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武威!武威!武威!(中) ...

  •   亥时三刻,南陈京畿临安,明堂殿。
      二皇子刘病己作为皇帝五次北伐的留京监国殿下,不仅要处理日常的国家政务,也要顾及东西两线全部的兵务军报。
      “呼——”
      病己站起身来长出了一口气,太阳穴长时间的胀痛不得不使自己要稍作歇息。
      九月的临安夜晚虽有小雨但依旧潮热。他看着窗外黑黢黢的一切,突然有了出去走走的想法。
      于是便推殿门而出,四周寂寥的灯火明灭可现。
      病己力倡一切从简,节省不必要的开支,所以宫中从前的灯火通明成了如今的这班景象。曾有太监以为此少了中饱私囊的好处,明里暗里没少给他下绊子,可病己从没在意,监国已有四年,不少的内侍也由衷敬佩这位高洁的殿下起来。
      灯火昏暗,但这个地方他已经呆了四年,一草一木结已熟悉。抹黑到了湖中凉亭,这雨虽小却也迷了眼,他便索性闭眼养神起来。
      “哎呦,殿下可叫老奴一顿好找,就您一个人出来呀,这群挨千刀的小崽子们越来越不识好歹了,偷懒耍滑的没样了!”
      病己半阖眼,看着这个快知天命的钱总管着急忙慌的样,抬抬手道:“无妨,有何事如此匆忙?”
      “回禀殿下,内阁首辅刘路大人求见,说有紧急公务要面呈殿下。”钱总管擦了汗,喘了口气道:“不知殿下是否召见?”
      “刘首辅?”
      病己顿了顿,这位父皇一手提拔的内阁首辅号称不屑规矩,不拘一格,亥时还敢闯已经宵禁的宫门倒也像他的性格。
      “宣,就在这里。”
      病己修长的手指敲击着石桌,补充道:“泡盏好茶,刘大人一路赶来,想必已经口干舌燥了。”
      “奴婢领命,这就宣刘大人过来。”
      随钱公公的身影消逝在黑夜里,凉亭中也摆上了一盏宫灯。
      他看着灯盏上跃动的烛火,心想:“在黑暗里的烛火,确实足够吸引飞蛾效身而死了。”
      这烛火有蛊惑人心的魔力一般,不由自主的想伸手去触碰抚摸,仿佛绽放于荆棘中的圣洁之花,即使伤痕累累亦会靠近它……
      “臣内阁首辅刘路,叩见监国殿下。”
      病己思绪被打断,食指指尖才觉吃痛,立马缩回手来。看着跪在地上的刘大人,便道:
      “刘大人请起,夤夜求见,所为何事?”
      “回禀殿下,云南巡抚快马密奏,六月地方有两浙白莲教匪徒流窜入滇,如今云南分舵入会百姓者已有十之二三之众!兹事体大,没有送朝廷的庭寄,怕由此引起朝廷的动荡。皇上如今北伐,后方发生此等大事,是臣等办事不力,事君不忠!”
      “怎么回事?!”
      刘病己拍桌而起,一脸愠色地看着长跪不起的内阁首辅大人,猛的站立使他眼前一黑,不得不再次坐下。
      “两浙总督梁晓峰五月给朝廷的奏折写着,白莲教匪徒已经剿灭干净,云南哪里来的分舵?!云南自古民风彪悍,朝廷正常的管理已经不易,如今又有匪徒蛊惑人心,云南岂能不乱?”
      “殿下明见!”
      刘大人回道:“如今白莲教死灰复燃,云南的官兵也大多是本地百姓出身,只靠云南官兵去剿只能适得其反,而其他行省也无兵可掉,目前看来,只有安抚这一条路了。”
      “目前看来也只有如此了。”
      病己叹了口气,北伐五次,劳民伤财。国库除了仅剩的二百万两压库银外,一两银子都挤不出来了。朝廷赋税主东南,湖广熟而天下足。如今两浙匪徒作乱,云南尚有分舵,湖广也就更不用说了,就算现在没有,匪徒流窜入湖广也就是时间问题。
      “传命,一、申饬两浙总督剿匪不力,措辞要严厉!”
      “二、升云南巡抚为云贵总督,节制云南、贵州。贵州城防兵与云南对调,对云南匪患要剿抚并用,不得让匪情再次蔓延!如果四川有了白莲教,让云贵总督提头来见!”
      “臣领命!”
      刘大人再叩首,终是站了起来:“殿下宽心,臣还有事要奏。”
      病己看着站起来的刘路,也是猜了个七七八八。
      “看来是有好消息咯?是关于兵部的虎鐏大炮吧”。
      “殿下英明。掐着日子,今年兵部打造的一百门虎鐏炮应该于今日能分别到达东西两线。可臣不解的是,殿下是怎么知道陛下会分兵去取武威而提前便派禁军押送大炮去军粮城待命呢?”
      病己低头抿了一口茶,脸上也终见笑意。
      “我虽不懂兵,但我却明白,父皇取常山凹意在铜壶,天京。就算进军顺利也会受到西路武威、大同等军镇攻击。与其坐等包围,不如主动进击。我朝有老将王诞深得父皇信任,我想父皇应该会派他分兵去西路,这样一来,东路可以放心攻城,西路若能打下武威则更是锦上添花。”
      “且我命禁军都督在军粮城便宜行事,不论西路军攻哪里,他也会第一时间带着火炮赶过去。”
      一盏茶入腹,病己意犹未尽的舔了舔嘴唇,笑吟吟说到:
      “刘大人,尝尝这盏新茶味道如何”
      首辅大人也是个爽快人,接过钱公公手中的茶盏,揭开茶盖便一饮而尽。没有意想中的清香,苦涩的感觉弥漫在嘴中,刘大人眉头微皱,回问到:
      “宫中的茶臣也喝过不少,多是清冽甘甜,可这苦涩之感,臣从来没有吃到过。敢问殿下此茶是什么由来?”
      “此茶本无名,多是两浙百姓提神去暑的日常物,不值什么钱。”
      “那殿下是如何得来此物的?”刘大人更是满头黑线的问到。
      “朝廷为了筹措银两来铸这虎鐏炮,去年三月曾派王诞将军之子王慎去江浙巡盐之事刘大人可还记得?”
      “臣记得,是王慎毛遂自荐,殿下亲自召见后派遣的。”刘路答到。
      “正是,那次巡盐得白银三百万两,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此次大炮和北伐才有了着落。王慎回来复命,我本想让他去兵部挂职,他却长跪不起且一口回绝,我至今都记得他的那句‘臣子本分,死生不辞’,那时我便想,王家后继有人啊,不仅是他王家的福气,更是我大陈的福气。”
      “殿下英明,王诞老将军调教有方啊。”刘大人也满意的点点头称赞到。
      “他那次巡盐还给我带了些礼物,便是这茶。我问他此茶何名?他摇摇头却说无名。我尤其记得那第一口的苦涩,同刘大人你一样。宫中的供茶喝惯了,便不知百姓的酸甜苦辣。于是我与王慎给此茶同取名,他取一苦,我起一丁,所以此茶我们唤其为苦丁茶。”
      刘大人一愣,是啊,居庙堂高位已久,甘甜清冽成了日常,百姓白丁的苦却越来越疏远。
      “好名字!臣,受用终身!”
      病己点点头,道:“我亦是受用终身,所以从那时起便一直饮用苦丁了。好了刘大人,时候不早了,你立马去传命吧,我要回去批阅剩下的奏章了,明天叫大起,时不我待啊。”
      “臣领命。”
      刘大人的身影也消失在黑夜中,病己叹了口气,对身旁伺候的钱总管说到:
      “再来一盏,今夜我就不就寝了,干脆熬他个通宵把剩下的奏章看完。”
      ……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