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2.4朝朝辞暮,尔尔辞晚,碎碎念安安 ...

  •   像其他小朋友一样,林念英也害怕打针。一走到村里诊所,就害怕的哭。村医都说,那些小朋友本来是在开心的吃零食,一看见他就马上变脸了,开始大哭,有些还大闹说不打针,挣扎着要回去的。一看见穿白大褂就条件反射一样,就知道要来打针了。
      家长怎么哄,到了那里就哄不住了。林念英也害怕打针的,她老是感冒,流鼻涕咳嗽,或者半夜发烧。母亲或者外婆就领着她去诊所打针,她心里也怵,但是也知道生病了不打针,光吃药,好不了。尤其是她体质弱,有点伤风感冒就扛不住,必须打针。
      那时候打针一般就是肌肉注射,就是打针打在屁股上。进去诊所,就看到很多很多小孩子,被按在家长大腿上,明晃晃的针头打进去了。林念英看着都觉得恐怖,往往都不敢看,孩子哭的撕心裂肺的。林念英在入秋后有段时间感冒一直不好,一直去打针。
      后来都找不到可以下针的地方了,有块肌肉因为打针太多了,已经发紫了,有块硬疙瘩。每次打完针,那块肌肉都很痛,外婆还特意用热毛巾热敷的,用热水加了盐,加速药物的吸收扩散。有次医生不小心扎针在那块硬疙瘩的肌肉了,都扎不进去,林念英也疼的大哭。
      一般情况下,她打针都是咬牙忍着的,那次实在是忍不下去了,太痛了。然后那天她走路就开始一瘸一拐的,因为打针那里太痛了,走路一牵扯到肌肉一动就痛。
      邻居小佳一家还奇怪她怎么路都走不好了,林念英最开始说是因为打针,大人都还不信的。都觉得她是不想去打针,才这样说的。还好村医第二天说林念英好的差不多了,注意保暖,按时吃药就好了。
      林念英痛了三四天,也瘸了三四天,跟小佳小冰说真的痛的。还好没有人觉得好玩,学林念英的惨状,不然林念英肯定要痛打她一顿。小佳小冰还有他们的家长都觉得不可思议,怎么打针会痛成这样的。
      正常确实不会这样,林念英打针最起码有十天了,才会这样的。那附近的小孩子就林念英体质最差,是诊所的常客,小佳和小冰身体都不错,弟弟妹妹身体也好。当时大人闲聊起来还说林念英是小姐身子,丫鬟命的。经不起折腾,偏偏家境如此一般。
      林念英吃药也觉得很痛苦,小时候吃药颗粒的咽不下。就用玻璃瓶把这些颗粒要研磨成粉末,然后跟水一起喝下去。记忆中液体的药很少很少的,基本都是颗粒药。白色的颗粒药,研磨成粉都超级苦,要喝很多口水才能压下去那股苦味。
      也没有糖吃的,糖在童年属于奢侈品的,饼干更是少见。林念英每次吃药,五官都苦的一团。母亲每次都说有那么苦吗,都不能克服一下困难的。外婆说小时候大舅得了肝炎,需要喝中药。中药那是超级苦的,但是效果更好。
      大舅就每次喝一口中药,吃一口面条,整整喝了三个月的。因为那时候细米细面属于稀罕物,是过年过节才能吃的,就专门做一点给大舅吃。对于每天都可以吃面条白米饭的林念英来说,面条可是不能让她喝苦药的。那已经不是奖励了,不能抚慰林念英受伤的心。
      家里面也知道林念英身体不好,照顾的非常注意小心了。冬天吃苹果或者橘子的时候,都会把苹果橘子去皮切好,分成几小块,放在热水里烫几分钟,才敢让林念英吃。
      弟弟偶尔直接吃冰的,林念英会说为什么他可以吃,大人会说弟弟体质好,林念英吃了又咳嗽,又要去打针吃药了。林念英只能吃烫过的水果,在热水了泡过之后确实没那么凉,甚至有些温度。但是在水里泡了,味道会变淡的,苹果就没那么甜了,口感没那么好吃了。
      秋天的红柿,家里也不敢怎么让林念英吃的,摘下来都是中午先在太阳下晒晒,等摸着有温度了,才让林念英吃。
      外婆还发明了把红柿放在做米饭的锅里蒸,蒸热了才给林念英吃。就是村里烧柴的铁锅,需要先撇一次米汤再蒸,撇完米汤把红柿放进去,红柿就跟米饭一起熟了。蒸过的红柿,就不红了,皮会变得灰灰的,味道还是没变的。
      姑奶奶也会在烧火的时候,给林念英烤橘子。烤橘子要很小心,一不小心就烧糊了。不知道姑奶奶怎么做的,每次都烤的刚刚好,外皮烤焦了或者外皮烤黑了,剥开里面还是好好的。
      因为林念英体质好不好,家里也不敢怎么让她吃冷的东西。那时候走亲戚会拿玻璃罐的罐头,一般里面都是橘子或者梨的水果罐头。外婆跟母亲还有姑奶奶都舍不得吃的,外公就说放坏了还不吃的。
      林念英跟弟弟会偷偷的拿一瓶,因为打开之后吃了会被发现,就拿锥子,把盖子上面不显眼的地方或者贴标签的地方钻个洞。从那个小洞里面,罐头里的甜水会流出来,就从小洞喝。一般过两天就会发现,因为甜水招蚂蚁的,会有蚂蚁爬到那个被钻孔的罐头附近。
      林念英跟弟弟就会被发现了,那时候罐头还没有被喝多少。就会拿出来,大家一起吃了。记得也有人来看外婆,买过麦乳精,很高的一个玻璃瓶里装着的。
      那是外婆妹妹的儿子跟女儿打工回来,给外婆买的。林念英跟弟弟不喜欢那个味道,外公哮喘,大部分就给外公喝了,母亲姑奶奶做农活累,也喝了一些,外婆基本没喝过。
      有年秋天下大雨,大雨是后半夜越下越大的。漏水的地方。白天已经用盆来接水了,还挪了装衣服的箱子和床了。没想到还有一处也漏水的,白天可能下雨时间短没发现漏水。夜里漏水就在床中间,发现的时候,水已经打湿了被子。
      刚好就是林念英睡觉那头,是外婆半夜起来,给林念英盖被子的时候摸到的。一摸被子湿了好大一块的,赶快把林念英抱到自己这头,又拿了厚衣服包着这块湿的地方。拿了盆,来接着水。第二天,外婆就跟母亲说带林念英去诊所打一针,免得晚上受冻了,肯定要咳嗽流鼻涕的。
      林念英当时觉得自己一点问题都没有的,没有任何不舒服,头也不痛不晕,嗓子也不痒。母亲一听,马上赞同了外婆的意见,意思是,你现在肯定没问题,但是感冒是有潜伏期的,昨晚上被子湿了,你肯定冻着了,必须要求医生那里看看。
      林念英没有拗过,只能跟母亲一起去诊所。诊所的医生也说了,现在是秋天了,半夜被子湿了好冷的,温度又低的,体质还不好,确实是不放心。不打针,病了林念英还是会难受的。然后大人们就不听林念英任何说法,还是给她打了一针。
      过了两天,林念英咳嗽了几声,母亲跟外婆马上庆幸,还好前天带她打针了,不然现在她肯定生病了,庆幸有先见之明。
      林念英怕冷,所以冬天一直穿着棉衣棉裤的。在她还穿着开裆裤的时候就穿着,每年冬天烤火的时候,都在给她烤棉裤。因为人小手短,所以穿衣服一般都是外婆给她穿的。
      当时大人们还担心,她以后上幼儿园,没有老师给她解棉裤,她上厕所怎么办。外婆基本每年都会提前准备好林念英冬天穿的棉衣棉裤,拿出来晒晒或者短了不合适了,拿出来改改。
      因为棉花种起来麻烦,从育苗要后期除草打药,最后收获采摘,把棉花杆从地里到家里。都很麻烦费力气。家里种的棉花很少,都舍不得拿新棉花打床被子,但是林念英每次做棉袄棉裤都是用新收的棉花,新鲜的棉花保暖。
      用棉花做棉鞋也是,大人脚不长了,一双可以穿两三年都舍不得做新的,林念英给弟弟每年都做新的,甚至做两三双的。棉花种起了麻烦,但是卖的也贵的,家里总是想多卖点钱。
      每次姑奶奶跟母亲外公外婆掰棉花都很仔细,小心的把枯黄细碎的棉叶挑出来,棉叶少一斤价格会高一两毛钱。那时候家里最好的棉花先留着做棉衣棉裤,棉鞋之后再卖的。林念英每年都有新的做的棉衣棉裤穿,虽然是手工做的,但是针脚尤其密,用料很足。
      林念英身体不好,一出汗之后容易受风感冒,所以家里也说让她少跑出去疯玩,尽量少出汗。她无聊就在家拆东西,比如收音机。家里的收音机不知道是好的还是坏的,林念英就在家拆用螺丝起子。先把外壳拆了,然后露出里面纵横交错的丝线。
      有很多说不清的部件,林念英还发现,类似听筒那里有吸铁石的,细碎的铁质零件就会被吸住。里面还有很多线路板,方形的圆柱形的元器件。她会把这些拆成一地的,但是很快发现是装不回去了。
      家里发现了,一直都没有说她,直到她拆了三四个收音机,外公就说她一直拆,又装不回去了。林念英的精力都在拆家上了,还找出来了很久很久之前的煤油灯,把灯罩擦的亮亮的,晚上的时候关灯点着。
      家里对这些都是默许的,甚至姑奶奶还找了个方形的走马灯,就是之前挂在马车上的那种。林念英跟弟弟都抢着要,没见过很稀奇。
      冬天睡觉之前很冷,林念英都是跟外婆说,让外婆先去睡,暖被窝。因为她怕冷,外婆都是把被窝暖好,才让她去睡。早上起来都是先把林念英的衣服,放在被窝里暖好,才给她穿。
      冬天外婆总是烧好热水,让一家人洗漱,从不让他们用凉水,夏天也是烧好开水,从没有想着省事,让家人喝凉水,林念英更是不允许喝凉水。
      后来姑奶奶不知道从哪里弄回来了几个打吊针的玻璃瓶,晚上用玻璃瓶灌好热水,放在被窝里,可以暖被窝。冬天的被子母亲也晒的很勤,天气好就拿出去晒,姑奶奶会拿棍子,拍打被子,姑奶奶力气大,被子被拍的在阳光下烟尘飞扬。晚上被子会蓬松很暖,盖在身上有太阳的味道。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