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第四回 陶冶欣然赴死 永定痛失双亲 其一 ...

  •   宋开禧二年,铁木真统一漠北,称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率部众征西夏,灭金国,扫荡宋室江山,后人远征西亚欧洲,版图之辽,扩充之速,堪称绝世,此与所述无干,提过且住。蒙古政权辖中原天下,贪图蝇头小利,不思长治久安,分人四等,自居顶点,享乐腐奢,压榨百姓,视其为蝼蚁草芥,肆意践踏,民怨载道,却不得已,屈从铁蹄。如此数十载,暴政牧民,已趋极限,人心思动,厚积待发,只欠东风。至正四年,两难并发,其一为黄河泛滥,改道豫鲁,淹数十万人,元廷无道,拟舍弃民众,任其自灭。宰相脱脱恐民意不平,产生暴动,伤其统治根基,力主修堤,元惠宗妥欢帖木儿下旨征两岸十七万民夫修堤,却不知为时已晚,不挡倾国之势。官吏窃喜,执此名目,吞资财,苛徭役,百姓水深火热。其二为淮河流域大旱,地产微薄,瘟疫流行,尸殍遍野。皇帝为保社稷,博名声,下诏赈灾,粮食物资遭层层克扣,及至百姓,所剩无几。既民不聊生,苦不堪言,易寄慰藉于神佛,民间团体兴起,其间白莲教教团昌盛,信徒激增,势头渐长,隐成一股战力。至正十一年,河堤修至鲁地,民夫掘土,得一独目石人,背书十二字: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几日后,韩山童、刘福通以白莲教为依附,于颖州高立反旗,点燃战火。随后一年,数百万人起事,组织数十起暴动,元政权危矣。

      危则危矣,却非坐以待毙,元政府调兵遣将,镇压民变,剿灭乱党,如此经年,江南成气候者,三方割据之势,及北方元军,四路互战,彼此对峙。

      元军兵众,乏良将,唯扩廓帖木尔(王保保)善战,然受小人诋毁不得志,后得皇帝妥欢帖木儿信任,握兵权,卫北元,乃属闲话,此处不复赘笔。

      据长江上游者,前期以徐寿辉为首,宣明教为信念,发动起义,攻占罗田、黄州、浠水等地,并建国天完,定都浠水,拜邹普胜为太师,倪文俊为元帅,至正十三年,国都遭破,徐寿辉退守黄梅,继而反攻,夺湘赣,定汉阳为国都,改年号太平。徐寿辉其人平庸,别无所长,幸有四员大将邹普胜、丁普郎、赵普胜、傅友德善战,文有倪文俊辅佐,然倪文俊不甘居其下,暗起杀意,事不果,奔走陈友谅处,遭灭。至此,陈友谅以匡扶之功,显露台前,品性能力,列属当世枭雄,其行军作战,勇猛大胆,为人处事,毒辣果敢,为博上位,设计灭赵普胜,丁普郎与傅友德脱逃后,挟徐寿辉为傀儡,终于至正二十年六月中弑君登帝位,定国号汉,国都江洲,年号大义。在位三年,于至正二十三年八月末中流矢而亡。

      朱元璋据长江下游,以应天为据点,领精兵名将,军师智囊,谋取天下。其原为淮右布衣,因少时困顿不济,出家皇觉寺,后战事起,受邀儿时玩伴汤和,于至正十二年投濠州郭子兴麾下,其思虑深远,冷静勇敢,于众兵卫中脱颖而出,备受重用。然郭子兴无容人之量,朱元璋羽翼未丰,为避风头,自请出征,万幸诸事顺利,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众多将才谋士慕名而来,朱元璋雄心大志,自立门户,夺取宜攻宜守之地滁洲,后又得和州为业,继而渡江而战,于至正十六年,攻克集庆,改名应天。应天龙蟠虎踞,背山面水,地势险要,且民富地良,粮草充足,有运河之便,得之何其幸!

      朱元璋战绩辉煌,引起张士诚的警戒,各路人马间,彼时以朱元璋最为弱小,然其潜力不容小觑。张士诚判明形势,不予朱元璋喘息之间,出兵攻击。然纵使兵足,却无良将,至正十六年七月,张士诚攻镇江,败于徐达常遇春之手,十七年,先锋常遇春攻破常州,继而宁国落入朱元璋之手,当真屡战屡败。又张士诚其人,性情温和,却无大志,只称得上一方豪杰,非霸王之器。其出身盐商,于至正十三年起兵,称诚王,建大周,年号天佑,定都高邮。其后不久,元臣脱脱领兵百万,围攻高邮,张士诚坚守三月,将败之际,元廷内讧,倒叫张士诚拾着便宜。趁此气势,一鼓作气,攻克江浙富裕之地,张士诚小富即安,不思扩张,只守着东南一隅,善待一方百姓,免其税赋,深受拥戴。朱元璋强手如林,张士诚唯其恐南下,危其统治,故先发制人,却一败涂地,只得拥兵自守,观望其与陈友谅打得难解难分,盼能得渔翁之利。

      朱元璋兵精却少,不利两线作战,唬住张士诚,封其行动后,预备集中主力与陈友谅决战,却苦于水兵不精,且无战船,只道积蓄实力,避实击虚,却不料先锋常遇春狂妄鲁莽,使两军对阵前提。而此时为至正十九年十一月,陈友谅已控制天完政权,与帝位只有一步之遥。

      常遇春逞一时之快,公然挑衅陈友谅,破其计策,坑杀三千俘虏,令陈友谅怒火冲冠,欲杀之而后快,便挟了徐寿辉,于至正二十年夏,顺江而下,攻采石(弑君所),破太平,直逼应天,一场腥风血雨就此展开,避无可避。

      与此同时,面上接受元廷招安,封官太尉,实为自治诚王之张士诚接汉帝陈友谅密函,商讨同盟事宜,双方合作,夹击朱元璋,定是事半功倍。张士诚思忖良久,剖析时下形势,与汉军联手,战略上并无不妥,至今犹豫不决,却是有苦说不出,周朝无良将。张士诚非陈友谅,无将帅之才,自知之上,以重金厚礼招揽名士,皆是纸上谈兵之流,不足托付。草率行事,国将不国矣。却如此良机,流逝指隙,惟恐时不再来。张士诚权衡再三,终是下了心意,一方吩咐密使关注情形,将战况一一报来,另一方派兵驻守边界待命,见机行事。

      望着臣下退去,张士诚百感交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大周富甲天下,终不如朱元璋智将、猛将云集,万般不甘,却不得不叹服,对老敌手嫉恨交加。又不免担忧:朱元璋雄心壮志,意取天下,若陈友谅无力抗衡,这大周朝又能支持到几时?随即又忖:国势不容乐观,一味气馁,却是于事无益,况且尚有翡翠相随,七年前高邮之战,艰难困苦,亦能维护帝王之业,如今不同往昔,定能化险为夷。只是翡翠为寻访隐士高人,离去近一年,至今音讯全无,不知何时能带佳音归?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