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传播和冲突 ...

  •   赵小花从店里回到家以后,吃了早饭,送了孩子去学校,就该赶时间去上班了。这一天里,除了马路上停不下来的行人,还有学校门口穿着旧制服的保安,赵小花所见到的其他人,都知道了胡小木患精神病这个事。
      赵小花是一个智力平平的女人,所以求学期间成绩并不好,读了高中就实在读不下去了。她之所以能踏进高中的校门,不是因为她的成绩合格,而是因为她父亲□□是高中的校长,她就读的高中就是他父亲工作所在的学校。多亏他父亲没有高升到大学去做校长,若是如此,那她也该继续读大学了。熬完了高中,她勉强混了个计算机的专科,学业算是终结了。毕业后,因为她自己天资拙劣,所以专业知识和技能都没学到,以至于找不到工作。在她父亲□□这边,虽然身居要职,但是限于时机,所以暂时不能给赵小花安排一个稳定长久的工作,于是□□就联系了正在开超市的老同学,才给赵小花安排了一个超市收银员的工作。
      虽然这工作难度并不大,但是由于赵小花的肢体协调能力太差,手上的动作总是有点慢,以至于她的柜台前总是排长队,时间久了,其他柜台的收银员就不乐意了:“拿一样的工资,她干活太慢,增加我们的工作量,那可不成!”但是当这些议论赵小花的收银员知道了赵小花是通过她们老板的关系才进来的时候,她们就都闭上嘴不敢再埋怨了。后来,赵小花在超市熬了半年,□□借着学校的招聘机会,给她弄了个校内图书室管理员的职位。这个职位的工作内容就是整理书籍、登记借阅和还书。这样看来,这是这是一个不错的活,也是一个比较适合赵小花的活。但是这个活也有个缺点,就是工资不多,不过她的家庭基础并不要求她挣很多钱,□□的收入不少,再加上她是家里的独女。
      □□是一个很重事业的人,所以他才有了现在的职位,而他的职位也对着他的收入。除了高职位下的高工资,这位老父亲还有收藏字画的爱好,而且他不单纯是收藏,还会通过转手从中获利,因此这个家庭积蓄就更多了。他们现在住的地方,是中心城区,这样带院子的房子,颇需要一些钱。
      说到了赵小花的家境,就顺便提一下她的家人。赵小花的母亲在她七岁的时候就生病死了,而父亲专心于事业也没有再娶。
      赵小花工作的图书室不大,是个三开间连通的屋子,房间是长方形的,入口在靠走廊一侧。入口处靠墙角有一张淡黄色的涂漆桌子,桌子又宽又长,办公电脑只占去了很小的一部分,因为是老式的桌子,桌面没有孔,所以电脑只能放在靠墙一侧桌子尽头,让连接线从桌子靠着墙壁的缝隙里穿过。这桌子上除了一台办公电脑和一张学校全体同志的通讯录,还有一张打着图书室管理制度的A4纸和一本被翻旧了的线装借还记录册。那一张打着图书室管理制度的A4纸是她自己专门制作并且放在那里的,用于提醒她认真工作,这管理规定在她背后的墙上挂着的就有,只不过她觉着看着不方便。一本被翻旧了的线装借还记录册的纸边都被翻毛了,一副陈旧相,册子最里面夹着一支黑色水笔,除此再无其他物品。因为桌子、电脑总是被她擦拭的一尘不染、两张信息纸被她用胶水严密整齐沿桌子外边沿线贴合在桌面上并且用透明玻璃盖着,连借还登记本都被她卷折得整整齐齐对着桌子沿垂直摆放,而那一支笔又必须是横着夹在借还记录册卷起和摊开那两页之间的最里面的缝隙里,所以这个桌子看起来过分整洁了,给人的第一感觉更适合做展览台,而不是工作台。
      因为笔放的位置虽然离登记的地方很近,但是比较违背常规,而且比较隐蔽,所以第一次来借书的同学常常会因为找不到笔而大为苦恼,他们总是习惯先对着整张桌子扫一眼,再找近处。虽然赵小花也深刻知道她这个习惯给借书者带来了不便,但是她并不改正,因为在赵小花这里,这是她表达对这份工作热爱的一种方式。
      桌面物件之所以缺乏,是因为赵小花把其他的东西都整理得井井有条放进桌子下面的抽屉、柜子里了,包括修补图书用的胶水、胶带、针线,包括需要修补但是还没来得及修补的破书,包括办公用的稿纸和水笔,甚至还包括两个后勤处刚刚分发给她的拖把毛。毫无疑问,赵小花很热爱这份工作,但是因为这工作并没有太大难度,所以她就只能在卫生方面下功夫了。其实对上一份工作——收银员赵小花也很热爱,但是热爱和胜任是两码事。她是个爱工作的人,但令人悲伤的是她虽然遗传了她父亲对工作的热情,也同时遗传了她母亲处理工作上的笨拙,所以图书管理员已经是她在工作方面最好的归宿了。
      因为这个工作空余时间很多,而她又是个爱说话耐不住寂寞的人,所以即使没有今天这样的一个动机,她依然会每个工作日去别的办公室转转。当然,周五下午和周一上午除外,因为这两个时间段会有不少同学来借书或者还书。一般情况下她都会先去后勤处,因为那里的人跟她打交道比较多,平时有新书上架,都是他们帮着搬运,平时领取物资,也都是从那里领取。
      图书室在综合楼,后勤处在学校最后排的一排两层小楼里,那原来是十几年前的第一批职工宿舍,后来改做后勤处。她听着上课铃响了,就锁了图书室的门,穿过两排教学楼,沿着操场的边缘继续向后,走进了后勤处的办公室。十分钟以后,办公室的三个人就都知道了她邻居家孩子胡小木患精神病的消息。之后,她又借口拿一本稿纸,在教师办公室里和没课的教师聊起来了,十分钟后,这个屋子里的老师也都知道了这城里多了一个精神病患者。
      至此,赵小花算是完成了她这一天的使命了——把邻居家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她所能告诉的所有人。
      因为患者是学生身份,所以这消息不出两天就在学校教师们中间传扬开了,在这个学校里,最后知道这个消息的一群人是这个学校的学生。
      事情是这样的,这天下午第二节课间,一个学生去后勤处充值饭卡,充值人员正在和采购员老头大谈此事,以至于等他们谈完了,他的卡才被充上,不过也不算过分,因为这个时间段充卡的人只有他一个。这位同学被耽误的这一点时间或许是有几分必要的,这才得以让学校的其他同学有了解这个事情全貌的机会,要不然一两句也听不全乎。
      学生的好奇心可比成年的老师们要强太多了,以至于这个事情在学生们中间越传越神奇,最后变成了一个曲折离奇的故事:
      胡小木因为学习压力大,晚上失眠就吃安眠药,后来被母亲发现,他母亲就把他暴揍一顿,他一生气就在当天夜里离家出走,结果那天夜里雷雨大作,距离胡小木躲雨的地方十几米处刚好是暴雷发生的地点,刺眼的光芒和爆裂的雷声让胡小木受到了过度的惊吓,就此落下了精神病。
      再后来,本校学生也觉得这故事太离奇了,为了确定真实性,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好奇心,就联系了跟胡小木同校的好朋友,以期获取真实情况,但是结果却是颠倒的,胡小木所在学校的学生都说压根没听说过这事。原来胡小木最初被母亲怀疑是精神有问题请假去医院的时候跟老师嘱咐过,要照顾孩子,保护孩子的隐私,老师做的也很好;再者,胡小木即使被医生确诊以后也没有在学校有过一次异常的表现,所以,就造成了这种情况。
      但是天下没有不漏风的墙,当这两个学校的学生讨论这个事情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的信息依据让他们隐约确定已经拿到了打开真相大门的钥匙,这把钥匙就是垃圾桶里的药盒,写着“舒必利片”的药盒。这个药盒当然也是出自赵小花之口。为了一探究竟,有学生就趁着周末,去那个已经被传得神乎其神的垃圾桶寻找证据,结果并未如愿以偿,这让这件事更加扑朔迷离,而这曲折就像是这件事情的发酵剂,以至于在附近的几所学校学校传得人尽皆知了,不例外,这事也传到了胡小木和他母亲的耳朵里。
      前面说过,赵小花家在她还没有出嫁的时候积蓄很多。赵小花和她丈夫张小草是通过相亲结为夫妻的,据说当时对方并没有相中赵小花,之所以跟她在一起是看中了她家积攒的家业,毕竟她是独生女。在走进洞房的当晚,张小草大为得意,这种得意并不是源于他对自己娇妻的喜爱,更不是追求纯真爱情的信念得以达成,只是想着更长远的以后,有一笔丰厚的遗产得以继承。
      因为女方家境殷实,所以结婚的场面十分隆重,甚至可以用壮观来形容了,清一色的外国牌子的迎婚车队排了三个红绿灯那么长,鞭炮一路不停,红色的炮纸和响亮的炮声、滚滚的炮烟助推着喜庆的气氛,沿路的人纷纷驻足仰望,这个是路虎,那个是宾利,走在最中间的加长版宝马里面坐着赵小花。
      “为什么没有中国车呢爸爸?”坐在父亲脖子上的孩子问他的父亲。这父亲是一名驻足观看的路人,这孩子还小。
      “傻孩子!这种事情怎么会用中国车,不够面儿!”他只顾着看排场了,也并不理会孩子是否能理解他的话,是否明白究竟“面儿”是个什么东西,又有多金贵,当然,也许父亲是对的,毕竟这样的问题,是讲不明白的,是需要世故的经历去自己悟出来的,这是人情世故,而不是知识和科学公式。在中国人的习惯里,有不少时候“面儿”可要比科学和知识重要多了。
      这一桩婚事几乎是惊动了全城,在这惊动的因素中,隆重的仪式占了一小部分,后续的争论,占了一大部分。他们争论的内容的核心是,张小草娶赵小花到底是因为爱还是因为钱。
      婚宴上的有三分之二都是本城的官员,有教育界的,有政界的,还有别的领域的。这些人在宴中以及宴后窃窃私语最多的,就是那个被争论的问题。因为在宴上有所顾忌,所以宴席结束以后,当天赴宴的人都开始大谈此事了,所以这个这个事也就在这城里迅速传开了。
      “你说这……这这……唉没法说!一个人一个命是吧,这种事情……要是让我碰到多好,可惜没那个福气,没那个命,啊哈哈哈!”说这话的光头的五十岁上下的中等身高的微胖老头,一个从婚宴上返回单位的老干部,也算不上老干部,只是一个科室的科长而已。他的性格在他的眼睛里是反映最直接的:圆眼珠总是滴溜溜转着,完全没有老人的老化迟钝,里面的光是不停跳跃的,这就说明他的脑子也一直在快速思考,但是肯定不是思考什么大事,思考大事时候的眼光应该是深沉而执着的,他总是想着今天手里的股票又进账几十块,下个月的工资要先买一件皮夹克,新来的领导要如何讨好如此等等。
      “总之这种行为不太好,如果是我,我是不能接受的,幸福生活是靠自己努力奋斗出来的,而不是通过投机取巧轻易拿到手的!”这是另外一个参加过宴席的人的说法。还好这不是他们两个人的对话,如果是他们两个对话,那么对方肯定得嘲笑他是个傻子了。说这话的人也只是个普普通通的科长,他的眉眼之间没有那么多像上一个人那样跳跃的东西,很平,很稳。
      这是对于这桩婚姻的轰轰烈烈的争论的两个代表。关于这个事情的争论,在开始时候是各说各的,有支持的,有反对的,也有折中说的,还有跟着瞎起哄的,一会儿说女的丑,一会儿又说男的势利。到了第三天,就形成了分明的两派,就是刚才那两位代表陈述的,分别代表了其中一派的观点,中立派和不明原因派已经沉默不参与讨论了。又过了几天,争论的结果出来了,支持派以绝对多数获胜,也就是说大多数人认为男方的这种行为是可取的,值得提倡的,如果是自己遇到这种事,也会这么做的。
      这件事情在这城里传播开来的时候,胡小木还是一个3岁的孩子,所以并不能就这件事情像大人一样有自己的表态,但是因为这事比较经典,所以至今时不时还会被人提起,胡小木也多少知道一些,但是他现在对于这个事情的看法我们依然无法知道。
      虽然胡小木对此无表态,而且在这之前胡小木和张小草也并没有因为这个事有过任何联系,但是胡小木在他被确诊为精神病患者之后的第三周的某一天晚上,说了一些话,这些话可以模糊表示出他对张小草的婚姻的态度。
      这一天晚上,胡小木晚自习放学了,付东霞去接他,但是因为学生多,没看清,没接住,胡小木就独自往家走。胡小木走到邻居家也就是张小草家门口的时候,遇到了张小草,此时张小草刚喝完酒开车回来,正是醉蒙蒙的状态。相遇的时候胡小木背着他的书包步行往前走,张小草开着他的豪车从对面过来,张小草出于照顾胡小木,在看到胡小木迎面走来之后就关掉了远光灯,切换成了近光灯。张小草胡小木不作反应,只是一脸冷漠继续往前走,刚好他走到自家门口的时候,张小草把车停好在自家大门口,下了车往大门里走。突然地,胡小木一字一顿清楚响亮地说道:“你手里有一把金刀,但是你拿反了,它会刺伤你。”
      张小草听在耳朵里,不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一时愣住了。这时候赵小花听到丈夫的汽车声,就下楼开大门,开了大门看到张小草正呆立在那,就问了一声:“你怎么了?”见胡小木还不动,她就去拉他。
      这个时候张小草才反应过来,就说道:“你赶紧把他拉到他家院子里去把!这孩子不太对劲,有点疯疯癫癫的!”张小草虽然也已经知道了胡小木患精神病的事情,但是因为胡小木的病症在这之前并没有在张小草的面前发作过,所以张小草才吃惊,才说出了这话。
      胡小木在张小草说完那一句话后立刻就挣脱了赵小花的手转正身体对着张小草,胡小木闻见了冲鼻子的白酒的味道,看清了张小草摇摇晃晃的醉相,但是他没有任何恐惧,张小草的这个状态反而是增加了胡小木的力量和胆量,胡小木用凶狠的表情大声说道:“我没有疯!疯的是你!是你!”
      “赶紧回家去吧你!傻孩子!不与你一般计较!”张小草一边大声回击着,一边用一只手提着胡小木的衣领子,就把胡小木提到了胡小木家门口了,然后张小草气呼呼回到自家院子并且关上了大门。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章 传播和冲突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