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5、第 115 章 ...

  •   再说回古家这边,木炭制作流程并不复杂,一两日便能完成一批木炭的制作,那些受了雪灾的人家中大部分回去后一开始都抱着观望、敷衍的态度去烧制木炭。

      甚至听说了古家还在小渡口施粥的消息时,有些人家就更加心生怨怼:“就是假好心!真有那好心肠干嘛不直接给我们发米发粮?还要我们寒冬腊月上山打柴烧炭!”

      一边在背后骂古家做事假仁义,一边转头拖家带口又跑到小渡口古家粥棚排队去领粥。

      有一家人到小渡口吃饱了才欢欢喜喜回家,路上碰着同样是受灾被古家叫去说烧炭的两户人家,一家老小顶着风雪从山上背着柴火下来,那家男人就忍不住劝到:“我说你们别傻愣地叫那古家给坑骗了,她们家明明就在小渡口上施粥,还要我们上山砍柴做炭!这寒冬腊月的万一叫人冻坏了可咋整?”

      “就是,那都有现成的施粥干啥不去领?”同样喝了一大碗粥的妇人也歪着嘴骂古家:“那就是黑了心肝的人家,没准是怕冻坏他们家的奴才,才叫我们去做的呢!”

      这都是常年住在村里的寻常百姓,并不知富江洲城内如今木炭价格几何,古月瑶当日也没跟众人说木炭收购的具体价钱,只说是按一九比例来分成。

      再者这木柴漫山遍野都是,他们谁又能想到烧成木炭能挣上许多银子呢?

      左右如今每日都有免费的粗粮粥喝,干啥还要那么辛苦做事?古家累傻小子呢!

      “那我赶明儿也到小渡口去领粥喝。”打头的汉子憨憨笑着应完那两口子的话,又道:“这天儿冷得很,我就不耽搁大哥大嫂时间了,还得带孩子回去,别叫冻着了。”

      说罢便带着扛着柴火的三个儿子赶紧下山去了。

      “爹,那咱们明日也到小渡口去领粥喝?”汉子的小儿子不过十三四岁,扛着两根约摸两丈长、碗口粗细的木柴追上父亲的脚步,笑嘻嘻地问到。

      他真的不想上山扛柴火了,今年冷得要死,家里要烧什么炭,他如今一日要上山四五趟来扛柴火,又冷又累的!

      汉子步伐又大又快,要不是腾不出手来,他都想拍一巴掌自家的蠢儿子:“那古家能一直施粥吗?如今好容易有个挣钱的机会,甭管挣多少,总比啥也没捞着好吧?”

      不到四十的汉子是家里的顶梁柱,他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小儿子见大哥二哥也不说话,便怏怏不乐地闭了嘴,认命地扛着木头跟在父亲后头回家。
      ***
      按着与古家约定,第一次送货时间是培训结束四日后,后边则是隔两日送一回木炭来。

      到了第一次送炭的日子,三十六家里边只有五家人是交来三百斤往上的木炭,其余二十八家都只有四五十斤。

      更有三户人家,是直接没来交炭的。

      这时杨新其实也已经找好了两家主顾,按三文一斤的价格各要了五百斤的炭。

      古月瑶便吩咐底下的人,按照售价的九成给卖炭的人家付银子,那些只烧了四五十斤木炭送来的人家眼睁睁看着那几户人家才短短两日便得了这么多银钱,羡慕得两眼都发红了。

      听桃枝回来学那些人的模样,古月瑶只是淡淡地笑了笑:“这样才好呢!”

      谁乐意眼睁睁看着别人家赚更多的钱?这次看别人家都得了这么多银子,那些一开始就想磨洋工等救济的人家回去估计今晚都睡不着了,想来两日后的收炭日,她们家能收到翻好几番的木炭吧?

      事实证明,那些灾民也没叫古月瑶失望,两日后收木炭的日子,古家这回足足收了四千多斤木炭。

      杨新那边也很顺利,四千多斤木炭只是在古家的库房中呆了一夜,第二日清晨便全部送到富江洲各与古家定了木炭的人家里去。

      富江洲的雪还在继续下着,一直到腊月二十七,距过年不过两日了,天气仍不见好转。

      恶劣的大雪天气叫古家的木炭生意越发地好,才短短半个月不到,古家的木炭已然不需要杨新再去到处奔波找客源,听到古家有木炭销售的富江洲有钱人家,跟古月瑶、古太太相识的便直接给古家送帖子,请古家给留些木炭。

      没啥交情的便直接寻上古家在富江洲内的几处店铺询问木炭的事儿。

      但制作木炭的只有三十几家人,如今古家每两日差不多能收到五六千斤木炭,但还是有些供不应求的意思。

      要知道在富江洲里有钱的巨富之家不少,上下主仆一二百人不止,一日用炭量少说也要数十上百斤,如今北方矿里的煤炭下不了,富江洲中会木炭制作的也没几家,古家生意自然越发地好。

      古月瑶母女俩得了帖子,自然要先给相熟的人家留有足够的木炭,可这样一来,可卖的木炭便少了。

      古月瑶想了两日,在腊月二十九那日匆匆进城去求见了芳雅县主。

      徐芳宓也是听丈夫说乡下还不时有冻死人、积雪压垮房屋活埋一家数口的事儿传来,芳雅县主也是开了自己的私库叫人在富江洲下各处县城施粥。

      古月瑶这段时间没来见过县主,加之她之前找人做木炭的事儿也只是在小渡口那边,远在富江洲的县主不知道也不足为奇,只是这会儿听到古月瑶竟有这般想法,不由得有些诧异:“你想再找一批受灾的百姓来制作木炭?”

      要知道一个有用的方子那是可以当成传家宝的,想不到古月瑶一个小小丫头,竟能舍得,当真是难得!

      “没错,其实木炭制作工艺十分简单,如今这天儿还冷得很,不知何时才能回暖,城里炭火不足,城外百姓日子也难过,民女虽无多大的本事,但也愿兼济一二。”古月瑶起身朝徐芳宓躬身一福,神色认真地应答到。

      这样的事儿说实话放到旁人身上徐芳宓都会怀疑一下对方是不是别有什么心思,可偏偏放到古家这小丫头身上,徐芳宓便信她是真心为民的。

      不过徐芳宓考虑得跟多一些:“明日便是除夕,富江洲再如何也不会冷太久,若再大张旗鼓搞这些怕是不妥。”

      徐芳宓前两日也收到京中来信,估摸着自己再在富江洲呆个一两年便要回京的,古家小姑娘这番赤忱,徐芳宓着实不忍叫这小姑娘太过出风头,日后自己若走了怕是无人照拂她,古家在富江洲又无任何根基,怕是不妥啊!

      见古月瑶似乎不太懂自己的意思,徐芳宓食指微屈敲了敲桌子,低声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有心是好,但有时风头过盛并不是什么好事儿,你懂吗?”

      “…”古月瑶抬眼望向徐芳宓有些不解,她不过是想多做点好事儿,怎么就到木秀于林的地步了?不过古月瑶跟徐芳宓往来两年有余,也知道对方这么说绝对是为了自己好,便低声应了好。

      徐芳宓见少女一下有些像被霜打了一般蔫蔫儿地,心中忍不住喟叹,与古月瑶略说了会子话,又叫白妈妈去她的私库取来两样首饰送给古月瑶:“这原是我做女儿时京中时兴的首饰,我如今也是用不着,你如今年岁正好,用些活泼些的首饰也不错。”

      徐芳宓拿来赏人的东西自然不会太差,一支是赤金缠枝杜鹃花簪子,用的缠丝、镂空手艺,枝头还镶嵌了两粒小小的粉珍珠;另一个则是一对白玉狐狸开口镯,雕工精细,开口处的小狐狸栩栩如生,还笑眯眯的模样。

      古月瑶打眼一瞧便知这两样首饰不会太便宜,忙道不敢。

      “不过是给你戴着顽儿,有甚不敢的?”徐芳宓笑眯眯地,直接拿起白妈妈托盘里的镯子,招手叫古月瑶往前来,直接拉着她的手给套上了玉镯,而后满意地点点头:“不错,小丫头生得白嫩,戴着果然好看!”

      古月瑶被县主拉着双手欣赏,也不好挣脱,只好笑着谢恩:“多谢县主赏赐。”

      本想来求县主的事儿没办成,古月瑶陪着徐芳宓说了小半个时辰的话,外头小丫鬟来通报说小公子醒了,古月瑶便正好提出告辞。

      “白妈妈帮我送送古家丫头。”着急去看儿子的徐芳宓也不多留她,便吩咐白妈妈为她送一送人。

      白妈妈与古月瑶也算得上熟人了,许多话县主不方便说的,她也可以帮忙着提点古月瑶一二。

      两人并排着往盐铁使官邸外走时,白妈妈小声为古月瑶解惑:“姑娘与贵府上如今在富江洲名气不小,之前还有人家问到县主这边想请县主做媒的,只是姑娘要知道,县主的根儿始终在京城啊…”

      能开口请县主帮忙做媒的人家自然不会太差。虽然只是拿家里的庶子出来说事儿,但在那些人家看来,古家不过是个泥腿子暴发户,能嫁到他们那样的人家已是古家天大的福气了。

      可这么好的人家凭什么会看上古月瑶呢?这是想借自己跟芳雅县主,甚至是方家攀上关系吧?

      这个道理徐芳宓懂,白妈妈也懂。被白妈妈稍微提点的古月瑶也立时就懂了。

      “多谢妈妈为我指点迷津!”古月瑶停住脚步朝白妈妈深深一福,面上虽不显,但内心已被白妈妈透露的消息震得如惊涛骇浪一般。

      白妈妈一看便知小姑娘明白自己的意思了,温和地笑着点点头,将古月瑶送到官邸门口才转头回去。
      ***
      坐上马车回到杨家坡。

      古月瑶将身边跟着的人都打发出去,自己一个人关在东跨院的小书房里一直到天色渐暗才打开门出来。

      在书院外头守了一下午的桃枝桃花听到书房木门“嘎吱”一声打开,两个小丫鬟都长长地松了一大口气,快步迎上前:“姑娘可饿了?灶上筒骨萝卜汤还热着,今儿个天冷太太加了个鸭子锅,您看要在哪边用膳?”

      这个点儿古家众主子早已用完晚膳,这些自然是专门给古月瑶留的。

      古家三餐都是定时开饭的,古月瑶平日里要是没事都会准时陪家里人用饭,不过经常也会有不能一起用饭菜的时候,今日回来后桃枝便去回了太太说姑娘将自己关在书房了。

      古太太也习惯女儿三不五时的闭门思考,便吩咐了厨房单独备好古月瑶的饭食。

      “没什么胃口,叫厨房用筒骨汤煮点面条就好。”古月瑶长长吐出一口浊气,热气遇到寒冷气流便化成一股白烟,她混沌了一下午的脑袋也被这寒冷的夜冻得冷静了不少。

      桃枝见姑娘这会儿的神色比今日回来时好了不少,心里悄悄松了口气,打发桃林赶紧去厨房端吃食来,她则忙着去泡些热茶来。

      不过一刻钟,桃林便带着厨房的仆妇端来了一砂锅煮得喷香的面条,面条吸满了筒骨汤的鲜、香,混合着麦香十分勾人,灶上的厨子还贴心地给配了一小碟酸辣味儿的酱瓜。

      喝了半杯茶,又略微梳洗过的古月瑶坐到圆桌边,一小碗一小碗地吃,不过一刻钟便将一砂锅的面条都吃完了才满足地放下碗筷。

      吃过晚饭又泡了脚,奔波了一整日的古月瑶这才彻底松懈过下来,换上柔软的细棉中衣躺下睡觉前,还不忘交代桃枝:“明儿杨叔到了你记得去请他来,我有事与他商量。”

      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如今家中这几位姑爷,就杨新最是见多识广,古月瑶心里其实已经大概有了主意,只是还想多听听旁人的意见,以免自己有所错漏。

      “是,婢子记下了,姑娘快些歇息罢,今儿累一日了。”桃枝低声应好,小心地将床幔放下,又点燃一支安神香摆到离床较远的地方,好为姑娘助眠。

      靠在床上的古月瑶听着外头呼啸的北风,原还想说其实她不困的,不过没一会儿竟就沉沉睡去,等她再醒来时,外头天已大亮。

      古月瑶是被鞭炮声炸醒的,除夕时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桃符、放鞭炮,古家自然也不例外。

      既然都被吵醒了,古月瑶也就不再赖床。

      外头早就起来候着的桃枝等人听到里间的动静,便端着热水进来伺候姑娘梳洗:“桃花湾的姨娘们也都到了,方才太太打发人来说姑娘要起不来便晚些过去,不必着急请安。”

      虽然有几位姨娘已经成亲搬出去,但古太太还是叫了她们回家里来过年,一大家子的又热闹又亲香。

      “好,我一会儿先给太太请安,你记着叫杨叔到议事厅去。”坐在梳妆台前的古月瑶颔首应好。

      待梳洗过后,古月瑶先去古太太院里请安,再转头回议事厅与在那已等了一会儿的杨新说事。

      两人关在议事厅里讨论了约摸小半个时辰,最后古月瑶决定,将家中会制木炭的仆人及木炭制作的方子一并送给徐芳宓。

      不管如何,寻常百姓多一门手艺都是好事儿。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15章 第 115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