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一章 子夜吴歌3 ...
-
“我的事情,什么时候轮得到你来管?”冯小怜冷冷吐出一句话。
“你——?”高长恭正欲发怒,忽然看到身后的火势突然向冯小怜冲过来,立刻将她拉到了身后。
“你怎么样?”冯小怜立刻扶住被火燃到衣服的高长恭,一脸紧张。
“我的事情,什么时候又轮得到你管?”高长恭冷冷吐出一句话,却突然发现这句话毫无道理,邙山之战中她不是已经帮过自己了么?
——自己,又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小气了?
冯小怜突然不说话,冷冷地看着高长恭。
“我说,二位,咳咳,我们是不是先……离开这儿?”吴子夜看着两人忍不住插嘴说道。
“是啊。先离开吧!”高长恭缓和了神色,心里有些后悔,自己一向理智,今日怎么冲她发起火了。
冯小怜却丝毫不领情,依旧冷声说道:“我说过,我的事情,轮不到……”
“他来管嘛!姑娘,你再不走,就真的要葬身火海了。一会儿再打情骂俏嘛!”吴子夜一脸坏笑,看着二人觉得有趣不已。
“闭嘴!”
“闭嘴!”
两人同时喊道,对望一眼,又立刻转过头去。
“哎。”这两人,吴子夜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忽然觉得船又要下沉,一个不小心,栽倒在甲板上。
“好烫!”他忍不住出声,火将甲板烤的炙热,将他的手烫出一个泡,抬头正欲站起,忽然看到冯小怜腰间挂着一块玉,那玉上赫然刻着一个草书“玄”。
——那是?
男子忽然间睁大了眼睛,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猛然间记起了这张他找寻四年的脸,一时喜不自胜,抬头看着冯小怜:“你是——?”
呼!火势被风吹过,向三人蔓延,船也已经歪斜到尽头,立刻就要陷入水中。
“走!”冯小怜大喊一声,拉着高长恭向外飞去,吴子夜也立刻跟了上去。
据火势不到三十尺的地方,赫然停着两排乌篷船,见那红衣女子出来,船上的人复又拉开了弓箭。
冯小怜眉头一皱,正准备扔十几支针下去,却忽然听到吴子夜焦急的声音:“住手!”
船上的人顿时收住了弓箭,愕然看着他们的馆主,为何忽然间对这个女子手软起来。
三人如飞燕般落入船上,引来周围一片赞叹之声。
——原来还差点以为馆主要葬身火海,没想到,馆主的武功真是深不可测啊!
吴子夜仿佛丝毫没有听到周围的声音,一心看着冯小怜,眼睛竟然渐渐模糊。
高长恭也一直看着冯小怜,许久没有说话,刚才的不快,让两人此刻十分尴尬。冯小怜目光与高长恭相接,马上又转过头,却看到了吴子夜一双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看。
冯小怜忽然想起刚才在船上是他也是如此盯着自己看,一时怒从心中来,冷冷看他一眼,便要挥手向他打去。
——从来没有人能盯着她如此看。
然而,就在她抬起手时,赫然发现吴子夜眼中居然流出了一滴泪!
一时间,这个见惯风月冷漠如冰的女子,内心居然有一丝颤动。手掌并没有如期落下,而是高举着停在了半空中。
高长恭忍不住倒吸一口气,暗自替吴子夜担心,冯小怜武功之高是他绝对不能相比的,这一掌落下,他完全避不过。再向吴子夜看去,眼里闪过一丝不解:难道他以前见过冯小怜,为何会如此失神?
吴子夜怔怔看了冯小怜许久,突然上前一步将她抱在了怀中,快得连冯小怜居然都来不及反应。
高长恭惊讶地看着二人,难道二人真是旧时相识?
乌篷船上吴歌馆的人也睁大眼看着二人,一脸不可思议——自馆主夫人四年前莫名失踪后,馆主还从未对哪个女子动情。
冯小怜一脸怒气,正要发作,却突然听到男子喃喃地喊道:“小怜,你终于回来了……”
——他怎么会知道自己叫小怜?
冯小怜暗自心惊,在吴歌馆中,自己一直用琴操这个名字,对自己的一切从来没有吐露半分。
嘭!
吴子夜被冯小怜冷冷地推倒在地上,他听到冯小怜用冰冷的声音说道:“吴馆主,大庭广众之下,你未免太随便了。”
本以为吴子夜是一时失态,定会给自己道歉,却没想到被推倒在地的男子突然间哈哈大笑了起来,声音如鬼魅般哀愁。
“哈哈,随便?”吴子夜猛然从地上站起,声音里充满讽刺,“我抱着自己的夫人,难道还犯法么?”
他有一丝愤怒,立刻就想要质问她:为何她四年前要不告而别?
高长恭只觉得心跳忽然快了半拍,立刻向冯小怜看去。
不可能,这是他的第一个反应。虽然邙山之战后五年都没有见面,但是像她这般清高的女子若是成了亲,又怎会再对自己示好?这其中会有怎样的误会?
冯小怜冷冷说道:“谁是你夫人?”
“自然是你了——冯、小、怜!”吴子夜重重地吐出最后三个字,一双眼已充满血色。
冯小怜闻言也震惊不已,正暗自思索其中的原因,却看到高长恭向自己看来,双眼似有询问之色,正欲开口回答,却又看到他转过了头去。
“你怎么会知道我的名字?”冯小怜不再理会高长恭,恢复了一贯的冰冷。
“我怎么会知道?哈哈!”男子厉声笑着,仿佛听到了世上最好笑的笑话,接着又用几近恳求的语气说道,“你真的不记得了?我们在四年前已经成亲了。”
“不可能!”冯小怜语气肯定地说道。
“不可能?”吴子夜冷笑,步步逼近冯小怜,“那么,你告诉我,你为什么会唱我妻子最喜欢的子夜歌,为什么会有我妻子的家传玉佩?”
四年前,他刚刚创立了吴歌馆,一向爱曲如命的他,自陈沿江水而上,到达极西之地后,又沿江水而下。
那一年,他沿江而行,到达了不少人迹罕至的地方,收集了不少乡间民谣,甚至于一度失散多年的《广陵散》也被他收集得差不多,只要再稍加润色,便能够再现于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