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四个梦 ...

  •   两世为人,但某种程度上说,李珂仍是天真的,天真且尖锐的少年人,在他们的心中,是非黑白善恶对错等种种,往往极是分明。

      更何况李珂原本所生活的时代,和平安定国富民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群都是能够吃饱且吃好饭的。不仅仅是吃饭,还是大白米饭,鸡鸭鱼肉想吃就吃。这对这封建社会的很多人而言,是终其一生也不敢想象的美好生活。原身的情况亦不必多说,比之这大宋朝绝大多数的百姓已经算得是很好。

      这样的人群自然是无法理解,对很多人而言,有时候努力活着已经是一件极难办且极困难的事情。

      李捕头虽然有份正经职业,勉强算得吃公家饭的人,可同样也是过过一段苦日子的,要不然也不至于娶带着小舅子一起下嫁的许氏为妻。因而听得李珂言语,又见其面上那般不谙世事的神色,却是不由得叹道:

      “这世间有哪有那么多落草为寇无恶不作的盗贼啊?但凡有一丁点的活路......”

      “李哥,慎言!”

      李捕头为人不错,在一众的差役捕快之间亦备受敬重。因而李捕头的话只是起了个头,便有小捕快小声提醒,勿要招祸。那李捕头亦是很快反应过来,唯恐说出什么不应该的话来叫李珂不满,告诉给王老县令。当即对着李珂拱手道:

      “瞧我这张嘴,倒是叫您见笑。不过杀人者人恒杀之,理却是这个理。只是......”

      “若是天不给活路,又当怎么办?”

      便在李捕头踟躇犹豫之际,有老者虚弱不满道。李捕头等大惊失色,寻声望去,便见身形瘦弱的老丈杵着竹杖颤巍巍的走来。李珂心中一凛,野外,篝火,来路不明的老丈,脑海中闪过一种马上拔腿就跑的念头,却见李捕头等人已经是将那老丈引到了跟前。

      火堆明灭,李珂顺势起身,将那地上垫了枯草烟尘熏之不到的地方让给那老丈,又见那老丈脚下分明是有影子的,不由得放下一半的心来。只是心中感慨:

      这一夜,怕是不好睡了。

      原来那李捕头遣人去往城中送信并向王老县令说明情况之后,便带着人寻了一处稍显空旷的地界起了篝火,预备在此凑合一宿,明日再做打算。只不知是白日里精神太过紧张还是个中思绪太多,几人翻来覆去竟是皆不曾睡着。

      于是几人便索性聚做一团,由李珂打头,询问有关明日所要去的那最后一处地界,断头沟。

      几位差役捕快皆是本地人,对断头沟的事虽算不得熟悉倒也略有耳闻。如此你一言我一语,兼之李捕头在一旁查漏补缺,便将有关这断头沟的种种传言说将出来。只是不想李珂是个关注点奇特的,似乎是更为在意二十多年前的那伙盗贼同当时知府之间的恩怨。

      李捕头对此似乎知道一些,但他得了身边小捕快的提醒,不愿在此纠结。

      不想这后来的老丈似乎是个不怕事的,坐下之后便通了姓名。只说自己是乡野村夫,姓张,恰好住得离断头沟不远,又侥幸多活了这么些年,对昔年之事倒也有几分了解。

      李珂见这张老丈似乎谈信颇大,也不见怪,而是顺着其话头道:

      “老丈说天不给活路,不知当做何解?”

      要知道李珂虽瞧不起这铁血强宋,对其所谓胜率吊打盛唐的军事力量更是嗤之以鼻,毕竟这灭国战和守城战能一样?在唐朝你没灭几个国也好意思称将军?你大宋拿什么比?城下之盟的檀渊一战还是靖康之耻,抑或者是偏安一隅的南宋?

      但不得不说,对于宋朝搞钱的能力李珂还是认同的。东京梦华录清明上河图,无不说明着朝代经济的富裕与商业之繁盛,燕云十六州及辽金西夏统治区域内的民众且不去说,宋朝统治之下,人民的生活当是过得去的。

      然而李珂只知道宋朝商业发展经济昌荣,却没有去思考过,宋朝这么多的钱自何而来。要知道困扰北宋王朝的冗官冗兵冗员这“三冗”且不去说,那每年对外支付的巨额岁币,又当自何处而来。

      “既然这位小公子相邀,那么老丈我就倚老卖老姑且言之,各位也就姑且听之。”

      捋了捋胡须,那张老丈也不推辞,对着众人乐呵呵道。

      只是这老丈委实太过单薄瘦弱,便是而今做出这番和蔼可亲的面孔来,也不免有几分可怕。好在在座的都是火气旺盛的男子,对此倒没有生出不适。只有李珂心中不自觉的浮现出淡淡的阴霾,总觉得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

      “尔等后生可知花石纲?”

      那自然是知晓的,只不过李珂是隐隐觉得这名字有几分熟悉,在座的李捕头等却是事情的亲历者。

      水浒传中有花石纲和生辰纲,梁山泊一百零八将中的青面兽杨志便是因为在先后押送“花石纲”、“生辰纲”的过程中出了纰露,堂堂杨家将后人也不得不落得落草为寇的下场。

      那么这花石纲与生辰纲究竟是何物?

      生辰纲指成编队的运输生辰礼物,花石纲所运送的则是奇花异石,此两者皆是供皇帝享用。而在这之中,所谓花石纲中的花石并不仅仅只是所谓的花花草草、珍奇石头,还有书画、金银、刺绣、绸缎、古玩雕刻等种种,包罗万象。

      苏州便设有“应奉局”,专门负责从东南各地搜罗各种奇花异石,而后经由船只从大运河运往开封,每十艘船组成一纲,故名之为花石纲。

      花石纲自何处而来?

      说得好听一点是官府采买,可事实究竟是如何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还不是取用的民脂民膏。

      如此,怎不叫江浙等东南地区的百姓苦不堪言。

      李捕头等一应的差役捕快虽然也是公门中人,日子过的比常人要好上那么一些却也有限。甚至于因为替官府办事的缘故,对那些个奇花异石的来历也多多少少知晓那么一些。自是清楚这所谓的花石纲,给大家伙带来了多大的灾难。

      这世道啊,活着本就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李珂虽然不曾接触过这些,可记忆里原身自东京离开之前,记忆里似乎有户部的官员私下同父亲李瑾抱怨:朝廷一年的赋税财政收入现在竟然只能够应付九个月的开支。

      这大宋朝的局势,内里难道竟然糜烂至此吗?

      李珂心中诸多种种思绪且按下不提,那张老丈却似乎是一个经历极多极有见识与智慧的长者。也不去品评这花石纲的好坏,毕竟这花石纲也好生辰纲也罢,都是当今这位官家上位之后闹出的事情。

      只是环顾一圈李捕头等一众差役捕快,见众人面上都有几分郁郁,却是对着李捕头略一拱手,继续笑呵呵道:

      “那不知几位官爷可曾听说过吃菜事魔教?”

      “嗯?”

      李珂垂死病中惊坐起,要说到这个他可就不困了,那不正是金庸小说中明教的前身?

      “圣火昭昭,圣光耀耀。凡我弟子,喵……咳……老丈所言,可是……”

      “慎言!”

      李珂正待皮那么一下,却见众人皆是神情端正严肃,可见其中另有隐情。又听得有人提醒,不由得亦是消了声,一副谨言慎重模样。

      却并不清楚个中细节,毕竟他又没有专门研究过,能知道这吃菜事魔教和金庸小说中的明教有那么一点子的关系,还是得益于他这人从小看书便很杂。

      自是不清楚,这吃菜事魔教首领之一的永乐圣公方腊,便是掀起方腊起义的方腊。

      永乐圣公出身于睦州青溪,此地盛产竹木漆茶等物,为征收花石纲、生辰纲,造作局和应奉局每年从此索要漆上万斤及竹木花石无数。

      吃菜事魔教主张食素菜,平等互助。但如果是有选择,这些个平日里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普通百姓们又不是吃饱了没事干的,又怎会愿意只去吃素而不吃肉呢?

      这可不是肉吃多了想要减肥崇尚健康养生的现代社会,我人都要饿死了你跟我说吃肉对身体不好动物的命也是命我们要有爱心,这不是讨打不是。

      宣和二年,方腊聚众起义,自号“圣公”,建年号“永乐”。起义仅三个月,义军队伍便接连攻占了睦州、婺州、处州、杭州等六州六十多县,义军队伍扩大到近百万人,东南大震。

      至宣和三年四月,永乐圣公被俘,八月被杀害于开封。虽最终失败,可当今这位官家也不得不下罪己诏撤销造作局、应奉局,停运花石纲。

      如此发生在家门口不远的大事,纵使未曾亲身参与,可李捕头等又会不清楚?现下见这张老丈无所畏惧的一一道来,一个个却是神情委顿心中复杂难言。

      燃烧的柴堆里许是丢进了竹子,发出一声清脆的爆响,李珂打破平静,对着那张老丈道:

      “却不知此事同断头沟那伙盗贼有何干系?”

      “自然是没有关系的。”

      那张老丈仍是一副平静且乐呵模样,似乎浑然不觉自个话语早已跑偏,又或者说他本就是故意。只见这老头伸出手上的竹杖拔拉拔拉火堆,方才继续道:

      “这位公子也莫以为小老儿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说不到点子上,只是有些时候啊,并不是咱小老百姓不安分,而是啊,天不给活路。”

      如永乐圣公方腊,其实刚开始还能活下去的,不管怎样总不至于饿死。可是后面这一年又一年的花石纲,每年都要奉上竹木漆茶啊,那就不行了,家破人亡倾家荡产也不足以达到官府的要求。

      就像清溪这地方是块好地,生长的竹子啊木头、漆、茶叶什么的总能比其他地方卖得更好的价钱。大家伙平日里种粮食种庄稼之余,也是乐得种这个的。

      甚至于只要是你价钱给的合适,那么便是全种上这些也无妨。

      可当大家在官府的要求下每年都要献上那么多的竹木漆茶,手上却迟迟拿不到银子时,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便可想而知。原本用来种粮食的地都被用来种了竹子、木材、漆树、茶树,然后等待着应奉局来收,然而换取的银两,却不足以支撑一家人的口粮。

      只是那又怎么样呢,给官府做事,官家能够看上你家的东西是你的荣幸,给你三瓜两枣就不错了你莫不是还想要求更多不成?至于顶层的上官们给出的是什么数,老百姓最终拿到的又是个什么数,又有谁在乎呢?

      便是东京城里高高在上的官家,所在意的也不过是到手的古玩珍宝以及那新修的园子。

      如此种种者,老百姓们想要个活路,自然便只能反了。要不然那永乐圣公又何以在短短的时间内,聚集起大批的追随者。

      李捕头等何以讳莫如深,实在是那因追随永乐圣公起义而被剿杀的叛军中,未尝没有他们一城之隔甚至是看到过、有过片刻交集的乡人。

      非是老百姓们穷凶极恶,实在是天不给活路啊。

      “当然,那二十多年前的那伙盗贼,终究还是有所不同的。”

      一声唏嘘,张老丈却是对着李珂道:

      “不知公子可知,那死在断头沟的盗贼,究竟是些什么样的人?”

      “剿匪,所剿杀的还能不是匪类不成?”

      纵使心中对这个朝代并没有太多的喜爱,然而在那某一瞬间,李珂心中却是愤怒的。为着这深陷泥潭的王朝即将迎来的苦难,为着那困苦沉沦努力活着的百姓。

      李珂或许不是来自于一个和平的时代,但他来自于一个和平的国家。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不曾经历过太多的风吹雨打,因而不管骨子里再如何的颓废和想要躺平,他对这世间的许许多多平凡且普通的事务终归是爱着的。

      因为爱所以口吐芬芳,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希望所有被他纳入范围内的一切都是最好与最棒的。

      就像穿越前那些网络上的喷子杠精与键盘侠,他们真的全都是在无事找事看所有的事务皆不顺眼吗?

      倒也未必。

      李珂并不能很好的理解这世道于普通人而言想要存活究竟有何等的艰难,亦不知晓这世间的种种、那些高位者们一时的想法与恶意,又会对那些渴望活着的人们造成怎样的影响。

      如果说永乐圣公的揭竿而起来自于官家对宝石财物的索求,倾天下之力以供养一人,随心所欲而不去考虑这样所会带来的后果。那么断头沟的悲剧,则来自于官老爷的恶意。

      断头沟本是前朝驻军之地,自废弃之后便少有人去。后来的后来,便被一伙流民所占据。

      如果说江浙一带的百姓是近些年自当今的这位官家上位之后,巧立名目的弄出花石纲、生辰纲等种种方才过不下去,那么在这大宋朝的很多地方,并不是所有的百姓都如同江浙这般幸运且有活路的。

      这并不是勤奋与否的问题,而是一个三口之家在没有额外收入的前提下想要守住家中的产业活下去,究竟是何等的困难。因而在这富庶的大宋,从不缺少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失去房屋土地沦为流民的普通百姓。

      富者田连阡陌,穷者无立锥之地。那占据断头沟的从来就不是什么杀人劫道十恶不赦的盗贼,而是一伙失去了土地走投无路的流民。

      “据说他们是从蜀中来的,当然也有可能是自邕州亦或者安德州而来,不过谁知道呢?毕竟这几个地方活不下去远走他乡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眼皮耷拉着,张老丈似乎陷入了深深的思绪,便连声音也有几分飘忽。一阵夜风吹来,那燃烧的篝火亦有几分晃动。李捕头见此,赶紧添了一把柴,而后一言不发的坐在一旁,似乎并没有任何打断张老丈话语的想法。

      大宋朝的经济发展商业繁荣,然而朝廷的开支却更是严重。不管是皇室、官员、军队的支出还是给辽、西夏、金的岁币,都离不开钱财二字。而这钱自何处来?自然是赋税。

      从支移、折变、两税到丁口、杂变、和籴、和卖,这大宋上上下下的官吏们搞钱的本事可是不一般,更重要的是本朝并不抑制地主豪强对土地的兼并。

      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尔!这大宋朝的统治者所拉拢与关注的,从来就不是老实纳税的普通老百姓,然而盘剥最狠的,却也正是那些普通老百姓。

      这样的因由自是李珂所不曾想到的,毕竟在他粗浅的认知中,只要不是脑子进水秀逗了,那么一个王朝不管是发展如何,都应当是想办法抑制土地兼并的。毕竟兔子急了还会咬人,何况华夏的老百姓所求的从来都只是吃饱肚子而已。

      能吃饱肚子能活命,谁又愿意去干那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事情呢?

      更何况那躲藏在断头沟的流民,所想要的不过是寻个安生的地方生活,并没有任何落草为寇的想法。

      当时的知府大人姓梁,而彼时隐藏在断头沟的不过是那么一小撮的流民。他们在此开垦田地努力耕种,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后来或许是有地方受了灾,又或者是发生了兵祸,越来越多的人逃难至此。

      彼时的梁知府不愿意开仓放粮赈济灾民,甚至连城门也不愿意打开,又听说那断头沟有流民擅自在此耕种以逃避赋税,便派人将那些逃难的人引到那地方,本意是叫彼此之间打起来好坐收渔利。不成想那些灾民到了地方竟然被人压制起来老老实实的开垦田地,一起度过难关。

      梁知府刚开始并没有把这一切当回事,甚至是刻意无视了那地方。

      不成想如此又过了两三年,在原本的流民与灾民建设之下,那原本已然废弃的断头沟竟然已经成为一处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一般的地方。

      消息传出来,自然是引起了觊觎。

      最终在梁知府的带领下,所有的青壮年尽皆被杀害,便连老弱妇孺也不曾逃得一死,断头沟血流成河。

      “断头沟没有盗贼?”

      “有,亦没有。”

      “可有冤魂?”

      “有”

      无言的沉默被打破,然而对张老丈的答案李珂并没有做出太大的反应。只是心中的戒备亦没有因此而放下,甚至更加警惕。断头沟的真实情况究竟是怎样这些且不去说,叫李珂真正感到好奇的是这老者的身份。

      毕竟这大晚上的,荒郊野岭突然跑出个老丈和你讲古说上这么一通,那么接下来是不是马上就要揭开真面目露出獠牙,来上一顿人肉夜宵啥的?

      思绪跑偏,然而李珂的眼睛却是死死盯着那火堆旁的张老丈,唯恐其突然暴起伤人。那老丈分明看到了李珂目中的警惕,却不以为意,只是对着李珂乐呵呵的一笑,露出个无声的笑容。

      下一刻,李珂终是抵挡不住沉沉的睡意,就此睡去。

      张老丈手中的竹竿敲击地面,声音渐行渐远。

      一阵风吹过,那本是熊熊燃烧的篝火亦是熄灭,只余几缕轻烟在黑夜中升起。

  • 作者有话要说:  1、圣火昭昭,圣光耀耀,凡我弟子,喵喵喵...玩梗,剑三明教
    2、关于北宋前期社会矛盾的一些浅谈(内容略长且枯燥,不喜欢的可以屏蔽作者有话说)
      封建社会的矛盾往往围绕着土地而展开,纵观王朝周期发展规律我们会发现,一旦到了王朝末期,往往就会面临土地兼并严重重新洗牌的现象。所以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统治,不管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大多会采取一些抑制土地兼并的手段与政策。
      但北宋不同,自王朝开创之初,统治者就采取“不抑兼并”和“田制不立”的政策,纵容地主阶级兼并农民的土地。
      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尔!
      富有人家的田间小路纵横相连,这是在为国守财啊。遇有盗贼兴乱,边境告急的危难之时,这些集中起来的财物,都乐于为国输送缴纳,都是我国之财物。
      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从立国初期开始,北宋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便非常之尖锐。从北宋初年的王小波、李顺起义到侬智高反宋、方腊起义、宋江起义等,对就是水浒传那个宋江起义,当然水浒具有一定的演义成分。
      其中还有大家可能不那么熟悉的以王伦领导的沂州士兵起义、京西张海和郭邈山领导的起义、湖南桂阳监瑶族人民的起义等。在宋朝前后三百余年的时间里,共经历了433次农民起义,平均一年1.4次农民起义,堪称空前绝后。
      宋朝之所以能够在层出不穷的起义斗争中屹立不倒,除了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之外,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在于他们将富人阶级牢牢的绑在自己的战车上,以及当时大环境下的民族矛盾。
      北宋“三冗”及冗官冗兵冗员很多人都知道,除此之外,再就是对辽、西夏、金等的岁币。不管是养官养兵养人还是岁币,都需要大量的钱财支撑。那些这些钱财从哪里来?
      可能会有人说,北宋商业、对外贸易繁荣是世界经济的中心人均搞钱小能手blabla,但我们要知道,封建社会不管怎么发展,国家财政收入的大头永远是赋税。
      此外,北宋通过科举、恩荫和其他途径,给予地主阶级广泛的参政机会。其中对官员的恩荫,堪称最滥,名目繁荣受众面极广,宗室子弟在襁褓内便可以当官,此外,大臣除了可以恩荫子孙,还可以恩荫旁系亲属及门客,可谓一人飞升仙及鸡犬。因此官僚机构日益庞大,官多阙少,冗官极其眼中,而中级以上官员俸禄又极为丰厚。
      军队数量就更加冗多,从赵匡胤末年至宋真宗天禧年间半个世纪世间就增加了一倍半。
      再就是统治阶级的浪费现象,比如某大脸真宗同志的封禅活动、祭祀等。
      而上述种种,都离不开一个钱字。那么钱从哪里来?
      为了解决庞大的开支,北宋政府唯有加强剥削。
      农业税
      北宋农业税沿用唐后期以来的两税法,分夏秋两次征收。宋出,一般按照每亩年输一斗的定额来课取谷物。有的地方则沿袭十国旧制,每亩每年纳税三斗。
      此外,北宋还沿用前代的“支移”、“折变”盘剥农民。
      何为支移?
      官府借口军事急需,强迫北方农民把秋税谷物送到沿边城镇缴纳,人畜盘费自备。而在那些没有支移的地区,农民也需要按照田赋数量每斗加纳“道里脚费”。
      那么何为折变?
      官府借口需要,命令农民改纳指定的物资或纳现钱。如陈州地区的夏税,原本是交纳大小麦,至宋仁宗时改为交纳现钱。而当时小麦的市价是每斗50文,官府却定为100文,还有附加的脚费、仓耗等共140文,致使农民负担平白加重近两倍。
      两税之外,还有丁口之赋和杂变之赋。
      宋初把唐末五代的杂税大部分继承下来,凡是以身丁为对象而征收的,总名为“丁口之赋”;凡是以牛皮、盐、曲之类为对象而征收的,总名之为“杂变之赋”。而这两种都必需随同两税输纳。
      不管有无土地,都需要交纳丁口之赋,并且通常采用这边执法,加重交纳者负担。
      此外还有“和买绢帛”、“和籴粮食”。
      宋朝的主户还需要到各级政府服差役,差役负担沉重,有权势的地主往往都会施法加以逃避,最后往往会落到中、下户头上,而这些中、下户一旦承担主管官物、负责辇运等任务的衙前重役,往往倾家荡产。此外还有几乎全部由贫苦农民承担的杂徭,又称为夫役。
      由于赋役的苛重和不均,一般地主和形势户为了减轻赋税,就会把自家的土地和人丁分散成许多户头,这就是所谓的“诡名子户”。而有的人家则把土地假称献给僧寺、道观,这就叫做“诡名寄产”。此外还有“诡名挟佃”,假佃户之名以逃避徭役。
      这样,对国家的负担就转移到广大下等主户头上。一般的农民,或因为土地被兼并,或因为繁重的赋税徭役,大批破产而成为流浪者。此外,农民和地主阶级在法律地主上也极不平等。
      为什么会有庆历新政?为什么会有王安石变法?就是因为在积贫积弱、内忧外患日趋严重的形势下,北宋集团中的一些人物已经认识到,已经不能够再这样下去了,会出大问题。
      但是宋朝续还是能够续的,且不说徽钦二帝飞龙骑脸怎么输,单当时的民族矛盾,说实话但凡老赵家不那么废柴,不说北定中原保个基本盘还是不成问题的。
      在此鞭尸一波高粱河车神赵光义同志及某位什么都会就是不会做官家的徽宗同学。
      至于仁宗同学,见仁见智吧,想想印度圣雄甘地,那可是西方社会的大好人。
      所以如果穿越宋朝而你又是普通老百姓的话,努力读书吧,当然前提是你家里供得起。至于普通农户,那是没有出路的。
      相关资料来源:《中国古代史》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