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名片 ...

  •   每逢佳节全是礼,满城尽在摆酒席。近来跟着父母吃了几轮婚宴,被迫认识了一堆亲戚熟人。

      “这是你牛叔叔、你潘阿姨、还有你吴叔叔…”循着父母介绍,我乖顺礼貌地问候这些记忆里不存在的人。期间跟我妈小声嘀咕了句:“我都不认识他们。”被她骂道:“这个女子才没有良心,你吴叔叔小时候还抱过你。”没良心就没良心吧,听多了,我也见怪不怪了,不然我还能怎样。

      应她希望的样子,我跟这些叔叔阿姨假客气了一番。一个脸生的阿姨热情的寒暄道:“啊呀,女儿都长这么大了,真乖。现在在哪上班啊?”

      又是这个“死亡问题”。

      其实我没什么,他们的问题一向是这个顺序:读什么大学,做什么工作,结婚了没有。奇迹不变八百年的社交问辞。不过你也不好怪他,这长辈三问既显了长辈风范,又含了关切之意,加之易学易会易出口,不让问这三,实是难为人家,不然他只好问你“吃饭了吗?但谁能在饭桌上问出这个问题。

      其实,除去清北叔叔阿姨们也不知道什么大学排位,只知道旦凡学校名字前带个省名的应该就挺好。其实只要你在读大学,他们保定会夸上一句孩子聪明。既然不是真的关心,也可能没真的在夸,但谁听了心里不舒服一下呢?工作就更不肖说,但凡有个工作就能得到句孩子有本事,赶巧工作地点还在北上广深或沿海城市,他们能立马自动把你归类到有钱阶层,对你恭敬有加。

      结婚自然就更高一阶,那年纪轻轻就把婚都结了的,简直是不让爹妈操半点心的人中龙风。别曲解为反讽,前两个不清楚,但结婚的成就,确实是实打实的称赞。子女结婚似乎在他们眼里是意味着作为父母的使命完成。此后他们才可以开启下一段使命,作为祖父母安排孙辈的人生。所以在很多父母眼里,子女不婚不育是破坏了自己生命的完整和延续,虽然他们自己并不承认。

      至于生没生孩子,这不属于流程三问,这个问题是殿堂级的,不轻易问,但答问题家若是有孙辈,回答流程三问时他便会主动告诉你孩子都生了,释放他幸福满溢的骄傲感。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很讨厌“自豪感”“骄傲感”这两个词汇,因为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们那么容易自豪骄傲,那些事明明不是因他们本身行为直接产生的。

      问问题的人一般根据自家孩子情况控流程,譬如他家已婚,他会先问你家孩子工作了没有;有孙辈的上来就会直接问你家孩子什么时候结婚?这位阿姨上来问工作,我便知道她孩子一定没结婚。所以我真的没什么,我回答没工作最省事,因为省了被介绍对象。

      但我爸妈明显不同,如芒在背,如鲠在喉,很忌讳“没工作”这词。我妈会说年轻人想法多,好好外企工作不做,非要折腾。懒得管,她自己知道她要什么样的生活,观念不一样了,赚钱的方式太多了。我爸不会扯谎,但更离谱,他假装我是回来休假的。

      我妈这种方式叫“我自己不想懂的道理却努力想让别人听懂”,最初我也以为她比我爸更能理解尊重我的想法,后来发现是我错了。她之所以在外人面前这么说,并不是真的因为她知道,只是因为她要面子又能撒谎,虽然这让我和她都能在人前得到短暂的假轻松,但实际上她每说一次心里对我的埋怨就多了一次。

      我爸这种方式叫“掩耳盗铃式撒谎术”,别人多半会背后议论为什么他俩夫妻在家不对好口供。虽然我妈是假装肯定我的选择,我爸却是完全否定了我的生活,但若论喜欢与否,我两者皆否。

      其实这种时候我心里也不好受,我能明显感觉到我给他们带来了屈辱感。虽然他们都努力地在人前维持着体面,但实际上我拉开了他们与那些叔叔阿姨之间的距离。我当时只顾着陷入“自己原来根本不拥有父母无条件的爱”的委屈泥淖里,导致完全忽略了这一点。

      我妈问道:“你们娃儿呢,在哪上班?”那阿姨扬着下巴道:“在北京。”我妈道:“哎哟,北京,工资高哦。”阿姨笑道:“一个月2万多。但大城市消费也高,还要买房。”我妈羡道:“有工作就好,只要在工作,钱怎么都能有。”

      那阿姨道:“现在哪个人没得工作嘛,就是看买不买得起房,有套房才是高人一等……”她实话穿肚肠就出,无意给了我妈好大一个尴尬。我妈的阴郁罩在我左半边脸上,那阿姨干笑两声道:“不过你们女儿长得乖,不用操心。我们是儿子,还要给女方赚钱。”

      阿姨这句话倒是无意中揭示了许多父母潜意识里的观念,即生儿子得备老婆本,生女儿可以得过且过。我读小学那会儿,很流行把女儿叫做招商银行,把儿子叫做建设银行,所以虽然单位不允许,但我爸同事里生儿子的人几乎都有副业。而我中学同学里有几个大学还没毕业父母就给买好房的,从小都是被当作公主养大的,不分男女一样养,反而无意中趁房价疯涨前买得了房产。

      我妈半否定半附和地道:“其实现在独生子女多,女方出钱买房也不少。不过啊,你们是儿子,压力是大些。”一旁的常阿姨,按耐不住地插口就道:“我说还是得看哪方有钱,男方有钱就男方买,女方有钱就女方买,哪有那么死。”我妈是你要面给面的人,笑着道:“也是,像你们家,儿子女儿买房钱就都是你们给。”

      那阿姨忙吹捧道:“哦呦,你家娃儿怎么这么本事。这是幺儿吧,已经在工作了?”

      常阿姨的儿子相伴在侧,闻言,自报了家门。常阿姨道:“一样是铁饭碗,但儿媳妇没工作,他一个人养一家三口,压力也大。”

      那阿姨道:“我们生儿的只有自认倒霉,还是像他们安逸,生个女儿,不用操心。”

      常阿姨指着我妈说道:“看她一天这么轻松只管自己耍,就早晓得全生女儿。”我妈道:“哎呀,生儿生女都有自己的好处,哪比得上你,啥子优点都被你一个人占完了。”

      那阿姨道:“就是,还是你安逸。”常阿姨提声道:“安逸啥哦?那时候超生罚款差点把我们那个人工作都整没了。”那阿姨道:“还是你们胆子大,活该你现在儿女双全享两份福。”

      我不愿听这些场面话,我妈不愿我丢她人,一来二去,他们也不再带我去吃酒。于我是皆大欢喜,就是回来后的分享会有些劳神:张家的女儿副业搞得风生水起,自己吃公家饭,请人帮忙看店,每天数钱数到手抽筋,你却连钱影子都看不到;李家的儿子专科毕业都要在省会城市买房了,还不用老辈给钱,那娃儿读书的时候经常不及格,把她妈急得跳,哪晓得长大了这么懂事,多早就把婚结了,娃儿都生了两个,你还连个男朋友影子都看不到,看来成绩好没啥子用;又是哪家儿子房子两套了,说还要给父母买一套,人家不晓得福气哪那么好……

      我出生到现在,遇到跟我说话最最阴阳怪气的人就是我妈。她从来都不会坦诚直白地跟我讲话,总是要绕个大圈子。我妈跟我聊关于我自身问题的时候,主角永远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她还有一套固定句式:说一堆别人家孩子的好,最后讽刺我一句。

      今天他俩各装一个红包,问我:“你跟我们谁去吃?”

      我说:“我不去了,我中午自己煮。”

      我妈便讪笑着说:“你也觉得不好意思?别人问起你工作你没脸回答?……好在你还知道丢脸,没有全废。”我极力控制自己不跟她顶嘴。我爸问道:“你会煮什么?”我说:“随便炒个菜。”

      我妈一个劲地催促我爸出门,说:“像她这个岁数,都是女儿伺候爸妈,还要你来管她吃啥子。你以为她还小?又不是智障。”

      我以前从不知道我妈说话可以这么难听,我不知道她这样说话能得到什么好处,是能把心里的情绪宣泄出来,还是看见我不快活她就快活了?以前在电话里她也会说:一个人在外面,要是有什么不开心,就回家。原来都是嘴上说说。

      天光做的午饭,炒的蚂蚁上树。天光跟我一样,也是个厨房生人,但这盘菜看着就香,因为每只蚂蚁都爬在树上。我很钦佩她,每件事,不管会不会,她都认真在做。我跟她不同,习惯得过且过,所以一事无成。

      吃了几口饭后,我忍不住哭了出来。有行为能力以来,我的事都是自己做主,没有人提过异议。这不是第一次辞职,但这是第一次让我意识到,原来在旁人眼中辞职是一件丢人的事情。我一直在说,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但这终究是不可能的。我在乎我爸妈,而我爸妈在乎别人怎么看我。

      别人怎么看我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我。这种被约束、被操控的感觉极其窒息。然而实际上,我们谁都摆脱不了,在自我界定时,我们往往更容易相信别人。譬如现在,我就开始相信辞职是会丢人的…没有了工作,也就连带没有了社会位置,也让旁人感到棘手,不知道该以何种态度与我相处。于是他们都默契地达成一个共识,即每个人都拥有了一种资格——可以挺直腰杆同情我。

      原来,人的名字前是需要前缀的,否则别人不知道该如何介绍你。只有名字可供介绍,是很为难人的。你看豪门最不争气的儿子也得是个挂名董事。名片上的前缀,就是人的社会位置。

      而这些天和我爸妈的共同生活让我得到一个更可怕的认知,那就是比起他们自己怎么看我,他们更在乎的是别人怎么看我。他们需要一个别人眼中的好女儿。

      意到此处,脊背发凉,那我到底是个什么呢?看着镜子,我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陌生。人们总爱说“你非我,安知我?”我却想说,“我是我,亦不知我。”如果融入我血肉的东西从不能定义我,那我该上哪去找那虚名?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