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4、尾声·洛水汤汤 ...

  •   次日辰时,正是百官上朝之时。

      天色渐渐昏暗,刚升起的太阳被一点一点遮挡住,宫中内监侍女慌不择路地向宫殿内抱头躲避,侍卫敲起铜锣,大声呼喝。

      不远处的东宫,水闸悄然启动,奔腾的洛水咆哮着冲过隧道,携带摧枯拉朽之势,狠狠砸入隧道尽头,这股巨力使得隧道之上不远处的麟德殿轰然倒塌。

      一刻钟后,日食才渐渐结束,从地下发出的震感也逐渐平复。在城头处观察了这一切的武曌,双腿一软,险些栽倒在地。

      上官婉儿将她扶住。武曌缓了片刻,这才长舒一口气,擦了擦额前冷汗,由着上官婉儿扶着她走下台阶。

      她扶着城墙缓了一缓,随即挥退上官婉儿,只留狄仁杰一人在她身后。

      狄仁杰道:“陛下,此次太子殿下获救,袁天罡成擒,蛇灵属下二十二堂两千余人尽数伏诛,臣特来向陛下交旨。”

      武皇背对着所有人,无人能看清她的脸色。她沉默半晌,道:“怀英啊,你此次破获大案,不仅救了朕,还救了满朝大臣的性命。如此大功,朕该如何封赏啊?”

      “陛下,这是老臣分内之事。”狄仁杰行礼如仪,“以臣愚见,处置袁天罡就不用惊动阁僚了,便由臣替陛下全权办理吧。”

      武曌这才回过头,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最后弯了弯唇角,道:“准。”

      喧嚣的一日很快过去。晚间,李怿站在袁天罡的门前。

      他没有再做易容,此时的容貌比之几年前彻底长开,褪去了那一分稚气,更显得昳丽动人,却无人能错认他的性别。

      袁天罡见到他,也没有多少惊讶,只是道:“我曾见过你的母亲,你和她长得很像。”

      看他沉凝的面色,袁天罡笑道:“想来,你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其实,你的真实身份是黄国公之幼子,虺文忠就是你的亲兄长。”

      “老夫十几年前去黄公府邸做客,偶遇文忠……嗯,那时候他的名字是李忻,他的武学老师正是老夫请的。

      老夫当年也见过你很多次,后来,又在君竹那里遇到了你,你那时快死了,虽被君竹救回来,却大半会留下隐疾,如今看来是失去了记忆。”

      李怿拔出了剑。

      狄仁杰与李元芳不知何时也站在廊下,沉默地听着袁天罡说话。看到李怿拔剑,李元芳刚要上前阻止,狄仁杰却对他摇了摇头。

      袁天罡笑道:“亲手杀了自己亲兄长的感觉如何?”

      李怿的手剧烈颤抖起来,斜斜指向他。片刻后,他闷咳两声,沉声道:“我不杀你。”
      “杀了你,会弄脏我的剑。”

      他猛然转身,踉跄几步靠在廊上,忽而跪倒在地,捂住嘴。
      片刻后,一缕鲜红从指缝间流出来。

      狄仁杰长叹一口气,眼中溢出浓烈的悲哀,他示意李元芳将少年扶起来,自己径自进了袁天罡的房门。

      李元芳刚想扶他,李怿却挣开他的手,几个起落,已是离开了狄府。

      李元芳没有追上去。半晌之后,关上的房门被狄仁杰打开,李元芳走上前来,只见狄仁杰半是怅惘,半是无奈道:“元芳啊,你我恐怕要暂离朝阙了。”

      李元芳将李怿已经离去之事告知狄仁杰,狄仁杰闭眼长叹一声,道:“这孩子也是个苦命的……随他去吧。”

      李元芳随即想起了昨夜的东宫一战,他击杀小凤之后,径自回殿去保护狄仁杰。

      狄仁杰让李元芳留在此处协助王孝杰,自己则在兵士的护送下离开东宫,夤夜入宫让皇帝做好准备。

      此时,东宫一战已经基本结束,桓斌被王孝杰斩首,紫衣人溃不成军,被右威卫尽数屠戮。
      李元芳心中念着武功最高的虺文忠,可是找遍东宫都未能找到他的身影,顺便连李怿也不见了踪迹。

      他问过在偏殿驻守的士兵,士兵却说,看见那用剑的年轻人杀了用刀的杀手,然而片刻之后,那人却背起另一人的尸体从殿顶飞越而去。
      这之后的事情李元芳也并不清楚。

      当时右威卫正在和蛇灵主力激战,故而并未有人拦阻。然当李怿走出东宫,步入偏僻小路,却见道路之中,一个顶盔掼甲的黑色身影悄然拦住了他的去路。
      李怿的手搭上剑柄。

      玄甲将领左手揽着刀鞘,目光灼灼看向他:“湖州一别,数年未见。”
      李怿抬头望向他,却发现这是个陌生的面孔:“你是谁?”

      将领笑了一笑:“你我虽未谋面,你的大名却在我部如雷贯耳。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江南内卫兑部阁领,我姓李。”

      李怿的瞳孔倏然加深,道:“是你抓了我师伯!”
      将领道:“不错。”

      李怿深深吸了两口气:“你是来抓我的?”
      将领点头:“身负皇命监视东宫,并‘如实’汇报。”

      李怿的手心冰凉,他内伤颇重,又与虺文忠大战一场,已经接近力竭,他无意与面前之人发生争斗,在思虑片刻后,沉声道:“此处只你一人?”
      李阁领顺势点了点头:“我特地来看一看,上官先生拼命也要保护的人是什么样子。”

      “如今你也见到了。”李怿道,“你想如何?”
      李阁领道:“你杀我士兵,与我结下仇怨,而今还想全身而退?”

      李怿道:“你不是我的对手。”
      李阁领挑了挑眉。

      李怿又道:“皇帝已老,你们内卫也不会有几年好日子过了。”
      李阁领笑道:“你是要策反我?”

      李怿摇摇头:“我身上这位可是李唐宗室。如今虽落魄,一旦太子即位,尔等便会背负杀害宗室之名。”
      李阁领的左手在刀鞘上磕了两下:“你身后那位是蛇灵逆党,你要保他,如今我杀你便师出有名。”

      李怿握紧长剑:“他已经死了。我只是想带他出去安葬。”
      李阁领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片刻后笑道:“早说嘛,我又何必与尸体过不去?”随即微微侧过身,“李怿,你我仇怨就此勾销,但愿以后,再无相见之日。”

      “但愿吧,我也不想再见到你们。”

      李怿背着虺文忠,一步一步从李阁领的身旁经过,李阁领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待他运出轻功消失在夜色中,这才转过身,摇头叹道:“这条路真是偏僻,这么久了,一个人也没有。还得去正殿看看,看看能不能赚一些功劳。”

      李怿也说不清他为何要将虺文忠带走。

      他将剑刺入对方胸口,然而他的面前愈加模糊,面前的人似乎和梦里的一个熟悉的身影重叠在一起。

      梦中那少年郎君,笑着走到他面前,蹲下身摸了摸他的头。他的心骤然痛起来,几欲窒息。
      李怿的剑,就那般鬼使神差地偏了两寸。

      他在夜色中狂奔数里,越过很多里坊,停在深巷里一个双鱼戏珠旗幡的客店之前。他连夜奔波,内伤加剧,在客店里昏迷了一昼夜,似乎做了一个很长的梦,醒来之后恍如隔世。

      站在窗前的云琦听到声响转过身来,叹了口气。

      “你怎把自己折腾得如此狼狈?”
      李怿低下头,一言不发。

      云琦担忧道:“你内伤很重,裴嘉来告知我时,我不知有多担心。你……你怎么了?”
      李怿抬头,嗓音嘶哑地轻声说道:“师父……他,如何了?”

      云琦沉声道:“我没有师兄那般医术,只能尽力而为,然而就算医好了他的外伤,他自己没有求生意志,也是枉然。”
      李怿偏过头,半晌,一滴泪水融进了深色的布料里。

      “我……我要去和袁天罡做个了结。如不问个明白,我此生心中难安。”
      “去吧,只是莫要再折腾自己。”

      待李怿离开后,云琦转身凝望,目之所不及处,是洛水汤汤,奔流不息。
      他低声叹道:“天难谌,命靡常……身处世间,莫不如此。”

      狄仁杰很快便向朝中请求致仕,三请三辞之后,武皇终于在折子上批了一个准字。不过,她提出了一个要求,让狄仁杰致仕江州,在江南之地养老。

      后来,江州连发命案,刺史温开只好求助于狄仁杰。狄仁杰抽丝剥茧之下,竟然得知了一个惊天秘密,还和数年前,江州府城那片已经烧成废墟的黄国公府大有关联。

      破获此案后,狄仁杰身心俱疲,他为这武周朝廷鞠躬尽瘁如许年,心中却犹怀复唐之心。

      然想到当年自刎于他面前的越王之子李规,又眼见黄国公血脉自相残杀,心中郁结万分。加之多年操劳,年纪老迈,于次年在神都洛阳旧府内病逝,享年七十一岁。

      已近耄耋之年的皇帝武曌,对着满朝大臣泣道:“朝堂空矣!”

      五年之后的正月,以张柬之为首的五位重臣发动兵变,逼武皇退位。五位重臣皆为狄仁杰的门生故吏,他们拥立太子李显即位,复唐国号,那一年的年号是为神龙。

      旧的岁月已经结束,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开启。

      次月,新皇便下诏重新安葬二十余年前被诛杀的所有李唐皇室成员,只是大多尸骨不存,仅有衣冠冢,由他们的后人招魂以附。

      而各家幸存的宗室子弟也被全部封爵授官,然放眼望去,仅寥寥数人而已,比之昔年繁盛之景,不知几多零落。

      又是一年清明时节,落雨纷纷。各家王公俱来凭吊先人,傍晚时分,众人俱各散去,复归山下王府别院。
      山上很快安静下来,一个穿着素淡衣袍的郎君撑着伞,独自站在一排墓碑前。

      墓碑上写着他父亲韩王李元嘉与黄国公李譔、上党郡公李谌等几位兄长的名字,尸骨难寻的他们终于在二十余年后有了一个安身之处。

      仆从走上前来道:“郎主,这时节傍晚寒意侵体,您身体不好,当心着了风寒。”
      郎君淡淡道:“我要等人,你们先找地方躲雨去吧。”
      仆从行了一礼,小心退下,犹自不放心,在不远处等着。

      不久后,郎君觉得有些冷,兀自打了个寒颤,将自己的披风裹紧一些。

      他身后不知何时响起了脚步声。郎君回头,目光忽而定在了那位背着剑,与他年纪仿佛的人身上。

      那位郎君,锋芒内敛,姿容昳丽,额前一朵淡粉色梅花,和几年前与他相见之时,容貌仿佛。
      嗣韩王李讷笑了一笑,轻声道:“长乐……”

      “……长生。”

      长生无极,长乐未央。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