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你的意义 ...

  •   班里学生一共四十多名,一半是她们一中的学生,还有一半是上海当地一所高中的学生。

      年轻的女老师姓张,让大伙儿称呼她的英文名,Coco。说完,林果想喝奶茶了,茉香半糖少冰加珍珠,她的最爱。

      Coco让大家一个个站起来做自我介绍,用英文。

      话音落下,教室里立即响起一片鬼哭狼嚎,此起彼伏。自我介绍从林果这组的第一排,宋巍然开始,一个接一个,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

      到了林果的顺序,她站起身,自信满满,开口就卡住了:“Hello everyone. My name is…” 她顿了两秒,字正腔圆地念出“林果”两个字。

      林果不喜欢用没有音调的英文介绍自己的名字,听上去实在是太像“狗“了,林狗。很长一段时间,她身边的中国朋友都管她叫林狗,直至另一位更有名的林狗横空出世。不过到后来,比起中文名,大家都更习惯用英文名称呼对方。

      现在,比起林果,她也更习惯大家叫她Irene了。以至于,她刚刚想要脱口而出的话其实是,“Hello everyone. My name is Irene.”

      介绍完名字和学校,林果又卡壳了。上次这么正式地介绍自己还是三年前,面试新工作的时候,当时背了一遍又一遍的工作经验和技能在此刻毫无用处。她突然想起读大学时,tutorial的TA也喜欢让他们一个个的做自我介绍,大家总是在说完名字和专业后就面露为难,于是TA很没新意的让大家说自己喜欢的食物。

      林果突然想起那堂课上的自己,于是她歪着头,甜甜地说:“I like chocolate, ice-cream, and fried-chicken.”

      很好,很符合高中女生的取向和词汇量,林果对自己的发挥很是满意。

      自此之后,同学们像是抓住了稻草。一个个,把自己生平所有会的,食物相关的英文单词都拎了出来。到最后,竟然开始用没有音调,又显得怪里怪气的中式英文报起了菜名,什么“Ma Po Tofu,” “Beijing Duck,” 还有说“Tangcu Pork”的。总之越说越丰盛,越听越馋,活像是新东方烹饪学校的烹饪班,让林果有些后悔开了这个头。

      等全班报完菜名,Coco给大家发了课程安排。

      林果大致扫了一眼,课程形式还挺多样。不过不见林果最不待见的语法课,习作课之类,她乐得其所。

      比起“新东方”那样主攻应试英语的教育机构,“新成英语”的主旨是“让每个中国人都能开口说英语,”所以他们的课程安排大多都是口语相关。

      “你看,咱们还有外教课诶。”尚佳拿着课程安排表,兴奋地凑过来跟林果说。

      “是哦,明儿下午就有一节。”林果附和道。在烟阳这样的四五线小城市,人口流动性及低。平日里就连其他城市的外来人口都很少见,所以见到金发碧眼的外国人都跟看动物园里的大熊猫似的,稀罕得很。

      不过,花了大价钱的服务还真是不一样,都没挑选高个儿男生前去当劳力。在同学们忙着讨论课程内容的时候,来了几位大哥,送来了成堆的书本,文具,甚至还有衣服,把讲台周边的空地塞得满满当当。

      大家依次领取了书本,文具,和集训营团体服。团服是件很大,略薄的红色外套,Coco身上穿着的那件是一个系列的,上面“新成英语”和2007的字样是黄色的,可以搭在自己的羽绒服上。大家兴奋地试穿着到手的新衣服,闹哄哄的教室里呈现出一派番茄炒鸡蛋的景象。眼睛老花或是散光的人,怕是要以为自己误入了国家队的训练场地。

      下午的时间没有其他特别的安排,大家在教室里翻看发下来的教材,与周围的同学互相熟悉,聊聊天罢了。

      林果结识了坐在她后座的上海姑娘,唐映雪的同桌,汤亦露。汤亦露她们班只有她一个人报名了“新成英语”,所以在这个刚刚组成的班里谁也不认识,略显孤单。

      小姑娘长得挺好看,话不算多,但身上带着一股藏不住的机灵劲儿。林果瞧着很有眼缘。因为她的人生理论是:优秀的人总是会互相吸引的。

      于是,她豪气地说:以后你就跟姐姐我混了。

      吃完晚饭,他们被领到了学校的体育馆,参加开营仪式。

      场馆很大,顶挑得很高,里面紧凑地摆着数张白色的折叠椅,估摸着能上千。墙上到处都贴着“新成英语”的横幅和过往学员训练场景的大海报,前面讲台的背景墙上也是,看上去气氛十足,仪式感很强。

      大概花了十多分钟,场馆内的白色椅子就被穿着红色服装的少年们占据,填满。开营仪式正式开始。

      台上站着的是“新成英语”的创始人,张维松,是个带着银框眼镜的中年男人,剃着小平头,眼睛小小的,脸圆圆的,看着挺有干劲儿。

      张维松用简短的一句英文问候语跟大家打了招呼,台下一片掌声雷动。

      尚佳使劲儿拍着手,凑过头小声跟林果说着:“他的美腔听着好正宗,好厉害呀。”

      林果不喜欢这样的刻意。张维松的发音字正腔圆到有些过头,倒显油腻。没有哪个母语是英文的人在说话时,会把嘴巴鼓动到像在咀嚼下一秒就要吹出泡泡的泡泡糖。他们懒到张不开嘴,让你难以听清他们到底在说什么。林果庆幸张维松的后续发言都是用中文说的,听着顺耳多了。

      讲台上,张维松反复强调着二十一世纪,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其洗脑程度让林果想起刚到美国,第一次跟朋友去教会时的感受:说不清到底是听了一场演讲还是参加了传销组织。

      学会英语当然是件很好的事儿,但张维松的表达让她觉得过激了。

      其实不止是学会英语,学会任何一门新语言都是一件特别有趣的经验。

      大学毕业,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林果一个人去了欧洲玩。尽管赚了些钱,但手头并不宽裕,所以选择住了青旅。在青旅,她认识了好多辞去工作,或是毫无目的,或是计划周全的,即将或已经,在数个城市,自在行走了两三个月的旅行者们。

      林果一直有个终极理想:环游世界。也不知道她要等到几岁,才能有那样破釜沉舟的勇气,开启她的旅程。反正,对于那些已经在路上的人们,她是很羡慕的。

      虽然美国也是个民族大熔炉,虽然平时工作生活也都说英语,但能够自如地,毫无障碍地,倾听这些生命中短暂过客,这两三月遇过的人,经历过的事,踏足过的地方,甚至毫无负担地分享彼此的人生履历,是件特别有幸福感的事儿。

      因为她们不会再见,所以更加真诚。

      在巴黎,林果的上铺住着要去捷克交换读书的韩国姑娘。姑娘出身于韩国名门大,可是英文不大好,林果挺意外的,但这也让她得以召唤出自己的韩语技能。

      当林果表示自己其实学过一些韩语的时候,本沉默寡言的女生突然变得活泼起来,积极又热情地问她多大了?是学生还是已经工作了?去过哪里,接下来又要去哪些城市。

      俩人相谈甚欢,甚至还去青旅大堂开了一瓶冰镇玫瑰红酒,用一次性的塑料杯倒着喝。

      原来,林果的韩语比自己想象中的好多了。她意识到,能够相通地去了解世界的另外一面或者很多面,真的是件很棒且很有魅力的事儿。

      林果很珍惜这些能让自己内心更充盈的故事,也更明白旅行的意义,学习的意义。

      她不敢说,自己见过的世面比张维松广,但她觉得自己或许比他更懂得,学习可带来的幸福感的吧。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