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夜归2 ...

  •   马千秋和余氏追出门来,但为时已晚。
      余氏跺脚道:“完了完了。今天她们要我丢绣花针,我不该听的。要是那绣花针不沉水里去,就不会有事。”
      马千秋也急得团团转,说道:“明日一早我若不出现在营地,那就露馅了!那些奸佞之人不知道又会造出什么样的谣言来害我!”
      马母这才发现自己犯下了不可挽回的错误。
      余氏道:“没了竹马,你就骑一匹真马连夜赶回营地,行不行?不是有句话叫‘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吗?不是千里马,跑四百里总是没有问题的吧?”
      马千秋摇头道:“大元是在马背上取的天下,所有骏马良驹,都被征用了。民间有马,也是劣马。”
      马母赶紧说道:“儿啊,家里确实有一匹马,平时驮粮拉货。你骑了去,四条腿总比两条腿要快!”
      马千秋想来想去,没有别的办法,只好立即骑马赶路。
      那马毕竟不是战马,马千秋没能在天明之前赶回营地。
      营地监视他的官员见他不在,立即飞鸽传书,说马千秋逃离营地,恐怕是偷偷回了家乡,试图起兵造反。
      皇帝此前不相信奸臣的话,这次得知马千秋离开营地,加上奸臣在耳边添油加醋,于是下了旨意,要将马千秋的脑袋带到京城来。奸臣派出一位绝顶的飞刀高手,命他半路截下马千秋,以飞刀取其头颅,然后带回京城。
      马千秋赶到营地,得知圣旨已下,夺命的飞刀高手已经在路上,自知生还无望,挥泪与同朝为官的朋友告别。
      朋友劝他趁早逃命。
      马千秋道:“若是我逃走了,你就有包庇之罪。我家中老母,有孕在身的妻子,都会因我而死。我岂能独活?”
      朋友道:“你上京城去面圣,说不定圣上念你劳苦功高,从轻发落。”
      马千秋道:“飞刀高手已在路上,就是不给我面圣辩解的机会。”
      朋友道:“那你就在这里坐以待毙吗?”
      马千秋道:“我骑马去京城。”
      朋友不解道:“坐以待毙也就罢了,你明知飞刀高手已在路上,还要求速死不成?”
      马千秋道:“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对了,你帮我弄些竹子来。”
      朋友问道:“都这个时候了,你要竹子干什么?”
      “天机不可泄露。你帮我弄来就是了。”马千秋道。
      朋友帮他弄来一些竹子。
      马千秋谢过朋友,抱着竹子骑上马,便往京城的方向去了。
      过了半日,朋友不放心,差了个小兵去打探消息。
      傍晚时分,小兵回来了,禀告说,尚未达到京城,他就看到了马千秋的马,马上坐着一个没了脑袋的人。
      朋友号啕大哭,命小兵给马千秋家里报信。
      马母得到马千秋遇难的消息,捶胸顿首,后悔莫及。余氏当场昏厥过去。

      我问外公,营地监视马千秋的官员飞鸽传书到京城,京城的飞刀高手还在路上,马千秋怎么会知道自己已经生还无望?再说了,在那朝代,谋反是诛九族的大罪,皇上又怎么会只杀马千秋一人?
      外公说,那时候马家祖先还不在画眉这个地方,马家与京城没有现在的画眉到京城那么远。营地在马家与京城之间,离京城更近,所以消息传得快。再说了,谁没有几个朋友?马千秋在朝中并不是孤立的,有人给他传消息。皇帝没有下令诛九族,是因为皇帝对马千秋将信将疑。马千秋是六七百年前的人,那时候发生的事情,在我们现在看来不合理,说不定在那时候就是合理的。有些地方,你给我说,我又给别人说的时候就不太一样了。
      我本来还有一些疑惑,听外公这么说,就不问了。
      外公接着说,老马识途,这句话不假。背着无头尸体的马一直往回走,要将主人送回来。沿路的百姓见了,纷纷避让。朝廷杀他本来是保密的,那时候汉官地位低,能做官的也很少。但朝廷有些地方还要用到汉官,怕马千秋一死,汉人就不敢做官,做官的汉人心中记恨。那时候元朝的统治已经不太稳定了,显现出了大厦将倾的势态。
      此事一出,百姓很快知道朝廷杀了马千秋,知道得比京城里的皇帝还早。
      飞刀高手取了马千秋的项上头颅便打马回京。谁知时间晚了一些,城门已关。飞刀高手进不去。
      等到第二天早上,飞刀高手进城禀报时,京城里早已议论纷纷,谈说无头的马千秋骑马回家的怪事。
      飞刀高手提着装了马千秋头颅的盒子要见下令的奸臣。谁知奸臣一大早就上朝去了。
      等到奸臣回来,奸臣说皇上已经得知民间议论马千秋被杀的事,不用看马千秋的头颅了。
      飞刀高手问奸臣要不要验证。
      奸臣问:“你飞刀天下第一,从未失手。我要是验证,就是信不过你。我要是信不过你,就不会用你。你自己处理吧。”
      飞刀高手便将盒子埋在了城郊外。
      马母得知噩耗后,一面叫家里信得过的人沿路去找那匹马,一面叫木匠用木头按照马千秋的样子雕刻了一个假头颅。等马和尸身到了,马母将假头颅和尸身装在一起,摆了七天灵堂,然后埋葬了。
      埋葬马千秋后的第二天夜里,马母端了一碗粥去看余氏。
      下人告诉马母,老爷下葬之后,余氏一整天没有吃一口饭,将自己关在房间里,谁敲门都不应。下人担心余氏想不开,赶紧来马母这里问主意。
      马母便叫下人弄了一碗粥来,她亲自送过去。这样的话,余氏不会不开门。
      马母走到余氏的房门外,忽然浑身一颤,盛粥的碗差点从手里溜掉。
      下人赶紧扶住她。
      她闭上眼睛,定了定心神,然后问道:“门边那根竹竿是谁放的?”
      下人说:“不知道。”
      马母道:“你们都走吧。她看到你们跟来,难免难堪。我一个老母亲跟她说说话,她不好不见。”
      下人按马母的吩咐走了。
      马母回头看了看,走到余氏的门前,敲了敲门,轻声道:“你要怪就怪我吧。我千不该万不该碰他的竹马。你肚子里还有马家的血脉,饿不得。我端了一碗粥来,你好歹喝两口。要是他还在,也会为你着急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