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真相 ...

  •   “没什么,只是长安无能,母亲托的事我做不到罢了。”盛长安垂眸,眼睫颤着,手指不自觉捻动,还带着少年气的脸庞上满是落寞无助。

      “唉。”皇帝叹息一声,摇了摇头,“罢了。”

      盛长安知道他是共情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眠,按着太后的要求,屡屡放过野心勃勃的弟弟高衔,对皇帝来说,也是一件做不到的事。
      偏生太后的背后还站着门阀氏族,老皇亲也有颇多支持他,加上皇帝到底有些孝心。

      是有点孝心吧?
      盛长安不太确定,但是皇帝忍着一口气放过了高衔,一定是有太后在背后推动的,或者要求?
      就像姜氏那样义正言辞地说:“他是你弟弟啊!”

      “不过朕总是能做到的。”皇帝忽然鼓励地看向他,问道,“令堂求什么,诰命?钱财?”
      “她……”盛长安语塞,仍是为难。

      “你要欺瞒朕么?”皇帝忽然意味深长起来。
      “臣,臣,”盛长安一时慌张,不得已说了,“母亲她……要为小弟求皇子伴读之位,可臣不过一介眷属,怎能妄言。”
      他作揖道:“是臣逾越了。”

      “这等小事,算不得逾越。”皇帝大手一挥,“长春殿里位置不少,朕批一个就是。”
      “不必!”盛长安连忙拒绝,犹豫片刻,道,“臣小弟秉性单纯,臣、不愿他这么小就接触皇子威严。”

      “你是不愿他见皇室污浊罢?呐,怕他见什么兄弟阋墙争权夺势,会学坏了?”皇帝眯起了眼,语气有些危险,手掌搭在床沿,指节轻轻敲着被褥。
      盛长安瞪大了眼,视线落在他手指上,咽了一下,滚落下床跪着,以头触地道:“臣不敢,臣惶恐。”

      他动作太急,牵动了身上的伤,胸口一阵剧痛,好在愈合得不错,不至于崩裂。
      饶是如此,他还是忍不出轻“嘶”一声,瘦削的身躯轻轻地颤抖着。

      盛长安是在示弱,暗示皇帝他也是孤身一人无所依靠,在言语中放大境遇里的几分相似,想让皇帝共情。
      利用一切能利用的。
      可他没想到皇帝会将暗地里的涌流铺出来讲,这本不该让他一个实质为金丝雀的外人知道的。

      皇帝俯视着足下脆如落叶般的少年,叹息一声,道:“你起来罢。”
      “臣不敢,不敢作如此想。”盛长安颤抖而恐惧。

      “孙千,扶魏王正君坐着。”
      “喏。”皇帝身边的大太监走过来,扶着盛长安站起,按在矮凳上坐下。

      盛长安心思急转,只低头做一副惶惑模样,双手搭在膝盖上,显得温驯无害。
      他有些不安的预感。

      皇帝却叫孙千去泡茶,把侍奉的人都赶开,然后注视着他,似乎在估量什么,也似乎终于下定决心。
      他问道:“长安,你知道朕为什么下旨将你嫁给魏王么?”

      盛长安没有藏起怨愤,只是和皇帝对视过,方才垂眸掩饰。
      不怨憎是不可能的。
      只不过娶男妻平定承祧之争,因为有着“绝后”的恶意在,是不会宣之于口的,他便隐忍着小声道:“臣不知。”

      “你大概是恨朕的罢。”皇帝喟叹一声,眉目中带上了柔和,“但朕没有办法,魏王他——犯的是该死的罪过!”
      盛长安讶然抬头,心底也有些捉摸不定,他知道这档子事,而皇帝不知道他知晓。
      所以,他为什么这时候告诉他?

      皇帝却已在追溯往昔,怅然道:“朕知你不信,毕竟他还是魏王,好好地在朝堂上站着。从臣工到百姓,再到军营,都以为是朕疑心重,当他功高震主,容不下兄弟,所以夺了他的权,赐男妻绝其后。长安,他们也同样恨你,魏王也恨你。”

      盛长安满脸都是惊诧,又要从椅子上起来,可是皇帝站起按着他坐着,他继续道:“而且他们都以为朕和你,害得北疆再无宁日,三年来饱受夷狄摧折。”

      好无耻。
      做决定的是皇帝,下旨的是他,平衡了朝堂好好坐在皇位上的也是他,反而他盛长安被迫嫁给他魏王高衔,平白绝了后路,多了许多污名,又要遭受折磨。
      皇帝这话,却把他们放在了同一个位置。

      盛长安暗自想着,面上却平静了,只哑着声仰头问:“所以,王爷的罪责是什么。”

      “康泰十年,冬月廿三,”皇帝说着高衔大败狄人那一战的日子,功劳簿上记载的是“魏王率两千精兵奇袭,亲斩贼首,杀敌三千,狄人败退。”
      可事实上:“寒山渡上,数支狄人赶着一千峡灵县逃出成年男性,遭遇魏王两千精兵,狄人见势不好,遂撤退,高衔下的令,射出的第一箭,对着朕的百姓。”

      这是皇室的丑闻,也是秘辛。
      盛长安瞪大了眼,心中却惊的是,峡灵县!?
      这是他所不知的。

      他想起了谢随拿给他的《北岭观》,其著者是峡灵县令。
      “康泰十年,冬月廿一,峡灵县被狄人屠城,其县令自城墙之上,一跃而下,被狄人兵马踏成肉泥。”

      谢随的声音仿佛仍在他耳畔,而峡灵县令所爱的那一方水土的纯朴百姓,刚刚经历了屠城,被狄人押送胁迫,结果就又碰到了一场屠杀。
      屠刀来自他们赋税所奉养的,大虞军士。

      盛长安能想象到他们的绝望。
      被狄人驱赶了两天,又冷又饿,又不知前路如何,凄苦之至,他们在寒山渡碰到了己方的救兵,喜不自胜,没想到领头的人刚要求救,就被一箭射死,然后救命的人举起了屠刀。

      一场杀戮。

      他们都是被狄人驱赶着做攻城肉盾的人,妻离子散,饥寒交迫,又身无兵刃。
      哪敌得过手握磨至锋锐、寒光湛湛的长矛与剑支的士兵,拼命反抗,也是没能逃出性命……

      “头颅在石灰中一滚,哪里还认得出是虞人还是狄人,他们得了胜,尝了甜头,又寻流民屠灭,凑了三千人头。”
      皇帝勾唇讽刺一笑:“这边是所有人奉为奇迹的,寒山渡大胜。”

      多可笑啊。

      盛长安闭上了眼,深吸一口气,道:“若如此,则魏王罪无可赦。”
      他定定地看向皇帝,还是质问道:“那陛下为何不杀他?要让他逍遥法外,甚至还要企图再次去北疆。”

      这句话简而言之就是,他不信。
      “而且,两千士兵,总知道他们杀的是谁,总有些人有良心!”一瞬间,他扔掉了所有的惶恐与惧怕。
      这也是盛长安真心想问的。

      皇帝轻笑一声,拍着他的肩膀,道:“朕也想知道,朕拨下去的粮饷,养了群什么东西。”
      他看少年梗着脖子,一脸倔强模样,笑笑:“可是啊,直到他大胜回京,朕许了他军权荣耀,举国欢庆此胜,才有一个与此事无关的北疆将军密报朕。朕震怒严查,方知晓真相。”
      “可史官已录,朝廷无法回头。”

      不,盛长安心说,你为了抓高衔的把柄才严查,而不能回头的,只有死撑着皇室尊严的你罢了。

      “母后以死相协,朕也不能秘密赐死他,因着喜欢秋闱上你的文章,只得把你嫁了过你,没想到高衔非良人……而野心未熄。”皇帝退后一步,跌坐在床边,满脸都是愧疚。

      也不是,胁迫你的是太后身后的老氏族,和两千精兵里的不少贵族子弟,而不是太后的性命。喜欢他的文章就断了他的路,他还真是承受不来这样的喜欢。

      盛长安一时不想给皇帝任何反应,好在皇帝醉心于讲述,没在意他。
      “母后想办法把那两千人调开,功绩高的都给了厚厚的封赏,得的越多,真相暴露之后死得就越快,他们不敢说。”皇帝总算解答了盛长安的疑问。

      功绩最高的都是氏族子弟,他们说什么?
      敢吐出一个字的真相,他们就等着家族被碾压吧。所以,他们也不敢让别人说出真相,那被调开的两千人,怕是死了不少。

      三千无辜百姓,千余被裹夹,或者被功劳封赏迷了眼的士兵,都成了那少数人的升迁之道。而少数人毫无愧疚,甚至沾沾自喜,比如随便把疑犯打死的贺追。
      没有良心的,大抵就是那些位高权重的人们。

      很遗憾,盛长安想,他知道全部的真相。
      所以他抬头说:“臣不敢信。”

      皇帝怜悯地看着他,道:“无论你信不信,这都是全部的真相,而一旦魏王拿着军权会北疆,就会令悲剧重演。”

      “那个密报的将军呢?”盛长安问。
      “他呀。”皇帝语气轻飘飘的,“太后和高衔杀死了他。”

      盛长安感觉失望就如同曾经的绝望那般,潮水般将他淹没,窒息至心口隐隐绞痛。
      “所以,陛下要杀死臣么?”他轻声问。

      皇帝看着少年黑白分明的眼眸,笑一下,道:“朕怎么可能杀你,也绝不可能让高衔再伤害你。毕竟,你与朕,是一样的。”

      无耻之尤,一样个头。
      盛长安装不动了,索性就地跪下,低头道:“臣忠于大虞。”
      就他自己而言,大虞是山河与百姓,就皇帝而言,大虞是指他自己。

      皇帝再次站起,将手搭在少年细弱的肩膀上。
      “朕知道你恨,朕也恨,朕会给你看到证据,只想问你一句,可否让朕信任?”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2章 真相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