然界跟物质世界不完全等同,那为什么正确呢。
      我们在第11个考点的时候讲过:在没有人之前,在人类得以产生之前,物质世界就是自然界。它们是等同的。但是后来有了人之后,人通过实践使得物质世界被分化开来,一部分是自然界,一部分是人类社会。而这个时候他们就不等同了。
      所以自然界跟物质世界这两个概念是不是等同,要分情况。没有人的时候,人还没出现的时候,他们是等同的。有了人之后,人出生之后,两者就是不等同的。
      而我们现在研究的是,意识是怎么来的,意识是怎么发展而来的。
      也就是说我们正在研究的,就是还没有人的时候,还没有人的意识的时候。因为我们正在探讨意识是怎么来的,所以自然界和物质世界在这种情况下,这种语境下,它们是等同的。
      可以说它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可以说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产物,这两个说法都对。因为在还没有人的时候,还没有人的意识的时候,这两个词语它是等同的。只不过后来它才不等同了。

      现在有第二个问题。意识的概念这句话中出现了三个“是”。如果考试考的是一个多项选择题。那这三个是,都是正确的选项。
      但如果是个单项选择题。那这三个是里面,选的是第3个是: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这就是关于意识的概念最标准的定义。也是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比方说:现在在物质世界也就是客观世界里有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我们就先假设是一根棍子。然后有一面镜子,这面镜子相当于是人的头脑。那意识就是镜子外面这个东西,也就是人脑外面的物质世界的东西,通过人脑这面镜子映射到人脑当中来,形成了一个映象。形成了一个主观映象。
      所以: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就这么解释。客观世界通过人脑这面镜子映射过来了,形成人脑当中的一个映象,这就是意识。
      因此这三个是当中,第3个是最重要。第三个是最核心的概念。)

      意识的来源: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生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意识的来源就是说,意识的形成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那“一切物质所具有的的反应特性”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说:一株墙头草,风吹就会两边倒。你给他一个力,他就会摇摆来摇摆去。这叫一切物质都具有的的反应特性。
      那什么叫“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呢。比如一头猪或者一个小狗狗,你要是打它一下,他会疼。这就叫刺激性感应。你放一点好吃的东西,放一块好吃的肉骨头在狗狗面前,它也会留口水。这叫刺激性感应。这就叫低等动物的刺激性感应。
      “高等生物的感觉和心理”是什么意思呢。什么叫高等动物?首先人肯定是高等动物,不只是人,除了人之外还有其他的高等动物。比如:黑猩猩,海豚...这些都是高等动物。
      这些高等动物比起那些低等动物来讲,它不仅仅有刺激性反应,它不仅仅有条件反射。它还有感觉,它有喜怒哀乐,它会开心,它会悲伤,它有很多感觉和心理。但是这个时候还不能叫意识。
      它们虽然有感觉和心理,但还不能叫意识,最终才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也就是说:意识是人独有的。其他的一些动物,只要不是人,它就一定没有意识,意识是人独有的。我们经过了这样的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终形成了人类独有的意识。这就是他的来源的这个步骤。)

      意识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 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劳动为意识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另一方面,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 促进了意识的发展,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意识的形成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那具体有哪些因素呢,比如:劳动,或者说实践也行,因为劳动属于实践。再比如:语言。这段话中只提到了这两个因素,但是肯定不止,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因素。
      那么在这么多的因素中,它们的地位是不均等的。其中劳动是决定性的因素。而语言是重要影响因素。包括其他的,没提到的因素,统统都是重要影响因素。
      那么劳动就是最厉害的那个因素。
      剩下的这些,包括语言 都是重要影响因素。什么叫重要影响因素,其实就是不那么重要 的意思。
      这就是一种说话的风格,表述的一种习惯。
      在哲学家的口中,他们要是说重要影响因素,其实只要是个因素,都是重要影响因素。他们说重要原因,那只要是个原因,都叫重要原因。他们说重要条件,只要是个条件,他都叫重要条件。所以重要影响因素,它指的就是,它是个因素,但不那么重要。
      在他们的口中,他们讲话都要注重一个面面俱到(就跟端水大师差不多哈,懂得都懂..),没有不重要的东西。真正重要的东西,他们会说决定、根本、核心环节、关键、重中之重。会说这样的一些话。一定要注意这种表述的层次。
      在总结一下就是:在形成意识的众多因素中,劳动和实践是高级概念,是决定性因素。剩下的语言,甚至包括其他没有提到的都叫重要影响因素。
      那考试中会转变成两种干扰选项。第一种:会把这种重要影响因素抬高。他会说:在意识的形成过程中语言起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种:会把这种重要影响因素贬低。他会说:在意识的形成过程中语言没有作用。那这两种都是错误的。
      最后,在这一段话当中的最后这一句:“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中。需要注意的是,语言是一种物质,语言的含义是一种意识。什么意思呢:
      语言这个东西不是随意编造都可以的,自己随便造的语言,只有你自己能听懂,别人是听不懂的。语言的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并且还在不断的发展下去,不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它是物质。
      而语言的含义是意识。因为同样是这句话,同样要说成这样的语言,但这句话的意思因人而异。
      比如说:当你骂一个不认识的人坏蛋的时候,说明他真的太坏了,你讨厌他,他就是个坏蛋。但是当你骂你心爱的男朋友或者女朋友坏蛋的时候,其实他并不坏,其实你是特别的喜欢他,才会叫他坏蛋。
      同样是坏蛋这个词语,同样是坏蛋这个语言。语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你必须得这么说。但它到是什么意思呢,它会因情况的不同而意思不同,会因为心情的不同而意思不同,我的想法不同它的意思就不同。
      语言要表达出来的含义它是意识。所以,最终需要区分的两个概念:一个叫语言,是物质。一个叫语言的含义,是意识。)

      意识的本质: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在说意识的概念的时候,这句话其实已经学过了,它是概念中,三个“是”里最重要的一句话。
      是客观世界在人的头脑当中的主观映象。我们把人的头脑比喻成一面镜子。外部的物质被映射进来形成了脑中的东西。
      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头脑不仅仅只是一面镜子,我们的头脑还有能动作用。它可以使外部世界的东西,经过我们的映射之后,还会进行一些主观色彩的加工改造,使得它虽然来源于外部世界。但跟外部世界又有那么一点不一样。
      这就是意识的本质,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再进一步说,还经过了人脑的能动改造。

      “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的意思是: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它是头脑中的东西。但是它的内容是客观的。
      那意识到底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要分情况。它的形式是主观的,它的内容是客观的。
      这句话可以这么理解:意识是对物质进行的反映,物质就是我们要反映的内容,那么物质是客观的,因此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总结一下:意识的内容其实就是物质。因为我们是在对物质进行反映,我们反映的东西就是物质,所以物质就是它的内容,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但是它采取了头脑中主观的形式,因此它的形式是主观的。这两点要区分一下)

      (!!!
      下面是考点12最后一个知识点:意识的作用,这一个知识点虽然还在考点12中,但是它单独升级成了重点论述题考点,不仅仅需要理解,还要会背、会写、会论述、会分析,一定要深入理解,并且背诵)

      意识的作用:能动作用。
      (能动作用之前已经解释过了。镜子外面的东西反映到镜子里面来,但是又跟外面的那个东西不完全一样。因为我们的头脑发挥了能动作用,对其进行加工,改造。
      但这只是大致的讲解,能动作用的含义具体表现为以下四层)

      主要表现在:
      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我们反映外部世界不是盲目的、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的。
      比如:走在茫茫人海中的时候,那么多的人在我们身边擦肩而过,为什么我们的眼中首先看到的就是那个最帅的,和那个最漂亮的呢。我们不仅看到了,可能还会回过头去看。因为那个好看。
      所以我们反映外部世界,并不是给我们什么我们就看什么,我们是会有选择的,会有目的和计划的去了解,去认知这个外部世界。
      动物也长这一双眼睛,它也会看外部世界,但是它看外部世界就是盲目的、消极的,而不带有目的和计划的。这是它的第一层含义。)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这是四层含义当中最厉害、最重要、最突出的一层含义。
      镜子外面的东西反映到镜子里面来,为什么跟外面的那个东西又不完全一样。因为镜子外面的东西一旦被我们的头脑映射,我们就会发挥我们的主观想象,对其进行加工,改造,创造。使得它跟外面相似但又不完全一样。
      比如有一只鸡在你身边跑来跑去,当你看到这只鸡的时候,我相信你的脑子里面一定不只是浮现出一只跟它一模一样的鸡。你会对他进行加工改造。
      比如说,你看到那只鸡的时候,脑子里面可能会浮现出红烧鸡块、香辣鸡翅、小鸡炖蘑菇等等。这些东西没有摆在你眼前,但你都能联想出来。就是因为我们有能动性,人的头脑、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看到外部世界的事物,对其进行加工改造,形成脑中跟它不完全一样的事物。
      这就是创造性的含义,也是四层含义当中最突出最重要的含义。)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是会指挥我们的双手。因此,你的这双手,做的任何一个动作,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体现着你的主管意愿和目的。你哪怕是摸摸鼻子,哪怕是摸摸头,无论你干了点什么,它都受你意识的指挥。
      它都体现着你的主观意愿和目的,你绝对不会去干任何一丁点对你完成没有好处的事情。因为我们的实践,我们做的事情受到我们头脑的指挥。
      但是,难道我们只会做那些对我们有好处的事情吗,难道我们就不能做一些对我们自己没有好处,但是对别人有好处的事情吗。
      比如:在交朋友的时候,为了朋友两肋插刀,为了朋友好什么都无所谓的。或者谈恋爱的时候就希望对方开心,自己受再大的委屈都无所谓。难道不能做一点对别人好,对自己没有什么利益的事情吗?
      好的,那我们千万不要被自己的假象迷惑,不要为自己的假象感动。表面上好像是为了朋友好,为了自己的爱人好,但究其本质你还是在为了你自己好。
      因为你在为别人好的时候,你在为别人奉献的时候,你自己也收获了极大的愉悦感和满足感。所以究其本质,说到底还是为了自己好。我们绝对不会做任何对自己没有好处的事。因为你的动作受头脑的指挥,受你意识能动的指挥,体现你的主观意愿和目的。)

      第四,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人有很多生理活动,动物也会。比如饿了要吃,困的要睡。但人跟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有意识,人有头脑,意识有能动使得我们在很想做而又不该做的时候,我们会控制自己不要去做。
      比如,你现在好困好困。然后你就趴在桌上就睡着了。那这动物也会。但我们是人,所以我们知道,如果现在正在做一件非常非常重要是事情,尽管现在很困,但是这时候我们会赶紧发挥头脑的意识的能动性。控制自己千万不要睡。要坚持坚持把这个事情做完。因为我们是人,我们可以有意识的能动来控制我们的生理活动。
      那这还有更多的意思,这所谓的调节生理活动,指的是你有坚强的意志。可以使你超长发挥。发挥得更好。有的时候我们一种意识,我们的一种意志力,使得我们的表现可能会比平常的状态还要更好。
      总之就是它可以对我们的行为,对我们的生理产生一定的这个作用。)

      (好的,那四层含义就解释完了,能看懂最好,看不懂也没关系。看不懂就直接把这一个小知识点全部背下来,考试的时候直接写。那能看懂的话考试的时候还能稍微扩展一下下。
      这个考点12单独要背的知识点,我在下面弄个纯享版,可以再看一眼)

      意识的作用:能动作用。
      主要表现在:
      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章 马原-唯物论2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