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廿一 再话当年 ...

  •   明成化十五年己亥(公元1479年)三月。

      幽静森严的皇城里,一辆藏青车轿的马车行驶在肃穆庄严的紫禁城马道上。
      车轮辘辘,马车自西华门而入,跨护城河,过武英殿,直至隆宗门,方停了下来。
      车上下来一对母子,母亲愁眉紧锁,儿子却是神采飞扬,初进皇宫的兴奋与好奇让男孩无法平静。

      这对母子便是太原府有名的铸冶世家——铸剑阁阁主东门凌刃的正房夫人万氏与嫡长子东门琰,这母子二人今日正是奉诏入宫。

      东门琰这年十岁整,是铸剑阁六代阁主东门凌刃的长子也是独子。按照东门家规,凡家中男子,十岁起皆要随父辈下炼厂学习铸剑术,为日后继承东门家业而进行修炼。身为准七代阁主的琰儿,却因为某些不得已的原因,在母亲的陪伴下入了宫。

      东门一门先祖原本是成祖为燕王时的军中小吏,专营兵器库,且痴迷于铸造兵器之术,后随军征战时因改进兵器有功而受到成祖嘉奖。后又屡立小功,长了军阶后,向成祖进献自铸宝剑,成祖大喜,赐宅太原府,并亲手题匾“铸剑阁”,至此东门家中兴。
      如今的东门家已以铸造神兵利器闻名天下,此外还掌握着山西几处储备丰富的铜铁煤矿。
      所谓树大招风,作为最大民矿的所有者及最先进铸造术的掌握者,东门家的存在越来越让有心者眼红,难免会惹官非。何况,为商者总要有些不白不正的勾当。为求自保,东门氏世代攀附权贵,防备麻烦上门时,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而到了东门凌刃这一代更可谓费力钻营,终与后宫第一宠妃结成了亲家,娶到了如今宠冠后宫的万贵妃的同胞姊妹。
      正是有了万贵妃这座铁靠山,东门氏在太原府的嚣张也达到前代未有之地步,而事情也正因此而起。

      太原府有个周姓的士绅,因是当朝太后的远亲,在太原府也是作威作福好不得意,常常仗着自家皇亲国戚,连东门家这种大户也不放在眼中。前年年中,周姓士绅派人上门,向东门家约铸几座大肚铜鼎备年关时用。本来单是买鼎也罢,偏偏这周士绅为显家门荣耀,非要在每只鼎底都刻上东门凌刃的名字,以示阁主亲手铸作。东门凌刃自恃世家尊严,认为周士绅是看不起他东门氏,心中不爽,就回绝了这笔生意。可这周士绅一次不成又再三上门,最后还派了自己的长子带家人护院上门强求,东门凌刃态度冷淡,一口回绝,那周大少就辱骂起东门一门,说东门氏“不过是早先钉马掌的贱民,今日竟也如此嚣张”,东门凌刃大怒,命家丁将其驱赶,周家也不是善主,两家护院便拳脚相向,而东门氏家丁大都学过武艺,个个招呼起那周家长子也不客气,一番胡打乱斗,打得那周家大少双腿全断,形同废人。
      至此,周家与东门家也就结了仇。
      周家立誓要报复东门家,可这区区伤人案对东门氏来说,追究到底也就是找出几个替罪羔羊了事,动摇不了东门家的根本。后来,周家人发现东门家做生意不分族我,只要价钱合适就只管交易,与外族买家进行大宗的武器交易也是有的。于是,周家人便抓住此节,特意笼络上几位言官,搜集了大量东门家将武器卖于异族的证据,以“通敌卖国”之罪告上了朝廷,誓要东门家家破人亡。
      朝廷中也有所谓忠直之人,不知背后接受了什么人物的授意,竟与周家人不谋而合,抓住了这次上告东门氏的奏本不放,望通过此事,打击外戚的嚣张气焰——尤其是万氏一系,使得东门家次次都行得通的门路,却在这次遇到了障碍。
      朝会上臣工们据理力争,有甚者竟将此事与“土木堡之变”相提并论,要挟皇帝,皇帝听了自然龙颜大怒。
      不过,成化帝本就是个懦弱怕事之辈,做事只求四平八稳、苟且偷安,且一向依恋万贵妃,万贵妃是成化帝的主心骨,万贵妃开口说要保护东门家,成化帝不敢不从;但若不对东门氏有个处理,几位肱骨也不会善罢,所以成化帝也是十分苦恼。
      终于在一内臣启发下,成化帝想出了个折衷的办法,拟了一道旨,说万贵妃早年入宫,甚是思念亲人,而膝下无嗣,听闻东门氏嫡长子琰聪慧伶俐,愿收其为义子长伴宫中,且东门凌刃岁供宝剑有功,额外恩宠,赐封安晋伯。
      这些内容表面恩宠于东门家,实际上却要求东门琰入宫为质,以示东门氏忠心。
      圣旨一下,东门凌刃再万般不忍,也只有遵从,何况此番官司只如此收场,他东门家也该偷笑了。

      话说,东门琰生来智慧过人,有着过目不忘的本事,论文——他三岁熟背“三百千”,只到七岁,东门家向来当做摆设的史书典籍已被他翻了个遍;论武——他四岁开始学习东门家传武艺,到十岁这年已能对付十几个孔武有力的彪形大汉。而且这东门琰又生得唇红齿白,煞是好看,小小年纪也懂察言观色,在家中甚得长辈们欢喜,早被视作铸剑阁的不二继承人。原本过了这年生日,东门凌刃便要带琰儿下炼厂学铸剑,但这一入宫,琰儿作为继承者的必要修炼就全耽误了。尽管如此事与愿违,东门凌刃仍只求琰儿进京后能平安无事,所以在东门母子抵京前,就派人上京打典周全,大到汪直、梁芳这样的太监首领,小到万贵妃身边的梳头宫女,只要是使得上力的人,东门凌刃一个都没怠慢。
      他所作的一切也只是求琰儿能在宫中小心谨慎,将来事情过去,就可平安回来接掌东门家的家业。
      可即便想的周全,东门家上下也都知道:京城是个伴君如伴虎之地。
      东门琰上京时,家中老少一个个都是愁云满面地送别,尤其是老祖母更是想到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心爱的长孙,几次哭得要昏过去。
      因为东门琰年纪尚小,皇帝特恩准万氏可入京陪伴,但只准逗留于紫禁城外,所以万氏也心中有数——琰儿入了宫就是姐姐的义子,从此她只能隔着重重宫墙思念儿子,而不知何日才能一家团圆。
      但对于东门琰来说,从那个满是烟熏火燎的铸冶世家逃出来,只意味着解放,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质子身份,但是却知道像自己这等聪明人物,小小铸剑阁是不够他施展的,只有京城才是自己大展拳脚之地——年纪小小的东门琰有的是不凡志。

      时当正午,东门母子在隆宗门外下了车,门下已有位太监立侯。

      “咱家给安晋伯夫人、安晋伯公子请安了。”
      “公公多礼,还不知怎么称呼。”
      “咱家叫鱼时及,是在贵妃跟前伺候的,夫人若看得起就喊声小鱼儿。”
      万氏看这公公话虽说得谦卑,但气度不平常,且自称是万贵妃的内侍,知道是个须打点的人物,便从怀中取出张百两银票,藏在袖中,递上手道:“鱼公公客气了。”又拉过琰儿,道,“琰儿,见过鱼公公。”
      “鱼公公好——”琰儿一揖。
      “这咱家可不敢受。”鱼太监嘴上这么说,态度倒从容。
      万氏则道:“竖子在家一贯娇纵,又不懂宫中规矩,难免惹是生非,以后还请鱼公公多加关照。”
      鱼太监领会,笑称:“夫人看得起咱家,咱家自当尽力。何况公子入了宫就是娘娘的义子,咱家是娘娘的奴才,自然也是公子的奴才,奴才侍候主子是理所应当的,客气的倒是夫人了。”这鱼公公许是多看了琰儿几眼,竟有几分惊为天人,“公子生得这样俏丽灵秀,又是有福之相,娘娘见了必定欣喜。”
      琰儿学着母亲的口吻以稚嫩的童音应道:“多谢鱼公公夸奖。”
      鱼太监欠了欠身,又接连赞了琰儿几句,万氏自然也回敬鱼太监几句恭维,两相寒暄后,东门母子便在其带领下,顺着金顶红墙左转右绕了一番,最后在一间颇大的二进庭院前停了下来。
      琰儿抬头看到牌匾上写着——长安宫。

      “这就是娘娘寝宫了。”鱼太监道,“咱家去通报一声。”

      在经过一系列繁文缛节,东门母子终于要拜见传闻中的万贵妃。

      “臣妾见过贵妃娘娘,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一进正厅,万氏就跪了下去,琰儿也是有样学样。

      “你就是东门琰吧——”没有立即说“平身”,一个中气十足的女声响了起来。

      “是,下民东门琰。”小儿学着刚刚鱼太监教的礼数低头回答,声音正是稚嫩之时,雌雄莫辨。

      “抬起头来。”

      琰儿抬了头。

      天啊,这个花枝招展的老太婆是谁啊?——琰儿心中一凛,他年纪虽小,却也对皇帝专宠万贵妃一事略有耳闻,小小年纪对美丽事物最是敏感,他怎么也不理解一国之君怎么会喜欢这样一个身材宽厚的丑老太婆,而且听说这人还是他娘亲的姐姐,怎么容貌和自己的娘亲就相差那么多呢?琰儿不禁愣住。

      万贵妃似乎想起什么,又道:“妹妹也不必拘礼,平身就好。”
      万氏谢恩起了身。
      “妹妹坐。”万贵妃漫不经心地吩咐,宫女太监又为万氏搬来椅凳。
      万氏谢恩坐了下来。

      琰儿跪在殿厅中央,两只眼睛直愣愣地瞧着万贵妃,他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母亲和这样的女人竟是姐妹。

      “你这孩子看什么呢?”

      “我……”琰儿迟疑,看了一眼娘亲,想起娘亲嘱咐不能得罪贵妃,急中生智道,绞扭着双手吞吞吐吐地道,“嗯……我不敢说……说了怕唐突了娘娘……”

      万贵妃道:“想说什么就说,童言无忌,哀家恕你无罪。”

      他鼓胀着红红的小脸,害羞道:“琰儿……好像在哪里见过娘娘的……”

      “哦?”万贵妃一奇,“你倒是说说看,在哪里见过本宫?”

      “有一天琰儿睡着了,作了个好生奇怪的梦,梦里琰儿好像变成个襁褓婴孩,被个仙女姐姐抱着摇啊摇,那仙女姐姐还唱着歌儿给琰儿听。”

      万贵妃心中一紧,不由得将嗓音放得前所未有的轻柔:“你怎知道那是仙女呢?”
      “肯定是仙女!”琰儿不容置疑地肯定,脸上带着孩子特有的天真和倔强。
      “那……那仙女唱得什么歌?”万贵妃神情中有些紧张,又有些感伤。
      琰儿开口即唱:“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儿,要媳妇儿干什么?点灯说话儿,吹灯作伴儿,转早儿梳小辫儿……”
      万贵妃揪着心口,颤声问道:“你……还记得那仙女的模样么?”
      琰儿使劲点了下头,声音响亮地道:“仙女姐姐跟娘娘长得一模一样!”
      “唔——!”万贵妃如受雷霆一击,身子一颤,捂嘴惊呼一声,眼中泛出泪光。
      万贵妃原本育有一子,未足满月便已夭折,而她之后又一直无所出,此事自然引为宫中禁忌,无人敢提半句。
      万贵妃虽平素为人刁钻恶毒,但终究还是个母亲,纵然深知自己如今宠冠后宫,倍受艳羡,但每当夜半无人、自怜身世之时,忆及早夭的孩儿,仍难免痛彻心肺。琰儿方才所唱的童谣,正是当年孩儿在生时,她夜夜所唱。此时听来,如何不让她感怀万分?

      怎会有如此巧合之事?——她忍不住细细打量殿下的琰儿,越看越觉得跟她死去的孩儿依稀有几分相似——都说人死后要堕入轮回重新投胎,不知我那孩儿死后投到哪一家?莫非这孩子就是——

      “你过来——”她冲琰儿招招手。

      琰儿依言走到她跟前。

      她抚着琰儿的头问道:“你方才所说的,都是真的么?”

      “当然是真的,琰儿从来不撒谎!”

      这显然就是谎言——仙女云云本就是琰儿为了讨好万贵妃编出来的瞎话,至于那首歌,坊间流传甚广,他会唱一点都不稀奇。
      可笑万贵妃一个自诩精明之人,居然上了这黄口小儿的大当。

      “太像了太像了。”万贵妃口中喃喃,抚着琰而舍不得放手。

      “娘娘,像什么?”琰儿睁着大眼睛无邪地问道。

      万贵妃道:“好孩子——叫声‘娘’来听听。”

      琰儿从善如流:“娘——!”

      “哎!我的孩儿!”万贵妃再也敌不住母子天性,将琰儿紧紧搂入怀中。

      事情发展到这里,一场危机转眼间消弭无形,长安宫上下也松了口气。
      琰儿靠在万贵妃怀里,滴溜溜的眼睛却看向母亲万氏,万氏一脸复杂,勉强对儿子笑了笑。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1章 廿一 再话当年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