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9、4.10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   父亲自从在林念英小时候来过一次,发病了,再也没有来过。隔两三年,母亲会带着林念英和弟弟坐车去看父亲,一般会待个十来天就会回来。所以林念英在后来,也只见过父亲寥寥几次,五个手指都数的过来,基本都是夏天农活做完了,才会去,距离太远,去一次也不方便,路费尤其花钱。
      先坐村里的电麻木去镇上坐车,然后坐车到县城,去搭乘省际大巴车。到了之后搭一段公交车然后就是走路,走一个多小时才到父亲家。都是土路,林念英的裤子,往往都看不出原来的颜色了。从早上很早出门。天还没亮就被叫起来,到傍晚才能到。路上也舍不得花钱吃饭,就带着点干粮比如馒头、包子或者烙饼最多加上鸡蛋,塑料杯子装着白开水。
      林念英晕车,每次做汽车都吐,晕的不行。一上车就趴在座位上靠着窗户,或者是靠着母亲。做一次长途汽车,往往好几天才缓的过来,下车都觉得脚下的地,在旋转跳跃。太久没有见过父亲,林念英还是有期待的,每次去她都愿意忍受身体的这通折腾。开心可以抵消身体上的不适,虽然过程痛苦了点。
      父亲在家里主要种棉花,也是力气活,所以不发病的时候,棉花就种的好,发病就另说了。父亲的弟弟也在村里,平时帮忙照应着。有一年暑假去看父亲,父亲的腿不知道什么原因被烫伤了很严重。父亲自己也说不清楚,可能是发病的时候没有知觉被烫伤的。
      母亲去了之后,就领着医生来打针。父亲发病的时候,弟弟跟林念英都害怕的躲在屋子里。发病会失去知觉,无意识的做很多动作,比如打针打的好好的拔针,在地上口吐白沫,呼吸急促,没有方向的乱跑,大吼大叫。
      母亲跟医生两个人都按不住父亲,必须叫村里的小叔叔一起,三个人才能让父亲老老实实打针。医生给父亲开药吃加输液,父亲才慢慢的不发病,不会去各个村里乱跑,安静的打针输液。
      父亲不发病的时候脾气很好,任由林念英跟弟弟折腾着。比如给林念英撑着皮筋,给他们做木剑。他们想要竹竿玩,父亲冒着大雨,去竹林里给他们砍着竹竿。细心的去掉枝节,把竹竿修的很光滑免得划伤手。下雨的时候,有积水。在院子特意用石头跟砖块,铺一条路,免得打湿衣服。父亲也会把卖粮食卖棉花的钱,如数交给母亲,让母亲给孩子们读书用。
      会在春夏之交捡蝉蜕去卖钱,给林念英和弟弟买鞋买衣服。去父亲那里,母亲有钱了,会买很多平时在外婆家吃不到的零食、水果。父亲不挑吃穿,只有寥寥几件衣服,有的衬衣还是跟母亲结婚的时候买的。裤子也是,有些膝盖脱线了,也没舍得扔。父亲说反正干活穿,新的弄脏了浪费,衣服还能穿就行。
      家具也没什么,除了床就是空荡荡的柜子。没有电视机,只有小小的收音机,父亲说他偶尔听一听就行,也没啥用,就是听个声音。甚至收音机都是跟火车站汽车站兜售的那种一样,就是收到什么听什么,连天线都没有的。有时候没有电池了,父亲都舍不得花几块钱去买个电池。
      林念英问父亲怎么看时间,家里连时钟都没有,父亲就说早上起床听周围邻居鸡叫,白天看人家什么时候做饭,他就做饭就好了。之前在煤矿也是什么都没有,他都习惯了,收音机听不听都一样。家里就只有几盏灯,算做电器,有个照明的东西而已,其他的父亲都不在意,觉得用不上,不必要。
      一家人在棉花地里拔草的时候,父亲村里有人问林念英是不是上三年级了,要不要在这里上。当时三年级要骑自行车,母亲担忧林念英身体不好骑不动,跟父亲说起来。没想到父亲居然去打听了,林念英能不能转学。
      那是村里的小学招生老师,问家长要不要转学,可以直接到这里上的。母亲想来想去还是放弃了,林念英成绩一直很好,转学语言问题。又要适应环境,万一林念英成绩下降了,就得不偿失了。父亲也没有坚持,他也认为林念英感受第一。
      林念英自己也不想在这里上学,毕竟说的方言,她都听不懂,上课更不可能听懂了。林念英跟弟弟拔草的时候都是在玩的,用土堆各种形状,玩着游戏。或者是拔错了,本来是庄稼当成草拔了,父母都不会指责,这是难得的团聚时光。父亲在林念英跟弟弟还有母亲要走的时候,有些失落,离别要来了。
      林念英还特意在柜子上的一本书上留了言,悄悄折起来,想着以后父亲看到给父亲一个安慰,给他一个惊喜。父亲不善言辞,母亲说父亲知道了很欣慰,受到了很大的安慰。
      又过了几年,随着母亲上了年纪,姑奶奶也做不了太多重活了,家里靠母亲要撑不下去了。外公跟外婆让母亲打电话给父亲,让父亲来一起生活。有病就看病,好好治疗,维持不发病。父亲很快来了,可惜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变得很是懒散,那股精气神已经没有了。头发胡子拉碴,整个人由内到外都很是颓废。
      林念英跟弟弟本来已经几年不见陌生起来,现在更是不用说了,都不敢靠近。外婆费劲心思做好吃的炖鸡蛋,杀鸡做鸡汤、买肉,私下跟林念英和弟弟说父亲干活辛苦,那是给父亲补身体的,让林念英跟弟弟不要吃。以后收了粮食再给他们买,现在先紧着父亲。
      父亲再也没有像小时候那样,把好吃的留着林念英跟弟弟吃了。甚至由于活太多了,还是觉得自己受了冷待,干活开始偷懒了,做了一定的活计,就说自己身上疼,自己心脏不舒服要回去躺着。一躺就是一天,只有吃饭才起来。
      有天中午,林念英放学骑自行车回家,发现外婆还没有做饭,就去找外婆跟母亲。发现她们在装稻谷,准备驮着稻谷去大队打米。上午忙着铺稻谷让人碾稻谷,没来的及看,中午做饭才发现没有米吃了。林念英就问父亲在那里,外婆说父亲说上午干活累着了,在床上躺着睡。
      林念英就爆发了,很生气很大声的说,就知道睡,睡死算了。母亲跟外婆马上骂她,说她不能这么说,不尊重人。又过了没多久,需要用牛车拉稻谷,父亲说自己拉不动,在一个不知名的早晨拿着包走了。
      拿走了母亲买肥料的一千多块钱,母亲心里除了伤心还有失望和悲凉,从那天开始再也没有联系了。林念英作文写的好,那么多次分数最低的一次就是写父爱的,她写不出来。那次语文都排到前十开外了,很多平时看不出来的,都比她高很多分。一时间没有忍住,在课间哭了起来。
      那篇作文写的确实一般,干巴巴的没得感情。跟平时下笔如有神的作文,差了十万八千里。小雾知道她家大概的情况,还跟班上的同学一起安慰她。林念英回家愤懑不平的说了这个事情,大人们都一片沉寂。
      母亲还说写不出来父爱,可以写母爱的,改改编编的老师又不知道,有什么不能的。林念英心里五味杂陈,心情复杂的说,是自己不够灵活,没有融会贯通。
      最后一次知道父亲的消息是平平无奇的周末,父亲的二姐打来的。最开始的电话响,家里没有大人,李念英跟弟弟不敢去接电话。大人不让他们碰,又打来了几次才终于接到电话。
      结局平平无奇,故事也平平淡淡,极简单的几句话,父亲去世了。没有头尾,需要母亲过去或者看看林念英跟弟弟要不要去。当时正在上学期间,打电话的时候父亲都已经火化了,要安葬了。父亲二姐说因为天气原因,加上亲戚们的意见,火化很快,就没有通知母亲。
      不知道何种原因去世,没有任何说法,仅仅只是通知。母亲还没来的及问,对方立即挂断电话了,再打过去就忙音了。没出意外,家里又是一阵沉默。当时已经两三年没有再见过了,或许已经更久了。家里也没有人说起来,小时候的印象渐渐变得特别模糊,好像这个人不存在一样。也没有什么联系了,父亲不再寄钱寄信,母亲也不再打电话。好像过去的事情都不曾发生过,人可有可无一样。
      家里的活还没有干完,外公身体不行,舅舅小姨姨夫都在外打工,母亲只能一个人去。外婆让母亲带了一千多块钱去,以备不时之需。第二天一大早母亲就动身去了父亲那里,安慰林念英跟弟弟说,不要影响自己的生活,她去就可以了。
      不知道具体情形,也不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母亲去了之后,父亲骨灰就下葬了。父亲去世是说,发病意外去世的,等发现人已经没了。没有什么遗产可分的,父亲的地是父亲弟弟给他种的。等于父亲其实是种人家的地,因为他最开始是在煤矿上的,没有分地给他。房子是破破烂烂的瓦房,也没有人买。
      父亲没有什么存款,父亲那边的家人说,存款之前看病都用完了,没有留下什么。母亲就待了几天,全了那里的风俗,什么都没有带,空手回来了。不知道母亲在那段时间想到了什么,或者忧愁什么,故事已经到了这里,结局难更改。
      没有时间悲伤,孩子还小需要好好养活的,离长大还有太多年。父亲的亲戚有钱,但是不能指望,以后也不会有来往了。
      林念英跟弟弟说不上来悲伤,毕竟长这么大,好像也没有特别多的相处和回忆。对父亲这个角色也没有过多的期待和要求,过去有限的记忆也因为时间渐渐消退了,不在了就不在了吧。他们这个时候,尚不清楚对于未来意味着什么,失去了什么。
      可能从小没在一起生活,感情不深,生活还是照旧,林念英跟弟弟没有察觉到有什么不同。反正长这么大,就这样过来了,像野草一样疯长。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