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涿鹿中原 ...

  •   皇帝拓跋宏自永乐宫斥责冯清后,一回殿就命王琚传下诏令,各宫各殿须立即为迁都做准备。接着亲临永固陵告慰先祖,以北上巡视为期,回城后立马动身。又命人在各处广贴布告,其诏略曰:蒙先祖庇佑,以匡社稷为任,幸得神灵示下,效平王迁洛,周而复存。今凡迁都者,免税三载---。
      翌日,皇帝遣尚书李冲辅太子监国,随后亲率朝臣北上巡视去了。
      那时正值七月各处风光甚美,一行人途经一乡寨,忽闻几名小童在路旁吟唱: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众人一听,顿觉词义美妙,皇帝忙差拓跋澄去打听看看。
      只见,拓跋澄朝几个小童走去,轻声问适才口中所歌从何处听来?一小童指着前方篱笆墙说,是院中一位‘无名先生’所教。拓跋澄赶忙求告可否前面领路,小童们个个欣然前往。不多时,众人就来到一处院落,皇帝怕人数太多搅扰百姓,只带着拓跋澄前去叩门。此时,正巧碰见一个道观束发的小子往外走,拓跋澄赶忙上前作揖,先把询问小童的话复述一遍,再问是否真有无名先生?小子点点头,顺势请二人进门,并说先生知有贵客到访吩咐来迎。
      二人一听,顿觉惊讶。此行是偶然路过,询问歌谣也是一时兴起,来人却说已经得知,这不太奇怪了吗?
      皇帝也被勾起了兴致,决定会一会这位高人。小子先安排二人坐下,才说先生正在休息请稍等片刻,说完就走开了。皇帝左右扫视了一眼,虽在塞北,陈设中不乏中原特色。从最初在竹简上刻字,到昂贵的帛书,蔡伦发明造纸术后,这些都被纸张取代,但眼前却出现满墙的竹简,这无疑揭露着拥有者的身份,难道真有高人穿越了世纪,不然这些厚重的文字从何而来?正思索间,就见一银发道袍的长者缓步走来,拓跋澄赶紧扶皇帝向老者行礼,并解释说行至此间,忽闻小童吟唱一首《敕勒歌》,小童皆言是篱笆墙中‘无名先生’所作。
      老者听完,点了点头。示意皇帝坐下再聊。接着,回答说这首《敕勒歌》确为鄙人所作。
      皇帝观老者面容红润有光泽,说话声音张弛有力,加之居室不凡,让人肃然起敬。继而问既是先生所作,为何又说‘无名’?
      老者没有立即回答,反问皇帝‘有名’‘无名’有什么不同?
      皇帝答从古论今,多少圣贤都想博美名于世。如春秋孔夫子之圣名,汉武帝开疆拓土之功绩,若藉藉无名,我等后人如何得知?况人皆有名,欲想留名者不绝于世,先生却以‘无名’为名,何也?
      老者摇摇头,回答说圣人之所以谓‘圣’,皆未博姓名而已。若论道于世,解万民之惑,苍生之苦,又何必究其姓名为谁?洪荒宙宇中,‘吾’‘彼’皆一缕尘,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名’拿来又有何用?
      皇帝听完,有些发懵,一时不知如何应答。
      老者又说‘名’乃称谓也,古今留名于世者,或被世人所仰,或被世人所弃,有‘名’者以善恶美丑教化于人,无‘名’者就此蹉跎一世,皆化为后人笑谈所语。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一直以来皇帝遵从的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儒家提倡贵贱、尊卑各有礼法,才能达到君君、臣臣的理想状态,这也是各代帝王一直推崇的原因,人人尊礼,天下大同。道,讲的却是从凡尘中出世,超脱事物之外,回到天地之初,与自然和谐相处,无为而治。皇帝第一次听人解说‘道’,不好说赞同与否,只是极为震惊。忙说先生之言,闻所未闻,细思之犹如醍醐,先生道法自然之理,不为博名,志存高远,世人不出其二。说到这里忽然停住了,因近日为迁都之事忧心,不如趁此时机问问这位高人的看法。接着拱手请教说正巧有一琐事烦心,还望先生解惑?
      老者一听,笑问皇帝所忧之事,是否关乎家国,黎民,乃至社稷?
      皇帝立时瞪大了双眼,看来老者已经猜到。这人究竟是何方神圣,难不成遇到了先知?
      老者没立刻回答,反问皇帝可知此地为何处?
      皇帝答岂有不知,此地为敕勒之东,涿鹿之地也。
      相传黄帝联合炎帝同蚩尤作战,战争一打就是三年,黄帝九战九败只好退居涿鹿,玄女族因长期被蚩尤压迫,选择加入黄帝阵营。黄帝实力大增,决定在涿鹿与蚩尤决战,多方考察下把蚩尤部引入河谷,再利用天时、地形大败蚩尤。这场以弱胜强的战役后,黄帝趁势收复了中原各地,实现了部落的大团结,也使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皇帝听完,忙起身拜谢,大赞老者乃神人,今日之语如惊梦中人。老者之才可比先贤,何不同去传千秋功绩于世。
      老者摆摆手,直说鄙人乃山间一无名老叟,只为游戏人生于世,而今应天之命,得遇贵人,功绩足矣。
      皇帝见老者心意已决,不便再劝。只好求告说,老者是得到高人,此去困难重重,可否赐教一番?老者并不推辞,只让皇帝写下一字。皇帝思忖半刻,因平城在北,此去中原为南下,拿起笔来在纸上写了一个南方的‘南’字。
      老者一看,接连摇头。皇帝不知其故,追问老者为何不答。老者叹了一口气,说向‘南’者,尊位也,皇帝此去当创旷古绝今之功绩,为后世所仰;然命者,为己造,就如所书‘南’字,上为‘十’部。十乃满数,盈满则亏,愿此去珍重身体,南无,南无。皇帝和拓跋澄互看了一眼,虽大致听懂了话中之意,但最后那句‘南无’乃佛家用语,不敢胡乱揣测。听起来似乎揭示着人的命运,又有些惋惜的意思。老者说完,双手合十缓缓而去,二人只得拜别离开。
      眼看着皇帝已走出篱笆墙,老者似有不忍,赶忙唤小子交代一番。小子领了旨意急着追出来,从怀里拿出一锦囊。告诫说此锦囊为老者所赐,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开启,若问何时当在心乱如麻,无以复加之时。拓跋澄见此,赶忙去接,心中更添疑惑,就想问个明白。此时屋内传来老者的声音,茫茫天数,不可明言,还望贵人珍重。拓跋澄猜不透其中意思,只把锦囊收起不敢对外人言。
      皇帝越想越觉得奇怪,联想到前番之事,转头问拓跋澄为何近日多遇神人?原来前次南伐,回平城途中路过朝歌,见到了殷商比干的墓地。比干受托孤之重,辅佐商纣王帝辛,为人忠君爱国,为民请命,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提倡冶炼铸造,成为亘古忠臣的代表。皇帝为不能遇见这样的耿直之士惋惜,看着墓地潸然泪下。
      当日刘芳就为比干写下悼文,皇帝看后不觉惊叹,大赞刘芳的文笔富厚渊博,行文之间虽比不上屈原和宋玉,足以让张衡和贾谊惭愧,如此文采当集书为册,便于珍藏。又以刘芳经学精洽为由,授国子祭酒。
      不日,又至北邙山,再至洪池,皇帝亲登龙舟,看着大好河山感慨万千。那时拓跋澄也侍奉在侧,皇帝突然想到昨夜一梦,遂把梦中所见说了出来。只见朦胧中出现一老者,头鬓皓白,正理冠服,拜立于路左侧。皇帝怪而问之,老者答乃晋侍中嵇邵。皇帝见老者神色爽郎,卑微畏惧,似有所求,就想上前询问原因,谁料脚下一滑从睡梦中惊醒。
      拓跋澄听完,解释说晋世之乱,嵇邵以身护主,殒命御侧,乃晋之忠臣;比干遭商纣凶虐,忠心劝谏,剖心而亡,可谓殷之良士。二人俱死于王事,坟茔列于道周。此番皇帝御驾至殷洛,过殷墟发文布吊比干,至洛水却遗忘了嵇邵,恐怕嵇邵是希望得到皇帝的恩典才来托梦。
      皇帝自认为无德无能,怎么能感念到九泉下的名士。但拓跋澄的分析不无道理,比干、嵇邵皆是忠烈,先前只发文悼念比干,忽略了嵇邵,实在是不应该。既然得此一梦,当厚礼祭奠,希望这些忠烈之士不要怪罪。
      如此三件事情加在一起,不得不让皇帝疑惑,拓跋澄只好宽慰说,路遇孺人,乃吉兆也。此番正是南下大展宏图的时候,皇帝定能一统中原。殊不知这些名士的出现,不为得到人的祭奠,而是替心怀天下的拓跋宏惋惜,既定的命运无法改变,存在即是意义,你我终将走入历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