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4、第 114 章 ...

  •   过完古月瑶十七岁的生辰后没几日,富江洲竟飘起了鹅毛大雪,一场大雪足足下了两三日,饶是富江洲的老人们都道怪,竟是数十年都没下过这样的大雪了。

      “好冷好冷!”从屋外进来的桃林冷得直跺脚,一进屋就先跑到外间的炭炉子边上把一身寒气烤走。

      搬个小板凳守在炭炉子边上一边烤火一边看着炭炉子上热水的桃花见她进来,也连忙提热水给桃林倒了碗:“桃林你小点儿声,别吵着姑娘!”

      “好,谢谢桃花姐姐。”搬了个小板凳也坐到炭炉子边上的桃林接过热水捧在手里,笑嘻嘻地应道。

      古月瑶怕家里仆人给冻着,是以吩咐了在外间都多添个炭炉子,好叫丫鬟仆人们从外头进来也能烤上火暖和暖和。

      等烤暖和了,桃林才有力气与桃花说别的事儿,低声说起她在厨房听到的八卦:“我方才送碟子回厨房,听厨房的人闲聊说杨家坡有好几户人家都被积雪压垮了屋顶,桃花姐姐你说这寒冬腊月的,这些人该咋活哟!”

      里间的古月瑶刚好翻看完今年的账本,听到外间桃林与桃花在说话,也抬眼望向半透明的玻璃窗,前几日还能看到自己院里红梅簇簇,接连几日大雪将红梅覆盖,今儿个却只能看到白茫茫一片了。

      “桃枝,你去请南先生来。”

      南先生很快便跟着桃枝来了:“姑娘。”

      “先生请坐。”古月瑶抬手示意南先生坐到自己对面,然后为对方倒上一杯茶,道:“近来大雪,我听闻杨家坡村里不少人家都被大雪压垮,想来不少人会因此流离失所,想支一笔银子来做善事,劳烦先生回去核算一番,从今日起每日施粥到过完上元节需要多少银子。”

      南先生听完便立时应了下来,又道:“只是姑娘想以何标准来施粥?每日施粥多少斤,用的是粗粮还是细粮?还请姑娘先拿个章程某才好核算价格。”

      “就熬苞米碴子粥吧,每日三四百人份,每日一顿就好。”古月瑶方才也略想了下,觉得做善事也不能瞎做,今年原也不是什么荒年,富江洲穷人虽多,但富人也不少,想来也不止她这一家会出出来施粥,为免太过出风头,古月瑶觉得还是低调些好。

      南先生也是心思细致之人,听完便也明白姑娘的意思,难得碰上个这般心善的主子,享受着古家优厚待遇的南先生自然也要为主家多分些忧,便开口提议到:“姑娘是想为这些受了雪灾的人家坐些善事,只是施粥也不止这些人家会来领,某有一次,不知姑娘是否愿意一听。”

      南先生的建议其实也很简单:以工代赈。

      近来大雪,富江洲城镇内许多人家储备的木柴都不够用,水路都已上冻,北边的煤炭运不下来,城中木柴价格连日上涨,一捆柴原只要八文钱,如今都已涨到十五六文一捆了。

      古家若可以组织受灾的民众上山伐木回来制作木炭,一来灾民家中可以在制作木炭时跟着取暖,不怕受冻;二来又多一个收入来源,等到过完寒冬也不愁没银子修缮房屋了。

      “这倒是个法子啊!”古月瑶听完南先生的建议,立时两眼放光:而且她们家认识的有钱人更多些,更容易接着大宗买卖,哪怕古家只在其中提一点点利润,没准钱都够她拿去施粥的了。

      得了好法子的古月瑶笑吟吟地将南先生送到门口,然后又叫人去请了杨新、杨大勇过来。

      杨新如今也在古家的书院跟着林先生求学读书,林先生给孩童上课时他便一人在书院的书房读书学做文章,等林先生给学童上完课才轮到他。

      听说姑娘有事找自己,杨新也赶紧放下笔,披着他今年新做的狐皮大氅便过来了。

      “姑娘抱歉,家里有些事儿在忙,来晚了来晚了!”穿了一身簇新棉袄的杨大勇嗓门敞亮地从外头进来,人还没到就先听见他的赔礼道歉了。

      古月瑶浅笑着道无妨,示意他坐到早来半刻钟的杨新身旁的空位上,又有桃林送来茶水,古月瑶才缓缓开口道:“今日请你二位前来是有一事相商。这几日大雪压垮不少人家里的屋子这事儿想必你们也听说了…”

      古月瑶将自己的想法一一与两人道来:她预备搞个木炭合作加工生产社,由古家对外销售木炭,灾民们负责伐木、生产木炭。利润按一九分成,古家只占一成,灾民占九成。
      “木炭其实也不难制作,我们从前在定安洲时乡下人家不少都是自家闷木炭留着冬日驱寒用的,只是富江洲这边并不常见,我家中有会制作木炭的仆人,也可以将这门手艺教给灾民们。”

      “可这样一来,咱们家出人出力出方子,才占一成的利润是否有些低了?”坐得离古月瑶更近的杨新食指微微弯曲,轻而有节奏地敲着桌面:“况且如今已经是腊月十三,冬季也没多长了,这笔买卖做不了多久。”

      杨新作为一名做生意两三年的合格商人,听完姑娘的话立马便能看明白这笔买卖对古家而言是弊大于利:古家在里头要耗费的人工成本不少,还要承担村民自己制作木炭不合格、供不上货等危机风险,着实不大划算。

      杨大勇虽然也帮着古月瑶跑腿做事做了近两年,但在生意方面还真的是不如杨新敏锐,听完杨新的话只是讷讷地提议:“要不咱们占多点分成?按五五开呢?”

      “我做这个买卖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让灾民们可以安劝渡过寒冬,在寒冬结束时还能有钱去修葺被积雪压垮的方子。”古月瑶却只是摇头,她不是不明白杨新说的道理,但这次生意不是为了赚钱。

      杨新有些诧异地看向古月瑶,他们家姑娘当真是仁善心肠!
      又想到自己读圣贤书中说要见贤思齐焉,杨新如今便觉得姑娘便是“贤”,百姓受灾也是天灾,如何安置那也是官府的事儿。

      杨新也知道不少有钱人家的女眷都喜欢逢年过节地施粥行善,但像他们家姑娘这样考虑如此多的善人,当真是少有!
      他如今读书寻求科举入仕,虽说是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但读了这么多书,也见惯了民生疾苦,当自己面前就有这么一位一心为民的人时,杨新内心的炙热火焰便被点燃了!

      不过两息的功夫,杨新心中已将姑娘奉上自己心里更高的神坛,内心的书生意气也被古月瑶都激活了,青年单手微拍了下桌子:“姑娘说要我们做些什么,只管吩咐,杨新定会竭尽所能!”

      看得一旁的杨大勇目瞪口呆的:现在的年轻人都这么山边的吗?不是刚刚才说这是亏本生意不好做?这才一眨眼怎么就热血起来了?

      不过杨大勇也十分有眼力见:姑娘都把他们叫来了,自然不是来商量的,他不过是古家的一个长工,姑娘要他做啥,做便是了。

      如是想到,杨大勇也跟着表了态。

      古月瑶满意地点点头,将这事儿分成生产、销售两块。

      生产这块由杨大勇负责,做好杨家坡至小渡口这一片的灾民统计、确认,然后古家会尽快安排工匠教灾民如何制作木炭。
      杨新则负责木炭销售。

      “我们这次的木炭生意以受灾的村民为主,我估摸着受灾的人不少,这木炭产量肯定也不会太低,杨叔你辛苦些,多跑跑书院、学堂以及东城北城那边。”古月瑶这话一说完,直觉敏锐的杨新立时惊喜地抬起头看了眼姑娘。

      姑娘这是要借这次的木炭销售帮他结交人脉啊!

      立刻便想通了这点的杨新强压住心中的激荡,眉眼间却是难以掩藏的喜悦:“是,新定不负姑娘所托!”
      ***
      从古家出来后,杨大勇不时地偏过头去看杨新,最后还是忍不住开口了:“田发,你爹前两日叫冻病了,你要得空便回去看看吧,总归是父子俩!”

      杨大勇是个热心肠的,所以在杨大勇家里如今好起来后,他也帮着拉拔了妻子的娘家兄弟,想叫亲戚都能过上好日子。

      在杨大勇看来,杨新如今青砖大院子住着,家里还有成群奴仆伺候着,日子过得那样好,可杨家日子过得却不大好,尤其杨林壮老两口子,杨林壮就是因为寒冬腊月还要上山打柴叫冻病的。

      冻病后杨家几个儿子都不肯花钱请大夫来瞧,最后还是杨大勇知道了不忍叫杨林壮就这么病没,求到徐川连那儿去。

      徐川连医术虽比不过姐姐,但看个风寒倒也没啥问题,给开了几剂药灌下去,杨林壮倒也缓了过来。

      见到杨大勇时还不忘跟他哭诉,说自己当初鬼迷心窍,做出一副悔不当初的模样。

      要不是今日古月瑶正好叫了两人过来,杨大勇也是打算寻个空去找杨新好好劝说一番的了。

      “我跟他早已断绝了关系。”杨新比从前俊朗不少的眉眼却如同冰雪一般寒冷,唇畔的笑意一丝一毫都没有到眼中去,转过头直勾勾地迎上杨大勇的目光:“怎么?当初我的卖身银子足足三十两呢,这才一年多就败光了?”

      杨大勇没想到杨新竟一点情面都不讲,一时间也被他问住了,试着张嘴好几次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就是要这个效果的杨新满意地收回目光,望向远方白雪皑皑的山坡,叹道:“大勇叔你知道吗?买一个伶俐的仆人只需要十几两银子,当初是古家花了市价近三倍的银子救我出火坑,是古家给我娶了媳妇儿,让我有了自己的家,是古家能让我求学读书,就连大勇叔你口里说的好日子,那也全是古家给我!”

      “如果没有古家,我怕是早就死在前年那场伤病中了吧?他们的后悔不过是看着我如今日子好过了想来蹭好日子过罢?”杨新轻笑着讽刺道:“这样想打就打、想杀就杀的血肉亲情,我不需要。大勇叔你若想要便只管拿去。”

      说罢迈开大步子往古家书院方向回去,留下杨大勇愣在原地,望着杨新离开的背影忍不住反问自己:这事儿,难道是他做错了?

      然而只有呼啸的北风卷着雪花漫天乱舞,无人再能解答他内心的疑惑。
      ***
      那日后杨新与杨大勇便再无多少接触,杨新抽空带着古家仆人之前就做出来的木炭到城里跑了四五日,果真拉回了好几单大买卖。

      杨大勇那边办事儿也很利索,不过两日便找到三十六家因大雪房屋倒塌受灾的百姓,登记核实后便带着人到杨家坡古家来学如何闷木炭。

      闷木炭法子简单,古家又事先承诺了他们做多少古家都能收回来,只不过古月瑶也事先声明了,只能是他们自己家里人做的古家才收,避免会出现二道贩子的情况。

      富江洲的木炭存货早就被那些大富人家包圆了,饶是这样都还不够用,如今木炭价格差不多是在三文一斤,跟往年一文两斤的价格相比已经涨了太多。

      三十六户人家在古家学了足足两日,都能闷出质量还不错的木炭后才各自回去忙着闷炭。

      另一头,古家在小渡口的施粥工作也有条不紊地开展着。

      古月瑶为免出现姨娘们不知民生疾苦的情况,便要求家中如今没有上工的姨娘每日轮流到小渡口负责施粥的工作。

      就连生完孩子的林莹、胎已坐稳的红柳都主动申请要来帮忙。

      平日里负责小渡口巡逻工作的捕快听说古家在这边施粥,也派了两三个衙役过来每日帮着维持秩序,还把这好消息上报给了县衙那边。

      “这个古家是在富江洲做药材生意那个古家吗?”杨家坡所属的这个县衙的县令老爷姓王,王县令倒也听说杨家坡那边出了个药材商,今年上税不少,照这个趋势看用不着几年就会成他们县里的纳税大户了!

      没想到这古家还是个有善心的,都不是施粥一两日,而是已经足足施了七日粥。

      如是想来,王县令对这没啥交集的古家又多了一层好感:“我记着上回宴会有个年青后生说是古家的,瞧着倒不差。”

      王县令说的是腊月二十三那日知县大人设宴邀请了当地的纳税大户来饮宴,前两年古家的药材生意做得还不算大,还没机会进到王县令的年底宴会,今年是第一回,那日代表古家来饮宴的正是杨新。

      那捕快没想到大人也晓得这古家,言语间貌似还挺开心的,便顺着多夸了两句古家,毕竟他也得过古家年节的孝敬:“正是呢!那位据说是入赘到古家去的姑爷,如今也在古家自己建的学堂读书求学,我听杨家坡那边的百姓说,他们如今有个头痛脑热的都是到古家去瞧病,古家开的医馆是免看诊费用的,抓药也比城里的药铺便宜个两三成呢!”

      “哦?这古家还有自己的学堂,还有医馆?”王县令原对这个古家还真没多少认识,听手底下的捕快这么一说,对古家还真是来了兴趣。

      其实也不怪王县令不认识古家,要知道之前古月瑶的交际重点是放到了富江洲城内,而杨家坡所属的县城,其实是往跟富江洲相反的方向去,约摸有二十里地远呢。

      一旁的瘦高师爷闻言也笑着插话:“大人有所不知,那古家的学堂还办得不错呢,学生有个师弟也读了个秀才功名,如今便是在古家学堂教书,上回听师弟提过一两句,言语间对古家也是颇多赞誉。而且古家仿佛还有陈昌湘大人那边的关系。”

      “哦?”一听师爷这么说,原来还是闲聊态度的王县令立时便坐正了姿势,神色也认真了起来:“师爷快快道来。”

      那师爷对古家的事儿也只是略有耳闻,所以也只是捡自己知道的说,并不敢胡言乱语。

      只是捡他知道的说便已经够王县令震惊的了:一个小小女子,无根无基的,竟能置办下这般家业,还跟县主府搭上关系!

      这样的人不管如何都不容小觑。

      王县令在听到师爷说古月瑶未婚,想要招赘的消息时,甚至表情都变得有些微妙起来。

      待下衙后,王县令回到县衙后的官邸与夫人用饭时,便说起了这事儿:“你觉得老四成不成?”

      王县令口中的老四,乃是他与夫人的第四子,今年十七尚未定亲。

      王县令后院只有一位夫人,夫妻二十余载,养育了七个孩子,前头五个都是儿子,后头两个女儿,大的不过十一岁,小的才八岁。

      “咱们这样的人家,要老四入赘是不是有失身份啊?”王夫人边这么问,边伸筷子夹了两根酱菜。

      没办法,家里孩子多,到处都是要花钱的地方,王县令两口子又都不是什么有钱人家出身的,只有两口子吃饭时经常就是一荤一素配个酱菜,能俭省一点是一点。

      并不觉得有失身份的王县令夹了块鸡肉,低声跟老妻分析:“那古家不光有钱,还跟陈昌湘大人后院那位有关系,要真能成亲家,到时帮着我通通路子,再升一两级不是不可能啊!”

      王县令在县令这个位置上已经小十年没动了,再加上富江洲时常有钦差来巡,他到处打点要花银子,进账又不多,旁人是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他这知县当了小十年,好不容易前年才换到富江洲来,到如今也没攒下个什么家底,着实是难啊!

      “再说了,咱家儿子那么多,还怕没人传承烟火不成?”王县令越说越觉得这事儿可行:“正好快过年了,你到时记得给古家下帖子,咱们先探一探古家的口风。”

      王夫人本也不是多有主意的后宅妇人,丈夫都拿定主意了她也只能应承。

      好心做善事的古月瑶着实没想到,她不过是发善心做好事,差点就要被强买强卖定亲去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14章 第 114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