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孩子,把你的手给我2》 ...

  •   他们和我们
      我们的关心与他们的需要,我们的担心与他们的感受,有可能和平共处吗?—十几岁的孩子对不请自来的关注和建议感到愤怒。他们努力让自己显得成熟、独立和自主。他们需要感觉到,不用父母的指导,自己能够找到自己的路。帮助会被看成是干涉;关心会被看成是被当小孩子对待;建议会被看成是发号施令。十几岁的孩子把自主看的高于一切,尽管对自主还有点恐惧。但任何干涉他们自主的人,都是他们的敌人。

      反叛和回应—许多十几岁孩子的内心都有一个雷达,可以谈测出什么事情会激怒他们的父母,然后故意做与之相反的行为。
      一段骚动的时期—青春期是一段可治愈的狂乱期,每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必须在这段时期再造自己的个性。他必须把自己从童年期与父母形成的关系中解脱出来,建立起与同龄人的新的认同,找到自己的身份。
      对于生命的追问
      寻找自己的身份—十几岁的孩子害怕自己成为一个无足轻重的人,成为别人的复制品,成为跟父母一样的人。他变得不听话,变得反叛,这么做并不是主要为了向父母挑战,而是为了体验自己的身份和自主。

      帮助指南
      接受孩子的躁动和不满—父母可以通过容忍孩子的不安,尊重孩子的孤独,接受孩子的不满,来帮助孩子。最好的帮助,就是不要刺探孩子。
      不要表现的很理解—十几岁的孩子不希望别人马上理解他骂我。他们认为自己的感觉是独一无二的,别人不会有同样的感受,如果有人说有,他们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
      分清楚接受和赞同—我们的回应一定要分清楚容忍还是认可,是接受还是赞成。我们可以容忍的很多,但认可的很少。十几岁孩子的父母们也必须要顺其自然,时刻留意与孩子进行安全接触的机会。
      不要模仿孩子的言语和行为
      不要挑刺—直接提出孩子的缺点,最终会扼杀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纠正孩子缺点的行为最好静悄悄地实现,而不要大声的宣告。
      不要揭孩子的疮疤—父母最好不要取笑自己的孩子,即使是开玩笑也不行。来自于父母的侮辱,对孩子的伤害更深,持续的时间更长,甚至有可能是永久性的。十几岁的孩子讨厌别人提起他们在幼儿期的事情。对待十几岁孩子的任何事情所采用的方式,都应该是适合年轻的成年人的,而不是适合小孩子的。
      不要怂恿孩子的依赖性—十几岁的孩子渴望独立,给他们自己做选择并运用自己的力量,并鼓励他们的独立。
      不要急于纠正—父母的苦口婆心,并不能教会孩子尊重事实。如果态度是敌意的,事实就不会让人信服。
      不要侵犯孩子的隐私—维护孩子的隐私,我们就是在表明自己对孩子的尊重,是在帮助他们脱离我们,帮助他们成长。为了相互尊重,父母和十几岁的孩子之间必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要知道,十几岁的孩子已经过了那段什么都想告诉父母都想让父母知道的年纪了。
      避免陈词滥调和说教—对孩子的情绪和感受作出回应,但又要保持冷静,不被孩子的情绪和感受所感染。
      不要长篇大论—简短而精辟。
      不要当面给孩子贴标签
      不要用“激将法”—激将法是一种不真诚的方法,会导致恶意的行为和令人苦恼的关系,最危险的是,我们的话被孩子听了进去,并且真的那么做。
      不要传达矛盾的信息—要么是明确的禁止,要么是亲切的允许,要么是一个开放的选择。
      不要预言孩子的未来—我们无法让孩子为未来做好准备,而只能帮助他们处理当前的事情。关切的父母,最好是充满自信的站在一旁等候。不要去为孩子没有发生的未来的苦难所困扰或提醒,他会自己去面对,而父母只需要永远做他们最坚实的依靠。

      首要原则是不伤害孩子
      承认孩子的感觉—不要否认孩子的感知;不要与孩子争论他的感受;不要否认孩子的情感。尤其是,不要设法让孩子相信他看到、听到、感觉或感知到的事情不是那个样子。
      太咸的汤:一个道德说教的故事—食物是爱的一种象征;最好是优雅地对待孩子对食物的抱怨。我们的大度不大可能使孩子变本加厉,相反,会引出孩子的善意。在温和的气氛中,孩子的抱怨就会烟消云散,并且会找到解决办法。
      抽象的艺术和具体的对话—不要同孩子争论他的喜好和观点,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他的观点。
      和平政治:语言和情感—同十几岁的孩子沟通和交谈最有效的办法,专注地倾听,然后复述对方的要点,不要批评和骂人,然后陈述自己的观点。
      人与方法—承认感受并映射情感,是很有帮助的一种人际技巧。但没有同情和真诚,技巧是没用的。

      愈合孩子伤口的对话
      作为辩护人的父母—父母是孩子的辩护人,不论被告人受到何种指控,他都要替被告辩护。
      情感急救—在情感平静下来并且心情转变之后,才更容易解决的问题,恢复融洽的气氛。
      造成麻烦的七种方式—1.讲道理;2.说些陈词滥调;3.“拿我来说吧”;4.贬低事情的价值;5.“你的问题在于…”;6.自怜自艾;7.盲目乐观。为了跟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父母要学会避免这些有害的方式。父母要学会专注地倾听,并作出简短而同情的回应。
      不带批评的回应—最有帮助的回应是既不包含赞扬,也不包含批评,仅仅是确认孩子的感受,认可孩子的期望,并承认孩子的观点。
      共情与真诚

      批评:一种新的方法
      有益的批评—有益的批评不会指向人格,而是要处理面临的困难。它绝不会对个人进行攻击,只会就事论事。“我们碰到了一个问题—让我们找出一个解决的办法。”
      无益的批评—父母和十几岁孩子交谈,不需要刻薄的言语。
      批评和自我形象-滥用形容词对孩子人格进行攻击,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当出现问题时-当出现问题时,不是说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的人格或性格的准确时机。
      事情是怎么出错的-刻薄的话语会造成敌意,而不会带来恰当的行为。
      主要的教训-不要攻击人格,不要批评性格,要处理眼前的状况。批评别人的人格就像动手术一样,总会造成伤害,有时甚至是致命的伤害。

      可以生气,但不能侮辱
      接受愤怒-我们可以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愤怒,而不是尽量将其隐藏起来。
      怎样发怒-无论是任何烦恼的情形,第一步都是要清楚地描述出它对我们的影响,而不能附加任何其他事情。

      赞扬:一种新的方法
      对这样的反应-赞扬是一种评价,而评价会让人不舒服,评价者位审判的位置上,而被审判者会感到焦虑。
      赞扬:建设性的和破坏性的-评价人品或性格的赞扬,是令人不快的,不安全的,描述努力成就和感受的赞扬,则是有益的,安全的。
      滥用的称赞-最好不要把批评和称赞混在一起。对待真诚的赞扬,或真诚的批评,要比对待将批评和称赞不诚实的混在一起更容易,也不那么令人困惑。
      描述,不要评价-要对待事件,不要赞扬品性,描述感受,不要评价孩子的性格,对成绩进行客观现实的描述,不要美化人。

      在孩子们的眼里?
      逻辑的局限-在家人的关系中,逻辑是有局限性的,它不能温暖人心。

      社会交往:自由和限制
      不刻意追求受人欢迎-我们的价值观,应该支持对自己的感受的信心,以及必要时特立独行的勇气。
      我们的责任:标准和限制-作为大人,我们的责任是给孩子设定标准,并表明我们的价值观。我们在对待孩子的感受和愿望时,要宽容,在对待不可接受的行为时,要严格。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