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8、4.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   第一次离别是四年级的时候,班上有个男生要转学,父母带着他去沿海上学。大家已经同班了两年,骤然分离,同学们都舍不得。班上人数本来就不多,都是附近村子的,大家一起在学校玩,上兴趣小组,画黑板报,做小组作业。
      那个男生父母在他上学前班的时候,就在外面打工,一直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每次下大雪或者下雨,也是一个人艰难的骑着自行车。没有人接他,偶尔爷爷会来送雨衣。家离学校也很远,土路不好走,下雨坑坑洼洼的。泥巴溅在衣服裤子上,湿哒哒的,很不舒服。
      本来父母想在他三年级,开始骑自行车到乡里上学的时候,就带到去工作的地方上学。那个男生不想去,舍不得爷爷奶奶,舍不得认识的朋友。四年级的时候,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父母跟爷爷奶奶都商量了,还找老师做男生的工作。男生才终于松口,愿意四年级结束转学。
      最开始大家都不知道,后来快期末考试了,老师才说。很隐晦就暗示,班上有同学要跟大家说再见,跟父母团聚了,去父母身边上学。家里父母在外面打工的真不少,小绠是留守儿童,村里的小冰小町姐妹也是父母在外打工,小桔梗也是被父母送回来上学的。
      荏珪是跟奶奶生活,父母在外打工。林念英觉得如果能够跟在父母身边还是好的,虽然有离别。当时大家都在猜是谁,说了好几个人。又过了几天,那个男生主动在课间说是自己。很奇怪没有离别的伤感,大家更多的是好奇,他去的那个沿海城市。
      大家都只是在教科书上看过海,都说他去了可以在海滩捡贝壳,可以去抓螃蟹,看大海是不是蓝色的,海水是不是咸的。能跟父母在一起,大家都为他高兴。那段时间下课的时候,多数同学都聚在他周围聊天。
      很好奇他去上课的课程跟我们一不一样,还能不能骑自行车去上学。男生说可以走路,离学校更近了。因为男生耳朵大,大家都说他以后有福气,肯定是去享福的。连老师都说,他会很顺利的,老一辈说那样的耳朵是有福的象征,他会越来越好。小朋友们的解读就是他以后要发大财了,吃穿不愁。渐渐演变成为,他以后要做大生意了,赚大钱,成富翁了。
      还有说等他衣锦还乡,就回来修学校门口的那段土路,一下雨污水泥巴混在一起。大家就吵吵闹闹的,男生心里很多不安,就被大家插科打诨消除了。之后就开始给他送明信片,祝福他去新的地方一切顺利。大家一度把明信片买光了,因为想说的话太多了,后来就开始送他折的千纸鹤,折的小星星。
      大家都很笃定,还会再见的。因为他爷爷奶奶在这里,以后他会回来的。给大家带没有见过的贝壳和海螺,描述一下没见过的大海,尝尝海水是不是咸的。
      老师就看着他们闹,眼神里有欣慰有唏嘘。后来的故事就很简单了,大家从此没有再见了,连男生去了哪个城市都模糊了。渐渐的大家都不再提起,只是偶尔想起有个男生跟在父母身边上学。年少的故事,随着时间湮灭在记忆里了。
      原来这个世界好大好大,放开手就找不到了,原来世界也很小很小,小到大家可以相遇。那时候没有电脑,通讯工具很少,失去联系就真的失去联系了。离别的人,未再有重逢。
      还有一个女孩也是叫小莘,也是父母在外打工。不同的是她周一到周五,住在学校所在村的表姨妈家,周六周日回姑妈家,这样就不用骑自行车来回了。她也在林念英一个班,就是存在感不高。很多同学都排斥她,说她偷钱,偷人家新买的文具。
      尤其是她住在亲戚家里,亲戚家本来就有两个孩子,没有那么多精力照顾她。有时候她的鞋子破洞都漏出脚趾了,虽然她说父母或者亲戚给了她钱,让她去买新鞋子,但是她没舍得。要么就是说她有新鞋子没有穿到学校,怕下雨弄脏了。
      天气热的时候,也不经常洗澡。靠近她,都说有一股怪味。尤其是小莘从学前班,就在这所学校读书,就住在表姨妈家里。知道的同学,就说她小时候就这样,夏天都不会天天洗澡的。衣服更不用说,很多时候裤子都穿大人的,空落落的明显不合身。有次下雨还穿了大人的外套,老气的不得了。
      小莘成绩也一般,很多时候连笔都凑不齐,三四年级都会有自动铅笔,铅笔,圆珠笔、中性水笔、橡皮、改正液或者修正带这些。小莘就可怜一支笔,经常找人家借笔。本子也是脏兮兮的,最绝的是,她会把已经写过一遍的字擦掉,写第二遍。
      第一遍是铅笔写的,橡皮擦不干净的话,就会黑乎乎的一团一团。小莘的本子看起来也不整洁,加上语文很多生字不会写,数学很多题目不会做。有些字都看不出来是什么字的,数字要么很大要么就小的看不见。上课大家回答问题,她也从不举手,从不参与讨论,小组作业的时候,也是安静的待在一边看着,一言不发。
      大家也因为各种原因,都与她保持距离。林念英跟她有联系,就从她找人借笔,没有人给她开始的。林念英有多的,就借了一只铅笔给她。小莘不停的说谢谢,强调说自己用完这节课就还给林念英。一看小莘就是没有带笔,上午还有两节课的,林念英说没有关系,下午有笔了再还给她,或者明天也行。小莘就说那下午有笔了,就还给她。
      周围同学看见,悄悄跟林念英说,小莘就是故意说的,装可怜说自己只用一节课。她肯定不会下午还的,明天能还就不错了。她之前借人家笔的时候就说下午还,结果用了两天才还给人家。林念英也有点忐忑,不想自己第一次好心,就这样浪费了。
      虽然外公每次买铅笔都是买一把10支,她从不缺铅笔用。更不用说,她跟母亲上街的时候,也会自己买好看的水笔。下午小莘确实没有还,但是第二天一大早小莘就还给林念英了,还把铅笔削好了,再还的。小莘说她爸妈刚好回来了,给她买了很多文具,还展示了她新买的文具盒。
      虽然大家都不关注,但是林念英很捧场说真好看,肯定很贵。小莘的文具盒是双层的,没啥稀奇的,但是对一个连笔都凑不齐的人来说,是难得的宝贵。她很爱惜,大多数时候都放在抽屉里不拿出来。担心放在桌子上,被人碰掉地上,摔掉漆。
      林念英还跟小莘交换过,各自有的铅笔。父母那次回来,给她买了一沓新的本子,有写数学的,也有写语文的,终于不用在本子上擦了写,写了擦。买了一整套新的文具,小莘不用收集同学不要的剩下一丁点的橡皮。也给她买的新的鞋子衣服,还买了水果,她还带了根香蕉给林念英。有次周五放学,林念英在学校帮老师改作业,骑自行车走到半路,遇到小莘了。
      问她去哪里,她说去某某村,自己姑姑家里。刚好那个村比林念英在的村远一点,走10多分钟就到了。林念英说那他们一起吧,林念英最开始想带着小莘。但是她技术不行,带不动。
      小莘跟她差不多年纪,但明显体质好,冬天只穿毛衣加外套的人,确实厉害,不像林念英一层一层又一层。林念英早早穿秋裤了,小莘还是一条裤子撑到底。小莘说她骑自行车带林念英,她也想骑着试试。
      果然小莘骑的很稳当,带个人也没事。林念英问她,怎么之前没有遇到过小莘。小莘说她周五放学,要先去表姨妈家里拿换洗衣服。收拾一下家里,扫地喂鸡,才走去姑姑家。一般学生们都骑自行车走了,她才走。加上她走路,比自行车慢很多,一般走到都快晚上了,尤其是渐渐冬天,天黑的早。
      林念英就说那下次周五她们一起,大家轮流骑一段路,带着对方。小莘说不用,她平时也想骑自行车,虽说姑姑跟表姨妈家里有,但是有孩子需要骑。就一直靠走路来回的,所以她就周五去,周日再回,周一上课。三四年级的时候,大家都才骑自行车,都很爱惜,每次下雨天晴之后擦了又擦。
      都舍不得让其他人骑自己的自行车,哪怕骑自行车带着自己。所以小莘即使认识很多人,大家都不愿意让她骑自行车带自己。
      小莘骑自行车带着林念英,到家门口的时候,外婆还看见了。问她那是谁,她就说叫什么。去自己姑姑家的,没想到晚上吃饭跟外公一说,他们就知道是谁谁的孙女。还算沾亲带故的亲戚,爷爷去世的早,奶奶身体不好生病在姑姑家住着。
      从那次开始,基本上每周五小莘就跟林念英一起,她为了跟林念英一起走,提前准备好衣服放在书包里。中午回去就扫地、弄好喂鸡的饲料。放学就不用再回来一趟了,有时候小莘不找林念英,林念英就去问她回不回姑姑那里。回的话就一起,算是伴。
      林念英是不在意其他同学说,不要跟小莘玩的,她接触了那么久,没有觉得小莘那里不好。甚至时间长了,她发现小莘也不是话那么少的人,还会跟她聊姑姑一周给她多少钱,怕她乱花。
      很快三年级下学期的时候,小莘父母觉得没有人照顾小莘,总是不放心的。加上她也大了,可以跟着父母,在打工的地方自己上下学。小莘基础不好,父母也想着就近补补课,就在三年级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带去了外地。从那天开始,林念英就没有见过小莘了,也没有听过到她的消息。大家也没有人再提起,只是偶尔林念英看到那个空座位的时候会想起来。
      不知道跟在父母身边,零花钱有没有变多,是不是父母又买了新衣服。林念英知道她们应该很难再遇到了,但是小莘肯定是比之前过的更好的。有时候的离别,甚至连再见都来不及说,送君千里终须一别,长大我们会遇见越来越多的人,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告别。
      或许遇见的时间短暂,离别之后再也不会重逢,但是相遇时的开心,喜悦,始终难以忘记。这些构成了成长的一部分,我们带着这珍贵的来之不易的情感,继续往前走,在寒冷时给人温暖。希冀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