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4、卧底 ...

  •   杞弘阳被长陵派的军士押出唐国边境,一路连喘气的机会都不给他,赶着马车飞奔,他那把老骨头都要折腾得散架了。

      站在唐国与赵地的边境上,杞弘阳破口大骂:“赵长陵你这无知小儿,总有一天,老子要你跪着来求我出仕!”

      然而车马萧萧,秋风落叶,回答他的只有呼啸而过的漫天黄土,骑在马上的唐国士兵啐了一口唾沫,道:“要不是舒姬好心,吩咐咱们留他一命,焉能留这不知好歹的老头儿一命?”

      “嗟,他是陈国通缉的要犯,一入赵地就等着陈人来抓吧,陈国人可不会像舒姬这么好心……”

      杞弘阳当然也想到了这一点,当初陈人攻占稷下,他提前跑了,后来陈王几次悬赏重金要抓他,都被赵国残存的忠义之士拦下了,这次他被唐人大张旗鼓地送回来,肯定逃不过陈人的追捕。

      呸,说什么仁义道德,还不是暗中算计,要不然,能这样敲锣打鼓,生怕陈国人不知道他出现了吗?

      又一阵尘土飞扬,杞弘阳站在路边,被扑了满面黄土,突然想起刑都的道路都是用一种名叫水泥的东西修建的,干净无尘,根本没有泥泞的烦恼,其实那个舒姬是有些才能的,可惜冥顽不化,将来他若执掌赵国牛耳,必不会如舒姬一般容不下有才之士。

      乌泱泱的黑衣将士把沉浸在幻想中的杞弘阳团团围住,为首的将军长戟一挥,声如洪钟:“杞相,我们大王有请——”

      杞弘阳的脸一下子黑了下来,被他们押上马车,一路颠簸,半月之后终于到达陈国都城,见到了陈王。

      杞弘阳在各国的名气还是很大的,曾经也有诸侯重金厚爵挖他,但他以自己是赵人为由,通通拒绝了,如今衣衫褴褛,如丧家之犬一般,接受陈王的审视,这样的落差,让杞弘阳很不适应。

      “杞相别来无恙啊——”陈王居高临下,直勾勾地盯着杞弘阳,“听闻杞相潜入刑都,求见了唐侯与赵侯,怎么又离开了唐地,回到我陈地了呢?”

      他特意将“陈地”二字咬重了些,就是想看看杞弘阳的反应,出乎陈王意料,杞弘阳并没有震怒暴起,反而悠哉悠哉地坐下,直视陈王,摆出了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

      “陈王此言谬矣,老夫去唐国,不过是与贵国王孙一般,想看看为何唐国民生繁荣,而独我赵地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陈王一下来了兴趣:“杞相以为为何?”

      “唐国有高产薯种,便是最大的利器,至于什么唐律唐书,都是掩人耳目的东西,民不裹腹,则将士乏力,百姓无依,心中对君王的认可,自然就低了一层,若再加上赋税徭役,贪官污吏,连年征战,更会使百姓离心,唐之兴盛,就在于唐国百姓能够吃饱饭,练好兵,只要陈王能设法取得唐国薯种,广泛种植,一年之后攻伐唐国,将无虑矣。”杞弘阳语出惊人,言语间已经表明了立场,他在唐国受辱之事,肯定已经传遍诸国了,此时他再为赵国说话,让他的老脸往哪搁?

      赵长陵不仁,就休怪他不义。

      陈王大笑道:“杞相亲自去了一趟刑都,所见所闻自然比我等更胜一筹,赵侯不懂得惜才,本王却知道杞相才干,不输唐侯,如今我陈国蒸蒸日上,正是用人之际,杞相若愿意,不如留在宛丘,陈国司徒老迈,正欲乞骸骨归家养老,杞相老当益壮,若掌陈国治民之事,必将助我陈国君临天下,一统诸国。”

      杞弘阳心中唾骂一声,这陈王狂妄尊大,不知天高地厚,一路行来,陈国境内洪灾的影响尚未消退,饥民遍野,陈王心里竟然只有一统天下,且不说周王室还在,他这话僭越无礼,就是没有周王室的约束,唐国也是陈国的劲敌。

      “大王说得是——”杞弘阳心里骂着,嘴上却恭维了起来,“月前老臣经故赵地入唐,看见唐国良田桑属,甚是安乐,听闻大王的公孙白留在了唐国的农业科技部,掌握了唐人许多农业知识,大王不如急召公孙归国,将他在唐国学到的东西应用到陈国,必将为大王如虎添翼。”

      陈王皱眉,道:“寡人数次去信催促,白却不愿归国,想是那舒氏有妖蛊之术,令得白去国离乡,忘了自己的身份,不过,白在唐国也不是一无所成,日前庶府同唐国谈成了一笔生意,便是白促成的。”

      “是何生意?”陈王得意洋洋,杞弘阳自然要捧场,假作不知,其实他早已看见城外源源不断的商队,宛丘城外,已经有百姓在种植红薯了。虽然季节不对,但听说公孙白从唐国学到了一种反季节种植的技术,随同薯种一起送了回来。

      “自然是唐国高产的薯种——陈国耗费甚巨,便是为了这种高产的作物,若它能在陈国落地生根,何愁唐国占尽优势,借薯种之事盘剥诸国?”

      两人对视一眼,仿佛胜利就在眼前招手,而此时的他们,还不知道唐国人正忙着种冬小麦,这次冬小麦的种植面积很广,一是因为舒望“翻译”著作赚了大笔积分,二是因为小麦的食用价值高,可以做成多种美食,她也馋面包了。

      所有人都以为唐国只有一种高产作物,只有身在唐国的人才知道,舒姬带来的所有种子,相对于他们以前耕种的作物,都是高产作物,像什么水稻啊、土豆啊、油菜啊……各种各样,只有别国人想不到,没有唐国人不种的。

      见识浅陋的杞弘阳和狂妄自大的陈王一拍即合,杞弘阳便在陈国担任了司徒一职,掌管百姓户籍,但是杞弘阳这人,不是轻易就能得到他的忠诚的,即便陈王给了他高官厚禄,杞弘阳心里也依旧念着故国,一心想在陈国搞点事,暗中削弱陈国兵力。

      还有一个月就要过年了,杞弘阳在陈国干得也算顺心如意,一日傍晚,杞弘阳收到了公子陈路的邀客函,请他过府赴宴。

      五公子陈路与七公子陈康感情深厚,在陈白没有促成薯种交易,送回唐国耕作技术之前,他们在朝堂上的声望,已经大大压过了陈白的父亲陈原,陈白的优秀表现,使得风向逆转,本来愈演愈烈的立储之争,瞬间被运送回来的薯种抢了风头。

      如果这次争储,他们能够逼着陈王下定决心,陈路成为太子的可能性极大。

      陈路邀请杞弘阳的心思,昭然若揭。

      杞弘阳也在等着陈路招揽,相较于年迈的陈王,还是他的继任者更容易控制,杞弘阳已经做好了长期潜伏的准备,要想融入陈国,参与夺储之争是最便捷的途径。

      陈国这边朝堂风云涌动,百姓欢呼雀跃,魏国则是一片颓靡之象。

      魏军从北林撤出之后,诸国都知道了魏国趁火打劫的事情,尤其是卫国,还向魏国发了国书谴责,但是魏国上下根本无心去管这些事情,魏王去世,新的魏王年幼,景牧一手把持朝政,朝局混乱之际,魏人对景牧的信任,也降到了最低点。

      赵长瀛接到长云的信件,知道亲人们途径魏国将要去北林定居,本欲在中途拦截,见上一面,只是长陵带队,路线神出鬼没,长瀛没赶上,只在两个月后收到两封信。

      “长瀛,为兄知你在魏国蛰伏,是为磨砺自身,精进学问,十分赞同,魏国国相景牧有治国之才,跟在他身边能学到不少东西,你急躁冒进,在重重险境之中更能成长。只是,长瀛你须谨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魏人未必信任于你,万事小心,切勿轻易托付信任。”

      长云的絮絮嘱咐,令长瀛十分感动,若能在父兄身边,谁愿意身处险境、步步为营呢?为了赵国复兴,他也要咬牙坚持下去。

      魏氏的信就简单多了,只是叮嘱他三餐按时,天冷加衣,随书信来的还有一个包裹,里面是一件棉衣,小巧贴身,能放在寻常的衣物下叠穿,赵长瀛感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在这封信的最后,魏氏忽然转了话头,让他在魏国招揽大批织染工人,按照唐国工坊的样式建一座工厂。

      魏国的织染制衣技术,天下闻名,就连唐国也多有不及,魏氏经舒望游说,已经答应帮她管理全国所有的纺织工厂,但是唐国懂这些技术的人只是少数,要大规模建设工厂,必须要招聘一批有经验的老师傅。

      于是,魏氏想到了她的母国。

      赵长瀛有些不解,但看到魏氏在信后附带的解释,看完之后,皱紧的眉头终于舒展,笑道:“看来,母后在唐国也找到了适合她的位置。”

      正如长瀛所猜想的那般,魏氏任职之后,一改昔日温柔端庄的形象,深衣换成了贴身的长袖长裤,连一生从未剪过的长发也变成了齐肩长短,只用一根玉簪挽住,整个人与男子装扮无异。

      赵英看着魏氏,咋舌道:“连母后这样的人来了唐国也变成了野人,看来我学医治病也不算什么出格的事情了——”所谓“野人”,便是与贵族相对,不甚讲究礼节的人。

      赵长云敲了她的脑袋一下,嗔道:“你这孩子自作主张,还未向母后请罪,就敢来揶揄母后了?”

      魏氏的声音依旧温和动听,只是说话做事不再围绕着丈夫子女了,她现在心里想的,全都是怎么把魏国的织染匠人,悄无声息地“劫”到唐国来。

      舒望听完她的计划后,目瞪口呆:“还能这么干?”

      魏氏一脸淡定:“非常时,行非常事。”

  • 作者有话要说:  杞弘阳:真正的卧底——不受君王待见依旧兢兢业业
    赵长瀛:虚假的卧底——备受宠爱仍然是个five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