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5、08 ...


  •   民国29年3月,汪精卫“还都”南京,建立“和平政府”,仍尊孙中山为国父,以三民主义为立国信条,因此无论对重庆政权还是南京政权来说,中山陵仍具有民国宗庙的法统地位,是中华民国的政治象征。每逢总理生辰祭日及重要节日,不仅重庆政府要遥祭中山陵,南京政府的高级官员也会前往谒陵。
      然而,每次谒陵,我都托辞不去。同僚中因此对我颇有微词甚至指责攻击者未知凡几,家桐也大惑不解,每每追问原因,我只以自己非国民党党员为由搪塞过去,而真正的缘由却是:自四年前我与辞修在中山陵盟誓分别,那里已经成为我今生再不敢履足之地。
      我害怕再踏上那392级台阶,漫长的正似我走上的那条不归之路;我害怕再看见那白墙蓝瓦,因为那白墙蓝瓦下曾立着一个令我魂牵梦萦的身影;我更害怕在进入墓室的时候,会听见那个在心底挥之不去的声音,信誓旦旦的许下来世今生的诺言……

      黄包车出了中山门,车夫在陵园路上一径小跑着,这一路都是下坡,北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似地疼,我裹着大衣坐在车上,围巾礼帽几乎遮住了大半张脸,路两旁的梧桐树一一从眼角间飞快的闪过——中山陵,毕竟是一点点的近了。
      收到辞修的来信已有三日,今夜便是约定之期。

      可是,就在今天凌晨,正在鼓楼医院治疗枪伤的日本陆军少将中村宏一再度遭到暗杀:刺客乔装成医护人员,在日军的重重监视下直接摸进病房,一刀割断了他的脖子,然后扬长而去。
      今井武夫得到消息后,气的暴跳如雷;影佐昭再也沉不住气,立刻指挥日本宪兵将我在颐和路的住所团团围住,在彻底搜查却一无所获后,方才悻悻而回。
      原本,由于我是经影佐引荐进入南京政府的,他对我这几年对日军的不合作态度也一直容忍着,可是今天早晨,当我看见影佐充满怒意的眼睛和楼下全副武装的日本宪兵时,就明白影佐终于再也按捺不住,要对我这个他曾经寄予“厚望”的南京市长动手了。盖因中村之死,干系太大。中村是“梅机关”的特务头子之一,他来宁之事本属机密,几无外人知晓,然而竟一而再再而三的遭到暗杀,如此赶尽杀绝,除了与他有切肤之恨的我之外,还会有谁?如果不是我好歹还坐着南京市长的位子,只怕当时就要被影佐请去日本宪兵队“喝茶”了。
      眼下我处境堪舆,今后各项行事都要更加小心谨慎以免授人以柄,可是,今夜中山陵之约,却是不能不赴。晚饭后照例和家桐一起前往难民收容所,一路上形形色色的特务跟在车后:日本人、重庆军统的,甚至还有“特工总部”76号的……一大串尾巴,甩也甩不掉。我故意在难民收容所盘桓多时,直到夜阑人静、伸手不见五指之时,才命一个与我身材相仿的保镖穿了我的衣服,和家桐一起从大门离开;自己则又在收容所逗留片刻,才出了后门,一直小心翼翼走出半里多地,直到确定无人跟踪,才招手拦了一辆黄包车,往中山陵而去。

      到达“博爱”坊的时候,四下早已经是一片漆黑,我打了手电,掏出怀表看了下时间:不迟不早,正是约定的时辰。付了车资打发走黄包车夫,在牌坊下徘徊多时,却始终不见那人的身影。不免疑窦丛生,可那笔迹又分明是辞修的。摸了摸怀中那封书信,我始终舍不得毁去,一直贴肉藏着,也幸亏如此,才躲过了今晨影佐的搜查。难道竟是他那里出了问题?因为中村遇刺之事,南京城这半个月来风声鹤唳,我一直以为中村之死乃辉生作为,可是再细想那刺客的手段,竟也似军统的做派,难道……竟是辞修?想到这里,不由又惊出一身冷汗。
      已是数九寒天,今天虽没有似前几日的雨雪天气,可是北风呼呼的吹着,刮过树梢带起呜呜的怪声,几片枯叶打着旋儿落在脚边,旋即又被风裹挟着飘到远处。我素来不耐严寒,只得在牌坊下找了一处背风之地,忐忑不安的等着。
      好在不多时,便听见身后传来“蹬蹬蹬”的熟悉的脚步声,我一颗心扑扑直跳,待要回头,可心却先怯了。辞修与我,一江相隔,已整整四年,我对再会之期,早已断念,可不期然间他却骤然出现,撩我心弦,只是四年来人事几多变幻,即使你日日思君,到如今又能如何?
      思及此,不禁怅然,可心中毕竟还是想再见他一面的,于是转了身,那人已近在咫尺。
      只见他穿了一身深色卡其布的中山装,外罩着黑呢大氅,右手提了盏风灯,左手还拎了个黑布包袱。他明显消瘦了,可身形还是笔挺的,待到了跟前,才发现他眉宇间似乎还带了些从来不曾有过的沉郁,连发梢上也打了层薄霜。
      “辞修……”我轻声唤出他的名字,右手不由自主的伸了过去,颤巍巍地想替他拂去发梢间的薄霜,却蓦然发现这个动作过分亲密了,于是讪讪的又缩了手,道:“多年不见,你……又清减了。”
      他也不答话,一双眼睛只紧盯着我,深得看不见底。然后,他弯腰放下风灯,薄唇轻轻抿起来,那一瞬间我有点失神,等反应过来的时候,整个人已跌落进他怀中。
      我在寒风中站了半晌,浑身早冻得跟冰棍儿似地,他把我搂在怀里暖着,耳鬓厮磨间,一切仿似梦呓:“小林,我回来了。我终于……又可以抱着你了。”
      他的怀抱一如往昔般结实而温暖,几年来的酸咸苦辣一齐涌上心头,最后又有一抹甜,顺着四肢百骸泛上来。双臂越缠越紧,他低下头,被风吹的干裂的嘴唇在我额头上来回摩挲着,然后一寸一寸向下寻找,唇瓣滑过皮肤带起的刺痛引得我浑身战栗……
      我终究……还是欢喜着这个人的吧?
      所以,连带着,也伤害了另一个人。
      想到这里,灵台逐渐清明,用力挣脱他的怀抱,向后退了数步:“别这样,辞修,别……”
      他追上来,脸上久别重逢的喜悦渐渐变成了不忿,只听他大声道:“为什么?小林,四年前,就是在这里,你我定下白首之盟,我发誓要好好待你……难道,你都忘记了吗?”说到最后,他的声音竟有些哽咽,“后来,我要你跟我一起走,你说你的工厂都在武汉……结果,我到武汉等了你大半年,直到武汉会战打响,也没找着你……”
      那个总理为证的白首之盟,那个生不得归故国,死不能返家乡的惨烈誓言,我纵然想忘,可何尝有一天忘记过?它一直埋藏在我心底的最深处,直到那天夜里,当我准备全心全意去爱另一个的人的时候,它终于喷涌出来,将那个爱着我的人伤的体无完肤……
      “辞修,对不起,那个白首之盟,原本就是我骗你的。”该说的话,都应该说开了,“我虽然爱你,可是,我怎么可以答应你呢?可你能来找我,我心里是欢喜的。那时候我痨病复发,我想:反正也没有几天可活了,临死就顺着自己的心意做一回罢了。我跟你盟誓,可从开始就没有准备践誓,我也没想到能活到今天,还能再看见你。辞修,是我辜负了你,对不起。”
      “不可能答应我吗?为什么?”他的情绪已渐渐平复下来,声音不胜凄楚惆怅,“是因为瑞儿吧!”
      我不作声,便是默认。
      他缓缓俯下身子,将左手一直拎着的黑布包袱小心翼翼地放在地上,借着风灯忽明忽暗的光线,一点点解开包袱。我也好奇的蹲下来看着,渐渐的一个四四方方的黑色橡木匣子露了出来,四周还描着鎏金螺钿的装饰。
      他双手抚着匣子,面色凄苦:“瑞儿,就在里面。”

      中山陵的东侧,靠近灵谷寺东北隅,是民国元老谭延恺之墓。谭墓建于民国二十年,墓制豪华,占地也颇广。
      谭延恺,就是谭瑞的父亲。
      自惊闻谭瑞的死讯,我的脑子里就浑浑噩噩的,只跟着辞修从博爱坊一直走到了谭墓。
      站在谭延恺的墓前,辞修把手中的包袱交给我:“瑞儿生前一直和你交好,你也来送她最后一程吧!”
      手上沉甸甸的,冷冰冰的寒气从手里直窜到心里。我怎么也还不敢相信,那个曾经飞扬跳脱的女子,那个敢作敢当、永远都不会认输的谭瑞,今天竟然就这么静静的躺在这一尺见方的盒子里:“夫人,她是怎么……”
      “瑞儿,她是累死的。”辞修的眼圈早已红了,“小林,你知道‘战时儿童保育会’吗?”
      我点点头:抗战骤发,沦陷区大量儿童亲人被害、无家可归,于是由蒋夫人发起成立“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在各地成立分会、建立保育院,从前线抢救回数万难童,并加以收容和教育。保育会为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是妇女运动的杰出成果。
      我已经猜到了谭瑞离世的原因:“夫人,是为了这个保育会呕心沥血了吧?”
      “何止呕心沥血,她这个理事,是把自己的性命也搭进去了。”辞修继续道,“她病倒的时候,还命令下面瞒着我,就怕我在战场上分了心。等我回来的时候,她已经在床上熬了三个月,奄奄一息。是我,平日里太不关心她了。如果我能多点时间照顾她,提醒她注意身体,也许她就不会……”
      他再也说不下去,一拳重重捶在水泥墓包上,我见他胸中无限愤懑,竟似自责居多,也不知怎么劝慰才好,只突然想起鉴湖女侠的两句诗,便轻声念出来:“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夫人生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他苦笑:“瑞儿撑着见了我最后一面,你知道她最后留下什么话吗?”不待我回答,他已继续道:“她说:结缡十数载,情轻恩重,此生不悔为陈家妇;然妾心另有所属,无面目于地下见陈家之列祖列宗,故请归葬于南京”。
      我恍然大悟:所以他才带着谭瑞的骨灰来到这里,正是要把妻子安葬在她父亲的墓旁。
      又轻轻一叹:谭瑞毕竟是谭瑞,这一句“情轻恩重”,却叫我与辞修无地自容。
      这时,辞修已提着风灯从圆形墓包后的隐蔽之处拿出两把铁锹,然后就在墓包右侧的草地上一锹一锹的挖起土来。我知他是有备而来,于是也把包袱轻轻放在地上,走过去拾起另一把铁锹,默不作声的陪他一起挖下去。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